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精典
2855700000022

第22章 唐五代精典词文欣赏(2)

这是一首惜春词,写出春天有情,对人的依恋,从而更深切的表达出惜春者对春的离去的慨叹之情。这首词作于开成三年(838)作者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部时。题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关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标志着词体已由"选词以配乐"的萌芽状态发展到"由乐以定词"的成熟阶段。

原文

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①。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②。弱柳从风疑举袂③,丛兰裛露似沾巾④,独坐亦含嚬。

注释

①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在句式和声韵两方面都随乐曲而定。这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始出现依曲填词的记录。②多谢:殷勤致意。谢:辞别。洛城:洛阳。③袂(mèi):衣袖。④裛(yì):沾湿。⑤嚬:同"颦(pín)"。皱眉。

赏读

"春去也"一声"去也",对洛城人的不舍、依恋尽在其中。"多谢洛城人",是春天对眷恋春光的洛城人的致词。三、四两句,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继言春天有情对洛城无限眷恋,弱柳随风举袂,兰花点点多情泪。最后一句。独坐亦含嚬",写出惜春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

这首词构思奇巧在于从春的角度写起,写春的多情,而表现人的多情。春愈加有情,人愈加对其依恋,对其离去,愈加伤感。这正是"独坐亦含嚬"的伤感所在。愈陛云曰:"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

潇湘神·斑竹枝--刘禹锡

读前须知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朗州期间(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内心的凄苦。

原文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①。楚客欲听瑶瑟怨②,潇湘深夜月明时。

注释

①斑竹:一种有斑纹的竹子。亦称"湘妃竹"、"湘竹"。竹斑如泪痕。《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竹悉为之斑。"②楚客:本指屈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今海若舞冯夷。"《远游》,王逸以为屈原所作。此以自指。瑶瑟:形容瑟的美好。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瑶:光洁美好。用为称美之词。

赏读

潇湘神即湘妃,作者化用了湘妃泣竹的历史传说。"斑竹枝,斑竹枝",开言复沓的节奏,渲染出湘妃的深情和相思。"瑶瑟怨",湘妃鼓瑟发哀怨之情,正合作者悲凉的心境,在"深夜月明"的江边听湘妃之怨瑟,此听非实,而是作者的虚想,正是作者内心无限凄苦的呈现。最后一句是词的妙笔,将情化景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

读前须知

这首词写于作者贬居夔州期间。这不禁引起仿作的兴趣,于是依调填词,先后写成《竹枝词》十一首。这是其中一首摹似民间情歌的作品。作品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其内心世界是微妙而丰富的。作者巧妙地采用融人情于物态的手法,纡曲有致地表现了她那种忽阴忽晴、时喜时忧的复杂心理情态。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赏读

首句点染环境。柳枝绽青,江水平堤,见出这是极易撩人情思的早春季节。环境如此,季节如此,无怪女主人公要产生缠绵悱恻的。"怀春"之情了。次句借歌声为媒介,揭示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指向--"郎"无疑便是她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在这般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季节中,渴望着爱的甘霖的她忽然听到了"郎"那动听而又费解的歌声。她苦苦地思索和琢磨:这歌声究竟表达了什么呢?能不能据此断定他对自己一往情深,恰如自己对他那样呢?答案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似乎纯系刻画景物,其实正是对人物特定心理的一种巧妙折射。明人谢榛认为这两句。措辞流丽,酷似六朝"(《四溟诗话》)。所谓"六朝",是指六朝乐府民歌。六朝乐府民歌多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以"莲"谐"怜",以"碑"谐"悲",以"篱"谐"离"。的确,作者在这里是效法六朝民歌,以天气的"无晴"与"有晴",谐人物的"无情"与"有情"。春末夏初之际,南方的天空中常常出现如是的奇景:这边白云翻卷,雨帘高挂,那边却红日朗照,一片晴朗。作者便以这一气候特点来写照女主人公的心境,她的始而惊喜、继而疑虑、终而迷惘,都融合在这"道是无晴还有晴"的物态之中。她多么希望心上人的态度能更加明朗些,时时向她传递爱的信息。然而也许为了考验她的真诚,对方的歌声却偏偏如此暖昧,害得她忐忑不安,费尽猜详。这些,虽然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读者却不难意会。正因为诗人故意采用这种移情入景、欲吐还吞的抒情方式,全词显得含思宛转,余味无穷。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读前须知

白居易年轻时曾漫游江南,旅居苏州,后又为杭州、苏州刺史。苏、杭是江南名郡,风景秀丽,人物风流,给白居易留下美好的印象。晚年闲居洛阳,写了不少怀念旧游之作。直到开成三年(838),六十七岁时,还写了三首《忆江南》,这是第一首。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②。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谙(ān):熟悉。②蓝:植物名。有多种。如蓼科的蓼蓝、十字花科的菘蓝、豆科的木蓝、爵床科的马蓝等。以堪称蓝淀,染青碧而得名。

赏读

全词五句,开口即发出由衷的赞叹:"江南好!"一个"好"字显现了作者所有的感受,热烈而充满激情。"风景旧曾谙"言其曾亲身游历过,一个"谙"字,满储了他对江南的感情。接下来两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春景图。"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为鲜艳,同色烘染提高了色彩的透明度。春江水绿,绿得令人心醉,与"日出江花",异色相衬加强了色彩的鲜明。画面色彩的浓丽,烘托出作者对江南真挚而热烈的感情,描述出了开言即"好"的情感的强烈。面对如此美景,尾句反问而出"能不忆江南?",行文自然,感情自然,且显得感情强烈,很好的回应了首句,眷恋之情,挥之不去,余情摇漾,令人无法忘怀,可为意境悠远。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温庭筠

读前须知

陆游品题曰:"飞卿《南歌子》诸阕,语意工妙,可追配刘梦得《竹枝》。信一时杰作也"(《放翁题跋》)。《南歌子》共七首,此曲编序第一,写少女怀春之情。

原文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①。偷眼暗形相②。不如从嫁与,作鸳鸯③。

注释

①"手里"二句:绣鹦鹉这类小物件时,拿在手中来绣;绣凤凰这类大物件时,则绷在绣床上放在胸前来绣。②偷眼:偷看,暗中窥察。形相:犹端详,打量。③从嫁与:任从心愿嫁给他,不必仔细考虑。从,任从。作鸳鸯:喻结为夫妻。

赏读

词主要从少女角度用笔,起二句写目中所见,中间一句插叙少女活动,末二句写内心独白。"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论词随笔》)。"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首先跃入画面,映入少女眼帘的是一个贵公子形象:手臂擎举着金黄色的鹦鹉,胸前锦衣上绣着彩色凤凰鸟的图案。鹦鹉善语,凤凰成双,大家公子的风流潇洒、气派伶俐可窥一斑。花间词人多善写服饰、体态,此曲开始也以工笔对句写服饰,然非单纯的外貌描摹,它是女子目光扫视游动所见;于是也就暗化作了女子的心理活动,含爱慕、欣悦之情,淡现出女子怀春心思。"偷眼暗形相",插入一句画外音,写女子偷看贵公子,点明前二句乃"形相"所见。"偷眼",是乘人不注意飞快地看,"形相",是仔细打量,不只是一瞟而过,而是从头到脚、上下左右细细扫视;又是"偷眼",又是"形相",在这矛盾统一的细节描写中,女子一瞬间的复杂心情被细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热烈向往爱情而又心地单纯、不无娇羞的少女。"不如从嫁与,作鸳鸯",是女子内心深处进吐出的悄悄话。女子形相之后,一见钟情,觉得这就是她的意中人,祈愿能与他鸳鸯成双。"从",任从,意不须作仔细考虑就这样嫁给他。语气大胆率直,极有个性,似是平民女子。《栩庄漫记》指出:"以直快见长"、"有乐府遗风"。末句,谭献很赏识:"尽头语,单调中重笔,五代后绝唱",推崇至高。韦庄名作《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语,似直接胎息于此,只是更大胆更坚决。

夏承焘先生论温词风格曰:"密而隐。"此曲虽语气坦直,用意豁明,但针缕还是很隐密的,颇见匠意。词中写了两个人物、三只鸟。禽鸟中,前面的凤凰勾生出后面的鸳鸯,后面的鸳鸯又加深了前面凤凰的比兴、象征意义;鹦鹉、鸳鸯为真鸟,凤凰为假鸟;而鹦鹉与凤凰是眼前所见之实鸟,鸳鸯则是想象之中之虚鸟。人物中,贵公子由少女而活现,它的存在又影响着全篇每一句,少女因贵公子而动情,遂幻化出种种痴语;贵公子及少女眼中映影,是为虚,却有正面描摹,形象具体可见;少女乃词中主人公,是为实,却多侧面表现,唯得其风流神韵。全篇虚虚实实、前后呼应、相互对照、变化产生出许多美好动人的意象。

酒泉子·买得杏花--司空图

读前须知

这首词写花而抒忧国之思。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冬,黄巢攻占长安,僖宗奔蜀。司空图未及扈驾,回到故乡河中(今山西永济)。这首词作于第二年春天。

原文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①。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②。

旋开旋落旋成空③,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

注释

①十载:广明元年(880)冬。黄巢攻占长安,司空图扈驾不及,逃归王官别业。距其咸通十年(869)入士买杏栽种到亲眼看到杏花开放已十余年。坼(chè):分裂,裂开。此指花开。②药阑:此指芍药阑。阑(lán):栅栏一类的遮拦物。满枝红:杏花开时,红后渐白。③旋:随即,不久。

赏读

上片写花开不易及盛开的景象。"十载归来方始坼",言花开不易,愈不易愈显珍贵。"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言花盛开的景象。

下片写花的落败,借以抒情。"旋开旋落旋成空",一个"旋"字写如此来之不易如此盛开的杏花,竟很快凋谢,转眼间花落成空,多么令人惋惜。"白发多情人更惜",暮年更敏感于光阴的流逝,且"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白发多情人在黄昏里醉酒东风,祈愿它慢些走,惜花伤春之情可哀。司空徒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僖宗奔蜀,抱负落空,但仍有所待,在《寓居有感》中说:"亦知世路薄忠贞,不忍残年负圣明。只待东封沾庆赐,碑阴别刻老臣名。"他希望能挽留住这即将灭亡的唐王朝。

全词始终写花,从种花,赏花到惜花,实际上正是作者对国家衰亡的忧思与惋惜之情的写照。词写得含蓄而悠长,读之令人怅然。

菩萨蛮①·登楼遥望秦宫殿--李晔

读前须知

这首词是唐昭宗李晔所作。晚唐时藩镇跋扈,经常举兵反叛。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长安,李晔出奔,为华州节度使韩建强迫至华州。禁军解散,诸王被杀,李晔被软禁,失去自由。第二年七月,李晔登华州齐云楼,望京师,作菩萨蛮三首,这是其中之一。

原文

登楼遥望秦宫殿②,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③,千山与万丘。

野烟遮远树,陌上行人去④。何处有英雄,迎归大内中⑤。

注释

①据《旧唐书·绍宗纪》说,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长安,李哗逃奔华州(今陕西华县),受制于华州节度使韩建。宗室被囚,卫士都尽,心绪极度烦乱郁新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襟。"②楼:指齐云楼。秦宫殿:代指唐都城长安诸宫殿。③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④陌:田问小路。此泛指道路。⑤大内:皇帝宫殿。

赏读

"登楼远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秦宫殿"代指唐宫殿。身为帝王,却不在京城,被人挟制。"遥望"写出了内心的期待。然而这期待"茫茫","茫茫"既是眼前之景,也是作者内心的写照。"双飞燕"更反衬出作者被软禁的悲哀。"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平原上渭水悠悠东流,然而自己却无法随流水回到长安,在自己与长安之间隔着"千山与万丘",以山言其回京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