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师
28411400000022

第22章 完善性格完美人生(2)

第五,客观公正,看到自己长处。聪明人会扬长避短,同时也会取长补短,客观地评价自己,寻找和开拓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新领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先前没能满足的欲望,缩小与嫉妒对象的差距,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减弱乃至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

第六,知书达礼,经常将心比心。嫉妒,往往由于嫉妒者的愤恨和发泄,给被嫉妒者带来许多麻烦和苦恼,换位思考一下,想想对方的苦恼是由自己造成的,就会收敛自己的嫉妒言行。

第七,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保持开朗的心境,嫉妒的毒素就不会滋生。

第八,学会自我宣泄。当你为嫉妒的怒火痛苦时,最好能找知心朋友、亲人痛痛快快地说个够,他们能帮助你阻止嫉妒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

另外,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练书法、下棋等都是你排遣嫉妒的好方法。

嫉妒不是不可以战胜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自觉地从根本上化解嫉妒心理。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正确看待人生价值,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从而重新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学会发挥自我优势,取长补短。要试者与“被妒者”密切交往,消除误会,提高自己。如果你还是受到嫉妒的侵扰,干脆逃避,眼不见心不烦。

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教育方式的不科学,往往在一言一行中造成了儿童的嫉妒心理的滋生,应该予以关注和注意。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的交往过程中,相互的竞争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嫉妒心理。嫉妒不能完全避免,但嫉妒过于强烈,任其发展,孩子则会形成一种扭曲的心理:心胸狭窄,喜欢看到别人不如自己,并喜欢通过排挤他人来取得成功。所以,妈妈应该在关注孩子的成长发育之外,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正确引导,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正当竞争,并努力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

家长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议论、贬低、猜疑他人,这些都是预防、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示范性的保证。

妈妈们喜欢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但应注意,不要凡事都把孩子进行比较。经常听到母亲说:“宝宝,你能不能争点儿气,像小刚那样听话!”母亲的本意是想激励孩子,但实际上事与愿违,这样的比较会强化孩子间的竞争,导致儿童间的仇视心理,引发间接报复行为和冲突,对孩子身心发育造成不好的影响。

教育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妈妈要正确地评价孩子,让孩子了解自己。但要注意:不应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对他们的品德、能力评价随意拔高。过分地赞赏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总是最好的,别人都不如自己。这会导致孩子难以接受他人超过自己而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母亲要让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要让孩子看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和小朋友一起进步。同样,当母亲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时,不要当面指责孩子,更不能大声呵斥、辱骂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应具体帮助孩子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有条件,妈妈还可以请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又可以通过孩子间真诚友好的帮助和和谐的朋友关系,预防嫉妒心理的产生。

有时候我们的嫉妒就是源于我们想要得到的太多了,我们看见别人得到了,而我们自己没有得到,就会有嫉妒心理的产生。

如果我们放下内心过度的贪婪,学会舍弃一些东西,那么我们的嫉妒也会减少一些的。下面是几句放弃的箴言,让我们用于自警。

“人,正因为不懂得舍弃才会有许多痛苦。当自己有了舍弃和清扫自己的智慧时,就会豁然开朗,生命会马上向你展现出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致。”

电影《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 “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懂得舍弃,生活中鱼和熊掌都能兼得的时候很少,每一次放弃是为了下一次得到更多的回报。紧握双手,肯定是什么也没有,打开双手,至少还有希望。

“勇于放弃者精明,乐于放弃者聪明,善于放弃者高明。学会放弃吧,放弃失落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耗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虚名的争夺——放弃烦恼,摆脱纠缠,使整个身心沉浸到轻松、宁静中去。”

“倘若蝌蚪总是炫耀自己的尾巴而舍不得放弃,那它将始终长不成自由跳跃的青蛙。请别忘记,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放弃是一种超脱,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升华,一种境界。”

跳出自卑的怪圈做自己的主人下面这个测试是“给你的自卑心理打分”,根据你一周内的情绪体验,根据实践活动在相应的选项内打“√”。选项中A非常符合;B符合;C不符合;D很不符合。

问题 ABCD①我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②我感到自己有许多好的品质③归根到底,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④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⑤我感到自己值得骄傲的地方不多⑥我对自己持肯定态度⑦我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满意的⑧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⑨我确实是时常感到毫无用处⑩我时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记分规则:①、②、④、⑥、⑦题从A~D依次记夯为4、3、 2、 1。

③、⑤、⑧、⑨、⑩题从A~D依次记分为1、2、3、4。

如果你上述测验分值较低,那就意味着你存在一定的自卑感了。

生活中,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话:“××很自卑。”这样的评价总带有些贬意的味道,听者心中不由自主产生失落感。自卑心理其实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有关调查结果表明,自卑心理是部分大学生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况,个别情况下亦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其他人群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的存在,因此,重视和研究自卑心理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影响,是现代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自卑心理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主要原因是:

第一,社会因素。人都是活在社会中的,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构成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特征、需求、利益和文化程度。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触动每个人的利益和心理,及其生存方式。我们必须看到,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因素和变化,正在直接影响和困扰着当代人,有些人事业飞黄腾达,驾着改革的列车,一路前行;还有一些人没有工作,无法养家糊口,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有些人在政治上平步青云,一路高升;还有一部分人前途渺茫,委靡不振。有些人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而另外一些人却不得不退学,开始养活自己的艰难人生……这些经济、政治、教育等因素的巨大差别,给不同的人造成的潜在的自卑心理不言而喻。由于不能正确地处理这种心理,导致他们中一些人产生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

第二,家庭因素。一旦走出家门,接触到社会里形形色色的人,很多人开始感到家庭出身的意义。每个人出身于不同的家庭,且家庭境况是千差万别的。一些人出身于普通工人、农民家庭,父母没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家境相对差些,与家庭经济条件好、社会地位高的人做一番比较之后,自感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方面比别人“矮了一头”,在社会生活适应过程中容易产生“先天不足”之感。这也是一种潜在的“小字辈”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在工作、生活和与人交往中,很难表现出开朗乐观、大度潇洒、无忧无虑和充满自信,经常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自觉不自觉地减少了与老师、同学、朋友间的交往,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固守自己的心灵缺憾。由于正常的交往需要受到人为的压抑,越发强化了不健康心理,以致陷入“恶性循环”的误区而不能自拔。

第三,个体因素。出身的不同使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进程也不同。由于个人早期生活背景、阅历及成长道路的不同,每个人在生理发育、文化素养、智力、气质、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在工作和生活中,一些自感能力一般又无特长的人,看到别的人青春焕发,在职场上挥发自如、游刃有余,就越发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经常处在自责和自卑的叹息之中。这种自卑心理一经形成,便会发展到不敢表现自己的能力,这对以后个人的发展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第四,挫折因素。许多人刚参加工作时,往往把期望值定得较高,希望自己在工作中做出一番业绩来。但由于其涉世不深、认识问题有偏颇和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结果往往不但没有很好实现任务目标,还暴露了诸多的弱点。当他们感到自我设计的蓝图难以实现时,便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在挫败感之下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对某些有竞争性的活动,便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显示出一种自卑的倾向。

如何在生活中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自卑心理呢?

第一是认识自卑心理的危害,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有些人往往生活在自己假想的一种失落和哀怨的世界里。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这实际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只是这种“防御”是消极的。在自卑心理的作祟之下,人们容易迷失自己,渐渐地会从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发展到自我封闭,与周围的人形成一道无形的高墙;这种情况又会使别人对你形成不良的看法,更会远离和回避你,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在这样的心理怪圈里,他们苦苦挣扎。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首先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然后要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客观地分析自己,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作个比较正确的自我评价。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扬长避短,相信自己,不断发挥、挖掘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第二是在挫折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在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会摔跤。摔倒以后不能趴在地上,要分析摔跤的原因,提高自己抵抗挫折的能力。遇到失败和挫折后要能够正确分析主、客观原因。虽然有时失败、挫折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和不可改变、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但有很多时候是由于自己设定的期望值不当——很可能是过高造成的。适当地调整期望值,经过努力实现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稍提高些目标,再经努力实现,然后循序渐进。每一次的成功会带来喜悦、带来信心,这样,不断实现目标,不断增强自信,自卑心理就能得到逐步的克服。

第三是塑造良好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自卑在性格上的懦弱和回避,是消极的自我抵抗。人的自卑心理有时是来源于心理上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了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心理紧张。如果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鼓足勇气,就可以使自己在面临困难时增加夺取胜利的信心。

自卑心理较强的人多数伴随有性格内向、胆小、多疑、优柔寡断、富有想象力、不善社交、应变能力较弱等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有利有弊。只有认清这些性格特点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取长补短,加强锻炼,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增加积极性心理暗示,将不利的性格特点转化为有利的特点,以增强心理优势,树立自信心,压缩自卑。

第四是明确奋斗目标,执著追求。当一个人的心里憧憬着一个远大的目标时,他需要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思考自己内心的那些懦弱。一个有远大目标和理想、生活充实的人决不会自卑。要树雄心,立壮志,正确认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优势获取成功,以成功战胜自卑。一方面,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更要认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不能因为自己某方面存在的不足而自卑,甚至完全否定自己,放弃理想追求;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这样就会不断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和自信,最终摆脱自卑心理的束缚,走出自卑的阴影和误区,健康地参与学习和社会生活。

第五是自我安慰,即依靠自我调节、自我解脱来实现心理平衡,为自己内心的怯懦找到支点。自我安慰的有效措施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转移注意力。自卑的人总是习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上。把你的目光转开,也许你就会发现别样的世界。人在心情抑郁、烦躁时,思维容易变得狭隘、闭塞,走进死胡同。所以,当你因某事烦恼时,最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记它,转移注意力,这样,思维就会开阔起来。否则一味想着它,反而陷得更深,难以自拔,徒增烦恼。

培养一些健康而积极的兴趣爱好,用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当你心情不舒畅时,不妨去做一些轻松的事,如看电影、摘抄或阅读一本渴望已久的小说,不知不觉中,烦人的事会慢慢地淡忘,痛苦烦闷逐渐减弱、消退,心情就会变得开朗起来。另外,运动也能转移注意力,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悦。

第二种,适度的精神胜利法。生活中人与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差距的存在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当你无法超越时,不妨自我安慰一下,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揍,无奈之余以“儿子打老子,不必计较”来自我安慰一番,倒也很快就心平气和了。适度的“精神胜利法”对于调节心理平衡却非常有效,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运用这种方法来调整内心平衡。如当事业暂时受挫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昔日的辉煌成就,使自己不必过于自卑;失恋时,努力寻找对方的一些缺点(毕竟人无完人嘛),这样就不至于太难过、太伤心。

第三种,换个角度看问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件事,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结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事,我们要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不同的结论,心情也会不一样。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事情都存在积极性和消极性,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如果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心情自然会低落、郁闷。这时,你不妨换个角度,从积极的一面看待它,说不定能帮你走出心情的低谷,变得平静、开朗起来。

学会自我安慰,让自己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卑,战胜自卑,何乐而不为?

远离敏感和谐人际关系根据自己的行为表现,可以有目的地检查一下过于敏感心理程度,以便心中有数。仔细回忆一下,近一个月以来,你常常有下列情况发生吗?

①别人谈话时,你感到他们是在议论自己吗?

是( )否( )②别人对你说话语气生硬时,是否感到别人对自己有看法?

是( )否( )③办公室或者他人丢了东西,你是否认为大家怀疑是你偷的? 是( )否( )④领导讲问题时,认为就是在讲自己吗?

是( )否( )⑤爱人对自己不主动了,认为爱人变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