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这次愤而辞职,是为了一个他并无深厚交情的人。这个人本来没有犯什么错,却被两次逮捕。在蔡元培看来,这简直是无视司法、践踏人权。他尤其憎恶顶头上司、教育总长彭允彝的卑污人格,不想和这样的人为伍,“元培目击时艰,痛心于政治清明之无望,不忍为同流合污之苟安,尤不忍于此种教育当局之下支持教育残局,以招国人与天良之谴责”,对正义的忠诚和对当局的痛心字字可见。
蔡元培犹如当年的孔子一样,发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感慨,这正是一颗正义之心发出的人生大愤怒!
知道自己的责任就要勇敢地去承担,即使这种承担可能会让你觉得困难或是痛苦。如果你能勇敢地坚持下去,最终你获得的将不仅是胜利,还有令人尊敬的荣誉,因为责任本身就是一种荣誉。那些轻易放弃自己责任的人,不仅放弃了胜利的机会,还放弃了别人的尊敬,更主要的是他放弃了自己。
责任意味着承担与付出
从一个英文都说得不好的年轻女孩,且于20世纪30年代离开战乱的国土,到歧视女性研究科学的美国读书,在40年代成为举世公认的杰出物理学家,进入世界一流的科学实验室工作,奠定她在世界物理历史上不朽的地位。她就是诸多诺贝尔奖得主推崇的传奇,人们认为,吴健雄对人类科学的贡献更胜过居里夫人。
吴健雄出生在江苏太仓浏河镇,那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小桥流水,烟雨蒙蒙。她的父亲是位开明人士,曾在著名的上海南洋公学读书,参加了蔡元培先生主办的以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爱国学社,并加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参加上海商团。
过去的中国人起名字讲求辈分。吴家族人依“英、雄、豪、杰”四个字给孩子起名,吴健雄是“健”字辈,排行老二,故得名健雄。父亲希望她不让须眉,胸怀男儿志,积健为雄。
在苏州女师读书时,吴健雄第一次聆听了大师胡适的演讲。胡适的讲题是《摩登妇女》,他的话语让坐在台下的吴健雄眼界大开,当得知胡适第二天在东吴大学还有一场演讲的时候,吴健雄又追随到东吴大学再次聆听。胡适对社会改造、对新时代妇女的见解,和大师的风范,让看起来纤弱的女子吴健雄“思绪潮湃,激动不已”。
1929年,吴健雄以优异成绩从女师毕业,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大学。但当时规定要教书一年才能入学,她就跑到上海中国公学读书。那时胡适并不认识她,只听说过她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
有一次历史考试,胡适担任监考老师,他发现坐在前排的一个小女生两个小时就答完了题,第一个交卷。胡适浏览了一遍,十分满意。就把卷子送到教务处,正巧遇上另外两位老师,他压抑不住兴奋地说:“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学生,对清朝300年的思想史能理解得那么透彻。”胡适决定给她100分。那两位老师也说有个女生十分聪颖,常得满分,当三个人各自把那位女生的名字写下来,一对照,写的都是吴健雄!
从此胡适对吴健雄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他趁到美国参加哈佛大学300周年纪念演讲之际,还专门去看望了吴健雄,并给她写了封长信:“你是很聪明的人,千万珍重自爱,将来成就未可限量。”“你的海外住留期间,多留意此邦文物,多读文史的书,多读其他科学,使胸襟阔大,使见解高明。”谆谆之诲,殷心可鉴。
“中国人还是中国人。”这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评论吴健雄的中国情结时说的话。吴健雄的大学时代正是民族危亡的时期,她非常珍惜读书的机会,几乎是足不出户地用功看书,但她也没有忽略国家大事。在读大一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莘莘学子纷纷拥向街头游行示威,物理系同学推荐品学兼优的吴健雄做游行请愿的领头人,她当仁不让。
虽然在物理学上成就突出,但她没获得诺贝尔奖。很多人都为此抱不平,为西方对东方的偏见、对东方女性的偏见而呐喊,但她本人并不介意。1978年后,以色列人设立了沃尔芙奖,专为那些应得到而未得到诺贝尔奖者所设,吴健雄是该奖第一位得主。
爱国不是一句口头上的大话和套话。爱国是必须铭刻在我们心中的一种责任意识。责任就意味着承担,意味着付出代价。当将来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当将来我们的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候,我们必须尽可能付出自己的所有,来履行自己心中的这一份光荣而神圣的责任。一个人,只有树立爱国意识,视自己国家的兴衰荣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责任感的人。
梅兰芳蓄须明志
社会动乱时期,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
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
此前,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特意蓄起胡须表示决心。所以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卖画夫人磨墨,梅兰芳绘画,不到8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
然而,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几分钟内图画化为碎纸。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广大群众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如此赞赏和支援,感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对夫人说:“我梅兰芳再也不是一只孤雁了!”
之后梅兰芳仍然以卖画为生,梅兰芳苦涩地回忆着这几年的沧桑历程,心境忧闷地对朋友说:“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之所以绘画,一半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术家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事件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为成功埋下种子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他甘于奉献的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望城县一个贫困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学校读书。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
入伍后,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苦练军事技术。他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助人为乐。他在日记里写道: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并全心全意地实践“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的形成源于一件小事的启发。
一天,在望城的山间小道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同时映入了张书记和雷锋的眼帘。雷锋蹦蹦跳跳,一脚踢飞了螺丝钉。张书记却上前几步,弯腰捡起来,把螺丝钉上的灰擦干净,郑重地交给雷锋:“留着,会有用处的。”
就这样一弯腰、一句话,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言行影响了一个年轻人的一生。在后来雷锋写的日记中,螺丝钉被雷锋反复思索,终于形成了独特的“螺丝钉精神”。
1960年1月12日,雷锋写道:“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细微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莫说是缺了它,即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被当做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
1962年4月7日,雷锋再次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联结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这就是雷锋,一个甘于为组织无私奉献的人。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非但不会过时,还能成为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果你养成了尽职尽责的好习惯,那就无异于为将来的成功埋下了一粒饱满的种子,一旦机会出现,这粒种子就会在人生土壤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要始终坚信,只要你承担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你就有足够的理由获得幸福和成功。
将责任融入到工作中
1205队到大庆打的第一口井——萨55井开钻以前,王进喜站在一个钢丝绳的滚筒上,大声地说:“我一到大庆就想开钻,恨不能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黑天盼,白天盼,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一定要狠狠地打,细心地打,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萨55井打好。创出一个全国高纪录,向党报喜!”最后他领着工人高呼:“打响第一炮,迎接大会战!”铁人话不多,但很有气势,他用他的激情感染着周围所有的人。
紧接着工人各就各位,严阵以待。王进喜大声问机房好了没有,司机们答:好了!又问泵房好了没有,泵工们答:好了!又问场地好了没有,场地工答:好了!他大声宣布说:“开钻!”
开钻时,铁人一个岗一个岗地吼叫“好了没有”,各个岗大声回答“好了”。吼声此起彼伏,真好像置身于战场,面对敌人就要往上冲一样。
看到这里,你是否感受到了一股力量,一股从石油工人身上所迸发出来的激情?正是这种力量、这种激情鼓舞着他们不断向前冲。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得王进喜能够爆发出工作的激情并不断感染着周围的人?是感恩!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在甘肃玉门县的一户穷苦农家,在那黑暗的旧社会,农民的日子没法过。幼小的王进喜,6岁拉着因打官司急瞎了双眼的父亲讨饭,10岁进妖魔山给地主放牛,14岁被抓,15岁进玉门旧矿当童工,受尽了人间的悲苦。
1949年9月25日玉门解放,王进喜和千万中国人一样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1950年春,新生的玉门油矿招工,王进喜经过两轮考试当上了钻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新生活与苦难的过去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在这种反差中,王进喜开始了最初的奋斗,其出发点也相当质朴:一定要报答党的恩情。
王进喜带着一颗负责任的心,积极努力工作,带领全班快打井、多打井,不断创造新纪录。由于表现出色他于1956年4月光荣入党,不久又当上了贝乌5队(1205队前身)队长。当了队长以后,他带领全队苦练技术本领,抓好安全工作,还创造了钻机整体搬家新方法,大打翻身仗,当年打井上万米,贝乌5队荣获先进青年钻井队的称号,把一个人称“豆腐队”的后进队带入了先进行列。同年,这个队受到了中央慰问团的慰问,上级领导还颁发了锦旗。在一次次辉煌成绩的背后,王进喜从没有忘记过党的恩情,他的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挚的。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不断在自己的事业中激发出无限的激情。
责任是激发人的热情和工作能量的源泉,不管什么时候,如果我们把责任融入到所从事的工作中,那么我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被点燃,工作能量就会得到无限释放,这项工作的质量也会立即得到提高,数量将大为增加,而工作所引起的疲劳感则会大量减少。
学做铁人,无往不胜
曾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参加工作17年来,李新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铁人”的后代,时时刻刻要求自己以真情实感和实际行动续写“铁人”精神。
2005年6月,他们在大庆油田南四区打井,由于连续降雨,井场上的设备深深地陷在了泥水里,在搬家时挂不上绳套。于是,他第一个走进泥水中,用手摸索着挂绳套,泥水浸透了工鞋、湿透了衣裳,他全然不顾。钻工们看到队长这样干,大家也都淌着没膝深的泥水投入到紧张的搬家中,使钻机提前就位到新井。
没有真本事,难进国际门。李新民在抓紧时间充实自己的同时,着眼于培养学习型、技术型、智力型、国际型职工队伍。由于全队都是青工,为提高全员的技能,打造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高素质队伍,迎接跨国经营的挑战,李新民于2003年在井队创办了青工岗位技校,结合不同岗位,提出了职工学习训练总体规划和职工个人的学习培训目标。经过培训,他们全部取得了赴海外施工的语言资格证、IADC合格证和HSE资质证书。李新民还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中石油集团公司举行的托福考试。
2006年2月,他带领这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队伍的海外项目组正式开赴苏丹油田,担任GW1205队海外项目经理。
在国外工作两年来,每次回国轮休,李新民总是让别人先回国,自己经常是连续在国外工作五六个月以上。
李新民一直都在说:“我们的历史实践一再证明,劳模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我们企业里,劳模精神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新的历史实践中发扬劳模精神,不断赋予劳模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劳模精神成为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用今天的视角回过头去看铁人,会发现他的许多思想、理念和意识,都具有很强的超前性,而且许多精神是我们所不具备的。他追求完美、苛求细节,用最高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拥有最优秀的品质和素质,他热情、踏实、自律,他精业、乐业、敬业,他忠诚、知恩图报,他业绩最好,是所有企业机构不可或缺的人物,更是当代组织和个人的典范。时代呼唤英雄,改革开放需要铁人,企业、组织和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更需要铁人。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如果我们人人学铁人,人人做铁人,千万个铁人汇成铁流,建成一支钢铁大军,那我们以及我们的企业都将傲视群雄、无往而不胜。
尽职尽责,奉献忠诚
张朝印,是某团的一名士官,浓眉大眼,憨厚朴实。团里因为特殊任务的需要,组成了一个军犬队,由他担任队长。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士兵,在一个特殊的岗位上创造了辉煌:他任军犬队队长以来,军犬队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5次;他个人先后2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并被北京军区树为精神文明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