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想了想,把陈国瑞叫来,先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你以前是太平军的人,杀害了我大清多少将士,这笔账似乎还没算清楚吧?”陈国瑞什么都不怕,就怕别人提他这段不光彩的过去,所以一句话也没敢说。曾国藩见起了效果,就温和下来说:“我知道你作战勇敢,是一个很难得的人才。”陈国瑞见曾国藩脸色缓和了下来,就放松了许多。曾国藩在闲谈之中,与陈国瑞达成了三条协议,让他以后不许欺压百姓,不许再在营中发生械斗了。陈国瑞马上就答应了。
可是,对待陈国瑞这样的人,只有宽容是不行的。他跟曾国藩达成的协议,回到营里就马上忘了。曾国藩一见,马上奏请皇上撤了陈国瑞的官职,给了他很严厉的制裁,终于陈国瑞不敢再放肆了。
刘铭传也在这件事情上受到了教训,他原以为曾国藩会拿他开刀,必定会严惩他,可是曾国藩只骂了几句,就没再说什么。他自然感觉到曾国藩对他的宽容,十分感激曾国藩。从此,再也不敢惹事了。
身为领导,曾国藩深深明白,如果不能很好的管理手下,放任他们的行为,那么迟早有一天会闯出大祸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犯错的人都适合严惩,有时候过重的惩罚往往会刺激一个人的自尊心,激发他的反叛心理,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但是,一味的宽容也是不可取的。凡成大事的人,都会善于利用有张有弛的管理办法,就如同放风筝一样,觉得拉得太紧,就要学会放松,如果太松了,又要往回收线。只有张弛有度,才能把握全局,人心归附,成就大事。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000多年前齐国管仲说过:“不知贤者,害霸;知贤者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他把用人之道,概括为四个字,即知、用、任、信。这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关于用人的总原则,我国从来就是把知人善任连在一起的。不知人,谈不上善任;不善任,知人也就没意义了。善任就是为工作安排最适当的人,或为人安排最适当的工作,从而产生最高的效能。
为什么要善任呢?
这是领导者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领导者必须借用别人的能力来完成自己的目标。因为领导者不是万能的,与人类博大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汇集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不及格。领导者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单枪匹马是完不成伟大事业的,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还因为任何组织的工作都不是单一的,尤其现代社会,分工很细,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人才。下面这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982年,已在操作系统领域取得绝对领导地位的比尔·盖茨,决定推进软件领域,他想在这个领域分得一杯羹,甚至想去掌勺。但当时微软还不属于集开发、营销于一体的公司,在市场营销和服务方面,近乎一无所知。
整个办公室,只有两个对软件略知一二的女人,除了回答“这个改进版还在研制”、“我们一定替你转告”之类的问题,就是把留言簿推到客户面前:“对不起,请你把它写在这儿,我们向老板汇报。”别的什么也不能干。办公室的桌子上,用户关于软件的质量、相关的技术服务之类的问题的建议,写满了厚厚的几本留言簿,堆在那儿,根本无人理会,上面已经积满了灰尘。
微软公司要进入零售市场,必须解决销售部门这一薄弱环节,这就必须要找一个有丰富市场营销经验,又具有电脑软、硬方面的知识的人才,如果找不到这样一个人来担任微软公司的这一职位,比尔·盖茨进军应用软件领域、分汤端锅的战略计划,就只能是个肥皂泡。微软要想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充当老大,就更是痴人说梦。为此,总裁谢利和比尔·盖茨费尽苦心寻找合适的人选。
1984年初,猎头公司送来了几个人的材料,其中一个叫杰瑞·拉滕伯的人,引起了谢利的注意。
杰瑞·拉滕伯,最初在M&M公司任职,后来又到阿塔里电脑公司从事销售,现在在科瓦拉技术公司工作,任该公司的销售督导,具有丰富的零售营销技巧、上乘的管理能力和实际经验,正是微软想找的那种人。
谢利当即告诉了比尔·盖茨。两人略讨论,当即拍板:聘请杰瑞·拉滕伯为负责零售部门的副总裁。随后,谢利亲自前往,经过一番游说,拉滕伯同意到微软工作。1984年5月,杰瑞·拉滕伯正式上任。
当杰瑞·拉滕伯受命接掌销售部门、走进这个办公室时,竟然倒抽了一口凉气:“天哪,怎么会是这样!”
拉滕伯万万没有想到,在美国小有名气的微软公司,在用户服务方面竟如此糟糕。作为一个正规的公司,都会把用户服务看得高于一切,把用户当上帝看待,有的甚至把它看作公司的生命线。正式的公司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服务部门,想要在零售市场站稳脚跟,甚至大展宏图,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个时候,微软已经开发出“多元计划”、“微软词”等应用软件,由“奥德赛”易名为“超凡”的开发计划也正在实施中。比尔·盖茨准备用“超凡”在应用软件领域和莲花公司一决雌雄,扭转微软的不利局势。现在,他正迫切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零售和服务部门。
“微软的应用软件产品正在不断开发出来,但是,在微软知道零售市场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人确实太少。微软曾经试着采用过几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销售,但格局有限,范围又太小,所以效果不佳。微软缺少一支真正的销售和服务队伍。”
杰瑞·拉滕伯到微软几天后,凭他的经验和知识为微软把脉,立即就找到了病因。“对于一个大公司而言,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服务队伍,给用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拉滕伯直言不讳地对盖茨说。
“你来负责。”一向习惯于采用刁难方式向他人学习的比尔·盖茨,面对着侃侃而谈的拉滕伯,鼓励地说。尽管他对营销实在是知道得太少了,可是他这种相信下属的态度,让拉滕伯为之感动。而后,他用心地整顿微软的零售和服务队伍,为微软的零售事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比尔·盖茨当机立断,用人不疑,那种干脆利落的气魄和胆略,既显示了他的帅才风度,也使微软公司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可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管理态度,更加有利于企业和事业的发展。
在用人问题上我国历来就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古训。今天,用人不疑的原则,对于领导者从事企业建设,意义更为重大。领导者如果不信任人,就不会真正做到放心、放手、放权。而人和人之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他知道你不信任他,他也就不敢或不愿认真努力工作了。到头来,既害了事业,又害了自己。
勇于直面不如意的现状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设想,假如自己出生在国外多好,假如自己长得漂亮一点身材再高一些,假如当初报了另一所大学,假如他不出现在错误的时间,等等,如果这些设想都能够成立,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非常完美,至少是我们认为的圆满。
遗憾的是,人生不过是一张单程车票,所有走过的、经历过的都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和历史。所有欢欣的,所有悲伤的,无论你愿意接受还是不愿意接受,都成为生活的真相,且成为不可更改的历史。
有个成语叫“木已成舟”,听到这个词,就会觉得人生有很多无奈。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经常面临着许多“木已成舟”的事实吗?比如,我们没有出生在经济发达的美国,高考的时候遭遇了变革,毕业后不再分配而是自主择业……有人哀叹生不逢时,有人抱怨命运不公。既然有些事情是我们不能把握和控制的,再多的抱怨也无济于事,我们就只能接受,再想办法去改善。就像我们打扑克,分到你手上的可能是一手好牌也可能是一手烂牌,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想办法发挥出最高的水平,争取赢下这一局牌。
曾经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名叫《放手》:
有一个樵夫到山上砍柴,由于不慎而跌下山崖,在即将被摔得粉身碎骨的情况下,情急之中他拉住了半山腰上一根横出的树干,幸好这根树干比较结实,樵夫并没有掉下山崖,而是被吊在半空中,命暂时是保住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悬崖光秃秃的,并没有可以抓手的地方,况且还很高,人根本就爬不上去,而下面就是崖谷,跳下去似乎也不是那么合适。
无奈的樵夫只好在那里等待救援,可谁又知道他被吊在半空了呢?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恰巧有一老僧路过,他给了樵夫一个指点,说:“放手!”
既然不能上,那么唯一活命的途径已经被证实是不可能的了。如果总这么吊着也肯定只能等死,那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往下跳了——虽然不一定活,但也不一定死,说不定还可以顺着山势来缓和一点掉下去的冲力。或者在掉下去的半途中能够有另一棵树挡你一下,那么就可以再减掉一次冲力,生还的机会还是很大。也许还可以抓到石头,也许没有,也许可能真的会死,但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也许不会死。
现代社会的生活很多就犹如这个可怜的樵夫所遇到的情况一样,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争取也不是,放弃也不是。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时候与其夹在中间难受,倒不如放弃支撑的精力,痛痛快快地放手,将全部精力付诸一搏。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日益激烈,这种情况很可能随时都会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一种办法就是接受已经发生的、不可改变的现实,并从这个现实出发,再作另行考虑。而不是在那里想着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实,或者是心有不甘而想着要如何才能回到过去。这样做既不能如你所愿真的回到过去,又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与其这样,还不如接受这个失败的现实,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也不要抱怨命运的坎坷,很多有所成就的人,比如肌肉萎缩的霍金,比如失明的海伦·凯勒,比如身高先天不足的邓亚萍,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绩,并不是因为上天多么青睐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勇于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
遭遇寒冬,很多的人会设想暖春来慰藉自己,这本无可厚非,但若是沉溺其中,这些假设就会成为我们心灵的枷锁,让我们学会逃避,不敢面对事实真相。我们要学会敢于接受真相,不和过去的任何事情较劲,才有精力去“改造”
自己不尽如人意的命运。
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那么,就让我们做这样一个真正的猛士和勇者,直面不如意的现状,并想方设法去改造它。
抛却浮躁,耐住寂寞
2007年,火爆各大电视银屏的电视剧《士兵突击》有下面几个关于主角许三多的情节:
结束了新兵连的训练,许三多被分到了红三连五班看守驻训场,指导员对他说“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李梦说“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许三多并不明白李梦话中的含义,但是他做到了。
在三连五班,在1200多华里的大草原上,在你干什么都没人知道的那些时间和那个地点,他修了一条路,一条能使直升机在上空盘旋的路。
钢七连改编后,只剩下许三多独自看守营房,一个人面对着空荡荡的大楼和没有被褥的床铺。但他一如既往地跑步出操,一丝不苟地打扫卫生,一样嘹亮地唱着餐前一支歌,那样的半年,让所有人为之侧目。
袁朗的再次出现无疑是许三多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转折。对曾经“活捉”过自己的许三多,袁朗有着自己的见解:“不好不坏、不高不低的一个兵,一个安分的兵,不太焦虑、耐得住寂寞的兵!有很多人天天都在焦虑,怕没得到,怕寂寞!我喜欢不焦虑的人!”于是许三多在袁朗的亲自游说下参加了“老A”的选拔赛,并最终成为“老A”的一员。
当他离开七○二团时,团长亲手把他的步战车模型送给许三多,并且说:“你成了我最尊敬的那种兵,这样一个兵的价值甚至超过一个连长。”
许三多耐受寂寞的能力是他跨越各种障碍和逆境的性格优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成功者付出了多少,别人是想象不到的。
《商君列传》中有云:“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意思是,至高无上之道德者,是不与世俗争辩的;而成就大业者,往往是不与老百姓和谋的。这话乍听起来似乎有悖于历史唯物主义,但细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头悬梁,锥刺股”也好,“孟母三迁”、“凿壁偷光”也好,大都说的是,成就大业者在其创业初期,都是能耐得住寂寞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居里夫人的镭元素的发现,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中摘取的桂冠等,都是他们在寂寞、单调中扎扎实实做学问、在反反复复的冷静思索和数次实践中获得的成就。
每个人一生中的际遇肯定不会相同,然而只要你耐得住寂寞,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当际遇向你招手时,你就能很好地把握,获得成功。有“马班邮路上的忠诚信使”称号的王顺友就是这样一个甘于寂寞、耐得住寂寞的人。
王顺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投递员,全国劳模,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的获得者。他一直从事着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的艰苦而平凡的乡邮工作。邮路往返里程560公里,月投递两班,一个班期为14天,22年来,他送邮行程达26万多公里,相当于走了21个25000里长征,相当于围绕地球转了6圈!
王顺友担负的马班邮路,山高路险,气候恶劣,一天要经过几个气候带。他经常露宿荒山岩洞、乱石丛林,经历了被野兽袭击、意外受伤乃至肠子被骡马踢破等艰难困苦。他常年奔波在漫漫邮路上,一年中有330天左右的时间在大山中度过,无法照顾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女,却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
为了排遣邮路上的寂寞和孤独,娱乐身心,他自编自唱山歌,其间不乏精品。为了能把信件及时送到群众手中,他宁愿在风雨中多走山路,改道绕行以方便沿路群众。他还热心为农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致富信息,购买优良种子。为了给群众捎去生产生活用品,王顺友甘愿绕路、贴钱、吃苦,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20余年来,王顺友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为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王顺友是成功的,因为他耐住了寂寞,战胜了自己。耐得住寂寞,是所有成就事业者共同遵循的一个原则。它以踏实、厚重、沉思的姿态作为特征,以一种严谨、严肃、严峻的表象,追求着一种人生的目标。当这种目标价值得以实现时,仍不喜形于色,而是以更寂寞的人生态度去探求实现另一奋斗目标的途径。
而浮躁的人生是与之相悖的,它以历来不甘寂寞和一味追赶时髦为特征,有着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驱使。浮躁的向往,浮躁的追逐,只能产出浮躁的果实。这果实的表面或许是绚丽多彩的,却并不具有实用价值和交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