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28422900000004

第4章 庄子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被称之为“老庄哲学”。

据《史记》记载,庄子一生著书10余万言,大多是寓言,书名《庄子》。《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它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期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已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被神化,奉为神灵,所著《庄子》,旧称《南华真经》。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他也曾经贩卖过粟,织过草鞋,面黄肌瘦,衣着破旧,但这些他并不在乎。有一次他去见魏王,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魏王因此问道:“先生为何困顿到如此地步?”他说:“是贫穷,不是困顿。读书人有道德而不能实行是困顿;衣服破旧是贫穷,不是困顿。这就是所谓生不逢时吧。”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干,派使臣携带千金重礼,聘他为相,但是他却对使臣说:“千金是很重的财礼,卿相是尊贵的职位。你难道没有看到祭祀用的牛吗?人们养它几年,然后它披上绣花的衣服,被送进太庙,杀了祭祀。到这时,它即使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小猪,难道还能做到吗?”表示自己宁为“孤豚”,不做“牲牛”,甘愿逍遥物外。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其哲学思想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憎的人。庄子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庄子独见》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人只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间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的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他认为做官残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这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觉醒。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应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行的修养,德行充足,生命自然流露出一种自足的精神力量。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态度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予了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命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意义。

“道德”一词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道”。在庄子的哲学中,“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要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吗?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是最为适应创造力的需要,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而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极富诗人气质,他善于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水一般的整体性。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跃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后世的许多文学家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均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庄子学派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为强烈的影响。从积极意义上说,它体现了社会统治思想的本质,表达出了摆脱精神束缚的强烈渴望,为封建时代具有反传统精神和独特思想的文人提供了思想上的可能性;从消极意义来说,它所追求的自由只是理论上而非实践的自由,展示给人们的只是逃避社会矛盾的方法,因而始终得以为统治者所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