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时期青少年人格与生命读本
28458300000003

第3章 人格魅力在生命中发光(2)

此次合作后,两人成为了朋友,彼此越来越了解后,萧蓝才悟出倪文气质的来源所在。因为父母都是教师,倪文一毕业先被分配去大学图书馆工作,这应算作“先天”的优势,而更重要的是,她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日、法、德三门外语,谈吐非常从容,最难得的是她非常自信又非常随和,别人说话时,她永远身子微微向前,做出聆听状。她聪明但不拿出来炫耀,有学问也从来不故作清高。

有能力和修养这两股巨大力量支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受欢迎?

一个好的气质可以令周围环境因你而变得舒服,富有愉悦感,继而令周围人享受在这种气氛之中,对你产生好感。自信是激发潜能、培养气质的最佳法宝。

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它不是来自偶然,而是来自必然,当你有了足够的内在修养,自然就会变得自信、对自己有把握,这个时候,你的气质也就不知不觉地流露了出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做什么事都不再吃力,阻力日趋减少,每个人都那么“好说话”,就像搭上了通往成功的特快列车一样,眼看着成功离你越来越近。

气质反映个性,气质预示未来。在选聘新任经理人这一问题上,许多企业主都会被问及:“如果有几位专业、资历、能力、人际关系各方面实力都不相上下的候选人,你会挑哪一个?”答案出乎意料的都是:“看起来像主管的那一个!”问题是,什么叫做“看起来像”呢?细想来,无非指的是外形和气质,这没什么不可理解的,不管承认也好,回避也罢,招聘多是以貌取人,而这个“貌”中气质又占了绝大比例。任何一个岗位都有其特点,而适应这一岗位的理想人才的特质,或多或少会通过气质反映出来。以前大夫看病,通过看看气色,把把脉,病情就能略知一二。有经验的人事部门经理,同样懂得从气质看一个人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叫做目测。

大雄在一次招商会上结识了一位远近闻名的企业家,他其貌不扬,但是看上去很有魄力,有一种教人信服的气质。大雄作为后辈,连忙和几个同事上前打招呼,这位老总非常随和,年纪还不到40岁,他叫大雄不要拘谨,叫他名字即可。

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纷纷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于是他不禁讲起了他十年前的一段经历。

这位老总说:“小时候,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现在我能在几万人的现场镇定自如地演讲,正是因为我发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每一个人都应该相信,相信自己内心中的这种神奇的力量,只要将它发挥出来,你就能创造奇迹。”众人不禁好奇地问:“那这种力量到底是什么?”他说:“是自我肯定,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发挥神奇的效应,当你首先肯定了自己,就会在你身上反映出一种气质,间接让他人也肯定你。”

他说起当他还只经营着一个小企业的时候,有一次他去深圳拜会一家传媒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同他谈合作事宜。这个公司在国际大厦15楼,并租了整层楼。

他到公司后发现里面全部是进口设备,布置得豪华气派;公司职员个个西装革履,看上去器宇轩昂。这时一位小姐迎上前来,他说他要找总经理,已经预约,小姐便客气地领他去总经理室。可是总经理不在,小姐请他坐下,倒杯茶给他,然后就去找总经理。

“总经理办公桌后面是一张大老板椅,我坐在桌前的小麻绒椅上。就在我四处打量,观赏总经理室时,进来了一个年轻人,看上去不过二十四五岁,穿着也很随便。我想这样一个大公司,总经理起码也要三四十岁,以为他只是一个打工仔,也没怎么在意。谁知他竟一屁股坐到总经理的大老板椅上去了。这下我发现不对头了,一般打工仔是不敢随便坐总经理位的。”

此时桌上的人渐渐听得入神,都放下筷子。他继续说下去:“这时他主动问我贵姓,然后说自己姓陈。我突然明白过来,原来他就是陈总经理。霎时我感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在他面前紧张起来。我的语言开始变得苍白无力,举止失措。他发现了我的紧张,就微笑起来,这令我想起了长辈对后生表示宽容的微笑。我一下受到了刺激,平时总是我宽容地对别人笑,今天居然要别人宽容地对我笑。我对自己生起气来: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办这么大的公司绝不是凭他自己的力量,是他爹,或是他妈有钱,帮他办的;我的公司虽小,但那是我一刀一枪自己打拼出来的。这样一想我顿觉腰杆也直了,我也对他微笑,拿出我的修养,说话又恢复了往昔的镇定与自若。那天的谈话,最终谈得很成功,表现出了自己的水平。”

老总说,现在他们还是朋友,有合作关系。几年前的一次闲聊间,老总问那位仁兄,当初为什么同他合作,那位仁兄说:“我从你身上看见了一种气质,继而从这种气质中看见你的个性,你对生活有股热情,享受着当下的工作,以及现有的一切,你欣赏自己的成就,也坦然欣赏别人的成就。所以我笃定你早晚会成功。当然你之所以有这种气质,也是因为内在修养、能力和实力到那个份上了。”

大雄听完老总的故事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买了一堆书回家。要提高修养,自然要从扩充知识入手,这也是培养气质的第一步。

故事中年轻老总遇见的情况不是个例,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这种情况,在某些人面前,你感觉处于劣势,就发挥不出应有水平,从而真的处于劣势;在某些人面前,你觉得自己有优势,表现自然,往往就能充分发挥水平,从而真的处于优势。这些都是因为你自信或不自信所流露出的气质在作怪。好的气质能让你产生一种震慑他人的气势,使你焕发光彩,也令人对你有先入为主的认识——这个人一定会成功。这也引申出另一个重要的名词:成功气质,我们在下面就会谈到。

要成功,就要有一种成功气质。一位著名的商业巨子说过,他最喜欢的演员是美国的艾尔·帕西诺(其在《教父》中饰演男主角),很有点英雄惜英雄的味道。他说:“他长得并不多高大,多魁梧,但是他和几百个人站在一起,或一起走出去时,你第一个注意到的一定是他。他从内而外透出的那种气质,让人永远难忘。尤其他主演的电影《闻香识女人》,我看了无数遍,他演一个瞎子都那样霸气十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由气质判断一个人是否会成功,在当代世界也越来越受重视。在美国,许多学校甚至已经把培养成功气质写进了课程,作为他们培养出色学生的目标之一。

气质的意义已远远大于人们惯有的概念:有之更好,无则也罢。它已经越来越影响到你的事业、前途、生活,甚至有时候起决定性和主导性的作用。

孝文是一个刚刚毕业、留校任教的大学体育老师,主讲足球,平时自己也喜欢踢,是市业余足球队的队员。最近省里要举行一次大型比赛,他跃跃欲试,如果能去参加,并取得好成绩该是多好的事。一来他喜欢足球,二来他是个比较内向不自信的人,在教学时常常站在讲台上非常紧张,如果拿了个冠军回来,以后给学生上课也多了几分威信,总之会是很光荣的。

于是比赛前两个月,他就开始做各种准备,买球鞋,上健身房锻炼身体,还开始每天跑步。可以说孝文对自己能入选,代表市里去参加比赛毫不怀疑,可公布名单的那天,却是个晴天霹雳,“居然没有我?”情急之下,孝文去找教练问个明白,而教练竟然说:“你没有冠军气质!在关键时候,你没有必胜的信心。”

对于这个解释,孝文很不能接受,理论了半天,回去后还是不服气。直到工作两年后,所有的业务他都已全面上手,也教出了一批不错的毕业生。有一天校长跟他聊天,忽然说:“孝文,你比以前自信多了,终于有了一个好导师的气质。”孝文顷刻间好像被醍醐灌顶一般,原来当初教练说的冠军气质,他不仅在比赛中缺乏,而且一直以来,生活中也缺乏,生活中的不自信带到了球场上,带到了工作中,自然事事做不好。

一个人有成功气质不一定百分之百成功,但一个成功者百分之百有成功者的气质,这几乎已是一个真理。这种成功的气质来自于自身的修养和持久的自信。

人力资源领域里面有一句话:“你的成就永远是由你的成就动机来决定的。”就是说,你要成功,首先要有一颗渴望成功的心,给自己一个成功的可能,那么加强内在修养,让自己变得自信起来,培养一份成功气质就是你马上该做的。

事实上,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存在这一潜能,只是有些人把它挖掘出来了,而有些人终生都让它沉睡着。以前人们认为潜能学是伪科学,现在,心理学、逻辑学、生物学、人类学均证明人存在巨大的潜力。塑造一个美好的自身形象将是你最大的资本,而气质能发挥出多少完全取决于你是否重视它,是否注重对它的培养,也就是对内在修养的培养。早期学者认为,一般人只运用了自身潜能的50%;后来的研究又发现,一般人只运用了自身潜能的10%;而近代比较权威的看法是:一般人只运用了自身潜能的2%~5%。也就是说,那些在各自领域最成功的人也只运用了自身潜能的5%,而最失败的人,就只运用了自身潜能的2%而已。他们之间的差距不超过3%。可以说,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的潜能中被发挥挖掘出来的百分比会日渐减少,我们未运用的那部分潜能会越来越多。原苏联学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人若能发挥自身潜能的一半,那么他将掌握40种外语,可以把上千本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巨大的潜能,那为什么不相信自己会有所作为呢?

一旦相信了这一点,同时又具备内在修养的时候,你就会形成成功气质,而这份气质正是一个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

高下在心

有三出传统剧,一折戏叫《伍子胥过韶关》,讲的是春秋战国时代,出身官宦世家的伍子胥祸从天降,楚平王一道旨意,伍家几遭灭门之灾。伍子胥的妻子苦劝丈夫速速逃命,伍子胥割舍不下结发人,千钧一发之际,伍妻将逃亡人一把推出门去,强忍悲痛说:“你快跑吧,别惦记我。”随即悬梁自尽,舍一命彻底绝了丈夫的牵挂。伍子胥惶惶如漏网之鱼,昼伏夜行,狼狈逃窜,因又累又饿又怕,几乎成为野径饿殍。一位善良的村姑从河边浣纱回家,遇到穷困潦倒的伍子胥,恻隐之心顿起,回家烧了饭菜,亲手喂活了这位贵胄。睁开眼睛的伍子胥心有余悸,两眼死盯着那位姑娘说:“你要是遇见别人,千万别把我说出去啊!”

那姑娘见被救起的人一百个信不过自己,自然十分伤心,为了表明心迹,竟当着伍氏的面,毅然抱起一块石头,自沉河底。伍子胥肚里有食,腿上有劲,继续着惊弓之鸟的行程,逃出一段路,眼前一条浊浪大江阻住前程。后有追兵,前有惊涛,可想伍子胥当时该是何等心境。恰在这时,江面上一叶扁舟漂来,老渔翁赶到岸边,渡那亡命人脱离了苦海。再次遇救的伍子胥不思前鉴,依旧战战兢兢对老人家说:“一会追兵到来,你可不能泄漏我的行踪。”老渔翁仰天长叹:“我念你含冤受屈,亡命天涯,才冒死救你过江,想不到你却如此疑虑我老夫!罢罢罢,我用一死换你一个信任吧!”说罢起身投入江水里。也是活该伍子胥命不该绝,这个一夜愁白了青发的落难者,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逃出了重围。至于后来引兵杀回故乡,消了心头之恨,这是后话。

另一折戏叫做《赵氏孤儿》,也叫《搜孤救孤》。说得是晋国忠良赵盾因奸臣陷害而获罪,全家遭遇斩草除根之灾。适逢赵妻分娩,生下一个男婴,奸臣屠岸贾闻讯,展开全国搜查,决意要将这个襁褓性命置之死地,如果搜索不获,则把全国婴孩斩尽杀绝,顿时,晋国上下陷入“宁可错杀千万,决不放过一个”的血腥恐怖中。赵盾的门客程婴、公孙杵臼为联手保下赵家一条根脉,以图东山再起,忍痛定下苦肉计:程婴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把赵氏孤儿调了包,然后把亲子交给公孙杵臼藏匿起来,自己去向屠岸贾告发,声称赵氏孤儿被公孙杵臼抱藏。屠岸贾派人将白发苍苍的公孙杵臼连同婴儿一并拿获,当堂诛杀。此后的十几年,程婴时时面临着晋国百姓的叱骂追打,落了个卖主求荣、卖友求安的无耻骂名。

程婴含辛茹苦,含悲忍泪,终于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练就了一身文武功夫,最后铲除了奸佞,沉冤昭雪。

再有一折戏叫《捉放曹》。说得是东汉末年,枭雄曹操刺杀董卓未遂,改装逃走,不料在中牟县境内被擒。公堂上,曹操巧言令色打动了县令陈宫,陈宫一时不辨好歹,放了曹操,犯下私放钦犯罪,只好弃官和曹操一同逃难。两人逃到成皋,遇到了曹操父亲的故交吕伯奢,被邀到庄中盛情款待。曹操正心神不定躺在炕上歇息,忽然听到院里磨刀霍霍,疑心极重的曹操不知道吕家准备杀猪宰羊给他压惊,误认为吕伯奢要趁机宰了他们二人然后去邀功行赏,于是跳将起来,不问青红皂白,挥刀杀了吕氏全家,焚庄逃走。行至半途,正碰上吕伯奢外出买酒回来,欢天喜地劝曹操二人回庄且饮几杯再走不迟,曹操这才醒悟自己错怪了吕家。但黑心的曹操竟无半点痛悔,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迎面一刃,把世伯砍倒在血泊中。陈宫见曹操如此心毒手狠,枉杀无辜,十分懊悔,宿店时,趁曹操熟睡,题了一首诗给曹操,独自扬长而去。

这三折戏可谓是传统戏剧经典,百代盛演不衰,其中弘扬着什么,鞭挞了什么,那是连老百姓都心明眼亮的。有时就想:古代的人也是人,生命同样是弥足珍贵的,但为什么有时却对生命轻眼相看?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还有比生命更珍重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人格。人格有两种,即优质的和劣质的,比如和伍子胥有关的那三条生命,为的就是维护人格的尊严。程婴、公孙杵臼二人,同样是在用生命诠解着人格的价值意义。至于曹操连杀无辜,那是为了践行自己“宁可我负天下人,绝不使天下人负我”的自私理念,这里所表现的人格,却是龌龊的、卑鄙的,是可以警世的,所以虽然曹操具有雄才大略,但因为人格低下,始终在百姓的价值观中改变不了白脸奸臣形象,虽居高位而不如程婴等平民来得万世流芳。说到底,人格如磐,民心如衡,水落石出,轻重自显,这恐怕是连岁月的磨蚀都没有办法的事情。

学历、人格与生命价值

刘海洋事件为什么引起社会如此大的轰动,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人们说这是人伤熊,而不是熊伤人,依此产生了新闻效应。其二,是因为高等学府的学子伤害动物,由于这一事件违反了人们对学历价值的思维定式,因此,自然也就产生了对学历与人格的相关性的质疑。其三,这起事件是一种生物伤害另一种生物,涉及了对人类自身及广义生命意义的思考,涉及对社会的、个体的以至大自然的生命意义的思考。这一案件的发生,提出了这样一条让人追思的线索:学历教育——人格培养——生命的体验。

刘海洋事件是因为“人伤熊”而产生新闻效应的吗?事情并非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