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美丽的家园
28459100000019

第19章 白水洋

假如你为身居深山而无缘观赏浩瀚无垠的大海气势而耿耿于怀,假如你为身处大海而无法投身汹涌澎湃的波涛戏浪深感遗憾。那么,有一处隐藏在深山里的“海洋”,不仅可以让你一饱大海雄浑气势的眼福,又可以让你穷尽踏浪戏水觅趣的惬意。这一处“海洋”就是国家风景名胜,福建“八大品牌”旅游景区之一的鸳鸯溪白水洋。

白水洋地处福建著名鹫峰山脉的中段,屏南、政和、周宁三县交界处的屏南县境内,平均海拔在700~800米之间。据地质专家考证,白水洋生成于距今约9000万年前的火山活动,岩浆在近地表处沿层面流动铺开,形成与流纹岩层层面平行的板状潜火山岩体。在距今约530万年开始,岩体随地壳抬升,河谷下切,上覆地层被剥蚀,岩体露出地表。在流水侵蚀和风化的共同作用下,岩体沿近水平节理呈薄层状碎片缓慢剥落。随后,地壳开始慢慢上升,下切流水不断侵蚀河床,形成了新的下切河床,河道两侧的基岩河床逐渐抬升形成阶地。自距今约260万年前以来,白水洋一带的地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于是成就了今天极为罕见的浅水平底基岩河。

走进白水洋,在崇山峻岭中有两条清澈见底的河流由正北和正西潺潺而来,在交汇处形成了一个面积约8万平方米、形似椭圆广场式的浩浩洋面,视野辽阔,水势汹涌。整个水底以岩石为床,其中最大的一块岩石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米,最宽处达到182米。溪床流水均匀,人行其上,水仅没踝。茂密的森林,完整的生态,丰富的物种,成了地质、生物、考古探索者的天堂。无论是旅游者还是研究者,身临其境,都会为这方奇特的山水而产生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慨叹。

戏水妙趣横生。赤足走向白水洋阔展处,顿然叫人心花怒放:地质结构的演变与流水经年抚摸的床岩,在整体如砥的宏观中又微观地舒展出条条悠悠的褶皱,清流漫过细缕,形成了层层更迭的波纹。波纹续续,相拥相挤,翻叠出白灿灿的碎浪银澜。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那水绝不终极一个方向,而是驮着万千朵浪花欢快的向你涌来,让你仿佛觉得自己的双脚就是永不停歇的爆谷机,一串串一团团接连爆出洁白如雪的米花,看了就垂涎欲滴。躬下身去,张开嘴巴,水花就水柱般地注入口中,顿时口中生津,咽道滋润,气爽神清。我知道,白水洋与波澜壮阔的大海相比,只能算个湖;与烟波浩渺的青海湖、西藏的那木错湖相比,只能算个池;与碧波连天涌的天山天池相比,只能算个潭。只有与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相比,才能算得上潭中的洋。然而不管怎样,能在深山峡谷拓展一方辽阔,蓄就一方水面,激扬一方涛声,呈献一方圣洁,在肌肤与浪花的亲吻中叫人胸襟坦荡、童真萦绕,已妙不可言了。

奇景形随步换。白水洋四周的山峦,高低远近,景象环生,不可尽述。在五彩洋的中央,就有一柱突出的石笋,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形态。从上方看,很像一顶古代官员的乌纱帽,所以被形象称为“纱帽岩”。据说是当年有一位县官路过此地,见此处山清水秀,感叹宦海沉浮,遂生退隐之心,便顺手将纱帽抛向水中,遂化成纱帽岩。于是留传下了浪漫的诗句:“身辞宦海此间游,独恋清溪景色幽。洗却尘心归隐日,轻抛纱帽砥中流。”从左侧往上看,其形又如一只巨龟,背上驮着一堆宝物,正在逆水爬行,又有人称其为“金龟驮宝”。而从总貌上看,又很像一片在大海上鼓满的风帆,正破浪前行,所以又被称为“一帆风顺”。从这些吉利的形象比喻中,不仅让人深感自然景观“三分形似”的妙处,品尝到华夏文化“七分想象”的神韵,更解读出中国文人潇洒超脱、善于借景言志的痴痴情愫。

传说寄予向往。大凡天下秀美山水都会流传有许多美好的神话传说,白水洋也不例外。在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当年程惠泽因误吞龙珠化成了“人龙”,他本想在飞往东海安身之前为乡民多做点好事。无奈庙中欢送他的锣鼓提前敲响,他只能随声而行。当他腾空而起准备飞行时,抓住最后机会施展神威,摆动龙尾,在崇山峻岭中横扫出一方三百多亩的宽阔农田。从此,世代祖居这里的百姓有了良田耕种,得以安居乐业。不料早已垂涎这方沃土的恶霸郭某借口这一带的山地原是他家的,于是勾结县官,要霸占这片良田。这事恰巧被居住在下游水濂洞中修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知道了,就在一夜之间,用了移山倒海的法术,把所有的田地都搬到水濂洞附近的山中去了。从此,水濂洞旁就形成了一处新的村庄,当地群众便把新村庄称为宜洋(谐音:移洋)。从那时起,白水洋就剩下一块光洁的石床了。“民间神话久传留,惠泽扬威造大丘。大圣为民移土去,唯留巨石伴清流。”老百姓口头代代争传的这首诗句,虽显通俗,但充分表达出了他们对凡为民造福的人必将永远纪念的朴素情感,同时也表达出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白水洋,可踏山,可戏水;可猎奇,可览胜;还可以在无际的悠然中咀嚼传说的美味,在无拘无束的纵情里品读人生的感悟。白水洋,确实是一方难得的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