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时期青少年社交与处世读本
28457100000012

第12章 处世定律(5)

真正的换位思考必然是一个“移情”的过程,要从内心深处站到他人的立场上去,要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他人。但不幸的是,许多人的换位思考却缺少了“移情”这一个根本要素。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或是想当然地假设一种别人所谓的感受。这样的换位思考,其实仍局限于自己设定的小圈圈之中,绝对无法体验他人真正的感受和思想。

观念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他人的感受的。因此,对他人的失意、挫折和伤痛,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关心他人。

换位思考能化解矛盾

一个社会,有许许多多的角色,比如领导、群众、教师、医生,等等,每一个人也都扮演一定的角色,在交际过程中,人们都是以具体角色出现的。由于长期习惯于从自己角色出发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就使认识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营业员总觉得顾客找麻烦,顾客以为营业员都不尽职责;做下属的,觉得上级不了解实际,不体谅工作中的困难;做领导的,觉得下属不听话,不服从管理……因为角色不同,人际间总是发生冲突,不能相互理解,造成交际障碍。

要想克服这一障碍,就要进行换位思考,即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假使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上,会做何感想?这样,就会通情达理地谅解对方的行为和态度。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周先生和刘先生是朋友,周先生的家常常吵架,刘先生的家却从来不吵,周先生向刘先生请教:“奇怪,你们家怎么能够不吵架呢?”

刘先生回答:“你们家所以会吵架,是因为你们家都是‘强人’,我们家所以不吵架,是因为我们家都是‘弱人’。”

周先生奇怪地问:“为什么呢?”

刘先生回答说:“因为你们都认为自己对,所以你家整天有擦枪走火的场面,而我们都认为自己错,所以我家闻不到半点火药味。

“举个例子,一个玻璃杯摆在桌上,有人把杯子碰倒了,碰倒杯子的人不认为是自己粗手粗脚,反而生气地喊着谁把杯子放在那里?

这时放杯子的人一定生气地反驳了,打破杯子的人不负责任,强词夺理,于是彼此交相责骂,吵闹不休。同样的事,如果发生在我家里,打破杯子的人会马上说对不起,并且赶紧准备处理善后。放杯子的人,也会不好意思地说抱歉,不应该把杯子放在此处。于是一个拿抹布,一个拿扫把,共同合作,把桌面清理干净。

“老周呀!这就是你家吵架,而我家不吵架的原因啊!”刘先生最后感叹地说。

人和人相处,姿态低一点,反而处处赢得友谊。多说对不起、我错了、我做得不好、劳驾你、你的意见很好、你处理事情很妥当……把自己当作“弱人”,把对方当作“强人”,就会像刘先生的家,彼此和乐,获得对方的帮助。

人与人难免会发生愤怒、争执、吵架、误会等情况,如何化解人们之间的问题,成功人士的思考技巧是:奉行“你对我错”、“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这些想法可以消弭战火,彼此和乐无忧。

从“你对我错”到“你乐我苦”,其实是一颗体谅的心,站在对方的立场设想,以“同理心”,化解对立,消除误解。

以下是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

(1)换位思考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2)你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现了你善良的人性。

(3)换位思考使你正视将要克服的障碍。

(4)只有换位思考才能预见到事情的后果。

(5)积极的换位思考,能增进感情,消除彼此间的隔膜。

布朗定律:知道别人最在意什么

每个人对外界都充满了警戒,如同心灵上罩了一个护盾。这层护盾起着保护和反弹的作用,使你无法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人与人的交往,很大程度上就是心与心的碰撞与交流,尤其是当你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也许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体贴的动作,便能融化彼此沟通的坚冰。

找到打开他人心锁的钥匙

有时候,在与人交往中,我们想与某些人沟通时,对方却与任何人都格格不入。他的思想显得乖僻,表情呆板,情绪非常不好,拒绝与外界的任何交流,任何人都无法访问他的心灵世界,不知他在想些什么。因此在交往上发生了困难以至于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原因都会产生这种沟通障碍的现象。当一个人遇到重大的不快事件时,或受到外界强大的不良刺激时,都会产生,比如遭遇爱情、亲情、友情的失落,比如在工作、事业上碰到挫折,等等。即便这个人曾经与你沟通得十分融洽,曾经也给你留下不少好印象,但是现在不同了,变得难说话,难沟通了。

对于这种的沟通障碍,就不应当轻言放弃。只要找到你与他之间的许多共同点,就具备了沟通的条件。像这种暂时性的沟通障碍是常见的,需要一定的坚持和努力,并且把握一定的技巧。只要你走进他的心灵,找到了开启他心锁的那把钥匙,那么,很多疙瘩也都会迅速迎刃而解。

美国职业培训专家史蒂文·布朗曾提出一句精彩的理论:“一旦找到了打开某人心锁的钥匙,往往可以反复用这把钥匙去打开他的某些心锁。”这句精彩的理论就是布朗定律。布朗定律也就是说,找到心锁就是沟通的良好开端,知道别人最在意什么,别人的意愿就会在你的把握之中。这个定律对于以上这种比较普遍的沟通暂时性障碍,就是一副很好的药方。

在社交中,沟通本身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企业的公司或工厂里,都来自五湖四海,沟通是件复杂的事情。应该正视沟通暂时性障碍的客观性,并且不轻易被这种沟通障碍难倒而放弃。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打通沟通死结的技巧,同时还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韧性与耐心去解开沟通的一些疙瘩。面对种种暂时性的沟通失败,关键问题就要看你如何去找到打开这个自闭者心锁的那把钥匙了。

你希望沟通的那个人,也许是公司里的老板或经理,也许是一名同事、员工,你虽然希望与他交流沟通,坦率畅谈一番,可他的心偏偏像上锁了似的,话刚说两句就没劲了,谈不下去了。你心猿意马,也觉这种勉为其难的对话累,乃至失望,只好算了吧,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反正彼此井水不犯河水,沟通不成就不沟通了。

虽然这样的想法合乎一个人的一般心理,却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你们本身就属于同一个企业同一个公司,那么就有着许多共同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对方只要是与你具有很多共同点的人,你都不应该有这样消极的念头产生,轻易放弃沟通的努力。

对于不同的人,我们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找到他具体的个性的那块心病,从而才可以配上适合的钥匙,最后去打开他的心锁。要找到打开某人心锁的钥匙,是一个需要细心洞察、耐心寻找的发现过程,需要“由表及里”,根据一些现象逐步深入分析,最后找到病灶;也需要“因小见大”,通过此人的一些细微的言谈举止,去顺藤摸瓜,最后发现背后隐藏的那个“根”。

尽管形形色色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心锁,需要配之以不同的钥匙,但纵观各种死结、心锁、疙瘩……我们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第一,双方在沟通与合作上,只要让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相同的利益关系,往往可以迅速地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对方努力去做。这一技巧如果应用得好,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果为了别人的需要,有时能主动地牺牲自己个人利益,这样的人就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和爱护。

第二,要想打动对方的心,首先要做到态度热情,用真诚的语言交流,以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况且,沟通的实质首先是以感情来交流,而不是以思想观点来沟通的。感情是人人都懂都相近的,思想则有博学与无知之分,且千差万别。所以,切莫把沟通完全寄托在知识上和思想上以及说教上,而要多一点人情味,走人性化路子的沟通一定会容易得多。

第三,人都普遍具有一种喜新的心理,喜欢新鲜的东西。相应地,沟通的手段、方式,不要老一套不变,那样往往使人厌倦。

当能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掌握了上述人的“三大基本特征”之后,就会知道别人最在意的是利益、感情、新鲜,而非理论、大道理。那么,对方的意愿就会在你的把握之中。当遇到某人很难沟通时,你就容易找到打开他心锁的那把钥匙,而且可以反复用“这把钥匙”去打开他的某些心锁。

人与人的交往,贵在“交心”,只有心与心的交往才能产生共鸣。“交心”意味着尊重和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与需要。如果他害怕孤独,你就给他慰藉;如果他有所畏惧,那就给他安全感;如果他希望安静,你就让他独自待着,等等;必要时,用言行轻轻地拨动他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观察到他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你就能轻松地软化他,他的一切防御都将被轻轻地瓦解。

“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

有一条十分重要的为人处世准则,如果你足够重视这条准则,它能帮助你赢得大家的喜爱,它能帮助你摆脱困难的境地。能成大事的人往往十分重视这条准则。

这条准则就是:“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

如何实行这条准则呢?其要点是:肯定他人的存在,尊重他人的意见,承认他人的优点。

你想得到他人的赞扬,你想让别人承认你的优点,你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吗?

通常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所以有必要让他明白,你承认他的优势并肯定他的存在,并且真诚地承认和肯定——这是打开对方心扉的钥匙。

回想爱默生的话:“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某方面超过了我。我努力在这方面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