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时期青少年艺术与审美读本
28456300000004

第4章 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欣赏(1)

三大古建筑群

故宫

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它始建于明永乐初,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位列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首。故宫即紫禁城,俗称大内,其建制布局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观念,并渗入了阴阳五行学说。其建筑思想充分体现了封建帝王威严至尊、权倾盖世的观念,并融入了“庄敬天威”的思想。城内宫室号称9999.5间,实为87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宫内有宫,院内套院。故宫开有4门——正(南)门为午门、后(北)门为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4座城门上均高耸着雄伟壮丽的门楼。

故宫在总体设计布局上,以紫微正中思想为主导;在建筑形式风格上形成天威气势,使臣民产生诚惶诚恐的心理,以达到震慑的目的。为此,故宫建筑规模讲究宏伟博大,若天之罔不可及。它采用中轴线对称结构,主要宫殿呈直线排列于中轴线上,简洁明快,并以高台基、大广场作衬托。外朝以居于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轴心,文华、武英两殿为左、右翼,它们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内廷并列3门:正中为乾清门,东为内左门,西为内右门。内廷以位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御花园为主,两厢配置东西6宫及其他殿堂。紫禁城外朝属阳,内廷属阴,故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称“三朝五门”制。三朝即三大殿,五门即大清门(原位于正阳门与天安门之间,早已废)、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内廷宫殿多采用偶数,如两宫(乾清宫、坤宁宫。位于两宫间的交泰殿是后来增建的,其规模远小于两宫)领衔六寝(东、西6宫)。

从天安门至端门,是一段狭长的前庭,象征“登天”之道。一出端门,空间骤然开阔,未入天庭,先给人以“登琼楼玉宇,叩天上宫阙”的印象。进午门即进入中路。前行,地势渐高,弯弯金水河东西蜿蜒,若天宫之银河。过金水桥,进太和门,好像越天桥步入天庭。穿过天安门也就进入了皇城。皇城是皇家宗庙、社稷和禁苑所在,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大典、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以及每岁春节、冬至或皇帝生日举行盛宴等的朝会场所。太和殿是故宫中心建筑之首,是故宫内最壮观,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

两宫间的交泰殿,喻“阴阳交泰,万世昌隆”之意。乾清宫是清康熙、雍正皇帝的寝所。坤宁宫为明、清两朝皇后所居之中宫。宫的东暖阁曾作过清顺治、康熙、同治、光绪4帝的洞房,目前还按原样保存着光绪帝大婚时的陈设布置。

御花园,原名宫内苑,具有浓郁的皇家苑囿特色。细观园内的蜿蜒石径,均用五色石子铺成花鸟虫兽、历史人物掌故、民间传说以及象征博古、吉祥等内蕴的各种图案共720幅。园内有座太湖石叠砌的假山,名堆秀山,上筑御景亭。

储秀宫,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垂帘听政达40余年之久的“老佛爷”——慈禧太后久居之宫。储秀宫庭院由储秀宫及宫前的储秀门组成。

长春宫,是一座与储秀宫同等规模的宫院。慈禧也住过,宫前的长春门被她改名为体元殿。体元殿后有戏台。

养心殿,是雍正之后各个皇帝的寝所。殿西间因乾隆帝曾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其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和其侄王珣的《伯远帖》这3件稀世墨宝收藏于此,因而将其改名“三希堂”。至今仍按原样陈设。

皇极殿,是一处自成体系的宫廷建筑群,是乾隆帝快60岁时,准备将来坐满60年皇位后当太上皇而建的宫殿。目前这里辟有许多陈列馆,陈列着文物艺术珍品。

钟表馆,辟于奉先殿。馆内陈列有清朝及西洋各国制造的钟表和大自鸣钟、铜壶滴漏等。

九龙壁,作为皇极门的照壁,其两壁各有用七彩琉璃砌成的9条蟠龙。

珍宝馆,设于皇极殿。馆内展出金银珠宝、翡翠玉石、珊瑚玛瑙等工艺珍品。

绘画陈列馆、铭刻陈列馆,分别设于皇极殿两侧的西庑、东庑。明清家具展馆设于养性殿及其北面的乐寿堂、颐和轩。

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是乾隆当太上皇时养老休憩之所。其景可用“秀、雅、奇、精、巧”5字概括,既有宫廷富贵气派,又富江南园林秀、巧、雅之风韵。

神武门,紫禁城后门为神武门,门楼建于10余米高的红色城台上,面阔5间,重檐庑殿顶。

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文庙,前后共9进院落,与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被列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进入镌有“万仞宫墙”4字的古城门,穿过“金声玉振”牌坊即至孔庙大门——棂星门。进棂星门,穿“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至圣时门,过壁水桥,穿宏道门、大中门、同文门至奎文阁、十三御碑亭而至大成门前。

大成门前有十三御碑亭,它是金、元、清三代帝王为保护唐宋以来祭孔、修庙石碑而建。十三亭均为正方形木结构亭,重檐八角,彩绘斗拱,黄瓦朱甍。这里共有石碑53座,凡御碑均以赑屃为座。大成门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门面五间,黄瓦飞檐,彩绘斗拱,下有石雕须弥座台基。门前后台阶中央均为浮雕龙陛,檐下有龙柱12根。旧时此门只在行祭孔大典时才开启,平时只能从旁门出入。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庄子·渔父》载:“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杏坛就是孔子弦歌鼓琴、教习弟子之所。大成殿是孔庙主殿,为当年祭孔场所。唐代称其为文宣王殿,宋徽宗尊崇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乃更名为大成殿,并御赐匾额。殿开9间,重檐9脊,黄瓦朱甍,巍峨宏丽。殿周的28根擎檐石柱均用整块巨石雕成,其中前廊上的10根石柱浮雕有云龙戏珠图案,俗称蟠龙柱,是石雕艺术珍品。殿前露台宽敞,旧时祭孔乐舞即行于此。东路的故宅井旁有一堵墙壁,壁前石碑上勒“鲁壁”两字。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孝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简册藏于墙壁中,得以幸免。

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扩建宫室苑囿,拆毁了孔子故宅,在墙壁内发现了这批简册,称《古文经书》,亦即所谓鲁壁藏书。为纪念此事,后人在院中另砌一壁,称“鲁壁”。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武烈河西岸。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完工于乾隆年间后期,历时近90年。自康熙始,历代清帝来此避暑,金秋自此地去木兰狩猎场狩猎已成惯例。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宫苑园林,占地560公顷。山庄外围,依山势起伏筑有10公里长的宏伟宫墙。宫墙宛若游龙,其长度居众离宫或御苑之首,是避暑山庄6个“最”之一。避暑山庄集宫殿、园林、山峦、草原于一身,为国内皇家宫苑园林孤例,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博物馆。避暑山庄的风格与颐和园迥然不同。它充分利用了山谷盆地多式多样的自然形势,依山傍水而又灵巧地布置着众多朴素淡雅的各式建筑群,其屋顶一律盖以灰瓦。苑景依势而置,运用传统的造园手法,集古代南北园林之粹,并吸收了少数民族许多景观的格调。园景内衬山峦和草原,外借磬锤峰、罗汉山映托。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外八庙,散布于山庄外围,若众星之拱月。避暑山庄寓此境围之中,既显宁静恬雅,又不失庄重肃穆。避暑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宫殿区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东宫(已毁,仅存卷阿胜境)4组宫殿建筑,主体建筑是正宫。

长城

八达岭长城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之魂、人类文明纪念碑,已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成为当今世界人人向往之地。早在公元前5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燕、赵、魏、秦等诸侯国都已各自修筑了长城,以御外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各诸侯国所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大规模扩建。

之后,历代对长城均有所修建,至明代更进行了大规模扩修、加固和延长。今天看到的东起山海关西迄嘉峪关的万里长城,直到明代才最后完成,堪称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城墙。明长城大体分为3道,自外至内分别称外边(大边)、内边(二边)、内三关。八达岭长城,属内边中的一小段。从距北京城西北44公里的昌平县南口镇西北行,有一条长20公里名叫关沟的深山峡谷通往八达岭。关沟一带两山屏列。

10世纪后,关沟成为北京至塞外的通衢大道。明代于关沟设4重关隘,从南至北依次为南口、居庸关、上关(已废)、八达岭。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延庆县境的八达岭,是燕山余脉军都山的一座。海拔逾千米,居高临下,雄踞要津,自古有“路从此分”、“四通八达”之说。这也是八达岭之名的由来。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它作为居庸关的前哨和锁钥,享有“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之说。八达岭关城建成口字形,开东、西城门。八达岭长城自关城西门城楼向两侧延展。

这段长城依山而筑,气势磅礴,堪称万里长城之代表作。其城墙一律用巨大城砖砌筑,墙基全用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筑马道,宽可容5马并驰。城墙外侧的垛墙上建有许多垛口,垛口上部有了望孔,下部有射眼孔,稍向下倾,既利于射敌,又可御敌箭于墙外。城墙每隔三五百米设敌台或敌楼一座。

敌台突出一部分于墙外,敌若来攻,守军不仅能从正面,而且能从敌台侧面射敌。敌楼骑墙而筑,高出城墙之上,楼上有了望孔和射眼,楼下住守城兵丁和存放兵器。

为了防御需要,于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地势险要处加筑有堡垒式城台。

在没有机械全凭手工作业的古代,能在崇山峻岭之上完成这样宏伟、艰巨的防御工程,确实是人间奇迹。八达岭长城南、北段可分别登至南四楼、北四楼,登南四楼还能望到官厅水库。登八达岭长城远眺,会有“塞外关内两重天”之感,其四季风光均有诱人之处。

山海关

位于北戴河东近40公里,因关在山与海之间而得名。此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扼东北与华北间咽喉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向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说。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端起点。

山海关的主要景点有:燕塞湖,是石河上的水库,兼有漓江秀色和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致。乘艇游于湖上,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姜女庙,位于山海关城东6.5公里望夫村后的凤凰山丘上,登108级石阶抵庙门。

天下第一关,建在山海关城镇东门平台之上,楼身两层,关楼上悬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匾额。

嘉峪关

嘉峪关城楼扼河西走廊咽喉,左右有龙首山、马鬃山屏障,城关两翼城墙横穿戈壁沙漠与两山相连,城正面面对祁连山,城楼巍巍高踞。登楼远望,长城游弋于茫茫戈壁滩中,瀚海金波与南山积雪尽收眼底,使人联想到历代在此的鏖战,进入“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诗境。

民族英雄林则徐因在鸦片战争中抗英而被贬谪新疆路过此关时,也写下了“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的诗句。

三大石窟

敦煌石窟

敦煌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宝库。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大泉沟东岸,介于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窟上下5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南北长达1600米。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至唐武则天时,已有窟室千余龛。现尚保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壁画和塑像的洞窟492个,计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等。窟内造像均为泥质彩塑,有单身像,有群像,最大者高33米,小者仅10厘米,大多以夸张手法表现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人物性格。莫高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这颗由建筑、绘画、雕塑艺术综合组成的丝路明珠,举世无双。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于北魏时开始凿建,历时数十年。云冈石窟以石雕造像气势雄伟、丰采多姿见长,是名扬海内外的艺术宝库。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造像51000余尊。现已将洞窟从东至西按顺序编号,中部的第5、6窟和第9~13窟、第16~20窟,囊括了云冈石窟的精华。第5、6窟连成一座双窟,窟前建有琉璃瓦顶5间四层木结构楼阁。第5窟内中央佛高17米,为云冈石窟众佛之最,外貌经唐代泥塑重妆;窟四壁满雕佛龛造像;拱门两侧,雕有两佛对坐于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内中央雕方形两层塔柱,高16米;下层四面雕佛像;上层4角各雕9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其余各壁满布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刻有33天诸神及各种骑乘;窟中还刻有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此窟规模之宏伟、雕饰之华丽、技法之娴巧,堪为云冈诸窟之萃。第9~13窟因清代曾施以彩绘而获有五华洞之名,洞中雕像以造型丰富多彩见长,为研究艺术、历史、书法、音乐、建筑等的形象资料。第16~20窟是由北魏高僧昙曜主持开凿的,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其中的第19窟主像释迦牟尼坐像,高16.7米,为云冈石佛第二大像(仅次于第5窟中央坐佛)。第20窟主佛为释迦牟尼露天结跏趺坐坐像,高13.7米,两肩宽厚,面貌丰腴、慈祥而庄重,服饰华丽,是云冈石窟的艺术代表作。

龙门石窟

龙门以山水取胜,更以石窟流芳。龙门石窟长达1公里余,有窟龛2000多个、大小造像9.7万余尊、佛塔40许、造像题记和碑碣3600多座。龙门石窟精品集中在西北。北端第一大洞是潜溪寺,洞窟佛像雕刻手法表现了初唐风格。宾阳洞北、中、南3洞并列,历经250年建成,代表了北魏不同年代的风格。

宾阳中洞是龙门北魏石窟中最富丽堂皇的一个佛洞,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佛释迦牟尼高8.4米。洞壁两侧有4幅(层)大型浮雕,其中(自下而上)第3层北边的《皇帝礼佛图》和南边的《皇后礼佛图》合称《帝后礼佛图》,堪称雕刻极品。可惜这些极品被人凿盗,现分别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及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洞外右侧有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碑。

莲花洞主佛为释迦牟尼像,旁有大型浮雕飞天。其洞顶刻有一朵精美的大莲花,故名。万佛洞内两侧刻有15000多个小佛。其洞顶原有几个飞天造型,还有雄狮一对,但全被帝国主义分子盗走。奉先寺是龙门最大的露天佛龛,也是唐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主佛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南北洞壁各刻一弟子、一菩萨、一天王、一力士像,是龙门石窟中最大、最美的一组艺术群雕。药方洞因洞内刻有140多个古药方而得名。

古阳洞呈马蹄形,是龙门开凿最早的一个洞龛。洞南北两壁上的3层佛龛是精巧的雕刻品,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此洞就占其十九。石窟寺中雕有两幅礼佛图。自从宾阳洞的礼佛被盗走后,这两幅算是最完整的了。东北南头的洞窟有凿于唐代的看经寺、大万五佛洞等。

三大名楼

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