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时期青少年人格与生命读本
28458300000014

第14章 让生命多姿多彩(1)

失去灯火后又拥有了满天的星星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日本老先生,拿了一幅祖传的珍贵名画上电视节目,要求“家有宝物鉴定团”的专家鉴定,他说,他的父亲说这是名家所作价值数百万的宝物,他总是战战兢兢地保护着,由于自己不懂艺术,因而想请专家鉴定画的价值。结果揭晓,专家认为它是赝品,连一万美元都不值,主持人问:“你一定很难过吧?”来自乡下的老先生,脸上的线条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变得无比柔软,憨厚地微笑着说:“啊!这样也好,不会有人来偷,我可以安心地把它挂在客厅里了。”老先生的自嘲让我感慨,失去,竟然可以拥有轻松。

据说,有一个富翁,为了教育精神不振的儿子知福惜福,让他到当地最贫穷的村庄住上一个月。一个月后,孩子精神饱满地回到了家,脸上并没有对“下放”的不悦神情,让富爸爸感到不可思议。爸爸想要知道孩子有什么收获,问儿子:“怎么样?现在你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们这样过得这么好吧?”儿子说:“不是的,他们过的日子比我们还好。因为晚上我们只有灯,他们有满天星空;我们必须花钱买到食物,他们吃的是自己栽种的粮食;我们只有一个小花园,对他们来说到处是花园;我们听到的都是噪音,他们听到的都是自然音乐;我们工作时精神紧绷,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大声地唱歌;我们要管理佣人,管理员工,他们只要管理好自己;我们要关在房子里吹冷气,他们在树下乘凉;我们担心有人偷窃,他们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们老是嫌菜不好,他们有东西吃就很开心;我们常常失眠,他们睡得很安稳……”

失去才能领略更多的美丽,在我们拥有的时候,总是害怕失去,但也许必须经历失去,才能够不再画地自限,反而拥有更多美丽的经验,这叫做积极性的自我安慰。失恋了,斤斤计较你辜负了我多少,但分手自有分手的理由,何不在痛过之后自我安慰:以前老是担心会分手,现在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以前总是抱怨他对我不好,现在我再也不必受到不好的对待;以前只能守着一株草,现在可能到处都有芳草。只要不只着眼于一时的失去、失恋,就可能带来更宽阔的视野;只要不失去生命,我们依旧会大有作为。要相信一句老话:“如果老天爷为你关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一扇窗。”虽然,大部分的时候,从门到窗的距离,可能超乎想象得长,我们还是要找到那条路,从门走到窗口那边,才会看到一片蓝天。蓝天,原本就在,只是我们一直把自己关在房子里。

生命中的残局

在小城街道的拐角处,经常可以看见一个清瘦的老人坐在自制的小皮凳上闭目养神。在他面前摆着一盘象棋残局,也就那么七八个子,在棋盘上纵横交错地排列着,却吸引许多人在那里驻足观看。赌注不高,两元钱。执黑便后走,执红便先走,任由选择,但必须遵守棋场的老规矩:不准悔棋。常有技痒的棋客蹲下身子与老人对弈,有时明明就要赢了,可不知怎么的,三下五除二,老人就把对方逼得走投无路,缴械投降。棋客便扫兴地扔过两元钱,蔫蔫地走了。也有固执的棋客,红子黑子反复试过,考虑周密,步步紧逼。可老人依然是心平气和,处乱不惊,最终化险为夷。周围的看客们也就不约而同地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我对象棋残局谈不上研究,但老人下棋时我总是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观看。倒不是棋局吸引我,而是老人那种风轻云淡的神情,那种坦然自若的态度常常让我想起一个人。

那是我老家的一个邻居,我称他王伯。年轻的时候,王伯也曾风光过一阵。

八十年代,王伯就有了自己的解放卡车,天南地北地跑运输,钱也是哗哗地装满了口袋。后来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车祸,一夜之间,王伯倾家荡产,好在自己没受什么伤。那时乡邻都以为王伯就此倒下去了,毕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可过了两天,王伯就缠着纱布出现在建筑工地,打起了零工。日子也就这么挨过来了。等到积攒了一些本钱,王伯就不顾家人和乡邻的劝阻,买回来300多只小鸡,沿房子砌了一长排鸡舍,很是壮观。那些天,王伯就常站在鸡舍前,大把大把地撤着小米,幸福地看着小鸡涌过来啄食。那时养鸡业刚刚兴起,防疫知识缺乏,王伯的鸡也就在一个月之后成群成群地倒下了。王伯在家里足足睡了三天,再出家门的时候瘦得像根草,眼神痴痴的,令乡邻们叹息不止。等我再回去的时候,王伯开始骑着三轮车收起了破烂,日子过得辛苦,却也丰衣足食。再后来,三轮就换成电动的了。每天傍晚,王伯且歌且行地收工回家,总是在门口倒一杯酒,摆几碟菜,乐滋滋地品尝着,那满足的神情让人忘记了他身上所有的伤痕。也让我生出一种持久的感动。

当人生以一盘棋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刚开始我们总是气势汹汹,左冲右突。几个回合下来,棋盘中就所剩无几了。其实,认真思量,当我们开始察觉到生命之可贵的时候,生命更多的是以一种残局的形式出现的,能够让我们周旋的也就是那么几颗有限的棋子。要想在这盘棋中稳操胜券,非镇定自如大智大勇不可。

创造生命的奇迹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14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的那个昔日充满孩子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来,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第一层楼的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寻找。

当他在清理废墟时,不断地有孩子们的父亲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喊着:“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我?”没有人给他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援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余震,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仅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他们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突然,他听到底下传来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处,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有被砸着。”

父亲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呀!”

过路的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颤抖地说着:“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失败是前进的动力

没有人喜欢失败,因为失败大多是一些痛苦的经历。不过,一生顺利未曾尝过失败滋味的人是很少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只是程度轻重的差别而已。

一般人几乎都是“谈失败色变”。然而,若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失败其实是一种必要的过程。数学家习惯称失败为“或然率”,科学家则称之为“实验”,如果没有前面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哪里有后面所谓的成功?

就企业经营的立场来看,绝大多数的老板都不喜欢失败。然而,全世界著名的快递公司创办人之一里奇先生,却偏好雇佣有失败经验的员工。

里奇在面试一些新进人员时,总是会刻意询问对方过去是否失败过,如果对方回答“不曾失败过”,里奇反而会认为对方不是在说谎,就是不敢冒险。里奇说:“失败是人之常情,而且我深信它是成功的一部分,有很多的成功都是由于失败的累积而产生的。”

里奇深信,人不犯点错,就无法从错误中学到东西,而这远比在成功中学到的多得多。

另一家被誉为全美最具有革新制度的3M公司,也非常鼓励员工冒险。虽然其中有很多经过试验之后几乎都没有结果,失败的发生率是预料中的60%,但是,3M公司却视此为让员工不断尝试与学习的最佳机会。

3M坚持的理由很简单,失败可以令人创新,重新修改过的意见会比原来的更好。

寄存失败

她曾经惨败过!当时,父亲没有过于严厉地指责,而是带着她去旅行散心。

每到一座城市,父亲都要让她留意火车站附近的行李寄存处。她不解:那有什么好看的?既不是景点,也非名胜!

的确,在都市的火车站附近,常有不少行李寄存处,方便旅客把笨重的包裹、行囊卸下。寄存好行李后,便可以轻轻松松地看市景风情或办自己想办的事情。所以,行李寄存处常常生意很好。

父亲说,芸芸众生,寄存过“行包”的人很多。然而,我们可曾寄存过“失败”?其实失败也是一件行包,也需寄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样的失败者不曾寄存过失败!他们将失败的行包紧紧地负载在身上,不仅让失败重压自己一时,甚至恒久地重压自己一生一世。

一败涂地、一蹶不振——这样的失败者如果不丢下失败,会被失败的行包瞬间彻底压垮,连站立的勇气都被压成了碎片。一地残骸、一地伤悲,想再度崛起,却失去了支撑的力量。

当然,手提重物、捆绑沙袋,对于少林武僧练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平常人生,我们寄存行包、寄存重物、寄存失败就更为可取。不是吗?

倘若寄存失败,我们将轻松上路,腾出被失败情绪占据、耗费的能量,将这些能量连同高远的心志尽情挥洒在通向胜利的金色跑道上,我们定能收获更多。

是的,因为寄存失败,我们才得以完成这样的能量转移。

斜阳中,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萦绕在她的耳边——像寄存行包一样,让我们也学会寄存失败吧!

丢掉遗憾

大作家沈从文曾给自己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一条忠告:摔倒了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脚下的那个坑。

为何呢?第一,已经摔倒了,只要能记住这次摔跤的教训就行了,再继续欣赏这个坑,顾影自怜,于事无补,还把心情搞坏了;第二,这种欣赏会耽误以后的路程,而且由于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再摔倒。

不要总去“欣赏”那些坑,不要总把遗憾挂在嘴上。人生的缺憾,这也是人生的一种魅力,十全十美的人生也许才是最没意思的人生呢!

陶渊明说:“觉今是而昨非。”用今天的眼光与标准来评判昨天的事物,会发现许多问题,有些遗憾可能还有机会去补救,但还有许许多多的遗憾无法弥补。

每个人在对每件事作决策时,已知的确定性因素是决策的依据,但总有不确定性,需要大家用经验、能力去分析判断,这种感觉与判断同样是决策的重要依据。对现有信息的占有不可能完全充分,对未知因素的估计不可能完全正确,犯错是注定的。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忘掉过去

一年冬天,彼德在一个小饭馆里等待一位朋友。由于在几个地方计算的错误,他一生中一项相当重要的生意没有做成,他十分沮丧。

彼德的朋友约翰终于从街那边走了过来。他穿着破旧的大衣,戴着破烂的帽子,但看起来像是一个精力充沛的精灵。他的诊所就在附近,那天他刚刚和最后一名病人谈完了话。约翰已经快80岁了,仍旧全日工作。

“怎么样,年轻人,”他说,“什么事让你不痛快?”

对约翰这种洞察心事的本领,彼德早就不意外了,因此他直接地告诉约翰他的烦恼事。约翰详细分析之后,邀请彼德到他的诊所去。

到了诊所,约翰从一个硬纸盒里取出一卷录音带,塞进录音机里。“在这卷录音带上,”他说,“一共有3个来看我的人所说的话,当然没有说出来他们的名字。听他们的录音,看看你能不能挑出支配了这3个案例的共同因素,只有4个字。”他随之微笑了一下。

在彼德听起来,录音带上这3个声音共同点是不开心的。第一个是商人的声音,显示他遭到了某种生意上的损失或失败;第二个是女人的声音,说她因为有照顾寡母的责任,导致没结婚,她辛酸地述说她错过了许多机会。第三个是一位母亲,她十几岁的儿子和警察有了麻烦,她一直在责备自己。

约翰关掉了录音机,仰靠着他的椅子,对彼德说;“在这卷录音带中,他们有6次用到了这4个字,而这个词儿正是不显眼的毒药。你听出来了吗?没有?

好,你刚才在那家餐厅中也用了3次。”他拿起装录音带的盒子,扔给他。“这4个字就在这盒子的标签上,是任何语言中最令人悲哀的4个字。”

彼德看到用红墨水写得很清楚的4个字:“如果,只要。”

“你一定大感惊奇。”约翰说,“我听到成千上万用这几个字作开头的恼恨的话。他们不停地说,直到我要他们停下来。我对他们说:如果,只要你们不再说如果、只要,就可以解决问题!”

约翰伸伸他的腿。“用‘如果、只要’这4个字的问题,”他说,“在于这几个字不能改变事实,反而使我们面对错误——向后退而不是向前进,丧失动力。最后,如果你用这几个字成了习惯,那就很可能变成真正的障碍,成为不再去努力的借口。”

“现在就拿你自己的例子来说吧。你没实现计划。为什么?因为你犯了一些错误。那有什么关系!每个人都犯错误。错误能让我们从中学到教训。但是当你告诉我你犯了错误,为这个错误而懊悔的时候,你却没有学到什么。”

“你怎么知道?”彼德感到诧异。

约翰说:“因为你没有脱离过去式,你没有一句话提到未来。你十分诚实,你内心里还以此为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点不太好的毛病,喜欢一再讨论过去的错误。不管怎样,你在述说过去的灾难或挫折的时候,你还是主要角色。”

彼德惭愧地摇摇头:“那么,如何补救?”

“转变重点,”约翰立刻说,“以振奋的词句取代那些令人退缩的泄气话。”

“你能提出一些这类词句吗?”

“当然。不要再用‘如果,只要’,用‘下次’来代替。”

“下次?”

“此时,我看到这两个字创造出的奇迹。只要病人不停地说‘如果,只要’,他就有不妥当的地方。但是当他看着我的眼睛说‘下次’的时候,我知道他已有所改变。这表示,他会把懊悔的障碍推到一边,向前进,采取行动,继续生活。”

约翰不再讲下去了。彼德试着从心中除去一个词句,换上另一个词句。虽然只是想象,但是彼德却能够听到词句嵌了进去,还发出“咔嚓”的声音。

美在心灵

有人乘车“只争朝夕”。

胡几乎被挤扁,终于钻进了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