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指的是容积巨大、陡峭而圈闭的岩壁,其轮廓呈现出深陷的井状或桶状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征,发育在具有极大厚度、极深地下水位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以迁移)的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目前,已经确认达78个天坑,其中分布在中国的达2/3.而科学界对天坑也在进行不断的考察、认定和争论等。喀斯特地貌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分布,在地球总面积中约占10%,中国喀斯特在全国总面积中约13%,主要在南方的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省区分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以及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区。
天坑的成因
天坑的形成原因据地质学家认为大多分两种,多数的天坑都属于塌陷型(广西乐业天坑群等),而较为罕见的是冲蚀型(重庆武隆后坪冲蚀天坑群等)。
一般而言,至少要同时具备6个条件才可以形成天坑:一是要有比较厚的石灰岩层,因为岩层只有足够厚,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形成天坑;二是要有很深的地下河水位;三是要有比较大的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厚度;四是要有大的降雨量,这样才能保证足够大的地下河流量和动力,足可把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五是要有比较平的岩层。观察天坑四周的绝壁我们就会发现,岩层是平行于地面的,如同堆在四周的层层石板,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六是要有突起的地壳,因为地壳运动可以提供动力给岩层的垮塌。
乐山天坑群之谜
科考专家称,目前世界最大的天坑群是乐业天坑群,分布在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坡。迄今已发现的近20座天坑几乎将各种类型的天坑都囊括了,是一座“天坑博物馆”和“世界岩溶圣地”。而专家们则在天坑群中最大的一个天坑里获得了许多令人震惊的发现。
如刀削似的绝壁将乐业天坑四周包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竖井。天坑的底部,有一片极为罕见的原始森林,面积达几十平方千米;森林里有溶洞群、地下河流相通。人类从未涉足于此。
在科学家的考察过程中,有大量的生物化石在乐业天坑群周边地区被发现。据了解,这些生物化石属于二叠时期海洋动物化石。同时,在天坑周边地区还有一个大型的旧石器时期人类生存的遗迹存在。这一发现已经被列入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专家们指出,与北京周口店人类遗址的价值相比,这一遗址的价值可谓不相上下。此行,专家们将进一步对这些遗迹的价值做出评判,并对人类当时的生存状态作出揭示。
大石围的底部还有两条地下暗河与之相连,专家们在地下河里发现了盲鱼、蟹和一些虾等。暗河具有十分奇特的水温,把手伸入水中,居然是一冷一热的两条河水。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此,专家们目前还无法作出明确解释。
对于形成乐业天坑群的时间,专家推测,它们大约于300~4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形成。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形成过程中,乐业天坑群曾遭遇了剧烈的地壳抬升运动。
然而,随着这些谜团的逐渐解开,一些新的谜团又衍生出来了:大石围附近的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相连,一边洞口冒气,一边洞口吸气,专家对这种奇异的呼吸景观一时无法解释;乐业县境内除已发现的天坑外,是否还有不为人知的天坑存在?在这片神奇的崇山峻岭下面,是否还有正在继续坍塌的溶洞在某一天突破崩陷,成为新的天坑呢?这些问题都有待专家作进一步研究。
科考人员迄今为止,已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了类似的天坑。近年来重庆南川地区也发现了3个深约300米的天坑。而乐业天坑之多之深却是科学待解之谜。
相关链接——天坑地缝
位于地处重庆市奉节县城南岸38千米处的天坑地缝,面积456平方千米,北边紧靠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和历史名胜白帝城,东南与张家界相通,东与巫山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相邻。由小寨天坑景区、天井峡地缝景区、九盘河景区、茅草坝景区、迷宫河景区和龙桥河景区等6部分组成。
天坑地缝内分布有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喀斯特漏斗,无数的世界级地下暗河错综分布,千奇百怪的溶洞各具形态,几乎将当今世界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的巅峰之作全部囊括其中,有“地质博物馆”的美誉。天坑坑口直径626米,坑底直径522米,坑深666米,总容积11934.8万立方米,是几座山峦间凹下去的一个椭圆形大漏斗。
其中,无论在峡谷的长度、狭窄度,还是谷地类型的多样性及典型性等方面,小寨天坑均称得上世界级岩溶景观,在美学观赏和科学研究中具有极高价值。天井峡地缝是一条大裂缝,形成于2座平等的山峦之间,和小寨天坑同属一个岩溶系统。地缝全长37米,宽1500米,深4900米,分为上、下两段。从兴隆场大象山到迟谷槽为上段,约8000米长,为隐伏于地下的暗缝。通过兴隆场大象山天井峡能够进入缝底,通行长度为3500米。缝有80~200米深,底油3~30米宽,缝两壁非常陡峭,犹如刀割,可谓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在缝的底部有落水洞,大暴雨过后有水流。从天坑到迷宫峡为下段,有暗洞长约6000米,英国洞穴探险家于将其探通。有犁头湾瀑布、玉梭瀑布、巨象探泉、变幻峰、石观音、鬼门关、阴阳缝、双风洞等景点位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