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顿悟开承地
28435700000016

第16章 曹侯村

六祖大师从五祖黄梅弘忍大师那儿,得到以心印心的法门。回至韶州,现在叫韶关,又叫曲江,就是南华寺乡下。他回到曹侯村,又住到好友刘志略家中,没有人知道他是传承五祖衣钵的人。

刘待他“礼遇甚厚”,他很欢喜研究佛法,所以对六祖大师特别恭敬供养、礼拜。

刘志略家里有一个姑姑,已经出家做比丘尼,法号叫无尽藏??没有穷尽的宝藏。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志略有一个姑姑,名字叫无尽藏。

无尽藏常读《大涅槃经》,《大涅槃经》是佛将要入涅槃的时候说的,有十卷。这个比丘尼,欢喜这一部经,所以常常念,但并不尽释经文。

慧能大师一听《涅槃经》,“即知妙义”,即景知道其中最妙的道理。就给无尽藏比丘尼解说。

但无尽藏比丘尼拿起《大涅槃经》,就问大师:“这个字读什么?”看来这个比丘尼,大概也不比慧能认得多字。

尽管她认字不多,但她的修行,也达到“日中一食,长坐不卧”的境地。这可是由四祖道信大师倡导的,人人都是坐禅,长坐不卧。凡是真正修行的人,就都日中一食,长坐不卧。

她家里非常有钱,却能持银钱戒。她认真用功,一天到晚,都是念经、研究佛法,总也不懈怠,是这样一位比丘尼。

因为她有修行,据说她也存有真身,还在曲江一庙上,没有坏掉,只是庙名不记。临终的时候,也是坐着往生;往生后,过了几年,身体还一点都不坏,也没有臭,也没有烂。非常庄严,非常之好。

她尽用功修行,没有淫欲心;没有淫欲心,虽然是肉身,就变成金刚不坏身,所以坐着就往生了。

话说这天晚上无尽藏比丘尼拿着《大涅槃经》跟惠能请教说:“这个字怎么念?”

慧能大师说:“你不认识这个字吗?”

无尽藏说:“是呀,我不认识这几个字斟句酌。所以请问你,这个字是怎么样读法?”

大师说:“喔!我也不认识这个字啊!字,我也不认识;但是经的意思,你只须把经文念给我听,问我佛理,给你解释一下还可以。”

无尽藏比丘尼就说:“字尚不识,你连字都不认识,焉能会义?你怎么会懂此中意思啊?”:

大师说:“喔!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诸佛心法的妙理,就是以心印心,顿教的法门,于文字上,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的顿教法门,所以认字不认字,都不要紧的。”

大师又云:“我以手指指月亮给你看,但这手指并非月亮。你若能直接看到月亮,就不必以我所指也能看到。字,只是起到手指作用罢了。若只抠表面文字,就如将指月亮的手指当成月亮了。”

禅宗所传一脉——法眼宗的文益禅师,直截了当地回答“指即不问,如何是月?”再问,文益就说:“那么你就问问你的手指吧!”又问:“月即不问,如何是指?”文益说:“月。”

无尽藏比丘尼一听很惊讶,认为这个人很不平凡。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真的很有大智慧,深为惠能的深刻见解叹服。

所以她走遍了曹侯村,告诉每一个“耆德”说:“此是一位开悟的、有道之士,这位大师,虽然不认字,但真是有道德。你们都应该发心供养呀!”

当时在南华寺,出家人有七、八百人,在家人也有几百人。所以六祖在南华寺时,常常每一天都有一千五百人至两千人吃饭。

当时的法会,可以说是非常隆盛。这样隆盛,就是无尽藏比丘尼、通应律师和刘志略他们来护法。

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也和当地百姓一起来争相瞻礼。当时宝林山南华寺,为隋末战火烧成一废墟。大家发心募捐金、银,遂于故基,重建佛寺,延请六祖大师住持。

慧能道:“我本发宏愿拜弘忍为师,若只在宝林寺修道,非我所愿,还不如回家的好。”

他很少在寺内露面,农忙季节,只是在晚上悄悄地为村民宣讲佛门典故或解释经义。

农闲季节,在附近岩洞里为村民随缘说法,风和日暖则在山顶上,三、五人席地款款而谈。

至今在象岭之麓、天王岭前坡冈上尚留有三、五个环形坐痕或拜痕,或称之坐石,或称之拜石,像是在诉说六祖当年的圣迹。

“师住九月余日”,大师在这儿住了九个多月。争夺法嗣之众又从黄梅到大庾岭,跑两个多月的路,寻逐到此,想夺他的法衣。

慧能藏到前边山里,山里有块大石头,有个窟窿。六祖就隐身匿迹石中。那帮人便纵火焚草木,料想必会将惠能烧死无疑,便呼啸而去。

大火正好从岩边烧过,慧能将身藏入岩石得以幸免。后经路人指引,立即转移至曹溪边狮子岩中。

“石今有师趺坐膝痕”,说是到现在石头上仍遗有大师结跏趺坐的痕迹及衣布之纹。后人名此岩为“招隐岩”,岩中之石名“避难石”。唐代以来,“狮岩招隐”一直是曲江的廿四景之一。

“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大师记起五祖告诉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遂行隐于二邑焉”所以大师又藏到新会和怀集去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