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28422800000008

第8章 伏尔泰

1694年11月21日,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中学毕业后,父亲曾送他进了法科学校,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法官。但是,伏尔泰只对文学感兴趣,希望做个诗人,为捍卫真理而“面临一切,对抗一切”。伏尔泰擅长于以机智的讽刺来抨击社会丑恶。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攻击宫廷的淫乱生活而被捕入狱。出狱不久,由于他的讽刺摄政王的剧本《欧第伯》在巴黎上演,而使他在文学界大露头角。1726年,由于一个贵族的陷害,伏尔泰被逐出了法国,流亡到英国。1729年,伏尔泰回到巴黎,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毕生写下了大量的文学、史学、哲学和科学著作。

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悲剧创作上。他毕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他的史诗大多以法国宗教战争为题材。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其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峻,有独到之处。

在伏尔泰写过的大量文学作品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还有不少历史著作,如《路易十四时代》、《查理十二史》、《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等。在哲学方面,伏尔泰的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它被称为是“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才华过人,正义一生

伏尔泰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对文学很感兴趣,小伏尔泰受到父亲嗜好的潜移默化,自孩提时代就深深地爱上了文学。伏尔泰的记忆力极强,3岁时就能背诵拉·封登的《寓言》。

一天,父亲从外面回来,小伏尔泰站在床上自言自语地讲故事,还手舞足蹈。时而洋洋得意,时而板着面孔,表情丰富多变。父亲见了,又觉得好奇,又感到可爱。于是就忍住笑躲在他背后偷偷地看他表演。孩子讲的故事好像是拉·封登的《寓言》上的。父亲悄悄地拿来这本书,经过核对,他惊异地发现,原来儿子讲的故事与《寓言》中的故事居然一字不差。这简直太令人不可思议了。等儿子讲完故事后,父亲情不自禁地把他抱了起来,高兴地把他举过头顶,连连称赞道:“我的乖儿子,你真是太聪明了!”

伏尔泰才思敏捷,多才多艺。他12岁时便开始写诗,16岁时,他的讽刺诗和即景诗已写得很出色。20岁时,伏尔泰随父亲出使荷兰,任文官,其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当时人们说他思想之快捷和语言之炽热,有如闪电和天火。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

在法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宗教上的派性斗争,造成大批逃亡者。伏尔泰在自己的庄园内,先后收留过上百户难民。他还多次打抱不平,替穷苦人伸张正义,平反冤案。影响最大的一次,莫过于卡拉事件。

1761年10月13日,图卢兹市菲拉蒂埃街的一个住家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悲剧。这家的主人让·卡拉是颇受人尊敬的胡格诺派的商人。当天深夜,让·卡拉发现自己的大儿子马克·安东尼在店铺悬梁自尽了,一时全家慌了手脚,母亲失声痛哭,惊动四邻。突然,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说道:“马克·安东尼是被他父母杀死的,因为他选择了天主教。”天主教与新教经历了16世纪的宗教战争,至当时已有两百多年,但对立依然十分尖锐。

不久,图卢兹的一位法官闻讯赶来。他一不做调查,二不进行审讯,甚至连现场都没看上一眼,就气势汹汹地将“谋杀”事件那天晚上,凡是在家的死者家属全部拘捕归案。

马克·安东尼为什么自杀?原来,这位28岁的青年曾学过法律,一心想当律师,但因无法弄到天主教徒的证明书,被迫从事商业。他想从父亲那儿得到一笔钱做生意,遭到父亲拒绝,失望之余,他天天上咖啡馆借酒浇愁,后因债务缠身,更觉前途渺茫,一念之差便寻了短见。

头发斑白、年近古稀的老人怎能吊死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谋杀”之罪显然难以成立。检察官迪库大义凛然,出庭替老卡拉辩护,却被停职三个月。律师絮德尔想阐明事实真相,但陷入狂热兴奋中的法官却不屑一听,反倒认为这位律师无能。审判长滥施权力,逼迫卡拉供出同谋,卡拉义正词严,断然拒绝道:“既然没有犯罪,何来同谋?”1762年3月10日,法庭不顾一切无罪的证据,粗暴地判决卡拉车裂之刑。临刑前,老卡拉悲愤地说:“我已经说明真相,我死得无辜……”

事发不久,伏尔泰便听到各种传闻。他对教会历来持怀疑态度,认为无论天主教还是新教,都是无耻之徒。卡拉老汉的悲惨遭遇,激起了他对教会和司法当局的无比愤慨,他决心为维护人的尊严、为争取信仰自由而奋斗。接下来,伏尔泰通过各种渠道,沉着冷静地亲自调查和搜集证据,并将被流放到日内瓦的卡拉的两个儿子召到费尔奈,根据他们两人提供的详情和从过往旅客中听到的反映加以比较,从而对整个事件作出个人的判断。其间,他发表了卡拉两兄弟的口供,写了一本揭露这起惨无人道的冤案的小册子,并为卡拉太太提供一切费用,把她接到巴黎,以引起舆论的注意。

1763年2月,伏尔泰亲自写了上诉书,作出“我敢肯定这家人无辜”的结论。3月7日,枢密院下令重审此案,蒙受不白之冤的卡拉老汉及其一家终于得到昭雪。

一个人光有才华还不行,德才兼备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伏尔泰以其思想启迪民众的心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他为维护法律的公正而战的精神,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