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想你的孩子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父母就要引导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孩子的优点,进行表扬和赞赏,不断地告诉孩子:“你真棒!你会做得更好。”从而让孩子树立起必胜的信念,让孩子满怀信心地去迎接自己创造的辉煌。
1.通过闪光点来树立自信
世界上孩子们之间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作为父母,对孩子的不同特点应给予尊重。
15岁的小宇是一个很自卑的男孩,一是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他,爸爸妈妈也总骂他。二是因为他家里没有钱,每次学校组织看电影,其他孩子都拿着一大包的零食在那里吃,他只能手里拿着根棒冰看着。
平时班主任会找他谈话,让他摆脱自卑,自信一点,可是,他却很迷茫,心里想:我的自信何来啊?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我没有一点优点。
在这方面,晓峰的母亲也颇有感触。她曾感慨地讲述了她亲身体会的事情。她说:“我的儿子可怎么办呢?真是一无是处,做什么都做不好。
学习学习不好,让他学钢琴,到现在还考不过4级。没用的方面倒是一个顶俩呢,谁也跑不过他,那有什么用啊!”
其实,这个孩子不是没有一点优点,而是他的父母把他的特点都当成了缺点。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尊,都想拥有自信,一个孩子的自信也是需要父母帮助建立的。对于一个看似没有任何优点和特长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他的父母没有细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没有利用这个闪光点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1)父母和教师要有眼力去发现孩子的特点
很有名气的一个80后作家小的时候特爱读小说、写小说,但考试成绩一塌糊涂。为此他的父亲很生气,还多次教训过他。幸亏一个杂志社的主编给他提供了机遇,使他一举成名。如果没有那位主编的慧眼,他也许一事无成。所以,建议父母们多学学做伯乐,及时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及时给予引导。
(2)父母和教师要从心底里承认、接受孩子的特点
有的父母或教师虽然知道孩子有什么特点,但其内心里却不把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当成特点或优点,而当成缺点。当你不能承认、接受孩子的特点时,孩子就无法从你那里得到鼓励、赞赏和帮助,相反还很有可能被压制、批评、挖苦,这时候孩子就很难建立起自信心。
(3)培育孩子的特点
接受了孩子所具有的不同之处,就该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并想办法培育孩子的特点,让孩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不是把孩子的特点磨平、磨光。
2.引导孩子走出自卑的漩涡
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尊受挫的时候,就会变得自卑起来,往往自尊心越强的自卑感也体现得越重,在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家长要谨防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小烨的自尊心特别强,以致变成了一种病态的自卑。他的相貌不够出众,他觉得自卑,认为不会有人喜欢他;他的成绩不算突出,他也自卑,认为老师会讨厌他;他为体育课成绩自卑,为自己的出身自卑。总之,小烨为一切有理由自卑的事情而自卑,所以,他不喜欢说话,不喜欢笑,逃避妈妈的关心,常常一个人默默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这让他的妈妈非常担心。
自卑感强的人通常都比较胆小、怯懦、孤独、沉默,不喜欢交际,缺少知己,活动能力差,进取心不强,只考虑自我,对人不够热情,常常回避群体活动,缺乏自信心。这样的人,一般是很难做出成绩来的。幼年时期是孩子学习功课、掌握知识的重要时期,此时如果产生了自卑感,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父母该如何引导你的孩子走出自卑,拥抱自信呢?
(1)若想让孩子克服自卑感,首先父母自己要有自信心
若想让孩子克服自卑感,首先父母自己要有自信心。家长要多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其他方面,要教会孩子能够扬长避短。
美国参议员艾摩·汤玛斯,在小时候因身体原因,有着很强的自卑感。他的妈妈这样说过:“……儿子,你的身体不太好,你可以用你的头脑为生,用自己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宣传鼓动的力量……”因此,艾摩在妈妈的教育下,避开了身体上的劣势,克服了自卑感,终于获得了成功。
(2)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大多数人都有缺陷,都会产生自卑感,关键在于要扬长避短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为自己相貌不佳而自卑。据说,从孩提时起,他就因自己容貌不佳而变得非常敏感。他感到苦恼,认为像他这么丑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取得成功。他的眼睛不但小而且还是凹进去的,前额窄,嘴唇厚,鼻子像大蒜头一样,耳朵大得令人吃惊,打个比方来说,他的模样就像一只大猩猩。他在校时,老师对他的评价也是不高的,老师说他哪方面都不行。但他努力克服了自卑,扬长避短,不去当演员而专注于写作,不为不良评价所影响,最后终于写出了《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文学名着,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3)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种自信而温馨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中,母亲不仅要当慈母,还要扮演贤妻的角色,与丈夫的关系要融洽、和睦,要为孩子营造一种自信而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极有利于孩子自信性格的养成。在家庭中,母亲不仅是孩子的母亲,也是丈夫的妻子。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母亲的身份而得以进行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孩子的眼中,称职的妻子会与合格的妈妈一样有威信,母亲可以通过妻子的角色和与孩子父亲之间的关系间接地对孩子产生影响,以达到教育目的。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仅仅做一名好母亲是不够的,还要做一名好妻子。
(4)首先需要探讨的是家庭关系的基础——夫妻关系
作为母亲,在扮演妻子的角色时能对孩子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首要的是家庭关系的基础——夫妻关系。即使是通过幸福的婚姻生活而获得了孩子的家庭,一旦夫妻之间缺乏爱情或者感情冷淡时,这种家庭气氛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也会使母亲自身对待孩子的态度发生变化。换言之,母亲会把倾注给丈夫的爱情转给孩子,而且还会像爱丈夫那样去爱孩子。
作为一种补偿,母亲会通过爱孩子来排遣对丈夫的不满。
由于这种爱并不纯净,因此必定会出现偏差,其主要表现就是母亲对孩子过分娇惯、过度保护的态度,也就是溺爱的态度,单亲家庭中出现的问题便是一种很典型的例子。
由此可见,当夫妻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时,就会对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说,夫妻之间的感情对创造幸福家庭以及培养出情绪安定、性格稳定的孩子是最为重要的。
3.用孩子的自尊激发他的自信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首先要帮助孩子找回自尊。而只有父母学会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渐渐学会自我尊重。
自尊是自信的沃土,自尊是自信的温床,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其自信心必是脆弱的,非常容易丧失。
自信的产生和培养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事例:一个很自信的孩子,因为遇到了比他更强的孩子,他原先的自信竟会在瞬间崩溃。
小东因为活泼聪明而加倍受到邻居的称赞。有一次,倩倩的妈妈带着倩倩到小东家来玩。当时,小东在好多方面都比倩倩强,尤其是他表演的歌舞节目使倩倩和她的妈妈好生羡慕。半年以后,两家人又聚到一块,这时候,原先不如他的倩倩一会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一会儿背诵诗歌,而小东只会跟着倩倩玩闹一番。这次聚会结束后,妈妈说:“你看,人家多能干,你只会玩。”妈妈的这句批评引起小东对倩倩的强烈反感。从此之后,小东再也不肯到倩倩家玩,甚至不愿往倩倩家的方向走。倩倩来到他家玩时,他就哭。家人只要一提倩倩,他就发脾气:“我不要听,不要看她。”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也是最脆弱的。原先十分自信的小东就因为妈妈的一句话一一“人家多能干,你只会玩”,自信心居然荡然无存。
这一方面说明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娇嫩的,需要家长细心呵护。另一方面,也和家长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有很大关系。
当倩倩在表演她的绘画和诗朗诵的时候,小东并没有觉得自己不如倩倩,可是小东妈妈那句评价,却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I刍尊都没有,何来自信?自尊自信消失了,而不健康的嫉妒排斥心理却占了上风,家人连倩倩的名字都不能提,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极其有害的。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自卑、狭隘,还会形成心理障碍。
比较合适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
(1)别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
当倩倩在展示自己的绘画、诗歌才能的时候,小东的母亲在称赞倩倩的同时,应当顺便提出:“倩倩表演了这么多好的节目,我们小东也很能干,歌舞表演得很好,来,小东,跳个舞怎么样?”
当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能干而丧失自信时,妈妈可以帮孩子找出自己的优点,告诉他自己不比别人差。妈妈还可以在一个合适的时候,用一种神秘的口气对他说:“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你知道倩倩为什么那么能干吗?我知道她的秘诀,我现在就把这个秘诀告诉你,那就是勤学苦练。如果你希望像她那么能干,那么只要你肯学肯练,妈妈相信她能做到的事,你也能做到,甚至可以比她做得更好。”
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这样的原则: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不能以别人的长处来比自己孩子的短处,更不应该以此否定自己的孩子。尤其对要强的孩子更要注意。孩子要强并不是坏事,一旦遇到更强的对手,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要强的孩子就觉得难以接受,觉得自尊心受伤,他还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即使别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强,自己也可能在其他方面比别人强。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然,在这位母亲已经刺伤自己的孩子的情况下,就得设法消除那次不良刺激在孩子心灵里留下的痕迹,最好的办法是近期内不要和那个孩子接触,也别提她的名字,让孩子逐渐淡忘此事,与此同时,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这个母亲可以根据孩子要强的个性,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3)告诉孩子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另外,孩子在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是最容易失去自信的。在这个时候,往往很容易忘记个人的存在价值,开始妒忌同学、他人。在妒忌中下意识的比较会使他更沮丧,更加一味指责自己,严重挫伤自信。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教会孩子只同自己争胜。只要自己比昨天有了进步,或者说尽了力,就可以为自己感到骄傲。
4。让孩子勇于去表现自己
如果父母从小就给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孩子就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做任何事情都是自信满满的,也会取得很多成就。
从幼儿时期,孩子们就表现出他们要干自己的事情的欲望,婴儿自己去抓勺子是因为他想自己吃饭,父母常常害怕他们把衣服、桌子搞得一团糟,而不许他们自己试一试。这样做其实是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太遗憾了。
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要比我们想象的多。他可能需要我们的帮助、监督、鼓励和训练,我们必须向他们提供这些服务。我们没有权利去为他们做所有的事情,也没权利制止他们做贡献的热心。
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做父母的总是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忙来忙去。因为孩子小,父母似乎责无旁贷地要走过去帮他们,特别是当看见他们有困难时。但是我们必须制止这种冲动,因为我们习惯去帮助孩子,常常没有认识到这种帮助有时是没必要的,孩子们早已掌握了技巧。
我们替孩子们干事情,经常会受到孩子们的抵制,他们会说:“我自己来。”每个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欲望。如果他们有机会去表现,照顾自己,帮助父母,他们会为自己有能力而产生自信。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就会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自信满满,也会取得很多成就。
给父母的建议:你的孩子说“妈妈(爸爸)我来做”的时候,请给他表现的舞台。
有时孩子看到父亲写字,自己也忙着找一支笔想要写写画画,母亲浇花,孩子也要提~个玩具桶来帮忙,这是一种参与的欲望,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欲。但这种意愿可能被恐惧、呵护和父母的包办式服务所挫伤。因为父母有可能担心他们碰着,有可能担心他们帮倒忙,或者担心他太费力气,而拼命阻止。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被打击。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弱点,他开始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然后他发现别人能为他提供的服务又快又好,这样他已经很低的自信心,就会变得更低。
因此,当孩子说“妈妈(爸爸)我来做”的时候,请给他表现的舞台,并鼓励他把事情做好。孩子达到了目标,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赞赏,这样,就能逐渐使孩子树立起自信心了。
5.告诉孩子“你能行”
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从未经历过、表面看来十分可怕的事情,只要父母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鼓励和赞赏,孩子就会变得勇敢自信起来。
孩子的父母、同学、朋友及老师,孩子的社会与家庭环境,都会带给孩子一些比较牢固的信念。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身高不够,就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篮球明星;孩子可能因为物理考试成绩不好,就认定自己不是当物理学家的料;孩子可能因为自己长得不够帅或不够漂亮,就认为自己这辈子不可能当电影明星;孩子可能因为目前各门功课的成绩都不好,就认为自己将来不可能考上大学;孩子也可能因为日记还写不好,就认定自己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
孩子持有的这些观念也许都是事实,但是孩子一旦认定它们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之后,孩子的潜能之门就会从此关闭,孩子今后在这方面也就不会有卓越的表现。假如孩子不断认为自己不行,不聪明,孩子就会真的越来越不行,甚至会变得很愚笨,人也会向他心中预期的方向成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原则。那些一看到别人有卓越表现就认为别人是天才的孩子,其实是为自己不努力寻找借口,这不是优秀孩子应有的心态。
相反,那些可以排除来自周围环境或他人的消极影响,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自己此生必定优秀、必定有所作为的孩子,他们身上的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人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像个天才。
父母要大声告诉孩子:“你能行!”
小庆家的院子里安放了一个秋千。那是爸爸为了让儿子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也为了让他多一种娱乐活动而安放的。虽然荡秋千是大多数孩子喜爱的一项运动,但小庆却非常害怕。
每当爸爸将他抱上秋千的时候,小庆总是吓得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