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精典
2855700000013

第13章 汉魏六朝精典诗文欣赏(7)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首诗是出塞途中所作。描绘了辽阔的边疆景色,抒发出诗人被排挤压抑时的悲郁之情。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①。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②。

注释

①单车:轻车简从。问边:慰问边疆将士。属国句:是过居延属国的倒装句。或谓属国乃典属国简称,代指使臣,是王维自指。②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音计):侦察骑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东汉窦宪击匈奴,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赏读

首联叙事,点明出使塞上之事。诗人以"单车"的身份"欲问边",表面上写旅途的辽远和艰辛,实质上说明唐朝强大的国威远播辽阔的边疆,流露出对疆域辽阔和国家强大的自豪之感。诗以"欲问边"发端,继之以"过居延"、"出汉塞"、"入胡天",骏快无比。"征蓬",乃随风飘飞的蓬草;归雁,乃春暖后从南来飞回的大雁。这二者,都是塞上所见,又借以自况,比兴并用,情景交融。第三联乃千古名句:极目大漠,不见村落,只见一线孤烟,冲霄上腾,与天相接,显得格外笔直;遥望长河,不见树木,只见一轮落日在河面浮动,显得格外浑圆。点、线、面的巧妙配合,构成苍莽辽阔的画面,表现出塞上黄昏之时特有的奇景和诗人由此触发的悲壮情怀,为尾联蓄势。诗人奉命劳军,自应直赴主帅营地,然直写至营地,便嫌平板。此诗在展现大漠日暮的独特画面之后,不写继续育前进,而以路遇候骑,喜闻捷报收尾,化苍凉为豪放,把落日的光芒扩展开来,照亮了整个"大漠",那袅袅直上的"孤烟",也不再报警,而是报告平安。

这首诗写景,抓住边地特征,遣词用句极具功力,以平常的字词传达出奇特的神韵。以朴质的字词构造成非同凡响的意境。构思之奇,谋篇之巧,匪夷所思!

望蓟门①--祖咏

读前须知

这首诗写的是祖咏登上幽州台遥望蓟门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蓟门是唐代通往东北边塞的军事重镇,在今北京市德胜门外。唐在这里屯扎着重兵。

原文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②。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③。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④。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⑤。

注释

①蓟门:即蓟丘,亦作蓟邱,古地名,在今北京市德胜门外西北隅。今德胜门外土城关,即其遗址。②燕台:即黄金台。惊:惊奇,心情激动,有怵目惊心与激励感奋二重意。汉将营:实指安禄山军营,当时安据这一带。③生积雪:生于积雪。三边:汉代幽、并、凉三州,都在边塞。后泛指边地。危旌:高扬的军旗。④胡月:边塞之月。海畔句:写蓟门地处海畔,形势险要。蓟城:蓟门。⑤投笔吏:指投笔从戎的班超,后封定远侯。请长缨:以汉终军请长缨征南越王事表明自己要从军立功报国。

赏读

诗的起笔使全诗的气势非常阔大,诗人登上幽州台,极目纵观,看到了让人惊心动魄的壮观的唐军大营,并且听到了营中传出的胡笳金鼓喧喧之声。接着四句是诗人遥望所见的阔大的景象。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构成一派积雪生辉、寒气逼人的北国风光。在令人眼花目眩的景象中,惟独唐将大营中高悬的军旗在半空中猎猎飘扬。借肃穆的景象写出营中庄重的气派和军容的严整。诗人描写这险要的军家重镇却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而是壮伟异常,"海畔云山"稳如磐石的拱卫着这边疆重镇,诗句精炼雄阔,体现了盛唐的时代精神。面对眼前的景色,显赫的军容,诗人不由地生出一种报国激情,进发出"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豪言壮语。这是"望"之后的所感。诗人以班超、终军作比,抒发自己慷慨从戎,为国建奇功的决心和意愿。

这首诗意象雄浑阔大,紧扣"望"字,写出了所见、所感,触景生情,抒写豪情壮志,振奋人心。

塞上曲--王昌龄

读前须知

这首诗,作者通过对边塞风景的描写,抒发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美之意,表达了对因恃武而挑起的无谓征战的否定态度。

原文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②。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③。

注释

①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②幽并:幽州和并州,指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客:戍边战士。尘沙老:指在边塞沙漠中老去。尘沙,幽并相拼的沙漠,代指边地。③矜夸句:夸耀自己善于驰骋而去惹是生非。紫骝马:泛指骏马。

赏读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多气势昂扬,曲意深远,可与岑参媲美。

虽然刚刚初秋八月,可是萧关大道却是一派衰败景象:孤蝉哀鸣,桑叶凋落,桑林空寂。处在出塞入塞的边关重地,在侵透心底的阵阵寒气里,处处是枯黄的芦草,毫无生气。诗人遥想从古至今有多少来自幽州并州的戍边将士,在这里共伴黄沙抵风抗寒戍守边关,又有多少人埋尸黄沙。诗人劝喻世人,不要学那些游侠儿,逞武恃强,夸赞什么自己的马好,功夫好,义气深。那和这些戍边健儿比来,太无聊了。

这首诗赞讽并存。首句虽言鸣蝉,实为写人。由于古人多在村庄边植桑故有以桑梓代家乡的说法。因此,此处之桑林也有家园、村庄之意。本该繁荣的庄园,因战争而空;不管那里来的好汉,都是抛家舍业到边关来征战,这征战又使多少人没了收成,空了家园。但也正是这些健儿抛家园,才得以保住国家安宁。所以诗人在写征战之士的辛苦之时,更道出他们的豪情。劝那些自恃勇武的人向他们学习,保家国平安;同时也讽告那些勇武恃侠的人,不要因功好战,挑起这毁家失业的战争。

此诗写出了保家卫国健儿们的辛苦,也道出了对他们的敬意,婉曲的诉出了对世人的希望,同时表明了作者希望远离战争,企望和平的愿望。

塞下曲--王昌龄

读前须知

在这首诗里王昌龄对保家卫国的健儿通过一场战斗进行赞扬,同时也流露出对无谓战争、好大喜功大肆杀伐的异议。

原文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①。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②。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③。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④。

注释

①饮:使饮,使动用法。②平沙:广漠单调的沙野。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长城西头起点。③长城战:指开元二年(714)唐将薛讷在临洮一带大败吐蕃,杀获数万,洮水为此不流。④黄尘句:意为此地从古至今一直是黄沙弥漫。足,充满。蓬蒿:野草。

赏读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写出征。将士们在秋风凉水边风餐露宿;涉水而过,秋水奇凉,再加上秋风一吹,更显水寒风凉,疼如刀割。足见战争条件之艰苦。

"平沙日未没,黯暗见临洮"则写了一场战争,夕阳西下,但未沉落。夕阳的余光照着风吹起的尘沙,尘沙中夹杂着大战中带血尘土,这一切笼在临洮城头,显得古城朦胧黯淡。这是写战后的战场,可见有一场生死搏杀发生。而诗人并不点明。

从"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句可知以上惨烈之景是写发生在昔日的一场生死战斗,并写出今日将士的高昂的意气,诗人赞美了战士们的慷慨悲歌的士气。

接下来诗人又写所见景色:黄尘弥漫,充塞天宇,新尸骨、旧遗骸遍地杂陈,散乱在杂草丛中。"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感慨。

在这首诗里诗人写了一次战事:唐将薛讷、王唆带领兵马,"饮马北方河边,转战北方疆场",付出艰辛战斗,在黄沙中出生入死,攻下了临洮。凯旋的将士们都意气风发,充荡胜利的喜悦。但是这场战斗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诗人由此展开联想,推想自古及今黄尘堆里,蓬蒿丛中,将有多少战死者的白骨。

但诗人并未指出自己写的是哪场战争,但诗意很明白:将士们可歌可泣,然而这场战争结果是将军好大喜功,无视战士血肉,大肆攻掠,因此令人感到心寒了。

出塞--王昌龄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借咏古人而抒发作者感情的诗。边境安定,人民生活安康,这是多少人的愿望。诗人正是借此诗抒发良好祝愿。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①。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②。

注释

①秦时句:这句为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②龙城:帝都。这里指朝廷。飞将:汉名将李广,匈奴人称为飞将军,他镇守之处,匈奴不敢犯边。阴山:西起河套,东至小兴安岭,横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抵御匈奴的天然屏障。

赏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最耐人寻味的句子。"明月"、"关"都是古人寄托思念所写之词。再加上有"防边筑城,起于秦汉"之说,这样便很自然的使人从明月下的边关想到秦筑关备胡,汉在关内关外与胡人的一系列战争。这种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的方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历史,给人一种雄浑苍茫的感受。

"万里长征人未还"接上句而来,历史上秦汉以来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便是边关平静,故此又有多少次"万里长征"又有多少次"人未还"。这既是写实又是写史。

接下二句为假设转折语句,如果那位镇守龙城而闻名天下的飞将常在,决不会让胡马跨过阴山。那样则边平国静,人民生活安定。

此诗表面赞扬李广,实为寄托无限的感慨,自从秦汉以来,胡人侵汉,汉人攻胡,多少争战,你争我夺,无休无止。现在如果戍边的将士中有一位像李广一样的将军不可以休止战争吗?代代出英雄,如果朝廷又像秦汉盛时那样清明,能没有象李广这样的飞将吗?"但使龙城飞将在"是一种感叹,一种对比,更是一种祝愿。

凉州词--王翰

读前须知

这是王翰的一首边塞诗。此诗描写边塞将士欢聚饮宴的场面。诗句生动刻画了戍边将士视死如归,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状态。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①。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①夜光杯:指玉制的精致酒杯。琵琶马上催:用琵琶奏乐劝酒。催,劝酒。

赏读

"葡萄美酒夜光杯",酒是葡萄美酒,为西域特产。杯是夜光杯,如此富丽堂皇,如此豪华,筵席定然盛大。为诗句先创下惊喜、兴奋的气氛。

"欲饮琵琶马上催"。美酒、贵杯而没有音乐,这样的饮宴也不完美。正在这时琵琶声从马上急急响起,向人们劝酒。一场欢快的宴会,怎能不多饮几杯?琵琶在西域胡人中,是骑在马上弹奏,并非是催战之琵琶之音。接下来便要畅饮了。

第三四句则写了畅饮的场面。这两句似是劝酒词,但此词句内容却很悲凉。出生入死征战在杀场的人,体会过生死关头和生死离别,更珍惜自己的时光,更想尽情品味人间佳酿。这体味却在酒场上出现,以"戏谑"的语气道出,可见勇士们早已置生死于度外。"醉卧沙场"是豪放、开朗、兴奋的写照,是热烈的饮宴场景。

这首诗语言明快,节奏跳宕。虽然只描绘了将士欢饮的场面,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悲壮、豪爽、开朗和他们的勇气的刻画却很生动。充分体现了王翰诗的慷慨悲凉的特点。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张五名子客,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白鹤山。孟浩然园庐也在岘山附近,诗人登岘山望张五并寄意留诗。

原文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①。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②。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③。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④。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⑤。

注释

①北山:即万山。隐者:诗人自指。怡悦:安乐偷悦。②相望:为了望见友人。试登高:指为了望见友人而登高,不一定是重阳登高。灭:消失。③沙行:在沙滩上行走。④荠: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嫩时可吃。这里是说在山上看到远处的树又矮又细。上二句是化用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⑤何当:犹合当,应当。

赏读

诗的首二句脱胎于晋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中: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人以此点明环境及人物身份。三四句起,切入题意。"相望"显出思念,由思念而登高远望,望而不得。只见北雁南飞,如同诗人的心。这即是景,又是情,情景交融。黄昏引起诗人之愁,清秋又引来诗人逸兴。以下四句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是全诗精华。在这里诗人并未着力刻画人物,也未用力写景。却既显出农村的静谧,又写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色。这是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尾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头几句,点明"秋"时,更表明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出友情的真挚。

这首诗语言朴素,语义平真,语气亲切自然,不着力写景而处处有景,不着力描人而友情自出。充分抒发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过故人庄--孟浩然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以平淡的语句,平平的叙述给我们描画了一幅田园风景画,使我们欣赏到浓郁的农村田园之美。从中也可看到诗人对这种恬淡生活的喜爱。

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①。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②。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③。

注释

①故人:老朋友。鸡黍:泛指待客的普通饭菜。《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过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②轩:这里指窗。面:动词,面对。场:农家打壳、晒稻的场地。圃:菜园。把酒:端着酒杯。话桑麻:谈论农事。陶潜《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③重阳:阴历九月九日,是赏菊花、登高的佳节。古代民俗,这一天饮菊花酒。就:接近。就菊花:指赏菊花、饮菊花酒。

赏读

孟浩然有济世之志而不得实现,所以虽以隐逸自高,而其孤独郁抑乃至愤激不平的情绪时露于诗章。这一首,却是难得的例外。

诗的首联点明故人邀诗人做客之事:"故人"准备好"鸡黍"(田家自有,不假外求)来邀"我",何等亲切!他一邀我就去,何等爽快!无推脱,没客气,语句平白,读来像是日记本上的一篇流水帐式日记。但却显得那样朴实自然,足以显出主客关系的不一般。如此开篇,看似不着力,却极好的传达出主客间的知己清深,并顺畅的引出下文。

接下来写农村田园风景。"绿树村边合",这是"至田家"所见的近景;"青山郭外斜",这是"至田家"所见的远景。近景、远景,都令人赏心悦目,使人感到这里清幽、淳朴,自成天地。接下来写田家欢聚。"鸡黍"早已摆好,酒也已备好。推开窗子,出现在面前的,是晒谷场、菜园子,总之,主客把酒之处,周围是一派田园风光。

在这样亲切自然的环境里把酒共话,话题当然不限于"桑麻",但不外是农业生产和田家生活,彻底忘掉了名缰利锁。因此作者临别之际,不待主人邀请,自动宣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明他在"故人庄"摆脱了烦恼,得到了欢乐,找到了心灵归宿,因而留恋田家,渴望再次与友人把酒谈心。

全诗任意挥洒,浑然天成,似乎未加炉锤,却把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纯真深厚的朋友情谊融为一体,诗意盎然,耐人寻味,充分显示了诗人"不拘奇抉异"的风格及"冲淡"的艺术魅力。从格律方面看,又是无懈可击的五律。只有艺术功力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诗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中充满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可见应为诗人到长安求仕不得之后的作品。

原文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①。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②。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③。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