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师
28411400000023

第23章 完善性格完美人生(3)

是( )否( )⑥别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对,认为对自己有看法吗?

是( )否( )⑦别人不主动打电话,认为有意疏远自己吗?

是( )否( )⑧身体偶然不适,认为很严重吗? 是( )否( )上述8个问题,建议你在自然的状态下,真实地选择出来。

根据选择的结果,可以自测过于敏感心理程度。

上述问答,如果出现3个以上“是”的话,说明有了过于敏感心理,应该及时调节,逐步走出阴影。过于敏感心理的出现,与成长经历有关系,应及时克服。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接触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内心比较敏感,感情非常脆弱,承受能力差,微小的刺激(不经意间一句平常的话,一个平常的小动作,一个平常的眼神)就能引起其严重不安,紧张得要命,好像要发生什么事。这样的人十分痛苦,终日生活在“防御”状态之下,总感觉别人讨厌自己,心理压力很大。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很敏感,对自己的成绩、业绩、名次排列都格外注意;对利害因素的反应也异于常人,评价结果反馈时,被评者总是更为关心与自身有利害关系的那些因素的评价得分情况,总怕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等。

如何解除这种过于敏感、时刻戒备的状态呢?可学会以下方法。

方法一:我其实不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现象:明明花一大笔钱买了件自己挺喜欢的衣服,可是又很害怕穿出来会被别人另眼看自己。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把衣服穿了出去,路上看见友人在说话,就会怀疑是不是在说自己的衣服不好,如此这般之后,大抵这件衣服就不会再穿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呢?因为他们非常希望别人关注自己,希望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赞扬,虽然明知道自己不会受到关注,他们仍然希望把自己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但又害怕自己渴望被关注的心没有得到满足,产生矛盾心理。因此,需要渐渐地淡化自己的敏感程度,让他感到自己和别人一样是非常平凡的。

方法二:学会自我解嘲。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走在路上的时候摔跤了。如果你在路上一不小心摔倒了,你会有什么反应呢?也许你会立刻跑掉,不敢看那个令你摔倒的坑;也许你会喃喃自语,拍拍自己身上的泥土,做个自我安慰;也许自己很开心地欣赏那个坑。回头还把自己的事情当笑话告诉你的朋友。无论你的反应是什么,等到下次再走过那条路的时候,你的心里总还是有点莫名的小紧张,害怕自己再摔倒。

敏感的人一般会先看看有没有人,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逃开,下次再也不走那条路了。因为敏感的人会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时刻担心自己会出丑,留下笑话,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在遇到让自己感到难堪的时刻,会退缩,不敢面对。因此,此时需要一些对自己的嘲笑,让自己的缺点变得更加可爱,就像第三个人那样的反应。犯了错微笑一下,放轻松点,一笑而过。

方法三:用积极形象消除敏感。敏感的人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具有敏锐的感知力,而且喜欢将事情牵强附会到自己身上来,这就是消极期待。由于对自己有消极期待,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在别人没有说话之前,就已经“肯定”了别人的任何议论都是针对自己的。听不到别人的话,就已经“猜测”别人话语的消极成分。这样,不是别人为难自己,而是自己为难自己,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打开这枷锁的钥匙就是积极,就是自信。学会给自己建立一个积极的形象。其实,自信就是对自己积极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给自己一个肯定的声音,那么,就不再把那些无中生有的烦恼附会在自己身上了。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合适形象,不妨先利用想象的方法,帮助自己设计一个自我形象。找一个比较舒适、安静的环境。在比较轻缓的音乐中,想象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样子,包括自己的外表、个性、行为等,而且可以反复多次想象。在想象里完善自己,在生活中就会注意自己的形象。

方法四:把握人际交往的“敏感度”。此“敏感”非彼“敏感”。这里的“敏感度”是正确分辨别人话语的意思,从歧义的话语里找到正确的讲话意义,即了解别人背后的含义,理解别人的立场。同一句话根据不同的立场和环境,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果别人在开玩笑,你会不会以为是在嘲笑你呢?对方在跟你闹着玩,你会不会和别人较真呢?这就是一个“敏感度”的问题。把握了敏感度就不会轻易再犯敏感的问题,把自己的感受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过于敏感的人要掌握一个人际交往的“度”的问题,需要培养更多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当你感觉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多问几个“是不是别人就一定是那样想的?”“他会不会还有其他不一样的意思呢?”“是不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多问几个这样的问题,可以加强自己对事情的把握,而不至于把问题想偏了。

方法五:自信提升,悦纳自己。敏感的人似乎都不太自信,他们对自己的认可完全来自别人,特别是某几个人的看法。对他们而言,只要别人不接纳自己,就是一种否定,感觉自己就受到了排斥。这就是敏感的自尊和自信的建立基础,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脆弱而不安。他们忘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根本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因此,要提升自信心,肯定自己的行为和接纳自己,学会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建立自信的健康的形象。

方法六:循序渐进,接受别人。心理敏感的人由于总觉得别人在指责自己而难以接受别人。这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个方式。

想要突破这层束缚,就要循序渐进通过逐步的接纳行为,感受接纳的感觉,逐渐消除自己对他人的抗拒心理,达到融洽的人际交往。

你可以为自己开列这样一个积分表:

5分:和周围关系比较好的人打招呼,聊聊天。

5分:试着和那些自己感到有敌意的人打招呼,点头微笑。

5分:和自己的朋友、同学、上司闲聊,一起外出活动。

10分:认识一些不太熟悉的人,自我介绍一下。

10分:参加一个比较大的社交活动,对所有看到的人微笑。

15分:主动和一些平时自己感到有敌意的人闲聊,讨论问题。

15分:主动向别人询问关于自己的问题,了解自己的缺点。

15分:主动向一些感到有敌意的人询问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向他介绍真正的自己。

20分:主动在公开的场合谈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看法。

参照这个表为自己打分,鼓励自己突破对他人的敌意,逐渐接受别人。

方法七:掌握人际交往中的一些互动哲学。敏感的人往往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搞得一塌糊涂,不是自己受到了伤害就是伤害到了别人,因此要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原则,让你在社交中游刃有余。要懂得:

利人利己。助人也利己。助人一臂之力,自己也成长。

利人损己。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损人损己。鹬蚌相争,最终两败俱伤。

不损人利己。无涉他人,独善其身。

利人不损己。举手之劳,济人于急难。

除了极端的对抗性的情境(比如战争和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际互动是可以达到双赢和多赢效果的,我们要多做利人利己的事情,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也不做损人也损己的事情。

学会宽容享受美好生活宽容总是和仇恨、伤害、痛苦等让人伤心的因素相联系,想要学会宽容,首先得跨越那些痛苦的心理体验。宽容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在生活的长河中,无辜的伤害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会难过、愤慨,但我们不应该仇恨。面对自己本不该受到的伤害,我们时常感到无力,当潮退雾散时便显现出来暗礁,不时地刺痛我们的心,这时,我们最需要的是宽容,以宽容抚慰自己的心。

所谓宽容,是对伤害的隐忍,是对自己或他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过失、过错采取适当的“减压政策”,以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加剧,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大量事实证明,不会宽容别人,常常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内心的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于解脱,使心身健康受到威胁。因此,你若能与宽容同行,你就会拥有健康和欢乐。

然而,“与宽容同行”谈何容易,有人说:“宽容是在荆棘丛。

中长出来的谷粒。”这是千真万确的。宽容就是忍耐,唯有宽容,才能抚平人们心中的阵阵伤痛,愈合昔日的伤口,打开一道通向永恒的大门。

1.宽容与爱同在

在“卢刚事件”发生后,1991年11月4日,爱荷华大学的28 000名师生全体停课一天,为遇害的校长安·柯莱瑞举行了葬礼。安·柯莱瑞的3位兄弟还在当天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在无比悲痛之时,以极大的爱心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

致卢刚的家人:

我们经历了突发的巨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每一个接触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她的家庭、邻居,她遍及各国学术界的同事、学生和亲属。我们一家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不但和姐姐众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分享着姐姐在世时留下的美好回忆。

当我们在悲痛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的。

安最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的时候,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更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从中一起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这样希望的。

诚挚的安·柯莱瑞博士的兄弟们弗兰克·柯莱瑞、麦克·柯莱瑞、保罗·柯莱瑞安·柯莱瑞的三兄弟希望这封信被译成中文,附在卢刚的骨灰盒上。他们担心因为卢刚是凶手而使他的家人受到歧视,也担心卢刚的父母在接过儿子的骨灰时会过度悲伤。在他们同样悲伤的心里,唯愿这信能安慰他们的心,愿爱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痛。

安·柯莱瑞的好友德沃·保罗神甫在对她的一生的回顾追思时说:“假若今天是我们愤怒和仇恨笼罩的日子,安·柯莱瑞将是第一个责备我们的人。”

读过之后,你是否也会生出这样的疑问:这是一封被害人家属再给凶手家人的信吗?他们难道没有任何仇恨吗?

然而这是他们的信仰,在这信仰中爱是高于一切的。宽恕远胜过复仇!这种“无缘无故的爱”,存在得是这样的鲜明真实,而不容辩驳。这样的信仰让冤仇化成爱,这是一种怎样宽容的爱和信仰!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爱是宽容的源泉,也是幸福人生的源泉。

2.忘记了,也就走到了宽容

科学研究表明,人身体的细胞每隔11个月要全部更新一次。

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再是我们自己了,还有多少仇恨和痛苦需要我们刻骨铭心地记着呢?

痛苦已经发生了,不论你愿意与不愿意。如果你无力为这个结果改变什么,那么也许你可以选择遗忘。忘记了伤心,也就忘记了仇恨,选择了宽容。

3.逆向思维,给宽容一个理由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只看见了痛苦,那我们就把它倒过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也许就全然不同了。宽容里包含着爱,也包含尊重和体谅。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是这样的:要生存,就要不断地适应环境。此时不妨做个换位思考,或许伤害你的人,也是要生存,或许是要生存得更好一些。而我们不也是为了生存得好一些吗?

所以当你的心跨越了仇恨时,当你的心情平静下来后,心中做肯定的默祷:“我已完全地、真诚地原谅了他(她)(提及冒犯你的人名字);我从心里放过了他(她);我宽容了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我自由了。他(她)也自由了。这种感受真好。今天是我的大赦日,任何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我都宽容了,祝他们一切都美好。”

打碎偏执的束缚,燃起生活激情

事例一:有一位高中生,高一刚入学时,由于同学间相互不认识,而他的入学成绩比较优秀,由老师指定他暂时担任班长一职,半学期后进行改选。后来他在工作中与同学关系不和,时常有冲突发生,并在改选中落选。这让他很不能接受而耿耿于怀,疑心是某同学在老师那里打他小报告,嫉妒他的才干,认为自己受到了排挤;认为老师有意袒护那个同学,受到了老师的不公平待遇。对班长改选一事始终愤愤不平,并因此常与同学、老师发生冲突,指责他们,埋怨他们,有时还无理取闹,状告到校长那里,要求恢复他的班长之职,扬言如果不能为他“平反”,就要上告、要伺机报复。大家都耐心细致地对他尽心劝说,他总是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就急于申辩,把大家对他的好言相劝理解为冷嘲热讽。逐渐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恶化、矛盾激化,到高中毕业时,仍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以改正,其情况无根本性的改变。

事例二:小胡最近被调离机关去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他对这次正常的人事调动愤愤不平,断定是有人因为嫉妒他的才干而在背后搞鬼,领导也有意为难他,对他很不公平,还说他一直搞不好同事关系,给他安排工作异议又总是很多。为了表达自己的不平,小胡已给上级部门写信,直述了自己所蒙受的耻辱,及对那个领导的看法,而且一定要把给他调换岗位的那个领导搞垮不可。小胡自己说,他一直因为能力强,被人嫉妒而遭到排挤。高中时他的成绩很优秀,平常喜欢与同学交谈,但总觉得同学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他,他认为那是因为同学嫉妒他的才能。同时他也觉得老师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多次顶撞老师。参加工作后,小胡对于工作一向我行我索,他认为自己具有比他人更强的能力和智慧,因此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当工作情况不理想时,他就将责任归于客观原因,但从来不怀疑是自己的能力问题。他对任何人,甚至自己的父母,不管他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心存怀疑。他觉得别人会利用他的信任加害于他。最近他又怀疑自己的女朋友变心了,和别的男人关系暧昧……在生活中你是否曾经有过陷入某事中不能自拔的经历,或者像家人抱怨的那样,总喜欢“一条道跑到黑”,无法为自己的内心找到缓冲的方式。不少具有这种行为的人最后是获得了成功,但与之一步之遥的另一面就是固执了。

我们发现以上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虽然并不愚钝,甚至是非常聪明的,却常常陷入某一个绝对无益的事情中不能自拔。任凭周围的亲戚、朋友如何劝说,他们总是执迷不悟,甚至还要找出很多幼稚的理由来欺骗自己,直到自己受尽折磨,被围困在某些感情或事物中不能自拔。这些都是偏执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