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时期青少年心理与心态读本
28456700000007

第7章 青少年必读的心理学知识(6)

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实现其创意,把思想转化为一定的“产品”,还能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在活动中发现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重视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要改变实验方法,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同时,加强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制作活动,鼓励青少年勤动手、多试验,标新立异,大胆突破。

可以建立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等。

自我意识挖潜能

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中学阶段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此时自我意识较从前有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产生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学生的身体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使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小孩子,并逐渐产生一种“成人感”;第二,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元认知能力的产生,使得中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及个性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第三,中学生由于有更多的机会跟人接触,父母通常也不再把他们当做小孩子,并且向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许多新的问题等待他们去解决,鉴于此,这些中学生不得不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一)青少年自我认识方面的特点

1.关注“自我形象”

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比如注重自己的外表,如长相、体形、仪表、穿着打扮等,有很多女同学从小就有挑食、偏食的习惯,进入青春期后,为片面追求苗条体态,有意识地控制饮食,导致精神不振,影响学习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除了关注自身的外表形象外,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的“内在形象”,为人处世变得小心谨慎,注重自身能力、品质、学习成绩,越来越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集体场合喜欢表现自己,对老师的批评和表扬显得非常敏感,潜意识里存在着无法摆脱的“面子情结”。同时,他们一方面要努力表现自己,并得到他人的认同,但另一方面却无法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尽量抬高自己,另一方面尽量贬低他人。这种“忌妒心理”,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影响人际交往,影响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影响同学关系,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2.自我意识开始趋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从少年到青年初期,是自我意识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机能的成熟和知识经验的增长,中学生日益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内心体验或内部世界,从而能够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这是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个性行为的体验发展到对个性品质的体验。小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具体的、外部的行为以及和具体行为相联系的某些抽象品质;而中学生对人的内部世界、内部品质发生了兴趣,开始要求了解自己的个性品质、自己的体验,并试图对自己作出初步的评价。他们先学会评价别人的个性品质,以后才以别人作为“镜子”来对照自己。到中学高年级的时候,他们已能在概括的个性品质上来分析自己。

(2)对自己和别人的个性品质的评价逐步完善。最初,他们不善于对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作出全面的评价;后来,他们能够列举出自己和别人的一些优缺点,但往往不能从中找出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直到中学高年级才逐步学会比较全面地分析一个人全部的个性品质,并分出主要的或稳定的品质和次要的或偶然的品质。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青春期是自我评价能力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的时期。少年反省思维能力(即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和内心活动加以分析、评定的能力)也获得发展。因此,初中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迅速提高,他们自我评价不仅受暗示性和片面性减少,而且自我评价的范围也比小学时扩大。从自己的外貌、体态和外显行为,到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他们都开始自觉地进行分析、评价。进入青年初期,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随着年龄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关心自己将来的发展,认识自我的需要加强,加之知识积累增加、智力发展成熟,世界观也初步确立,因此,其自我评价的能力无论在主动性和全面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逐渐向成人靠拢。据研究,高中学生一般都能够按一定的目标的准则,从个性品质的高度来认识自己,尤其是从思想品质上来分析自己,这表明他们自我分析的深度已接近成人水平。同时,高中学生分析和评价自己不再是因为有外力的推动,而是为了弄清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完全是独立和自主的。此外,高中学生自我评价的辩证性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他们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不会因一点点小的成就就得意忘形。

4.自我概念变得清晰准确

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学生开始关心自己,对“自我的评价和认识”特别敏感,经常考虑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别人是否喜欢和接受、在别人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是否正确是否有所发展、将来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青少年的自我知觉越来越精细,而其整体的自我形象(自我概念)则变得更加概括、稳定,具有内在一致性。与此同时,那些有助于保持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稳定一致的关于自己的意见,容易得到更加细心的关注和搜集。

(二)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

青少年自尊心有较大的发展。自尊心是指个体要求人们尊重自己的言行、维护一定的荣誉和社会地位的自我意识倾向,是人的尊重需要的反映。当一个人的言行受到尊重时,它促使自己更加奋发向上,追求实现更高的社会期望。如果社会评价不能满足青少年的自尊需要,甚至产生矛盾时,可能会产生两种情况:

一种是产生自我压力感,从而使自己加倍努力,迎头赶上;另一种是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初中生的自尊感尚不十分稳固,这是因为他们此时的自我评价能力还不高,自我评价的参照系统建立得还不够稳固。初中生的自尊体验往往受权威人物(父母和教师)对其态度与评价的影响较大,并随着自身学业成绩的波动,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的变动而经常发生变化。进入高中阶段,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个性品质产生新的、更为全面的认识,独立评价自我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我评价系统逐渐趋向稳定,而自尊感也在此基础上比较稳固地确立起来。

(三)青少年自我调控的特点

自我调控是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调节。自我调控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二是对无关的起阻碍作用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加以抑制。人类的意志力量主要是通过自我调控过程实现的。自我调控的发展也为个体实施自我教育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中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小学生自控能力发展更多地表现在对权威人物的遵从上,比较被动。而中学生由于自身学习及生活经验的逐渐积累,加之成年人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说服教育和适当的他律约束,以及榜样人物所展现的自控行为,使得他们对行为及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计划,遵守学生守则的有关要求及控制自己的情绪。一项研究表明,在让8—19岁儿童及青少年描述他们最喜欢的个人品质时,年龄大的学生更多提到自控方面的特点,如“我可独立做事”,“我不容易发脾气”,高中生尤其关心自控能力的发展。但由于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不高,不少中学生制订了计划不能执行,想专心学习却又心有旁骛,处于激情状态则可能因为冲动导致不良后果等。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误区

(一)过强的自尊心与自卑感

自尊和自卑是自我体验的主要内容。当代的青少年往往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关注和照顾比较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一些青少年自尊心过强,内心却极其脆弱。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爱面子,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对别人的评判内心往往羞愧无比,觉得没脸见人,使过强的自尊心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的自卑。

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所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一般而言,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方面曾有过己不如人的感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是正常的心理。但是有些同学过度自卑,对自己认识不足、评价过低,只盯着自己的缺点、短处,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轻视、否定自己。他们更关心如何避免失败,而不是如何去获得成功。其所设立的目标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自我期望也较低,这不仅阻碍了他们个人多方面才能的开发,而且遇到困难时易表现出胆怯畏缩、优柔寡断和压抑的特点,这对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及保持心理健康都极为不利。

积极的自尊心有助于发挥人的潜能,催人奋进。培养青少年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1.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法国医师库埃提出来的。自我暗示是指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李白有一句诗,“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给许多青少年鼓励和启发。如果我们在遇到某些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运用类似的语言暗示自己,比如“我能行”,“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以此增强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

2.利用补偿心理

补偿,就是克服自身生理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发展自己其他方面长处和优势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美国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超越自卑理论”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自卑的,正是不断地超越和克服这种自卑,最后走向成功和卓越。美国总统林肯出身贫寒,长相上面没有任何优势,且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为了补偿这些缺陷,他勤奋学习,从书籍中获益良多,最终知识的营养对自身的缺陷做了全面补偿。他最终克服了自卑,成为杰出的美国总统。心理补偿是一种使人反败为胜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利于个人才能的拓展和提高。但是,在实施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补偿目标制定得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好高骛远。

3.使用行动法

从简单的小事做起,逐渐树立自信心:(1)上课的时候,挑前面的位子坐。坐在前面就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这样可以锻炼勇气和胆量。(2)经常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告诉自己是一个不错的人。(3)练习正视别人。自卑的人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不敢与别人目光对视。而有意识地练习和别人的眼神交流,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4)把走路的步伐加快25%,走路步伐加快,可以焕发出青少年应有的青春和朝气。

(二)过度的自我——自我中心

青少年是自我意识发展十分强烈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强烈地关注自己,常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认识、评价世界和人生,并做出行动,形成自己的观念,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实现自身价值,这些是青少年自我意识日趋完善的表现。但一些青少年表现出了过分的自我中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渴望获得持久的关注与赞扬,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为;喜欢指使别人,让别人为自己服务,却不愿意帮助别人;嫉妒别人取得的成绩。

我们如果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不难发现这些行为特征与童年阶段的一些特点很相似。在童年,我们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父母表现出的对别的孩子的照顾和呵护有着很强的嫉妒心。明白了自己行为还停留在童年时代,青少年便要让自己的心理成长到更为成熟的心理阶段,第一,努力发展自己的能力,用取得的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和赞美。第二,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许多事尝试着自己动手去做。第三,欣赏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试着赞美别人。第四,学会关心别人。关心别人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别人生病及时慰问,同学生日及时送上一份祝福,这些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三)不成熟的独立——逆反

少数青少年独立意向不成熟,形成了逆反心理。一些青少年对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正确教育,采取的是对立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对立情绪和对立行为表现出来。他们把独立理解成我行我素、万事不求人;一些青少年把打架斗殴看成是有胆量的表现;把与老师、家长对抗看成学习的榜样。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存在逆反心理。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则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主要源自一个发展的错位。一方面,青少年生理和心理上迅速发展,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不再对家长和老师言听计从,而是对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希望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们;另外一方面,家长和老师的观念还停留在原地,他们眼中的孩子还是那个时刻需要呵护和教导的孩子,担心孩子判断力不够,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总想帮一帮他们。这两者心理成长的不同步可能会导致双方激烈的矛盾冲突,青少年在面对这一困境时,采取的是与家长和老师对着干的应对策略。

逆反心理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青少年知识经验的不足和思维的极端性。青少年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还不全面,加之思维发展具有极端性的特点,判断事物的时候倾向于采用两分法,认为事物存在绝对的对错黑白,没有看到其中的中间地带。因此,看问题容易偏激,钻牛角尖。

逆反心理的产生是双方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心理现象。因此,一方面,教育者要改变自己看待青少年的老眼光,肯定青少年心理方面的成长,允许青少年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多用平等、商量的语气来引导青少年全面地看问题;另一方面从青少年自身来说,在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要求时,判断是否接纳的标准是对方的教育是否正确合理,淡化或者忽略他们的教育方式。同时,我们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用理智和客观的心态,全面分析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过分的放纵——自我控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