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需要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有些事情,即便你用了很大的努力,可你迟早要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别的项目,寻找新的机会。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并在力学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毫无成果,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阿尔弗莱德·福勒出生于贫苦的农场家庭,成年后,即使他很努力还是失去了三份工作。之后,他尝试推销刷子,他突然发现,他喜欢这种工作。他将思想集中于从事世界上最好的销售工作。
他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之后,他又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经营买卖,这个目标就会十分适合他的个性。
阿尔弗莱德·福勒停止了为别人销售刷子。这时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心情愉快。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销售额开始上升时,他就在一所旧棚房里租下一块空间,雇佣一名助手,为他制造刷子。他本人则集中精力于销售。最后结果怎么样呢?
福勒制刷公司拥有几千名销售员和数百万美元的年收入!
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即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合乎社会道德的,否则,即使你再有本事,付出千百倍努力,也不会获得成功。
我们不过是路过人生之人
有人说“我明年要赚更多的钱”,有人说“我以后要换更大的房子”,有人说“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后来,钱真的赚得更多,房子也换得更大,职位也连升好几级,可是,他们并没有变得更快乐,而且还是觉得不满足:“唉!我应该再多赚一点!”“职位更高一点,想办法过得更舒适!”人啊,总是那么的不满足,有所追求,却仍然不快乐,这是多么的可悲啊!其实,想要快乐很简单,放下一切,活在当下。
懂得放下的人,不仅要放下自己,还要放下周遭所有的一切。放下并非完全失去自我,而是指不再存在对抗心,也不再有舍不得,要随时随地对任何事物没有丝毫的牵挂或舍不得,能如此,才谈得上是自在,是解脱。不要忘记真正的满足不是在“以后”,而是在“此时此刻”,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费心等到以后,现在便已拥有。
真正的人生应该顺其自然。很多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什么还要执著于一些形式呢?提放自如,是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的大彻大悟,是感悟人生喜乐哀愁之后的身心空灵,用一种淡泊的心态生活,你能够活得更轻松自如。
庄子临终前,弟子们准备厚葬自己的老师。庄子知道后笑了笑,说道:“我死了以后,大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就是我的连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宝玉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难道还不够丰厚?
你们还能再增加点什么呢?”学生们哭笑不得地说:“老师!若要如此,只怕乌鸦、老鹰会把老师吃掉啊!”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飞禽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吗?把我从飞禽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你们可真是有些偏心啊!”
哲人对死亡有着如此浪漫达观的态度和无所畏惧的心情,他的坦然,是因为他参透了人生的本质——人生不过是路过,死亡有什么好怕的?身体就如躯壳,即使被掩埋起来,那又能如何?还能够完好无损吗?还能够光鲜亮丽吗?不能,生命已逝,永恒的是灵魂!
一位美国的旅行者去拜访著名的波兰籍经师赫菲茨。他惊讶地发现,经师住的只是一个放满了书的简单房间,唯一的家具就是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大师,你的家具在哪里?”旅行者问。
“你的呢?”赫菲茨回问。
“我的?我只是在这里做客,我只是路过呀!”这位美国人说。
“我也一样!”经师轻轻地说。
生活不一定要规定设计成什么样子,谁说房间里就一定要摆满家具?谁说人生就一定要重担压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生活的单纯在于有一颗淡泊而宁静的心,不为俗世的东西所累,人生不过是路过,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每个人的一生都像是一场旅行,何必在乎终点要去向哪里,人生不只是拥有目的地而已,还有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为何不舒展心情,去留意生命中的美景呢?
一个人的一生是怎样的呢?这是不是你人生的真实写照呢?年轻的时候,你拼了命想挤进一流的大学;随后,你巴不得赶快毕业找一份好工作;接着,你迫不及待地结婚生子,然后,你开始整天盼望孩子快快长大,好为自己减轻负担;后来,孩子长大了,你就恨不得赶紧退休;最后,等到退休在家了,你也老得差不多连路都走不动了……当你开始感叹时间如此之快的时候,生命也差不多要走向终点了。
人的一生中,好像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劳碌,时时刻刻为生命担忧,为将来做准备,一心一意打算着要做些什么事,却忘了把眼光放在“现在”,等到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过,这才恍然大悟“时不我予”,后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手头的事情放一下,停下来,思考一下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呢?
灯的意义在于燃烧的过程
人终归都要走向死亡,人死如灯灭,该熄灭的时候自然会熄灭。但灯灭了,并非什么都没有了。曾经的光还在你心中闪烁,灯的意义在于燃烧的过程。
星云大师说:“说到生死,在一般世人看来,生之可喜,死之可悲,但在悟道者的眼中,生固非可喜,死亦非可悲。生死是一体两面,生死循环,本是自然之理。不少禅者都说生死两者与他们都不相干。”
品味过程之美,才会懂得珍爱生命中的每一天,拒绝和抛弃那些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和束缚。
一个很穷的小伙子,每天都要上班做工。
一天,他在路上捡到一把神奇的钥匙。神奇的钥匙告诉小伙子,它能满足他的一切心愿。小伙子想:“如果我现在能有好多好多的钱该多好啊,我就不用每天辛苦地做工了。”
小伙子刚这么一想,他就有了很多的钱。这时小伙子又想起了自己喜欢的姑娘:“如果她马上成为我的妻子该有多好!”于是,他喜欢的姑娘立即成了他的妻子。
小伙子又想:“我有这么多钱,又有了妻子,我不想再等了,我现在希望自己有很多孩子,以便继承我的家产。”这样,小伙子又有了许多孩子。
所有的过程都被简化了,小伙子一下子拥有了想要的一切。不过他发觉自己也已经变成一个老头子。
小伙子懊丧地说:“不,请求你,神奇的钥匙,将我变回原来的样子吧!我想每天出去做工赚钱,晚上瞒着姑娘的父母偷偷约她出去,牵着她的手在树林中散步,让这一切都慢慢来吧。”
可是,神奇的钥匙却不再理他了。
急于求成是人的一个本性。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急于奔向目标而忽略了过程中的美丽风景。其实,抛弃对过去和未来的忧虑,能帮助你享受现在每一天的快乐,让你能够在它们最新鲜的时候去品尝和欣赏。
既然人生的意义在活着时彰显,那么安心地活在天地之间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总执著于死后往哪里去,那都是虚无缥缈、无踪可觅的乌有,最好趁生命还在之时,呼吸之间多为他人也多为自己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活在当下,我们尽自己的能力追求事业,不辞辛劳,为了达到心灵的超越,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以追寻人生的意义。死亡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到来,若是一生忙碌,心灵盈实,就算面临死亡,我们也能坦然离开。
人死不可能再复生,如果随便浪费宝贵的生命,那就是对生命的亵渎。在死神召唤之前,还是竭尽我们的心力让生命燃烧起来,发光发热。
善待生命的每一分钟
在非洲有一个部落,婴儿刚生下来就“获得”60岁的寿命,从60岁算起,随着婴儿长大,以后逐年递减,直到零岁。人生大事都得在这60年内完成,此后的岁月便颐养天年了。
好独特的计岁方法!人生不过是我们从上苍手中“借来”的一段岁月而已,过一年“还”一岁,直至生命终止。可惜我们常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觉:日子长着呢!于是,我们懒惰,我们懈怠,我们怯懦……无论做错什么,我们都可以原谅自己,因为来日方长,不管什么事放到明天再做也不迟。
生命既是借来的一段光阴,当然是过完现在的一天便少一天了。而面对自己日渐减少的寿命,谁又能无动于衷呢?那个倒着计岁的非洲部落,他们的人生智慧真是令人惊叹。
有这么一个故事:
“今天”与“生命”聊天,“生命”问了一句:“过得怎么样?”
“今天”答道:“到现在为止,今天是我最好的一天!”
“生命”仿佛为“今天”的答案感到吃惊。
“你最好的一天?”“生命”用一种惊诧的口气重新问道。
“是的。”他迅速而且又充满信心地回答。
“生命”又问了一遍:“你确定吗?”
“是的。”他再一次确认。
他能感觉到“生命”并不相信他讲的是真话。当然,他知道“生命”相不相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相信。
“生命”问他:“你怎么能说今天是到现在为止,你最好的一天呢?你结婚那天呢?难道不比今天更好吗?”
他答道:“我一直而且将永远记得我结婚那天,我的妻子是多么快乐。我也记得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的情景。我还记得在甜品店喝奶昔,意识到自己还能做事。我记得给一只眼睛看不见的小鸭子喂食的那天。我也记得我和儿子一起爬上山顶,欣赏这美丽的世界。我一直记得当我看见刚刚犁过的、黑色的、潮湿的、肥沃的泥土,等着我们播种、收获的那天。我还记得在学年手册上读到学校里最传统的女孩写的评语,说我是高年级最好的男孩子。我还记得有个女孩对我说她尊重我,而我告诉自己,我也尊重自己。我记得那天船长公正地对待我。我记得海军军官说我不能参军,而母亲仁慈地告诉我说还有希望。我也记得其他两万多个美好的日子,每一天都成就了现在的生活。那些天里,一定有许多天可以排在我好日子列表的前面,但没有一天是最好的一天,它们中的任何一天都只能排第二。”
终有一日,死亡的阴影笼罩我们时,我们才悚然而惊:“糟了,总以为将来还长着呢,怎么死亡说来就来了。那些未尽的责任怎么办?那些未了的心愿怎么办?那些未实现的诺言怎么办……”可面对死亡通知书,人们只能踏上那条不归路。追悔也罢,遗憾也罢,那个早已写好的结局无人能够更改。面对即将降临的死神,也许人们会在迷迷糊糊中想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叹,想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诲,可一切都悔之晚矣。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假如人能活70岁,而每天睡觉8小时,那么70年会睡掉204400小时,合8517天,为23年零4个月。这样,人还剩下46年零8个月的时间。此外,闲聊、看病等时间,再加上退休后不工作的时间,约合36年零2个月。如此算来,一个人活到70岁,自己只有10年零6个月的时间可以用来做些事。更何况人们并不是人人都能活到70岁的。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珍惜今天的时光,又怎么能谈得上珍惜明天的光阴呢?
由此看来,我们能真正拥有的时间寥寥无几。树枯了,有再青的机会;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回来的时刻;然而,人的时间一旦逝去,就如覆水难收,无法挽回。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财富,珍惜眼前的时间,爱护你的生命,利用好你当下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生命在,希望就在
任何生物没有不惧怕大自然的力量的。然而,当人的生命中充满了希望,当人生已经被阳光铺洒,生命之旅就会变成光明的大道,再也没有什么能让你感到害怕的了。
要主宰现在的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沮丧的面容、苦闷的表情、恐惧的思想和焦虑的态度是你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是你弱点的表现,是你不能控制环境的表现。它们是你眼前生命中的敌人,要把它们抛到九霄云外。从现在开始走出阴影,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不管过去的一切多么痛苦,多么顽固,把它们抛到九霄云外。不要让担忧、恐惧、焦虑和遗憾消耗你的精力,把你的精力投入到未来的创造中去。
让那担忧和焦虑、沉重和自私远离你,更要避免与愚蠢、虚假、错误、虚荣和肤浅为伍。勇敢地抵制使你失败的恶习和使你堕落的念头,你会惊奇地发现,你人生的旅途会变得轻松、自由,而你将变得自信。
有一个富翁,在一次生意中赔光了所有的钱,并且欠下了债,他卖掉房子、汽车,还清了债务。
此刻,他孤独一人,无儿无女,穷困潦倒,唯有一只心爱的猎狗和一本书与他相依为命。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来到一座荒僻的村庄,找到一个避风的茅棚。他看到里面有一盏油灯,于是用身上仅存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油灯,拿出书来准备读书。但是一阵风忽然把灯吹灭了,四周立刻漆黑一片。这位孤独的老人陷入了黑暗之中,对人生感到痛彻的绝望,他甚至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站在身边的猎狗给了他一丝慰藉,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来,他忽然发现心爱的猎狗也被人杀死在门外。抚摸着这只相依为命的猎狗,他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世间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于是,他最后扫视了一眼周围的一切。这时,他不由发现整个村庄都沉寂在一片可怕的寂静之中。他不由急步向前,啊,太可怕了,尸体,到处是尸体,一片狼藉。显然,这个村庄昨夜遭到了匪徒的洗劫,连一个活口也没留下来。
看到这可怕的场面,老人不由心念急转:“啊!我是这里唯一幸存的人,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此时,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得四周一片光亮。
老人怀着坚定的信念,迎着灿烂的太阳又出发了。
人生总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一时的得意并不代表永久的得意;然而,在一时失意的情况下,如果你不能把心态调整过来,就很难再有得意之时。故事中的老人,在失意甚至绝望的状态下,重新寻回了希望,赶走了悲伤。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中的又一大转折。
若你此刻的生命遇到了失意或悲伤的事情,你一样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如果对它念念不忘,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占据你的快乐时光。抛弃它,把它们彻底赶出你的心灵。
生命在,希望就在。活着就是希望,活着就有希望。其实,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现在请伸出你的手,摸摸自己的心,感受心跳的感觉。那是一种韵律,是一种激情,是活生生的希望在搏动。只要活着,就有实现希望与梦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