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性格内向的年轻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父母相继病逝,恋爱又遭遇失败,事业上也频遭挫折,不断受到小人排挤,因此万念俱灰。一天,他来到一家商店,想买一把水果刀,准备杀掉所有与自己有隙的人之后自绝于世。
他要了好几把刀,反复试着刀锋,终于选定了一把。付过钱后,正待离开,售货员女孩忽然叫住了他,把刀要了回来。他冷冷地站在那里,困惑地看着她往刀锋上缠着纸巾,缠了一层又一层,缠好之后,她手握刀锋部分,将刀柄一方朝着他,把刀递到他的手里。
“你这是干什么?”他冷冷地问。
“这样就不容易碰伤人了。”女孩笑道。
“其实你不用管那么多,只需要卖刀就行了。”
“这里卖出的刀是去削水果还是去沾鲜血,的确和我没有一点儿关系。”
女孩依然笑道,“可是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生活得好一些。”
他拿起刀走出了商店,心里感觉十分温暖。原来这世界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无情,原来还可以有人不为任何利益地关心着他。虽然不多,但一点点也就足够珍贵了。
那天下午,他买了许多水果,细细地用那把刀享受着果汁的芬芳与甘甜。
他边吃边流着泪想那个女孩的善意规劝。如果不是那个陌生女孩,他的命运恐怕就要改写,从此就会有天壤之别。自此,这把刀成了他警戒自己的法宝。
原来,一点点的善心善举就有这么大的力量。是的,拥有善良,我们便有了海的浩瀚和大地的宽广,拥有了鲜活的人生和无限的时空;生命万物便会因为善良的滋润而显得生动明丽,多彩的人生便会因为善良而更加丰盈。
“仁商”李嘉诚
李嘉诚是个与人为善的人,万通公司董事长冯仑对此深有体会:“李先生是华人世界的财富状元,也是大陆商人的偶像。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人会怎么样?一般伟大的人物都会等大家到来坐好,然后才会缓缓过来,讲几句话,如果要吃饭,他一定坐在主桌,我们企业界20多人中相对伟大的人会坐在他边上,其余人坐在其他桌。饭还没有吃完,李先生就应该走了。如果他是这样,我们也不会怪他,因为他是伟大的人。
“但是,我非常感动和意外的是,我们开电梯门的时候,李先生在门口等我们,然后给我们发名片,这已经出乎我们意料——李先生的身家和地位已经不用名片了!但是他像做小买卖一样给我们发名片。发名片后我们一个人抽了一个签,这个签就是一个号,就是我们照相站的位置,是随便抽的。我当时想为什么照相还要抽签,后来才知道,这是用心良苦,为了大家都舒服,否则怎么站呢?
“抽号照相后又抽个号,说是吃饭的位置,又为大家舒服。最后让李先生说几句,他说也没有什么讲的,主要和大家见面,后来大家鼓掌让他讲,他就说他把生活当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吧。然后看着几个老外,用英语讲了几句,又用粤语讲了几句,把全场的人都照顾到了。
“之后我们就吃饭。我抽到的正好是与他隔一个人的位子,我以为可以就近聊天,但吃了一会儿,李先生起来了,说抱歉他要到那个桌子坐一会儿。后来,我发现他们安排李先生在每一个桌子坐15分钟,总共4桌,每桌都只坐15分钟,正好一小时。临走的时候他说一定要与大家告别握手,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又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
有人会想,李嘉诚的客气会不会因为他会见的是商人。其实不是,2007年,《全球商业》杂志的记者采访李嘉诚时也受到了礼遇:“在我们抵达之前,他已在会客室等候,见我们抵达,立即站起,掏出名片,双手递给我们。笑容让他的双眼如同弯月,财富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刻痕,虽拥霸业,却无霸气。”李嘉诚对他人的善意是发自内心的,他说:“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
李嘉诚的成功范例证明他是善于处下的好领导。在“处下”的新思维下,产生了很多新方法,比如:服务式的领袖风格,价值为基准的领袖方法,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区分问题和人的谈判风格,等等。这些无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持续的动力与不息的活力。
李嘉诚虽然是一个商人,但不是一个为了自己利益而放弃原则的人,他与人为善,他是用一颗真心在做生意。就如他说的,他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他并没有因为钱而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道德的轨道,从这一点上说,他是一个“仁商”。
人之初,性本善
列车乘警经常接到旅客报警,说他们晚上熟睡以后经常被小偷扒走财物,防不胜防。乘警决定要抓住这个小偷。
有一天深夜巡逻时,乘警发现一个年轻人正将手伸进一位熟睡乘客的口袋,乘警大喊一声,立即追了过去。小偷向餐车方向逃跑。乘警知道,火车正在飞奔,小偷是不敢跳车的,除非他是疯子。乘警渐渐放慢了脚步,开始用对讲机和餐车那头的乘警联络。
可正在这时,火车突然停了,只见小偷迅速地跃上一个敞开的窗口。当时乘警心想,完了。
就在小偷准备跳下去的时候,响起一个男孩的尖叫声。他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急刹车时男孩一头撞了,血不停地流。小偷犹豫了一下,从窗口上跳了下来,一把抱起小男孩奔往列车医务室。
小偷被乘警抓住了,可乘警说这个小偷真是太幸运了。乘客们都有些不理解。接着,乘警说了一句让大家心惊肉跳的话:“因为火车所在的地方,两边都是万丈深渊。”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因此也就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这样认为,即使是一个被认为十恶不赦的人,在他的心底也会埋藏着好的东西,在某一个时刻,一个微妙的时机,一件小事,也许会点燃人性深处最美的那一部分。
比如说故事中的这个小偷,如果小偷没有那一个回头的举动,那么他的生命也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是小孩的惊叫声触动了他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他在救助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小偷的“善”在拯救别人生命的同时,也拯救了他的“恶”,让他避免了陷入深渊的厄运。
“义”的释读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几千年前的孟子在生与义之间毅然作出了掷地有声的选择,这一回响至今流传。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也和孟子舍生取义的慷慨呐喊一样,曾在革命年代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在孟子看来,义是和生命融为一体而又高于生命的。生命自然宝贵,在平滑的人生轨迹中谁也不愿突然间中断,但是在非此即彼的较量中,总会有些东西让我们甘愿为之舍弃生命,义就是其中之一。
朋友之间的义是不含杂质的,并不是因为需要一个人帮忙才去和他做朋友,而是因为有了这个朋友,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就像是接近了一个人之后,才发现了那个人值得你尊重,然后深交、相处,甚至遇到困难舍生取义。有人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和这样的人交往,可以胸怀坦荡。
然而,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在我国历史上,交友是一个和爱情一样永恒的话题。“君子之交淡如水”,友情浓到极致,反而变得清淡如水。“朋友”这个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早先的时候,“朋”与“友”的境界各不相同。
在古代,受教于同一个老师的人之间叫“朋”,就像今天的同学;而志同道合的人则叫“友”,就是今天的朋友。古人说“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即可证明。从某种程度上说,“朋”比“友”更加看重利益关系。不过由于志趣相同的“友”很容易共投同一老师而成为“朋”,同师的“朋”也有可能受师承的影响而产生共同的志趣从而成为“友”,所以后来的“朋”和“友”就难以区分了,于是出现了“朋友”这样稳定的结构。
在《论语》中,就出现了“朋友”这个合成词,“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已经和今天的“朋友”没有多大区别了。但是古人看重“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发现朋友已经今非昔比,就会割席绝交。
要保持友情的纯洁度,首先就要保证自己对友情有一颗纯净的心,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才去交朋友。同样,如果有朋友处处在你面前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也不要成为他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那些并非有意识接近你的人,而是因为相互欣赏才在一起的。中国有句古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间可以相互持有自己的意见,同时相互尊重成为好朋友,他们并没有想通过结交朋友为自己谋利益,也不想为此放弃自己的立场。而小人就不同了,他们总是习惯于从对方身上取得最大的利益,所以会在意自己被谁利用得多一点,在这些人身上,看不到友谊的光辉。
有绝交才有至交
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整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定睛一看,原来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他继续锄草。
“什么?金子!”在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的,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实在受不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了,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华歆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传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看起来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的,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这些毫不在意,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他想: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