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桂林,素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这是自然界的造化。据地质研究,大约在3亿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后经风化和溶蚀,终于形成了神姿仙态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流。四面八方的地下河水在漓江的召唤和接纳下,形成了“九九归一”的庞大水系,将大地临摹成景象万千的田园风光。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仅次于长城而名列第二,从此更是名扬天下。
如果说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四绝”遐迩闻名,那么,我最推崇的还是“水秀漓江”。
漓江是一条奇江,奇在她的得名。从我国地形上看,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境内的长江、黄河以及几乎大的河流都自西向东奔腾而去,形成了“世上无水不东流”的河流总体走向。但在普遍性中又存在特殊性。湖南的湘江之水就是由南向北荡荡而去,而漓江的水流却由北向南潺潺而来。这两条方向相反的江水在广西兴安县境内的兴安灵渠(秦始皇时修建,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的牵引下,就奇迹般地和谐同流到了一起。然而,她们都“各怀逸兴壮思飞”,稍作“温存”就南辕北辙,各奔前程了。出现了被称为“湘漓分流”、“相离而去”的奇特景致。因为她们不能“共存同流”而相互分“离”,而表示着清澈、透明的“漓”与“离”又同音,“漓江”由此而得名。
漓江是一条丽江,丽在她的水质。漓江属珠江水系,发源于海拔2238米的“华南第一峰”的桂北越城岭的猫儿山。那里山高林茂,空气清新,良好的生态环境蕴涵了丰富而清纯的水源。大山里的地下泉水会聚成小溪,小溪汇集成六峒河,一路南流至兴安县,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后,合流成溶江,而后在溶江镇汇入灵渠,浩浩荡荡经灵川、桂林、阳朔、平乐,汇入西江,形成了全程437公里的水上长廊。漓江就处在从桂林到阳朔约38公里的水程上。这段水程是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段,形成了像七星岩、芦笛岩等无数的地穴溶洞。这些地穴溶洞长年汩汩流出的清流,从四面八方会聚漓江,就如靛蓝一样把漓江之水漂染得玉液琼浆一般。清冽的水在漓江上流走得可谓仪态万方:开阔处,清波荡漾,雪浪微搏;平缓时,轻潺不惊,青龙醉卧;滩头上,乱石遏流,惊涛拍岸;深潭里,浪回波伏,一碧万顷……流动的岂是一江碧水,是天赐圣水,是自然露滴,是大地甘甜的乳汁在河床之上、在游人心头潺潺流过。“天生丽质难自弃”,万般秀色实可餐。在江边,我就瞧见两个年轻的非洲游客,竟然弯下腰去,一头扎进水中,咕咕地喝个不停,也许是他们真的太渴了,也许是他们实在承受不住这水质的强力诱惑,或许是他们从来就没有喝过这么甘甜的江水,一直喝到嘴满肚圆还不舍站起,各自顺手取下挎上的水壶,用力地将壶口摁入江里,像是要将一江碧水都灌入他们的壶中,好带往还要奔赴的前程解渴解馋。
漓江是一条秀江,秀在她的景观。在漓江两岸,有绝壁拦截南流江水的“半边渡”,有山峰倒挂似羊蹄的杨堤(谐音:羊蹄),有风景宜人的浪石,有“马图呈九道、奇物在人间”的“九马画山”,有似七仙下凡的黄布滩,有风光荟萃之地的兴坪,有寓意“一带山河,少年努力”的“带”字草书石刻的碧莲峰,有如绿色巨伞撑地的大榕树,有顶部石壁如屏、一洞中穿、形如明月的月亮山……这些景致,或群峰挺拔、茂林修竹,或一石似禽、断崖如兽,或青峰倒影、波澜微髻,万千形态,梦幻江中。间或渔舟几点,红帆数页,其景之胜,何似人间……唐代大诗人韩愈早就用彩笔作了“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画般描摹。乘船游览,无论在什么位置,进入的都是“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意境。而更为绝妙的是昼夜晦明,景随秀生的佳境。晴朗之际,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千峦百嶂,尽入眼帘;阴雨之时,雾岚缭绕,时断时续,若隐若现,一派空濛;晨曦初露,烟波浩渺,碧水萦回;明月之夜,群峰如洗,江波如练……活脱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的泼墨水彩画。
漓江是一条智江,智在她的灵气。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认为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而水则是多变的,最具活力与灵性、开阔与更新的,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相对而言,他认为聪明的人就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善于明察事物的发展,即“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永远是最活跃、最乐观的样板。所以他要求弟子的知识要像水那般活跃灵动,像水那样开阔和不断更新。老子也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同样道出了水是世间万物中智慧生存的代表。我看漓江之水,就兼备两位先哲的意旨,长流不腐,一往无前,永无常态,妩媚动人。袅娜之姿,如百媚千娇、风情万种的俏女子;浩荡之势,又似能屈能伸、刚柔相济的伟丈夫。其形,小到可以似沟渠似溪流,源远流长;大到可以如江河如沧海,汪洋恣肆;其态,可以为云、为雾、为雨,亦可以为雪、为冰、为凌。以其自身深刻的蕴涵,寄寓着不可穷尽的生活哲理,给游人生生不息的联想和无穷无尽的启迪。
古诗说得好:“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漓江之水,就是用她的“盈盈眉眼”、充满灵气的体态,不仅让无数的游客洗濯心灵,抛却凡尘俗怨,给他们带来无限的舒心和愉悦,还能让贵体欠安的游人舒筋爽骨,补气提神,排疾祛病。对此我曾有深刻的体悟。那年到广西,我动了初为人父的仁慈之心,带着不满6周岁的爱女到了千里之外的桂林,一下火车就赶到七星岩游览。不料洞内外温差大,爱女只穿着一条薄薄的连衣裙,加上一路旅途劳顿,当天午夜就发起高烧来。我买了退烧药片给她服下,第二天还不见好转。因游漓江船票已预订,只好硬着头皮将她带往船上。开始她还很是疲倦地将头埋在我的胸前,待游船一开,她竟活跃起来,用小手指着江水不停地对我说:“真漂亮,真漂亮!”虽然她还不知用更多更美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我知道就这几个简单的字意已代表了她所有的童真。后来索性挣脱我的拥抱,闹着要到船头看风景了。大约两个小时的游程,她一点也不显得疲惫,始终都在活蹦乱跳。游览结束,烧也全退了。当然,这有药物起的作用。但我更多觉得是漓江水的灵气给予了她无限的生命活力。这活力不仅可以抵御风寒,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体内的有害病菌,更能调剂精神境界的情绪,张扬顺应自然的向往,让病魔望而却步,使生命力更加健旺。从那以后,她也和我一样,似乎更喜欢亲近山水。
在中国文学史上,水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有人说如果少了水,中国的首部诗集《诗经》以及后来的唐诗宋词将大半不复存在。我则说漓江曾经滋养过无可计数的诗魂和词宗,今后还将养育出大地与文坛的旖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