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美丽的家园
28459100000012

第12章 安国寺

在建瓯市东游镇胡墩村,有个以寺名为村名的自然村,叫安国寺,也是东游镇畲族聚居的村庄。

闽永隆五年(943)二月,在建州(今建瓯,三国时为建安郡,唐武德元年,即618年,改设建州)任刺史的王延政因与时任闽国国王的哥哥王延曦决裂,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改年号为“天德”。王延政当上帝皇后,做了几件大事:一是扩大城池,完善建制。在原有州城的基础上增筑城墙,使城垣周长达到10公里;并在都御坪营造宫室,建太和殿,盖五凤楼(今鼓楼),按帝制任命官员。二是开科取士,招揽人才。沿袭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开科纳贤,得文武进士百人。后又在今小松镇内的龙安岗山上挖下大坑,命百名新科进士扮作妖怪,在洞内饮宴喧闹,同时又令张天师前往“收妖”,使洞内99位进士身首异处,屈死后再追封他们为太保,建庙供奉,使建瓯祭念“太保”活动盛延至今。三是建寺立庙,以安天下。派出护国法师在辖区内寻找风水胜境建造寺庙,以祷告天神保佑,图保江山永固。当地盛传,安国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成的。

据说,当年的护国法师走遍了建州的山山水水,都没有寻到理想的庙址。最后来到今东游镇胡墩村所辖的一个大山坳,抬眼望见四周矮山、高峰次第环围,正似层层更迭的盛开花瓣,而椭圆形的山坳,恰如莲花蓬心,落座中央,实乃建造寺庙的绝佳之地,不禁欣喜若狂,急忙告于王延政。王延政听后龙颜大悦,立即派人选择良辰吉日,开工建造,并钦名“安国寺”,意即安邦定国之寺。举国之力,工匠数千,夜以继日,不久落成。

安国寺的形制与规模到底如何?目前尚无史料考证,因为地面上的所有形迹早已荡然无存。哪个年代、什么原因、什么方式毁灭……一连串的问号同样无人能回答得出,只有从地下掘出的一些遗物中复原它的大致容貌。陈林生与钟德姑,今年都已花甲,算得上是这个自然村里的大秀才,并且对继承和宣传畲族文化不遗余力。据他们推测,原寺面积约在一万平方米左右。推测理由是:一是基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们在挖土建房时,先后发现地下有古砌石础,把不同方向的基础用线条在地面上连起来测算,占地面积近20亩。二是石墩。现今在一户村民房后的阴沟里,仍遗弃有两个石墩,其中一个已被砌入墙基,另一个斜靠在墙边,皆呈鼓状,仅上缩的圆面直径就达五十多厘米,重一吨多。如此巨形石墩,非大寺院而不能拥有。连见多识广的建瓯光孝寺主持修亮法师看后都感到意外,“觊觎”运往光孝寺作为镇寺之宝。三是石条。地下挖出的许多石板石条,有的被筑入墙基,有的被嵌入台阶,目前已发现有两块石条上刻有文字。其中在村民兰林生房后当台阶的一块黄腊石板,宽约30厘米,长约70厘米,厚约15厘米,正中竖刻“當院僧觉潘施财拾贯”的繁体楷书字样;而另一块青石石条则在村民兰开仁大门墙角,宽约20厘米,长约30厘米,厚约10厘米,上刻楷书“财库”二字。很明显,前条石板是僧人捐款的记载,后条石板则是标示堆放物品的场所。四是水井。1976年,生产队建会堂时,发掘出一口水井,井口盖有一块巨形石板,石板上密密麻麻刻有许多文字,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没能看清是什么内容,现被埋入地下。五是佛像。陈林生说,有村民在建房挖基时曾挖出过残缺的佛像,质地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陶瓷。现紧邻安国寺之后的南坑,还保存有古建窑洞,瓷像该是在那里烧制的。六是石臼。在村口田中,早年有一尊巨石凿成的石臼,估计是当年寺里用来舂米的石具。从目前发现的零散遗迹和村民的记忆碎片中可以推断,当年的安国寺无论是规模还是气势,在建州都是首屈一指的。如今在安国寺左侧2公里内,还等距地保留着两座寺庙,一座叫保圣寺,另一座叫慈正寺,据传当年三座寺庙之间有地道相通。如果传说属实,那就更证明安国寺规制的不同凡响。只可惜这一人间圣境似乎也与王延政的短命王朝一样,昙花一现就香销玉殒了,让人无不扼腕叹息。

其实也不必遗憾,因为这里的生态景观至今依然引人入胜。一是山奇。这里的山,重峦叠嶂,森然林立,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巨搫排序过一般,外有外琦,内有内秀。外围全是高山峻岭,岩峰插天。9座大小相近、高低不等的石峰,羊群般昂首挺立,气绝霄汉,围就成马蹄形状的奇山异势。开口处,遥对东面海拔高达1822米的辰山,锯齿般的峰峦又似一幅映入天际的牧羊图案。而内圈则是由高峰舒缓而来的低矮小山丘栅栏式地紧紧环抱。这些山丘,如幔如钟,似虎似牛,手挽手、肩挨肩,围绕成一处封闭式的盆地。置身其中,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让人心情空灵飘逸。二是林茂。外围山峦以岩峰为主,绝大部分壁立千仞,人迹罕至,客观上为林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加之近年来生态公益林得以扩展,周遭的原始森林与次森林面积达到7099亩,占到全镇12万亩生态林面积的近6%。虽然比例不高,但保护较好,杂木与灌木都呈现出盎然生机。而内圈的小山丘则种满了毛竹与榛桔,无论什么季节,变化的只有色彩的浓淡,不变的是青山亘古的翠绿。三是水长。山高林密,水必丰之。以海拔高达898米的将军山为翘楚,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山峡幽谷。这些沟壑峡谷,又形成了许多挂瀑细流,虽没有李白笔下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但在密林峭壁上飞珠溅玉、蚓行蛇走,别有一番欣然与野趣拨弄心弦。高山清流又各辟蹊径,到了安国寺盆地,就东南西北地汇聚一起,形成了“三溪聚首”的奇特景观。嬉戏水间,乐不知返。

另外,这里的人文传说也同样让人神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将军山就被注入了无限的想象元素:从南往东看,像一位威武神勇的将军正在跃马扬鞭,率领次递翘首的山峰兀石金戈铁骑,驰骋疆场,势欲决胜千里,故得将军之喻;而当从东往南看,战马奔驰之状依然,而将军却不见了其高傲的头颅,说是面对南面的摩天辰山,将军便很有礼节地颔首致意,所以只见其身而不见其首了。将军何时再昂首挺胸,那就是万古之谜了。还有“乾隆赐匾”的传说:有一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到了建宁府就听说有个安国寺护国佑民,香火鼎旺,于是带领两名随从扮成商人前往探访。不料路经马鞍峡时遇土匪抢劫,匪徒人多势众,三人因此失散,乾隆只身逃到了后洋街(今东游镇溪尾村)樟树客栈投宿。为了等待随从,便在客栈小待时日。老板见客人多日未交房费,便开口向客人要些银两以维持生计。乾隆身无分文,只好将身上带着的一件物品拿到典当铺,兑换银两。结完账后,就一路寻往安国寺。到了安国寺,果见殿宇气势轩然,金碧辉煌,实乃一处朝圣胜境。于是,不仅在安国寺安顿栖身,还到从寺的保圣寺与慈正寺借宿小住。典当铺老板是个贪婪小人,他儿子更是一个吃喝嫖赌、偷盗抢劫无毒不全的恶少,父子俩见当来物品精美绝伦,知是一件宝物,又想那典当之人气宇轩昂,绝非一般“商人”可比,身上一定还有宝贝,就打听起下落。当得知“商人”在慈正寺落脚后,便怂恿儿子勾结一个刚入寺的小僧做内应,阴谋杀人越货。是夜风高月黑,乾隆卧床前随手将一把扫帚放到正堂佛像后,以防不测之需。半夜,两个劫匪果然摸入正堂,准备举刀向房内杀去。乾隆听有动静,早已跃身而起,敏捷地抓起扫帚往正堂一扔,金蝉脱壳,不见踪影。而两个劫匪却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在正堂上拼杀得你死我活,双双毙命。乾隆抵京后,为了感谢佛祖护佑,特赐慈正寺“圣旨”牌匾一块。传说自然会有虚构,但牌匾倒是确有其事。胡墩村老书记涂复青就见过,据他回忆“圣旨”木牌高约25厘米,宽约20厘米,“圣旨”二字旁有龙雕,还配有底座牌托。可惜“文革”期间庙宇被抄,牌匾下落不明。此外,还有许多诸如“半月落江”、“双狮抱球”的景观传说和“仙人托梦”、“树落铜钱”的传奇故事等,真可谓有景观处皆有传说。

有关安国寺的史料记载很少,目前只在建瓯县志中找到“安国禅寺·东游。宋时,上俱安泰里”十多个文字,详情再无记载。这是历史无奈丢失的一个感叹号,或许更是未来有缘拾到的一个破折号。因为在它之后,可以缀满诗意飞扬的新的历史辉煌。

如今就有人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书写上承历史、下启未来的时代篇章。东游镇党委、政府与胡墩村党支部、村委会就是这一蓝图的描绘人。他们对安国寺今后的发展共同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一是独立设村。现胡墩行政村人口1580多人,安国寺自然村人口有365人(含南地自然村),其中大部分属畲族。按照有关规定,基本具备了分村条件,申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二是建设新村。东游镇作为历史上商贸流通发达的中心集镇,同时又是今天建瓯五个小城镇建设的重点乡镇之一,承担着规模化、集约化和特色化示范建设的重任。当地党委、政府选择安国寺建设畲族示范新村,以期以点带面,眼光独具。已聘请了原国家建设部的老专家骆中钊教授到实地作了指导,并委托南平市规划设计院对一百亩的建设用地作了总规和详规的策划。三是突出风情。安国寺是建瓯市1121个自然村中少有的几个畲族集中聚居村之一,立地条件优良,畲俗风情浓郁。本着发展特色旅游为目的,将安国寺建设成一个内为“产业景观化,景观产业化”,外为“回归休闲旅游,探寻畲俗风情,领略自然风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这样一个颇具特色的畲族新村,安国寺可谓条件独具:一是交通便捷。东游集镇距市区走省道仅42公里,安国寺距集镇只7公里的水泥路,目前从城区到安国寺车程1小时,长深高速建瓯路段不久开通后,时间还将缩短。二是风光旖旎。近处,修竹摇曳,花果飘香,涧水长流,鸟鸣晨昏;远看,群峰嵯峨,峻岭逶迤,林相深黛,鹰隼击空。自然生态十分优越。三是景点集中。紧邻村庄后山,有约19亿年前海平面上升生成的超大陆留下的许多水蚀岩洞,有环如屏障千仞岩体势绝寰宇,有百十瀑流如丝如缕悬天而下,有大小不等原始峡谷藏匿深山,有古香古色遗世庙宇青烟缭绕……只要有一条回环的路径串起,就是一条旅游的黄金线路。四是畲俗诱人。畲族,这个一直以高山峡谷为栖息之地的古老民族,如今依然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文化与习俗。如狩猎,在个人还可拥有土铳的年代,村里有狩猎队。农闲时,队员就聚集一起,先到庙里,向打猪师傅陈大师公牌位燃烛,叩头祈愿,请求猎有所获。然后点起香线,燃烧通经,鼓角吹响,对天一枪,就带上猎狗,进山入林,寻找野猪麂獐。每每有所斩获,分配约定俗成。凡一枪击毙的,开枪者得猎物的四分之一,参与者及猎狗平均各分一份;若有补第二枪者,则在除去第一枪份额外的总量中分得十分之一的战利品,剩余的再依次分之。凡有捕获,当晚必要到陈大师公牌位前供奉一番,愿许愿还。再如婚俗。过去的畲民都居住深山大沟,山路陡峭弯曲。每到男婚女嫁,车轿进不了山,于是背婚应运而生。若是男方娶媳,则男方迎亲队伍中就有一位年轻力壮的亲人作为背手,将新娘一直背到新郎家。如是女方出嫁,同样有一位亲人将新娘背出山外,直到路途坦平,再由迎亲队接走。这种背婚的习俗,如今七八十岁以上的男女都经历或享受过。另外还有节庆习俗。畲族是一个能歌善对的民族,除了青年男女以互对情歌著称外,每逢节庆还会邀请隔村的畲民来对歌。先是传统对唱:用大家都熟知的传统歌谣对唱,看谁记得多,唱得多。后是即场对唱:双方无论谁起头,对方都要顺着相同的话题与思路回应,顺理成歌。赢了备受敬重,输了则要被唾骂。所以没有敏捷的思维与口才唱技,是不可轻易赴邀的。如今安国寺还保留着每年农历三月三对歌的传统。这一天,不分男女,无论老少,都会穿起自己民族的特色服饰,欢天喜地地集中在一起,不仅会合唱本民族的传世之宝《高皇歌》,少男少女们还会躲到少人的地方对唱,即场唱出胸间的爱慕,倾诉心中的情愫。虽然这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唱得叫汉族人云里雾里,但从他们专注的神情和灿烂的笑容中,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原生态的真挚情感。此外,极具特色的饮食也是一大亮点。他们用自产的糯谷酿造的米酒香醇可口,用多种植物根叶配制做成的乌米饭更是香飘旷野,令人垂涎。如果将这些场景与工艺用文字或实物的方式展示出来,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使之不再消失,而且也必将成为华夏56个民族大家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臧克家先生的《老黄牛》诗作也许正是建设安国寺畲俗风情新村最需要发扬的一种时不我待的精神。当前,《建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已经建瓯市人大通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正确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生态自觉”理念和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为先,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生态城市和农村,占领新时期发展的制高点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相信不远的将来,一个既有深厚历史底色,又有现代文明图景,更有浓郁畲俗风情的既古老又年轻的安国寺,一定会在这片风景秀丽的大山怀抱中如初升的太阳喷薄而出,光华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