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至罗城县,居民仅六家。县衙草屋三间,在丛林之间,猛虎白昼悠悠然行于庭中。于成龙“插棘为门”“累土为几”,招吏民百姓从容问其疾苦,百姓“皆感公至诚,益乐就之”(《清稗类钞》册三,1223页)。“成龙扶病理事,立意修善……凡有陋弊,清察厘革。”(《与友人荆雪涛书》)后诸仆死逃殆尽,于成龙“万里一身,生死莫主。夜枕刀卧,床头树一枪以自防”(引文同上)。昼夜所念者,“为民兴利除害”而已。他竭精殚力,肃清匪盗,数年,罗城大治。徭民安居,“不敢复犯界,数遣子女问安。每春时,命两徭舁竹舆,行田野中,见力耕者,辄呼与语,相劳苦。民率妇子罗拜,或坐树下与饮食笑语,欢如家人”(《新世说·政事》)。于成龙之“诚意恻恻感人”。百姓将田赋亲输其手,或留数钱置案上,成龙问其意,民人答曰:阿耶不要火耗,不谋衣食,宁酒而不买乎?于成龙感其意之诚,留数钱仅够沽一壶酒而已。
罗城民众怜悯于成龙独身一人,滞留南疆,每晨夕时时环集问安,并叹其度日过于清苦,间敛些微金钱跪进,此举只供些微盐米生活费而已。于成龙微笑答谢:“我一人何须如许物,可持归易甘旨奉汝父母,如我受也。”民众皆怏怏持去。当罗城民众得知他家人自北方来探视时,为之大喜,“奔哗庭中”,言于公家人来,“好将物安家去”,又馈赠金钱,于成龙含笑答谢说:“此去吾家六千里,单人携货,适为累耳。”挥手令去,民皆伏地饮泣,于成龙亦为之泣。
于成龙在罗城,招抚流民,尽除诸禁,多有革新,总督卢兴祖等言:“罗城在深山之间,瑶、玲顽悍,成龙洁己爱民,建学宫,创养济院,任事练达,堪列卓异。”于成龙在《与友人荆雪涛书》中回顾罗城七载生涯时说,数年以来,并非为追逐功名,只求生还故乡。“日二食或一食,读书堂上,坐睡堂上,首足赤露,无复官长礼。夜以四钱沽酒一壶,无下酒物,快读唐诗,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之为酒为泪也!”其苦可知,其情可想。因于成龙治绩斐然,康熙六年晋升为四川合州知府。他辞别罗城时,父老遮道呼号:“耶今去,我侪无天矣!”
竟追送数里,痛哭而返,惟一盲者未去,问其故,盲者说,下民通星相占卜,料公囊中盘费必不敷千里之用,届时下民薄技可为公作川资之用。于成龙感其真诚,允其相随。后果值淫雨连绵,盘费用尽,竟赖盲者之力得以到达合州。(见《大观》)
由知府到巡抚
于成龙上任四川合州知府,川中大乱后,州中遗民仅百余,正赋仅十五两,而徭役征调繁重。成龙大力改革宿弊,招民垦田,贷给牛种,不到一月,增至千户。不久迁湖广黄冈同知,黄冈盗贼纵横,白昼行劫。成龙善治盗,张某久为黄州盗魁,横行一州。成龙化名杨二,微服佣其家,得张爱信,尽悉贼情,后一举擒获张某,并利用此盗魁尽获州内其余群盗,州内肃清。成龙在黄州任上,“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清史稿》卷277)时湖北巡抚张朝珍以卓异荐举于成龙。
康熙十四年秋,黄州大饥,于成龙及时赈济,“全活数万人”。翌年,又适岁饥,讹言四起,人心惶恐。“成龙修治赤壁亭榭,日与僚吏啸咏其中,民心大定。”(《清史稿》)十六年,任江防道员,十七年升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离黄州赴福建时,“民遮送至九江,凡数万人,哭声与江潮相乱。”得民心如此,古史罕见。轻舟将发之际,成龙命从人买萝卜数石,有人笑谓此贱物,何必买如此之多,回答说:“我沿途供馔赖此矣。”数石萝卜伴成龙,千里迢迢至榕城。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时,因郑成功抗清事,泉州,漳州诸郡“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诛。”于成龙知其冤,力主开释,后悉得免。其治狱“判决明允,狱无淹滞。”时军中多掠良民子女为奴婢,于成龙集资尽赎归之。时清兵驻福建,每月征役夫数万人,民众怨声载道。于成龙力陈其弊,得上司允诺,尽罢之。康熙十八年九月,福建巡抚吴兴祚等言:“成龙执法决狱,不徇情面,屡伸冤抑,案牍无停,不滥准一词,不轻差一役,而刁讼风息,扰害弊除。捐增监狱口粮,遍济病囚医药。倡赎被掠良民子女数百口,资给路费遣回。屏绝所属馈送。性甘淡泊,吏畏民怀,为闽省廉能第一。”(《清史列传》
卷八)康熙皇帝予以褒扬:“于成龙清介自持,才能素著,允称卓异。”是月晋升为福建布政使。
十九年二月于成龙迁直隶巡抚(直隶不设总督),下令严禁州县在赋税正款外勒索民众,馈赠上官。并严惩“反噬挟制”上官的不法县官。他上任后,为宣府等灾区民众“豁免钱粮。”十一月间,宣府东西二城,在二十多天里,饿死数十人。于成龙上疏:“伏思平粜粮石,止救稍能措籴之民,而不能救囊无一钱,僵卧待毙之民。”如再上疏请旨,须时一月,此一月之内不知将饿死多少贫苦人民。在未得朝廷旨意之前,他甘冒风险,当即决定委托保定府同知何如玉等驰赴重灾区,动支平价粮食。“确察饥困不能谋生穷民,每口赈给二升。”救活饥民无数。
康熙二十年正月,于成龙进京陛见,得到康熙皇帝的高度赞誉:“尔为今时清官第一,殊属难得!”当问到他在黄州招抚叛贼何以马到成功时,于成龙回奏道:“臣惟宣布皇上威德,未有他能。”谦退谨慎,十分得体。于成龙所荐所劾者均与康熙心意相合。他勉励于成龙:“为政之道,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为多。且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之!”康熙皇帝对廷臣说:“于成龙起家外吏,即以廉明著闻。荐陟巡抚,益励清操。凡在亲戚交游相请托者,概行峻拒。
所属人员并亲友,间有馈遗,一介不取,朕甚嘉之!知其家计凉薄,特赐内帑银一千两,朕亲乘良马一匹。以示鼓励。”(《清史列传》卷八)于成龙体察民间疾苦,多次如实奏报灾情,恳请蠲免钱粮,赈济灾荒。康熙皇帝无不应允,以示支持。年底,特旨授于成龙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善于发现人才,赴江宁任前,推荐通州知府于成龙(称小于成龙,字振甲,汉军镶黄旗人)。不久,康熙皇帝任命小于成龙为江宁知府,后升直隶巡抚,河道总督,成为康熙所倚重的一代名臣。
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三藩之乱已经平定,康熙皇帝力图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他曾说过:“江南最为重地,此处必用才德优长之人,始能胜任。”(《康熙起居注》二十三年五月初一)于成龙受命为总督,时年已六十五岁。他感激皇上知遇之恩,益励前操,力图报效。于成龙受命之日,即自直隶启程,直赴江宁。与幼子租驴车一辆,各袖钱数十文,自投旅舍。从未烦扰沿途府州县国家公馆。将抵江宁时,官吏畏其严明,出城远迎,至黄昏时犹不见人影,正在惊疑打探之际,逻卒来报,新总督早已单车入府了。
于成龙断然拒绝居住为他装修一新的府第,拒受礼品,谢绝接风洗尘之宴会。熟人婉言:如过于“清严”,“则上下之情不通”。于成龙笑说,赠我美酒,不如擒获此地大盗鱼壳为我礼品。按察使即募名捕雷翠亭化装侦得并捕获鱼壳,斩于西市,江宁为之震动。
于成龙就任两江总督,根据江南:“剥削小民而莫之恤,因循陋规而莫之除”的多年积弊,颁发《兴利除弊条约》,要求各级官吏将此诸种积弊,“尽行痛革。”违者严惩:严禁火耗(正赋外的加派)。禁止私派(巧立名目的各种摊派)访拿衙蠹(贪赃吏役)。访拿光棍(地方恶棍)。禁止问刑迟延。严禁借旗放债(旗人放高利贷)。严禁滥差(滥差衙役四处扰民)。严禁滥收(随意捕人下狱)。严禁捕役非刑私拷。严禁讼师(讼棍)。禁止取用行户(勒索商户)。
禁止奢靡佚游。于成龙在条约中郑重声明:“本部院下车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毫馈送。”(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第1318册,737~742页《于清端政书》)条约文字剀切严明,条条切中时弊,直令贪官污吏心惊胆战,劳苦大众额手称庆。条约颁下,“官吏望风改操,知公好微行,遇白髯伟貌者,群相指震慑。士民有欢笑,无管弦,游惰不空手,柜坊无锁。”(见《大观》)社会风气竟为之一变。
于成龙总督江南,益愈勤奋,兢兢业业,严诫属吏,“革加派,剔积弊,治事尝至达旦。”他虽身为封疆大吏,但喜接近民众,了解下情,绝少官僚习气。于成龙躬行实践,“喜微行,察知民间疾苦,属吏贤不肖。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菜自给。”(《清史稿》卷二七七)每天只食用粗米、青菜,江南人称他“于青菜”。遇灾荒之年,“屑糠杂米为粥,举家食之。”并以此招待客人。并说“如法行之,可留余米赈饥民也。”于成龙仆人无处得茶,则日采衙后槐叶当茶用,树竟为之秃。家风清白,诸子亦承父风,冬天穿粗布棉衣,从未制裘皮袍褂。
总督于成龙严惩贪污,倡节俭清廉之风,在江南引起震动。“江南俗侈丽,相率易布衣。”官僚士大夫家削减舆从,婚嫁不用鼓乐,地方豪强大猾率家远遁。“居数月,政化大行。”孔子提倡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在于成龙身上得到了验证。
像于成龙这样的清官,也有人以假言劾奏,欲令其休致。因他在江南“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清史稿》卷二七七)触犯了当权人物。明珠秉政,时与于成龙相忤。致有康熙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上疏弹劾于成龙,“闻其自任用中军田万候之后,人多怨言。”“其年近古稀,景迫桑榆,道路啧啧,咸谓田万候欺督臣,倚势作弊……督臣衰暮,不能精察,故匪人得以播弄而败善政。”“请罢黜田万候,并令成龙休致。”(《清史列传》卷八)但康熙皇帝对于成龙是信赖的,特命其继续留任。二十三年又兼署江苏、安徽两省巡抚。
于成龙晚年,政务繁剧,又时闻流言蜚语。时熊赐履罢相居江宁,于成龙过访其宅,坐梧桐树下,倾吐其忧谗畏讥之意。赐履慰之曰:“丈夫勘得透时,虽生死不可易,何况其他!”其明年,于成龙上疏乞休,康熙弗许,再访赐履时深有忧色。赐履厉声曰:“遂忘梧桐树下语邪!”(见《大观》)于成龙虽蒙康熙皇帝奖掖,称赏,但权势之家的流言,及马世济莫许有的参奏,使他精神上蒙受着沉重的压力。遂于四月十八日,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