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对吧?”老师说,“你如果不是乡下人,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切身体验。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尽心为他人服务。你16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没有人爱惜,所以那时想死,是吧?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现在这份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了一颗难得的爱心。”
明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老师意犹未尽,继续侃侃而谈:“学会让自己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像我们这样行将就木的人,也会感到活下去的意义。”
下一次就是成功
姐姐和弟弟一起去放风筝,那是一只很大的雄鹰风筝,现在他们要让它飞上高空。
弟弟在前面拽着风筝跑,姐姐在后面帮他举着风筝,他们跑了很久,但风筝还是没有飞起来。
姐弟俩互相埋怨着。这时候他们的妈妈过来对他们说:“没关系,再试一次。”
姐姐再一次拿起了风筝,但弟弟这次跑得太快了,风筝又没飞起。
“再试一次!你们已经花了那么多工夫做了这个风筝,不能放弃。难道你们就不能承受这么小的一点挫折吗?”妈妈问。
这次他们格外小心,可是突如其来的风使得他们再一次失败了。
姐弟俩再也不想放风筝了,他们说:“我们做的风筝根本就飞不起来,不要玩了。”
“我想可能是这里的风向不对,换个地方吧,我想下一次你们肯定能成功!”妈妈依然在鼓励他们。
他们找到了一个开阔的草地,那里有好多放风筝的孩子。在这,风筝真的飞了起来,它飞得越来越高,转眼间就成了一个小黑点,他们几乎就要看不见它了。
弟弟高兴极了,他喊道:“看呀,姐姐!我们的风筝飞得很高呀。”
姐姐也高兴地说:“这都要感谢我们的妈妈,如果不是她,我们早就放弃了呢。”
远处,妈妈正在看着他们笑。风筝在天空中飞翔,它越飞越高,不细看,谁也不知道它是风筝而不是雄鹰。姐弟俩的心也和风筝一样飞上了蓝天。
卡耐基曾经说过,很多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们不怕失败。他总会用全部的热诚,全力以赴,从来不去想失败的可能。即便失败了,也会立刻站起来,保持更大的决心,向前奋斗,直到最终迎来辉煌。
只有那些不畏惧失败和挫折,化不利为动力的人,才能有所作为,成就事业。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在成功的道路上,人们随时会碰到事业上的失败、挫折以及不幸。
人生之路,有许多坎坷,成功是由无数次失败构成的。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还须正确面对失败。乐观和自我超越是能否战胜自卑的关键。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沃特所说:“通向成功的路,即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可失败是“负面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沮丧、自卑。
要战胜失败所带来的挫折感,就要善于使用自身“资源”。应该说当今社会已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只要敢于尝试,勇于拼搏,就会有所成就。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
的权利。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乃成《史记》,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迎来光明的前景。
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都当做成功的前奏,就能将自卑化为自信。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有风险,所以要树立持久心,以不断提高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
成功之路难免坎坷和曲折,有些人把痛苦当做后退理由,也有人在痛苦和不幸面前寻得复活和再生。只有勇敢地面对挫折,永葆青春的朝气和活力,用理智去战胜不幸,才可以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成为掌握自身命运的强者。不论何时,当你认为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你一定要记住,再试一次,或许成功就在下一次。
坚定你崇高的信念
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是一个具有持久心的人。每次有新的发明时,他都要忍受别人的讥笑和指责,因为他的观念太新了,别人无法接受。但是,爱迪生能够忍受任何讥笑,他努力地为自己的发现寻找依据。相传他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为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曾先后试验过1000种材料。面对讥笑,他却回答:
“在失败999次的同时,我找到了999种不能用电来发光的材料。”
“继续吧!继续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忍耐和毅力。聪明之人,不一定会成功,因为聪明而不能成功的人实在太多了。”发展了麦当劳连锁快餐的韦郭先生说,“只凭天分是不能够成功的,怀才不遇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着实不少。教育也并不能够取代毅力和忍耐力,在今日的社会中,不是有很多自暴自弃的读书人吗?只有忍耐、毅力和决心,才是成功的要素。”
不需要在乎太多
曾经,有个人总埋怨生活的压力太大,他试图放下担子。可是,他依然觉得很累,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听人说山脚下有位哲人,于是,向他请教。
哲人听完了他的故事,给了他一个空篓子,说:“背起这个篓子,朝山顶去。每行一步,必须捡起一样东西放进篓子里。等你到了山顶的时候,就会找到方法。去吧!去找寻你的答案吧!……”
于是,年轻人开始了旅程,背着一个空篓子,每走一步都从这世界上拾一样东西放进去。
刚上道时,年轻人活力充沛,自己认为最好的、最美的,都一个一个扔进篓子里。每扔进一个,便觉得自己拥有了一件世上最美丽的东西,十分开心。于是,在欢笑嬉戏中他走完了旅程的三分之一。
可是,空篓子里的东西多了起来,也渐渐重了起来。他开始感到,篓子在他的肩上压得越来越重。但他依然很执著,并鼓励着自己:不远了,已经不远了!
这第二个三分之一的旅程确实是让他吃尽了苦头,他已经无暇顾及身边的风景。
为了不让沉重的篓子变得更重,他毅然放弃了一些,只是挑选了些必需的,或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放进篓子。他深知,这样的放弃,是必要的。想达到目的地,总是眷恋身边迷人的事物,不顾轻重而只想得到,那么,人生就蹉跎了。于是,他拖着沉重的步伐继续前行。
然而,无论你挑多轻的东西放人篓子,篓子只会加重,再加重,直到你无力承受,它还是会加重。
但终于,他还是背起篓子,踏上了这最后三分之一的路程。
他明白,此时,路真的已经不远了。他挪着脚步,不在乎捡什么,放进篓子的又是什么。他早已麻木于眼前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美丽的、喜欢的、需要的,或是轻巧的。他已无心挑选了,只要是在脚下的,在眼前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那么,他便捡起它,以作为最后一段旅程的验证品。
目标越近了,他双手向后托起篓子,来了个最后冲刺。终于,他碰到了哲人的手,他走完了全程,结束了这一场奋斗史!
哲人问:“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吗?”他莞尔一笑,摇了摇头:“我不知道答案,可也不需要知道了。”
“噢?”
“是啊!我将旅程划成三段。这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三个阶段: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在青年,我挑选了我认为是最美好、最纯真的事物,捡起它来;在中年,我挑选了我认为是最实在、最需要的事物,正如成年人一样,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负担;在老年,我挑选了我认为是可以轻易得到,却又往往被人忽视的事物,或许老人们历经沧桑之后,已经懂得,最重要的东西是眼前不被人重视的事物。回顾一生,我才发现,我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我的生活跌宕起伏,而我的生活,也不再是一片空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必须要肩负起生活的责任。也许,我会感到生活的压力渐重,但在每一份重量增加的同时,我会得到惊喜,得到安慰,抑或是悲伤,抑或是痛苦。可人生,谁不是忽喜忽悲,苦乐参半呢?没有起起伏伏的人生,生活就无意义了。我的生活,不是平坦的,但在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在回顾这三段旅程的那一刻,我比谁都自信。因为,我有充实的生活,我活得精彩!所以现在,我又何必为怎样减轻这沉重的包袱而烦恼呢?”
哲人会心一笑。
欣赏的力量是无穷的
19世纪末,在美国西部的密苏里,一个叫卡耐基的孩子出生了。他顽皮极了,经常石头砸邻居家的窗户玻璃,当对方伸出脑袋指责他时,他就伸伸舌头,做个鬼脸,然后哈哈大笑着跑掉。父亲责打了他多次,可他屡教不改,父亲为此头疼极了,期盼上学之后儿子会变好。
终于到了上学的年纪,但是父亲失望了,他不仅没有改掉毛病,反而想出了更多恶作剧的方法。没多久,他就被称为“全郡最坏的孩子”。
9岁那年,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她就是卡耐基的继母。父亲向她介绍自己的儿子时说:“亲爱的,这个全郡最坏的孩子让我头疼死了,我怎么也管不了他。说不定明天早上,你就会被他扔过来的石头或其他做的坏事困扰。他的坏点子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
“是吗?”继母好奇地问,她走到卡耐基面前仔细端详着他,“可是我觉得,他是全郡最聪明的孩子呢!”
卡耐基长这么大从未听见过有人说自己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