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精典
2855700000024

第24章 宋词精典词文欣赏(1)

酒泉子·长忆观潮--潘阆

读前须知

潘阆作《酒泉子》十首,分咏杭州诸景。这首词写钱塘潮壮观之景。

原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①。来疑沧海尽成空②,万面鼓声中③。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④。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

①"长忆观潮"二句:吴自牧《梦梁录》:"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青苍色,故称沧海。《十洲记》:"沧海岛,在北海中,水皆苍色,仙人谓之沧海也。"③万面鼓声中:形容潮水来时汹涌澎湃,发出巨响,如万面鼓声。元稹《夜深行》诗:"震地江声似鼓声。"④"弄潮儿向涛头立"二句:周密《武林旧事》:"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腾身百变,而旗略不沾湿,以此夸能。"又《元和志》载:"浙江潮,高至数丈,每年八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弄潮。"

赏读

上片开言"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就生动的描绘出争睹奇观的热闹场面,是侧面烘托的写法。"长忆"极言难忘。接下来二句"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直接描写钱塘江潮之壮美。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把排山倒海,声容俱壮的钱塘江潮,写得淋漓尽致。

下片作者笔锋一转,转入对人的描写。写驾驭江潮的人间英雄--"弄潮儿",他们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履险如夷。迎风招展的红旗与白色的潮头相互辉映,可谓壮观。末两句"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与开首照应,回到现实。写自己离开杭州很久,那壮观的场面仍频频入梦,以至"梦觉"尚感惊心动魄,侧面烘托出钱塘潮壮观之美。

这首词,作者以其豪迈之气,劲健之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运用比喻夸张,从回忆到现实,写出了钱塘潮的壮美风光,成为古来观潮词作的绝唱。

相思令·吴山青--林逋

读前须知

《相思令》又名《长相思》、《红双豆》,原是唐教坊乐曲。这首词抒写女主人的婚姻不幸并被迫与心上人诀别的悲伤情态。

原文

吴山青,越山青①,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②。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③。

注释

①越山:钱塘江以南的山,古代这一代属越国,故称越山。从这两句看,这一对恋人可能一在江南,一在江北。②送迎:《全宋词》作对迎,据其他本改。谁知句:《全宋词》作争忍有离情。③罗带句:意指婚姻受到阻碍。江头:《全宋词》作江边。

赏读

"吴山青,越山青",开篇用语复沓,渲染出钱塘江两岸优美的风光。接下来两句"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采用拟人手法,写两岸青山相送迎,但它真能理解情人离别的痛苦吗?寄寓了抒情主人公所承受的巨大痛苦。

下片承上片"离别",写情人离别难舍难分,无语凝噎,泪眼相视。他们如此悲伤难道仅仅是因为一次暂时的分离吗?下一句"罗带同心结未成"交待缘由。古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香罗带打成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为信物,表示双方同心,永远相爱。但这对男女分手在际却"结未成",暗喻未能定下终身,因而才如此伤感,末句"江头潮已平"以景作结,写江潮涨满,船儿正该启航了。景中寄情,蕴藉深厚。

这首词用复沓语,流畅可歌而又含思婉转,具有很浓的民歌风味,同时又透出深沉、凝炼的艺术风格。

点绛唇①·金谷年年--林逋

读前须知

《点绛唇》(一题"春草")是一首咏物词,通篇咏草。作者借咏草表现了自己内心孤寂和对友谊的向往的情怀。

原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②?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③。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④。

注释

①这首词"以草为题,以荒园暮春为背景抒写绵绵离情"(《唐宋词鉴赏辞典》)。欧阳修的《少年游》、梅尧臣的《苏幕遮》被后人称为"咏春草绝调"。②金谷:金谷园,西晋大官僚、大富豪石崇所建,并在园中为宠妾绿珠建有一楼。后因权臣孙秀强要绿珠而不得,石崇被诬腰斩,绿珠坠楼而死。园中的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一带。这里是说石崇死后,荒园无人眷顾,因而乱草丛生。春色:指春草。③又是二句:意为在长亭送别,一曲离歌唱罢仍依依不舍。长亭,古代路旁亭舍,常作饯别之所。《辞海》引《白孔六贴》卷九:"十里一长亭。"④王孙三句:借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旭,春草生兮萋萋"诗意,表达送别之情。王孙:古代本指贵族公子,后广泛用指远游人。

赏读

词的上片写景,景中寄情。"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金谷"指晋代石崇在洛阳所建园名,这里借指春草生长环境,更比衬出其卑微地位。这两句写小草一年一度,无人眷顾,悄然无主,自生自灭。"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写它只能承授缤纷的落花和淅沥的春雨。这里寄寓着作者自身孤独寂寞的悲哀。

词的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又是"言伤春之际,复又伤别,倍添愁情,渲染出极度感伤气氛。"离歌"指离别之歌。"这二句写晚春送别,又是一番伤感,离歌唱罢,长亭正是日暮。结尾三句:"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使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意思。"王孙"这里借指朋友。朋友远去,满地春草,遮断了南北东西路。春草萋萋,寄寓了无尽的别恨离愁。

作者以词咏物,宋初并不多见。在写作技法上,作者只略施淡墨,轻加濡染,神韵便出。其间所体现的艺术风格,亦如其人,傲骨风清。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读前须知

宋仁宗时期,西夏是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当地民谣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咏叹边防将士内心情感的词就作于这一时期。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①,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④。羌管悠悠霜满地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塞下:边塞。当时延州是宋朝西北防御西夏的军事重镇。②"衡阳"句:大雁毫不留恋荒寒的西北,向衡阳飞去。古代传说,秋末科初,大雁成群结队自北往南飞,到衡山回雁峰则止。③"四面"句:军中角号一吹,四面边声(风号马嘶)随之而起。李陵《答苏武书》:"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④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勒:刻。东汉和帝时,窦宪北击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后汉书·窦宪传》)。后以"燕然未勒"喻大功未就。⑤羌笛,羌族的乐器。

赏读

这首词上片写景,首句用"塞下"点明地点,用"秋来"点明节令,然后用"异"字点明荒凉之地的荒凉季节里,风景与内地的差异,表现身处边疆的人面对边塞风光的凄凉感受。二句写南飞之雁毫无留恋的向南飞去。一是用来进一步衬托边塞荒凉,二是借以表雁归人不归的凄凉思乡之情。首二句是从视觉方面着眼,第三句又从听觉角度来写,奇特边地之声与号角声相继而起,形成浓厚的荒凉气氛。"千嶂里"两句又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而"孤城闭"三字又隐隐的透露出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下片抒情,首句由"浊酒"引发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刻画。"一杯"与"万里"相对,表明浊酒消解不了乡愁。"燕然"句引用典故说明战争没有取得胜利,归乡之计还无从谈起,既点明了乡愁产生的原因,也流露出边防战士为国杀敌的心理。"羌管"句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此句一写耳中所闻,一写目中所见,无论所闻还是所见引发的都是凄凉之感,归乡之愁。"人不寐"句,表明作者彻夜难眠,补叙上句,而"将军白发征夫泪"句,由将军推及士兵,表明全体将士的感受。希望取得战争胜利,而战事又毫无进展;思念家乡亲人,又要卫国戍边。爱国之情,思乡之意兼而有之,因而使将军发白,征夫落泪。

这首词表现了边地生活的艰苦,也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有凄凉之感而决不消沉,风格沉郁悲壮。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读前须知

这首词写羁旅乡愁和离情别恨,低回婉转中不乏沉浑雄厚,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①。

黯乡魂②,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③。明月楼高休独倚。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芳草"二句:芳草直连斜阳外的天涯(暗指故乡),无情地撩人乡思。②黯乡魂:思乡使人黯然魂销。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③"夜夜"二句:谓乡思旅愁使人夜夜不能入睡,除非是偶得的好梦。

赏读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首二句交待时节,从高低两个角度写秋的苍茫和萧条。"秋色"二句视角转向远望,写秋色绵延伸展和远处的水波相连。"山映"一句,合前四句之景,将天、地、水三者容纳在一句内,描绘其容汇浑成的景象,渲染了一种空茫、阔大、凄清的氛围。"芳草"二句乘前景铺衬,转到怀人,见景生情,以芳草寄寓离情别恨,"斜阳外"极言忧愁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下片直接抒情,"黯乡"二句紧承上片末句,写羁旅乡愁。"夜夜"句极言思乡之切。"明月"句表达了作者欲登高怀远又怕登高怀远的心情,充分地写出了作者的乡思之深与别愁之恨。末二句"酒入愁肠,化解相思泪",写借酒消愁,不但没有消去愁恨,反而变成泪水,倍加伤情。

这首词作者写得充满柔情,千回百转,但其所写柔情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婉约词,它在低回婉转中亦现沉雄清刚之气。

清谭献评此词说它。大笔振讯"。(《谭评词辨》)

曲玉管·陇首云飞--柳永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写两地相思的的羁旅别愁词。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只做过几任小官。宋代磨勘转官,"须至京引对"(《春明退朝录》上)。所以他踏上仕途后,经常同所爱的人离别,过着一种飘泊不定的游宦生活,因而他笔下多羁旅行役、离愁别恨的词作。

原文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①。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②!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③。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④。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⑤。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⑥。

注释

①陇首:陇山头。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在陕西陇县西北,古称陇坂,延伸于陕甘边境,南北走向,延长约100公里,山势陡峻。从此三句看,柳永当时可能离开汴京到了陕、甘一带。②凝眸:凝目注视。眸,眼珠。③神京:指汴京。仙子:唐人一般指妓女或女道士,这里指和词人相好的妓女。锦字:用锦织成的锦字书。《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因罪被流放,其妻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赠窦滔,共八百多字,可回环宛转诵读。词甚凄惋,后用以代指妻寄夫书信。其文已佚。偶:遇。④断雁无凭:即音信难通。鸿雁本可传书,如今雁断,故表断了音信。冉冉:慢慢地,柔弱无力地。以上两片属双拽头,词意句式大体一致。第三片是换头。⑤雨恨云愁:借巫山神女事喻不能与心上人相聚。⑥层楼:高楼。

赏读

全词共分三叠。凡是三叠的词,以音律论,前两叠是双拽头,后一叠才是换头(一称过片)。故文词也每每是前两叠大体一意,后一叠另作一意,使声情相应。

此词第一叠先由景写起。"陇首"三句是登高所见之景。陇首,犹言山头。云、日、烟波皆凭阑所见。"云飞"、"日晚"含"凭阑久","烟波满目"是触景生情的心绪的外化。"一望"三句,由景入情。"一望"是一眼望过去,由近及远,由实而虚;"忍凝眸",三字把主人公内心活动全部融入景中,对景怀人,怎堪久望,情景完美统一在一起。

第二叠,由情入景而写。"杳杳"三句紧承"忍凝眸"而来。"杳杳神亲"交待所思之人在汴京,"盈盈仙子"交待其身份。"仙子"习惯上是美女代称,这里指妓女。"锦字"指"仙子"所寄书信。"终难偶"终难相会之意。"断雁"三句,由情入景,景情交融。"断雁无凭"与"锦字"照应,说明鸿雁传说仅是希望的寄托而已,雁"冉冉飞下汀洲",却是实景,由虚入实,见雁未见书,却引得相思,引得惆怅爬上心头。"思悠悠"紧承前意作结,自然贴切,又将惆怅绵绵无尽之状描如眼前。

第三叠承"思悠悠",铺写其悠悠所思。"暗想"四句,回忆往事,先写其相爱,再写其相离,及相离之后的愁恨之情。"阻追游"三字蕴含着难以言说的惆怅心绪。接着笔锋一转,回至当前,照应一、二叠,指出"忍凝眸"、"思悠悠"之情状,并非只这一次,而是"每登山临水"就"惹起平生事"。末句"却下层楼"照应"凭阑久"首尾贯通。

此词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描写细腻,风格雅俗兼宜。结构上前后照应,首尾贯通,写法有开在合,行文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柳永词的特点。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别离词,是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原文

寒蝉凄切①,对长亭晚②,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③,留恋处,兰舟催发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⑦?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⑧,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⑦,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寒蝉:蝉的一种,体稍小,青赤色。《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②长亭:古代供行人栖息、饯别的驿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③都门:京都城门。帐饮:设帐宴饮饯别。④兰舟:木兰舟。画船的美称。⑤凝噎:喉咙哽咽,说不出话。⑥暮霭(ǎi):黄昏的云气。楚天:南方的天空。因战国时代江南大部分地方为楚国疆域。故云。⑦"今宵"句:以下均为作者设想之词。⑧经年:年复一年。⑨风情:爱恋的深情蜜意。

赏读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以叙事为主,兼有抒情。前三句点明了时节、地点、景物。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悲凉的气氛,融情入景,暗寓别意,为下文埋下伏笔。"寒"字不仅写季节特征,也是人的心境的映照。"凄切",既是状写蝉声,又是人的内心感受。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直写离别前的环境和心理。一边难舍,一边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难分难舍之状,语言通俗,然真情再现。一个"竟"字,把主人公欲说还休的惋惜、复杂的心绪表现出来。后面两句,由实入虚,全是写景,亦全是写情,情景交融,景无边情亦无边。由"念"字带起,情感仿佛一泻千里之势,气势悲怆。

下片以抒情为主,设想别后情景,抒写别后万种心绪。"多情自古伤离别",写离情别恨自古而然。"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照应上片首句。"更那堪",强调了自己的感伤甚于古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紧承上句设想自己"今宵"境况,而实际上渲染了此时此刻的惆怅感伤心绪。"此去经年"以下,设想久别相思境况。"此去"照应上片"念去去";"经年"照应"今宵",环环相扣,针线细密。结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语言明白如话,却含无尽意韵,极言其别后万端感慨,内容虽属风情,风格却显悲怆刚健,韵味无穷。

这首词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语言明白晓畅,却极富感染力。结构上环环相扣细针密缝。作者善于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画面的魔界,表达离情别绪,"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构思巧妙,语言凄艳冷峻,是久传不衰的名篇佳作。

原文

伫倚危楼风细细①,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②。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