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第一年用的年号是先天,次年改为开元。古人以30年为一世,李隆基为皇一世,天下太平富足,国家稳定,经济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达到了大唐开国以来的顶峰。可凡事有兴盛必有衰亡,兴盛的巅峰也必是衰亡的开始。开元以后唐玄宗用人失当,任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并且迷恋贵妃杨玉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政治腐败,奸臣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从此,大唐盛世的景象一去不返。
盛唐景象一直是中国人心向往之的治世之极,有多少人梦回唐朝,只想一睹那富甲天下、雄视四海、宽容和谐、英气勃勃的伟大盛世。盛唐也是外国人对古代中国的一贯记忆。但是在安史之乱的马蹄声中,一个盛世渐渐远去,留给人们的是凄凉的背影和无尽的思索。唐朝为何会由盛转衰,首先是由于国家第一人唐玄宗的腐败,他沉溺于女色,歌舞升平,用人不再唯贤,渐渐奢侈度日,从而丧失了治世的雄韬伟略。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一国之君已不思进取,歌舞升平,百姓的精神状态就可想而知了。
国君玩物丧国,而普通人玩物丧志。因此,我们需要居安思危,不可一味地追求奢侈享受,挥霍浪费,不思进取。
东汉光武帝刘秀9岁丧父,叔父将他养大。他在叔父任职的萧县读书,完成启蒙教育,后到长安太学游学,专攻儒家经典。寄养的生活和所受的教育,使他形成了谨厚诚信、勤俭自励的性格。
游学长安后,刘秀回到南阳家乡,操持家业,从事农业生产。史称他“乐施爱人,勤于稼穑”。由于“长于民间,颇达情伪”,深知百姓稼穑的艰难和民情的好恶,所以他为政宽简,并大力减轻百姓负担。
刘秀做了皇帝后,每日都是清晨即起,早早上朝,议政讲经,很晚才退朝。处理政务,“兢兢如不及”。太子见他太辛苦了,便劝他注意休息,他却说:“吾自乐此,不为疲也。”
身为一国之君的他生活俭朴,不事浮华。“身衣大练,色无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他屡次拒绝群臣“封禅泰山”的进谏,直到死前一年,才带领百官,登封泰山。针对秦始皇开始形成并愈演愈烈的“厚葬”之风,他还屡次下诏提倡薄葬。他自己也是这么躬行实践的。在为自己修建寿陵的时候,他对窦融说:“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陵池,才令流水而已。”他在临终前,又下了一道遗诏说:“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者。”因而《后汉书·循吏传》称颂这个时期是“勤约之风,行于上下”。
刘秀当政的时期,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光武中兴”时期。因国君的仁厚和提倡节俭,不劳民伤财,使得国泰民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个已经被多次证明了的规律,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要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努力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更要提高精神素养,不能一味追求奢侈享受,而是应该崇尚勤俭生活,适度消费。愿我们每个人铭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古训,在日常生活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大直若屈,忍辱负重
忍可以促使一个人的身心成熟,以便大展宏图。昔日韩信受“胯下之辱”
的时候显示了巨大的忍耐力,尔后才官拜淮阴侯。司马迁虽受宫刑,但他却表现出了超人的忍耐力,经受了生理上与心理上的双重打击,终于完成了旷世之作《史记》。
老子曰:“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辩若讷。”因此身处逆境之时,应通晓时事,沉着待机,这才是智者的做法。“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只有长久潜伏修智,才能成就大事,才能一鸣惊人。如果不能控制住自己情感的冲动而鲁莽行事,就可能会进一步陷入苦痛与困难中,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通晓了忍的功效。杜牧之《题乌江亭》对此很有见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此诗是婉转地批评了项羽,这位大英雄如果当时知忍能忍。只要抱定这种信念,忍而后发,卷土重来未必不成。
《说苑·丛谈篇》写道:“能忍耻者安,能忍者存。”其实忍辱不仅能平安,而且能成名。
忍辱负重的故事不仅中国有之,国外亦不少见。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格里高利针锋相对,在罗马拉特兰诺宫召开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浪潮。
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1077年1月身穿破衣,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忏悔请罪。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
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当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
亨利恢复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告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客死他乡。
中国有句俗语说:“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便是忍辱负重。试想,假如当时韩信逞一时之勇而与对方打斗,哪还有后来的常胜将军呢?假如亨利放弃信念“破罐子破摔”,哪还有后日的至尊、荣耀呢?
所以,如果有大志向,就不要纠缠小事的过节。当忍的地方,就忍耐。如果什么事情都不想忍耐,什么亏都不能吃,这样的人势必会在一些小的过节中浪费很多的精力,他的生活中也会是非不断。只有适当的忍耐,才能养精蓄锐,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实现更大的梦想。
当然,在没有足够的实力的时候,更加需要忍耐。因为弱者的生存之道就是隐忍。
以德服人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亡国之君们一般也应该知道。可是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违背人心?对于这一问题,《大学》讲的比较透彻,那就是这些君王都是不修品德、过于重财利的人。说到底就是没有真正地以德治天下。
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还不够,必须以这种道理行事才行。怎么能得民心呢?那就是德天下,即以德治天下。以德治天下,是一个人成功的保障。举例来说,三国时刘备不善于谋略作战,但是,他具有优良的德行,能够以此感召部下为他卖命。他虽然缺乏贤才,却具备足够的德行,即使如此,他自己尚自谦无德,这正是他异于常人之处。谦虚自古是中国人的美德,而刘备正是具备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所以他才会成功。
德治不一定就是跟刘备那样自谦,德也包括知人善用。比如与刘备比较起来,孙权在自谦方面给人的印象并不深刻。但是他在用人方面与刘备有相似之处。孙权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他教育部下的独到方法。他指出:“贵其所长,忘其所短。”即运用部下的时候,不要只看到他的短处,必须针对他的优点长处,使他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这里的“忘”不是普通的忘记,而是明知道人的短处,却不去指点他。因为任何人都喜欢被人称赞,讨厌别人吹毛求疵。称赞自己的长处,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而挑自己的毛病,就会萎靡不振,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身为领导者,应该学习孙权不吝赞美人的长处,多发挥部下的长处,勿用人之短。能做到这点是需要胸襟和抱负的。
当然,道德没有统一的标准,德的前提就是尽量帮助别人,做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事,而不损人利己。这看似无“心机”可言,实是做人最长久的“心机”。这种无“心机”,直接地演化出来的就是诚实。一个人如果不够诚实,往往在政治上成为两面派,在社会上成为图利弃友的小人,这样的人是没有朋友的,有朋友也只是利用朋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把朋友当作工具。交友如果不交心,一切都不会长久。诚实的人才是可以信任的人。自己诚实属于个人修养,能够把诚实的人拥为己用,才可以德治天下。这点孙权做得比较好。
三国时,孙策任用吕范主管东吴财政大权,孙策的弟弟孙权此时年少,总是偷偷地向吕范要钱,吕范则一定要请求孙策,从不独自答应孙权。因这事孙权对吕范很有意见。后来孙权任阳羡县令,建立了自己的小金库以备私用。孙策有时来查账,功曹周谷总是为孙权涂改账目,遣假单据,使孙策没有理由责怪孙权。孙权这时很感谢周谷。
后来,孙权接替孙策统管东吴大事,因为吕范忠诚,特别受到孙权的信任,而周谷却因为善于欺骗和更改账目,而始终没有得到孙权的重用。
孙权在大事上能够这么样做,今天的我们看来,是很了不起的举动。关键时候分得清好赖。这大概也是三国鼎立,孙权能够分一杯羹的原因吧。
春秋时期郑国有个叫子产的,孔子曾经夸赞过他。为什么夸他呢,其实这事情跟一个叫然明的有关。
郑国大夫然明问子产说:“我们把乡校取缔了吧,怎么样?”
子产说:“为什么要取缔?人们清闲的时候可以来,议论我们到底做得好不好。他们如果喜欢,我们就继续推行,他们如果讨厌,我们就立刻改正。这不是挺好吗?为什么要取缔它呢?我只听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做好事以减少人民的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大河宜疏不宜堵啊。堵上容易决堤,伤害的反而很多。我们不如开个小口导流,把有用的建议当作治病的良药。”
然明非常佩服他的见解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真的很佩服您。”
这就是子产,允许人们说话,而不以武力制止,这难道不是德治吗?因此孔子曾说“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是为赞扬。历史上的亡国之君,绝大多数都是不修道德、且过重财利的人。特别喜欢敛财,那相对应的群众拿的钱就很少,群众拿的钱少了,民不聊生,自然就会导致国家灭亡。如崇祯皇帝他自己留有大量的银子,在关键时刻却不愿意拿出来给那些最需要钱的军队。
后来军队暴乱,他不吸取教训,却派人镇压杀戮。太守财了,哪儿还有什么德?
于是最后被闯王夺了天下,自己准备的银子,成了闯王的战利品。
生活中我们虽然不用“德天下”,但是这份修养功夫却应该做。现在的你无法预料到将来的你会是什么样子的。你今天是个小职员,通过努力也许你明天就是领导。当领导带领下属跟治国安邦一样的道理,也需要“以德服人”,你只有修养达到那个水准了,你的德治才会在细枝末节中体现出来。领导的人格魅力,对于一个团队的凝聚和向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会成为一个团队持久而强大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