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时期青少年伦理与道德读本
28459400000031

第31章 德善兼备,仁义宽厚(2)

清世祖即位之后,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大军讨伐明朝。范文程担心多尔衮残忍好杀,于是连忙上书说:“中原百姓以为我大清为叛逆,势必拼死反抗。大王如果以暴制暴,以杀为能,中原就难以平定。从前,我们放弃遵化城,屠杀永平的百姓,已让中原百姓对我们深有疑虑了。如果今后不加约束,统一天下的大业就难以完成。大王应该严明纪律,秋毫无犯,以仁为本,让明朝官吏担任原职,恢复百姓的家业,录用有才能的人,容纳更多的有志之士,抚恤那些处境艰难的人。用实际行动证明我朝的仁德,让更多的百姓感受到大清的宽容与包容。”

明朝都城被清军攻克后,多尔衮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安抚战乱中的百姓,起用废弃的官吏,搜求隐藏和逃逸的名士,重新制定法令。这些措施和举动在收取民心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为清朝最后平定天下奠定了基础。

施以仁义得人心

提到康熙皇帝,很多人就会想起张国立扮演的那个喜欢微服私访的“黄三爷”。历史上的康熙皇帝统治着中华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而他自己作为满、蒙、汉三个民族的文化熏陶出来的帝王,也有求同存异的胸怀。他勤政爱民,乐于接受新知识。

从史料记载来看,康熙皇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爱体察民情的皇帝之一。

他东到山东,西到陕西,北到长城塞外,南到江浙,对京城更是频繁巡视,对市井胡同他都了如指掌。在泰山、孔子庙、五台山、内蒙古草原和江南的水乡,都留下了康熙皇帝的足迹。当然,他的巡视不是为了游玩,而是出于政务的考虑,康熙微服私访,正是他勤于政事的一个反映。

在古代社会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一旦出宫,总是会御前侍卫开道,百姓跪拜,前簇后拥。但康熙尽量避免打扰百姓,他微服私访的时候,生活日用一切从俭,从来不向老百姓摊派“出差费”。就是在正规的南下考察时,他也张贴安民告示,声明发现地方官私征赋税,定行从重治罪。

康熙皇帝经过的地方,百姓们都按照自己日常的安排生活,不会因此而耽误农时。尽管如此,地方官害怕接驾不周,也想借机敛钱,还是有扰害百姓的事发生。因此,他就悄悄地出门考察,以免大费周章。

1699年,康熙在位已经是第38个年头了,他第三次南巡。路过淮扬的时候,他发现一路远不及他第一、二次南巡时,因此推想,一定是因为地方官员管理不善,因此亲自采取切实措施减轻百姓负担。南巡的时候,他发现江南地区人才济济,于是增加了公立学校对江南地区考生的录取名额。这样一来,他也同江南知识分子联络了感情。

微服私访让康熙皇帝及时了解了国家的情况,也及时地拿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史书上曾记载有一位昏君听说百姓们饿得没有米吃了,就问:“既然没有米吃,为什么不吃别的糕点缓一缓呢?”像这种不了解百姓生活的皇帝,又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领导者对百姓施以仁义,例如,给地位卑贱者尊重,给贫穷者财物,给落难者援助等,这些都是施仁政的最好方式。仁是双向的,你对他人仁,就会换来他人对你的爱。这种爱的回报,对领导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其功能也是任何其他管理手段所不可比拟,更是不可替代的。

坚守底线,走向德善

古时候有一个孩子,他非常喜欢钓鱼,一有机会就到湖中小岛上他家的小木屋旁钓鱼。一天,他跟父亲在薄暮时去垂钓,他在鱼钩上挂上鱼饵,用卷轴钓鱼竿放钓。鱼饵划破水面,在夕阳照射下,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随着月亮在湖面升起,涟漪化作银光粼粼。

鱼竿弯折成弧形时,他知道一定是有大家伙上钩了。他父亲投以赞赏的目光,看着儿子戏弄那条鱼。

终于,他小心翼翼地把那条精疲力竭的鱼拖出水面。那是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孩子兴奋不已,看到这条鱼让他很有成就感。趁着月色,父子俩望着那条煞是神气漂亮的大鱼,它的腮不断张合。父亲看看时间——离规定钓鲈鱼季节的时间还有两小时。

“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他说。

“为什么?”孩子很不情愿地大嚷起来。

“还会有别的鱼的。”父亲说。

“但再也不会有这么大,放了太可惜了。”儿子又嚷道。

他朝湖的四周看看,月光下没有渔舟,也没有钓鱼的人,但孩子从父亲斩钉截铁的口气中知道,这个决定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他只好从大鲈鱼的唇上取出鱼钩,把鱼放进水中。

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眼睁睁地看着那条鱼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没入水里。小男孩心想:我这辈子休想再见到这么大的鱼了。

20年过去了,那个小孩子已经当官造福百姓。而他父亲依然在湖心小岛的小木屋生活。果然不出所料,那次以后,他再也没钓到过像他几十年前那个晚上钓到的那么棒的大鱼了。可是,这条大鱼一再在他的跟前闪现——每当他遇到关于道德难题的时候,就看见这条鱼。

道德只不过是对与不对的简单事,可是要身体力行却不容易。一个人的时候也要保持良好的道德,不管有没有人看着你,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良好的道德。

道德是有底线的,往往就像故事中钓的那条鱼,它就像一个道德标尺,让我们走向德善的范畴,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美德的人。

于右任题字泡馍馆

20世纪50年代,台湾的许多商人知道于右任是著名书法家,于是他们纷纷在自己的公司、店铺、饭店门口挂起了署名于右任的假招牌,想用于右任的名头来招徕顾客。

一天,于右任的一个学生急匆匆地来见老师,说:“老师,我今天中午去一家平时常去的羊肉泡馍馆吃饭,想不到他们居然也挂起了以您的名义题写的招牌。他们这样明目张胆地欺世盗名,您说可气不可气?”正在练习书法的于右任“哦”了一声,放下毛笔然后缓缓地问:“他们那块招牌上的字写得好不好?”

“一点儿也不好!”学生说道,“字写得歪歪斜斜,难看死了。下面还签上老师您的大名,连我看着都觉得羞愧!”

“这可不行!”于右任沉思道。

“我去把那幅字摘下来!”学生说完,转身要走,但被于右任喊住了。

“慢着,你等等。”于右任顺手从书案旁拿过一张宣纸,拎起毛笔在纸上写下些什么,然后交给恭候在一旁的学生,说:“你去把这幅字交给店老板。”

学生接过宣纸一看,不由得呆住了。只见纸上写着笔墨流畅、铁画银勾的“羊肉泡馍馆”几个大字,落款处则是“于右任题”几个小字,并盖了一方私章。

“老师,您这……”学生大惑不解。

“哈哈。”于右任抚着长髯笑道,“你刚才不是说,那块假招牌的字实在是惨不忍睹吗?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帮忙帮到底,还是麻烦你跑一趟,把那块假的给换下来,如何?”

“噢,我明白了,学生遵命。”转怒为喜的学生拿着于右任的题字匆匆去了。

这家羊肉泡馍馆的店主竟以一块假招牌换来了大书法家于右任的真墨宝,喜出望外之余,也因自己的做法而感到惭愧。

这件事情传开之后,于右任这一做法赢得了学生乃至商界人士的一致尊敬,他的名望更高了。他不仅对冒充他字的人给予宽容,不计较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而且还愿意无条件地帮助他,这种仁德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

人在做,天在看

从前,有一个人,因为家里相对贫穷,而他的邻居却比自己家富裕,所以他打起了歪主意,打算悄悄跑到邻居家的麦田中偷一些麦子。他想:“如果我从每块田中偷一点儿,谁也不会察觉到,但加起来数目就非常可观了,这样,我们家就有粮食了。”

于是,在一个黑夜,他偷偷带着孩子离开了家去邻居家的田里偷麦子。

“孩子,”他压低声音说道,“你得给我站岗,如果有人来就大声喊我,我们千万不能让别人发现了。”

然后这人溜进第一块麦地,开始收割。不一会儿,孩子就喊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这个人顿时间浑身发抖,下意识地向四周看了看,但是一个人也没有看到,他瞪了瞪孩子,把割下的麦子收拾起来,走进第二块麦地。

不一会儿,孩子又大声喊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有人看到你了!”

这个人又停下来,向四周张望,但还是什么人也没看到,他气愤地对孩子说:

“下次不许再欺骗人了!”于是他又收了些麦子,然后来到第三块麦地。

又过了一会儿,孩子大声叫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这次真有人看到你了。”这人又一次停下手中的活,向四周望了一下,但还是什么人也没有看到,于是他把割下的麦子捆好,然后溜进最后一块麦地。

“爸爸,有人看到你了!”孩子又着急地叫了起来。

这个人停止收割,向四周看去,还是没有看到人,于是大声对孩子说:

“你为什么总是说有人看到我了?我四处察看,什么人也没看到。”

“爸爸,”孩子低声说道,“有人从天上看到你了。”这个人顿时语塞,心想:“是啊!人在做,天在看,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即使瞒得了别人,也瞒不了老天啊!再看看孩子,如果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样的不道德思想,那以后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啊!做人最起码的品质就是道德,想想自己做的事情,真是羞愧。”最后,他带着孩子去邻居家请求原谅。邻居对他的行为感到尊敬,于是送了他很多麦子。

“仁善”是高尚的品格

江湖人称“盗帅”的楚留香给碧云庄庄主留了封信,说晚上要来“借”镇庄之宝玉观音一用。

碧云庄上下高度戒备,还邀请了武林高手来看护摆放玉观音的房屋,还在进庄的路上设置了重重关卡。

半夜,正在大家以为楚留香不会来的时候,一阵狂风扫过,令人眩晕,几分钟后,有人喊叫起来:“玉观音不见了!”

而此时,楚留香已经拿着玉观音走远了。

楚留香来到了郊外的一处田庄,那里住着一个70多岁的瞎子爷爷,这个瞎子爷爷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摸一摸“有天下第一”之称的玉观音。近来,瞎子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楚留香知道后,就决定帮瞎子爷爷完成这个心愿。

当瞎子爷爷的双手颤颤悠悠地放到玉观音的身上时,他满足地笑了笑,随即安详地睡去了。

安葬好瞎子爷爷后,楚留香的朋友胡铁花对他说:“在这个险恶的江湖,还有善,真是不容易啊!”

善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发现这种力量并以它来影响众人,便能成为一个具备美德的人。有善性的人必有高尚的人格,他们对自己有着更高的期许和要求,更愿意以积极心态去面对世间的一切坎坷崎岖,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更多乐观的人生和无限的希望。

真正的锁匠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更主要的是老锁匠为人正直,每修一把锁他都告诉别人他的姓名和地址,说:“如果你家发生了盗窃,只要是用钥匙打开家门的,你就来找我!”

老锁匠老了,但是他的手艺越来越精湛,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人们帮他物色徒弟。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这两个年轻人都很有悟性,老锁匠非常喜欢他们,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技术。但两个人当中只能有一个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考验他们一下。

这天,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分别放在两个房间,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这个考验对于他们来说是很简单的,因为他们已经有很熟练的技术了,比的就是时间的长短。

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因为他们的悬殊太大了。众人等老锁匠宣布谁获胜,等了好久,老锁匠还是没有动静。

正在众人疑惑之际,老锁匠问大徒弟:“你是第一个打开的,那么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亮光,兴奋地说:“师傅,里面有很多钱,这些钱足可以用半辈子呢!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

老锁匠回过头来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我没有打开保险柜。”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德’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一个人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他眼中的世界便会变得清澈透明,他也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人首要的是塑造他的灵魂,才能建立高尚的人格。

“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没有什么比诚实更重要,而这种精神的支柱莫过于一个人的尊严与操守,自尊、自信、正直,你就会拥有别人最真诚的敬意,你才算恪守了这个世界上最高的道德。

爱是生活中的点滴感动

在一个矿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在一个平常的早点摊上,常常有很多矿工来吃早点,特别的是,有12个人他们始终如一,雷打不动地每天来吃。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个矿工,在工地干活时发生了意外,导致死亡。包工头给了一笔少得可怜的抚恤金,就不再过问矿工妻儿的生活。

妻子在丧夫之痛后感受到的是来自生活上的压力。她无一技之长,只好收拾行装准备回到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去。这时矿工的队长找到了她,告诉她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矿上食堂做的早饭,建议她在矿上支个摊儿,卖些早点,一定可以维持生计。矿工的妻子想了一想,便点头答应了。

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支,早点摊儿就开张了。8毛钱一碗的豆腐脑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吃豆腐脑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有二三十人,最少时从未少过12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时间一长,许多矿工的妻子都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豆腐脑。妻子们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踪、质问等种种方法来探求究竟,结果均一无所获。甚至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饭给丈夫吃,发现丈夫仍然去早点摊吃上一碗豆腐脑。妻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成重伤。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豆腐脑。这是我们队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爱总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感动人,世界也因为爱而变得更加温暖。

从此以后,每天的早晨,在众多吃豆腐脑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个女人的身影。来去匆匆,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唯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时光飞逝,当年矿工的儿子已长大成人,而他饱经苦难的母亲两鬓斑白,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着每一个前来吃豆腐脑的人,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更重要的是,前来光临早点摊儿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个人。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善良使人生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