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28422800000029

第29章 屠格涅夫

1818年,屠格涅夫出生在俄国奥廖尔省的一个世袭贵族之家,他的父亲是一位骑兵团团长,并在他16岁的时候去世了。从大学时代开始,屠格涅夫就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欧洲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并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擅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屠格涅夫一生共创作6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和《处女地》。这些长篇小说,不仅塑造了种种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美好心灵,同时也描绘了无比广阔的俄国社会生活画面,是对俄罗斯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生动展现与典型概括。

屠格涅夫还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中、短篇小说。这些中、短篇小说在丰富多彩、情景交融的大自然背景里,充满着哲学性的沉思和忧伤的调子,主要作品有《浮士德》、《阿霞》、《初恋》、《春潮》和《木木》等。

屠格涅夫晚期作品是散文诗,其中的82篇作品成为屠格涅夫一生创作的最后一个里程碑。他将散文与诗结合,使俄罗斯散文语言更简洁、更准确,也更优美,代表作是《门槛》。

除此之外,屠格涅夫还创作了剧本《贵族长的早餐》、《一著不慎,满盘皆输》、《单身汉》和《村居一月》等。

成长在庄园

1818年,屠格涅夫诞生在奥廖尔省。他的父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屠格涅夫是一名军官,母亲瓦尔瓦拉·彼得罗夫娜·卢托维诺娃是一位富有的女地主。在小屠格涅夫出生后不久,全家从奥廖尔迁居到斯巴斯科耶—卢托维诺沃。在母亲的大庄园里,屠格涅夫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时光。

斯巴斯科耶庄园是瓦尔瓦拉·彼得罗夫娜从她叔父那里继承下来的,在她的精明打理下,庄园逐年扩大。在屠格涅夫的记忆里,庄园里各种树木应有尽有,简直是个世外桃源。茂密无边的松林,绿荫如盖的沙土小路,灌木丛生的桦树林……少年的屠格涅夫被大自然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把斯巴斯科耶这个大庄园当作他的儿童乐园。他喜欢在这个大园子里游荡,喜欢钻进枝叶繁茂的树林里读诗。

斯巴斯科耶的守林人和猎人发现这孩子对打猎有浓厚兴趣,就给他讲飞禽的生活、鸟类的飞行和习性。天气好的日子,他们就带他到森林和沼泽地去打猎,教他打枪。这样,他对打猎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种爱好使他很早就接近了平民,帮助他亲眼观察到真正的农民生活。

屠格涅夫的母亲瓦尔瓦拉·彼得罗夫娜是个性情乖戾、激动易怒、心胸狭隘、任性甚至残忍的人。对待孩子,她有时焦虑不安地关怀着,简直温柔过分,有时又狠毒地虐待他们。屠格涅夫在童年时代,常常为了一些琐碎小事就受到惩罚,挨打成为家常便饭。她对待农奴的残忍就更不用说了,随心所欲,任意鞭打侮辱他们。“我爱杀就杀,爱赦就赦”,这是她的口头禅。家中使唤大量奴仆,外出有整整一个车队跟随,任何人要见她,在一里到一里半路之外就得摘下铃铛,以免打搅了她。庄园里有什么地方不满意,她就迁怒于下人,大发雷霆。奴仆一见她神经质地飞快数着琥珀念珠,就明白她要大发雷霆了。

笼罩着斯巴斯科耶的专制气氛,屠格涅夫少年的心灵上产生了对农奴制度的憎恨情绪。他从来不把周围那些来自人民的人们,看做是“受过洗礼的财产”,他把农奴首先看做人,把他们当作朋友。屠格涅夫甚至把农奴当作自己的老师。第一个使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艺作品发生兴趣的是庄园里一个酷爱诗歌的家仆。后来,他还把这位家仆写进了自己的小说中,叙述了他带着自己偷偷跑到庄园的树林里隐蔽起来的场景。

有一次,屠格涅夫的母亲要把一个农奴丫头卖给一个最凶恶的邻居女地主,屠格涅夫很为这个衣奴打抱不平,便将她藏了起来,并拿着手枪指着县警察局局长和见证人说:“你们要是敢把她卖掉,我就枪毙你们!”结果警察局局长和屠格涅夫的母亲都不得不让了步。

屠格涅夫的母亲瓦尔瓦拉·彼得罗夫娜虽然生性乖戾,但也有着激进的一面。她很喜欢看书,尤其是法文书。在斯巴斯科耶大院的石头长廊里,有一间图书室,藏有许多俄文书、英文书和德文书,但绝大多数是法文书。图书种类齐全有:古典作品、现代小说、百科全书、历史和神话著作、世界各国的游记,还有很多植物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在屠格涅夫七八岁的时候,他就同那个他称之为老师的家仆一块儿偷书看。他偷看的第一本书是《象征与图谱》。屠格涅夫在家庭藏书中阅读了许多世界文学大师,诸如莎士比亚、拜伦、席勒的原著。但他最喜欢的还是普希金的作品,对普希金的热爱贯穿着他的整个一生。

屠格涅夫的故事用“出淤泥而不染”以及“清者自清”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幼小的屠格涅夫并没有沾染上母亲的专制和暴烈的脾性,而是通过读书提升了自己的觉悟,透过这些亲历的事情加深了对农奴的同情和尊重。只有当一个人保持着一颗感恩而仁爱的心,才有可能像屠格涅夫一样写出美好、激进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