1840年11月29日,琦善到达广州,中英广州谈判开始。至12月25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的第一期奏折,得知英人要求太过分,下令备战,命令川、湘、黔三省向广东派援军。1841年1月6日,道光帝下严令:“逆夷要求过身……非情理可谕,即当大军挞伐……逆夷再或投字帖,亦不准收受”,同时重新启用被革职的林则徐等。在谈判期间,琦善不断从广东各地调兵至虎门,虎门兵力达到11000人。虎门也成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火力最强大的炮台。
1841年1月7日,英军发动进攻,虎门战役开始。大角、沙角炮台连发炮弹,守军作战很勇敢。三江协副将陈连升率士兵奋勇抵御,沉没战船11艘,可援兵不到,弹尽粮绝,连升父子为国捐躯。共计战死282人,受伤462人,直至炮台被打塌才失守。
1841年1月26日,琦善惧怕英军再犯,广州不保,竟任由英军强占香港,并要求割让。1月29日,义律与伯麦乘“复仇女神”号战舰,绕港岛一周,宣示主权。
赖恩爵闻讯,拍案而起,即请广东巡抚怡良上奏朝廷。1841年1月30日,道光帝得知虎门战事,革除琦善职,授奕山为靖逆将军,南下统兵。琦善民愤太大,道光帝下旨:“着其革职,押解来京,严行讯问,所有琦善家产,即行查抄入官。”赖恩爵奉旨查办琦善:“奉旨查前署臣琦善时擅许英夷予香港……现据大鹏协副将赖恩爵禀称:该夷前求香港与之寄居,决不重香港,而重在裙带路与红香炉。名则借求香港,实则欲占全岛……”
大概也是这一时期,道光帝派“强硬派”的裕谦和颜伯焘分别负责两江和闽浙,两人到任后立即开始尽最大力度整军备战。
1841年2月24日,本来就毫无希望的谈判已经破裂,英军开始向虎门核心阵地布置进攻。26日清晨,英军正式发起进攻,到当天下午五时,英军击败全部8500名守军,关天培壮烈牺牲。由于主要在射程外炮击,英军损失轻微。
1841年3月18日,英军攻入广州西南的英国商馆,后来撤离。由于前两败,此战中国守军士气低落,未战先溃,英军损失轻微。新任参赞大臣杨芳在奏章里对失败绝口不提,反而说已屡败英军,唯恐其逃窜。
1841年5月初,各地援军相继抵粤,道光帝也反复下令“分路兜剿,务使该夷片帆不留”,如果英军“闻风远遁”,惟将军是问。21日,奕山下令对英军舰船火攻,英军略受损失。
24日,英军进攻广州,至25日,已经攻占广州城外主要制高点和炮台。此役英军战死9人,受伤68人。27日,清方向围城的英军要求谈判,于是又暂时停战。并且交纳赔款。从6月1日起,英军全部撤回香港。在此期间,奕山的奏折对失败只字未提,反而是打了大胜仗,并说英军举白旗乞和。道光得知大喜,允许其求和,同时命令沿海撤防。正好老天有眼,此时英军中瘟疫横行,英舰队又突遭台风袭击,损失惨重。因此老天无意中帮奕山圆了谎。
义律在九龙海战败退,他看准了清政府腐败无能。1841年5月30日,改向广州进犯,占领四方炮台,在城外三元里一带烧杀掳掠,抢劫奸淫。正当贼兵们以为得逞,摇武扬威,突然发现四方炮台下四面八方涌来成千上万的手握锄头、翻铲、尖镐、镰刀的愤怒农民。英军陷入重围之中,愤怒的农民举起简陋的自卫武器,杀向敌人。有当时老诗人张维屏以歌行形式写了一首长诗;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夷兵所恃惟枪炮,人心合处天心到。
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
下者田塍苦踯躅,高者冈阜愁颠挤。
中有夷酋貌尤丑,象皮作甲裹身厚。
一戈已摏长狄喉,十日犹悬郅支首。
纷然欲遁无双翅,歼厥渠魁真易事。
不解何由巨网开,枯鱼竟得攸然逝!
魏绛和戎且解忧,风人慷慨赋同仇。
如何全盛金瓯日,却类金缯岁币谋?
三元里民众与英军交战,其采用战术之成功足以使任何清军将领汗颜,民众包围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英军遭逢雷雨,火枪失效,深陷困境,被乡民们团团包围。英军死伤惨重,另有一名少校疲劳过度而死。义律竟可向清政府求救,奕山急忙命广州知府余保纯赶到三元里,欺骗、恫吓劝归百姓,为英军解围。故诗有“不解何由巨网开,枯鱼竟得攸然逝!”
有民谣谓“百姓怕官,官怕洋鬼子。官怕洋鬼子,洋鬼子怕百姓。”当时风行的《三元里抗英歌》仍流传至今:
一声炮响,二(义)律埋城,
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
伍紫垣顶上,六百万讲和,
七七礼拜,八千斤未烧,
九九打吓。十足输晒。
1841年5月31日,英国外相认为义律对中国过于保守,改派璞鼎查接替中国事务。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中国拥有广袤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必然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所觊觎的目标,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英国包藏已久的祸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842年8月2日,英军进攻南京。清政府决定求和。8月31日,道光帝正式下旨同意签署《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1842年9月7日,道光帝正式同意签约的谕旨到达南京,第一次鸦片战争早已结束。
清朝后期社会衰败,政治昏暗。“时代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统治集团昏庸腐败。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陷入严重危机。而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蓬勃兴旺,衰老腐朽的清朝哪能有不败的道理!连一个蕞尔小国葡萄牙也胆敢乘虚而入,强占澳门。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咸丰六年至十年(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延续第一次鸦片战争,亦称英法联军之役也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亚罗号”是为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过期注册的中国船。10月8日傍晚,广东水师上“亚罗号”搜捕涉嫌海盗。此事纯属中国内政,与英国无关。英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向两广总督叶名琛,谎称中国兵勇侮辱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怕洋人,只得将全部人犯送到英领事馆。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并炮轰广州城,一度攻入城中。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于1857年1月退出珠江内河,等待援军。
1857年3月,英国政府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又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当时,法国正以“西林教案”向清政府交涉。因法国神父马赖进入中国内地违法活动,胡作非为,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法国政府即以之作为侵略中国的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率军来华协同英军行动。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军合五千六百余人集结珠江口,欲大举进攻。由于清政府正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军饷艰难”,对外国侵略者只得“息兵为要”。叶名琛只好不事战守。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顽强抵御,次日失守。叶名琛被俘,解往印度加尔各答。广州人民奋起斗争。广州义民在佛山成立团练局,集合数万人,御侮杀敌。香港、澳门爱国同胞也纷纷罢工,以示抗议。
广州陷落后,四国侵略者合谋继续北上,以便对清政府造成直接威胁。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人交涉,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所谓“调停”上。不久,大沽失陷。英法联军侵入天津城郊,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九、南海初试剑
1、东沙岛
南海诸岛,其气候虽高温多雨,但以其土质多由珊瑚贝壳所构成,石灰质甚多,又带咸味,且面积狭小,不宜于从事农产之经营,其间可称为资源而具开发价值者,惟鸟粪、鱼盐、龟蚌、磷酸矿及其海产等。小小的东沙岛,5,000平方公里海域,南海沿海一带有“要发财、趁东沙”之说。在大清渔民的眼中,这里是淘金的宝库。
西沙群岛海域“光礁Ⅰ号”,于1996年由中国西沙水下考古队先后多次对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出水1万多件瓷器,511块古代船板。让我们浏览了海底历史,还原那年那代的航海史实……
“华光礁Ⅰ号”出水瓷器多为南宋时期福建一带窑场生产,由此推测古船从泉州港驶向东南亚地区,通过对船板的初步鉴定,认为该船与福建、广东一代的造船风格相似。
南海是连接中国大陆与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广泛分布的西沙水下文物遗存就是最好的见证,人们今天对海上丝绸之路认识的主要来源就是那一条条沉眠海底千百年的古船,还有那数不清的散落瓷片……
西沙群岛最主要的岛屿其实是由珊瑚骨骼堆积形成的环礁,这种构造对于航海既有益处也潜伏着危机。我国古代南海海上航行的交通工具是风帆木船,其动力主要依靠季风,即通常在秋冬利用东北季风出航,次年的春夏利用盛行的西南季风回航。宋代彧在《萍州可谈》就说过:“船舶去以十一月十二月,就北风。来以五月六月,就南风。”
海南岛是海上丝绸之路沿岸航线的必经之地。这里存在沿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航行的“外沟”航线和沿大陆边沿的“内沟”航线。从沉没的地理位置上看,华光礁Ⅰ号显然处于“外沟”航线上,但在航海、造船技术欠发达时期,海南岛无疑成为“内沟”航线,也就是沿岸航线的必经之地。前面说过《汉书?地理志》曾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今海南岛)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奈;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在东晋南朝时期,中国商船不再沿海岸穿越琼州海峡顺着海南岛西岸“梯航”的老航线航行,而是从广州港出发,经海南岛以东和西沙群岛海域,直航东南亚各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远洋航线的开通,节省了航行时间,降低了航行成本,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商船频繁往来于东西方之间,进行商业贸易,广泛进行文化交流,开始早期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由于海南岛的特殊地理位置,此时的海南岛更多承担贸易、补给、护卫、避风等任务。
在唐代中叶,朝廷为保证琼州海峡的安全航行,加强海南岛北部的局势稳定,由岭南节度使李复派遣到此的将领孟京而修筑军事城堡。
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知琼州王光祖在海南岛政治经济及交通中心的琼州(今海口)开辟了白沙津港,极大方便了往来于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外船舶的停靠并进行贸易活动。
南宋乾道年间,朝廷又批准在琼州设置市舶分司,除征收船泊税外,还普遍征收海南香料、槟榔、小马、翠羽、黄腊、苏木和贝吉的特产税。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盛。
海上丝绸之路全长14000公里,途经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漫长的远洋航线。国内外学者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一致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存在沿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航行的“外沟”航线和沿大陆边沿的“内沟”航线。
当时海南岛更多承担贸易、补给、护卫、避风等任务。但在航海、造船技术欠发达时期,海南岛无疑成为“内沟”航线,也就是沿岸航线的必经之地。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的商船因风暴偏离航道,飘泊至东沙群岛,发现了岛上积满鸟粪,那可是丰富的磷质矿沙,厚厚的沙层居然厚达15-20英尺。第二年,西泽吉次再次率船前来,开挖磷质矿沙,运到台湾贩卖,攫取了从东沙岛掠夺的第一桶金。
光绪二十八年,大清南洋水师就开始巡视南海,南澳总兵李准率领“伏波”、“琛航”、“广金”三舰,前往西沙、东沙群岛巡视,并于岛上勒石立碑,升起大清黄龙旗宣示主权。就在这次巡逻中,大清海军第一次注意到了日本人对东沙岛的野心。西泽吉次尝到甜头,便大规模开发东沙岛。不久,日俄战争爆发,日本运力紧张,只好搁置计划。
战后,清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三十日,西泽吉次纠合百余人乘四国丸轮船驶向东沙岛,用暴力强行驱赶正在岛上作业的中国渔民,拆毁岛上的龙王庙、兄弟所及祠堂。将数百座中国人的坟墓掘开填平,尸骨烧化后扔入大海。并自行命名为“西泽岛”,建宿舍,立标志,并升起了日本国旗。以图据为己有,从事鸟粪与海产经营。是年冬,日本驱逐舰护送商船“二辰丸”号,满载日本移民和军火,计划在东沙长期据守。
大清政府迅速作出反应,两江总督端方得到消息,迅速向外务部报告情况,所拟电文谓:“凡闽粤人之老于航海者及深明舆地学者,皆知道该岛为我属地。”同时,端方也电告两广总督张人骏,强调此岛“确是中国之地,不可置之不问”。本来,两江总督插手两广的事情是官场大忌。但两位封疆大吏以国家为重,统一行动,积极查资料、找依据。张人骏广事搜集,得王之春著《柔远记》,陈伦炯著《海国先闻录》,陈寿彭译《中国江海险要图说》,及英海军部制《中国海总图》等书,证明该岛确属我国。
我国历代历史所载西沙群岛尤多,清代地方志所称千里石塘,海国图志之万里石塘,《海国先闻录》之七洋洲,《方舆纪要》所载之石塘等,均系指西沙群岛。两江总督端方与两广总督张人骏摒弃芥蒂,恐怕西沙群岛也会成东沙之续,于是要求南洋水师协助进行实地调查。
1909年,大清海军重建,并无因为兵力弱而龟缩内海韬光养晦。朝廷圣谕已经在海洋谋求国家利益,要求军舰出洋,上宣威德,下慰商侨,军政、商政洵属两有裨益。这年春节一过,水师副将吴敬荣奉命,委李准为总指挥,率飞鹰舰协同海关巡逻艇共一七○人,远航东沙取证,,前往勘查各岛,并顺道巡视西沙群岛。证实如沿海居民所说那样:日商西泽吉次所名西泽岛其实即是南中国海广东渔民养殖的大东沙岛,英文名为蒲拉地土岛。确认了该岛已被日本人强占,并拍摄了照片作为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