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先生越看越气,觉得是对他的污蔑。他摸不透董事长的意思,因为董事长没有说任何话。
盖太太看到丈夫捧若一大摞告密信很是不高兴的样子,知道他在公司里遇到了麻烦事,于是笑笑说:“老头子,别不高兴了。你看,我出去,遇着生人,不客气的就叫我老太婆,客气的便叫我老太太。只一字之差,听了叫老太婆,我就会不开心;听一声老太太,我就会好受些,当然没有叫我小姐或女士好。无论叫老太婆、老太太,都是在叫我。你就当这些信,不过是些生人写的,写得不客气罢了。”
盖先生觉得太太说得不无道理,便提起了精神,“你说,你说,说下去。”
于是,盖太太又说:“董事长要是不信任你,早找这个借口,把你辞掉了,绝不会把这些信件交给你。他交给你,是因为他相信你,让你闻过即改。”
盖先生心里一下豁然开朗了,明白了董事长用心良苦。
传说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有一天在后宫与皇后说笑,说到兴起,朱元璋竟一下子有失皇帝的仪态,以粗鄙野夫的动作,拍了一下大腿,手舞足蹈地说:“真想不到我朱元璋竟然当上了皇帝!”
事后,他发觉自己失态,记得当时有两个太监在场,要是他们把这事传了出去,一定会贻笑天下,传为笑柄。于是,有心要把这两个太监杀了。
马皇后是个明白事理的人,怕两个太监枉死了。便把他俩叫来,吩咐他俩一个装聋,一个扮哑。两个太监听从皇后的吩咐,真在皇帝面前装聋扮哑的。朱元璋一看两人一个聋一个哑,料想此事,他俩也是有口难言的,这两个太监才逃过一死。
这样的事在我们生活中,也会有所体现。比如我们有时回到家中,闷闷不乐的,太太就会来问:“怎么啦?不高兴!”
你就会很厌烦地说:“你少罗嗦!”
其实,你并没有讨厌太太的“罗嗦”,更不是骂她。只不过把在外面受的气,向太太发泄罢了。所以,我们对上级、同事、朋友也要体谅,有时他们脾气不好,可能是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被事情弄得心情不好。
偈曰:不须迁怒,不须贰过,怨天尤人,只怕惹祸。
72.借刀
姬先生和蒯先生互为邻居,两家关系表面没什么,但暗地里也常闹些矛盾。
这天,姬太太一早就从市场里买了一条火腿回来。她吭哧吭哧地把火腿背进了屋里,便瘫倒在沙发上不想动了。
“喂,你把火腿一块块地切好,包好,放在冰箱里,留着慢慢吃。”她吩咐姬先生。
一听夫人的吩咐,姬先生从来是不敢怠慢的。说干就干,他马上走进厨房,拿了刀。不过一想,又放下了,并藏了起来。
.“喔哟,怎么找不着刀了?”姬先生大叫大嚷,目的是让隔壁的蒯先生能听得见。
“嗨,刀不就在……”姬太太明明看见丈夫刚才还拿起那把刀的,正要叫出来提醒这个老懵懂。可是,马上被姬先生捂住了口。她不明白丈夫葫芦里卖什么药,愣愣地望着。
下一步就是姬先生很客气地敲开了蒯先生的门,“真不好意思,又要来打扰你了。蒯先生,我家的刀丢了,想借你家的刀用用,可行不?”
蒯先生望了望这位对手,半信半疑地说:“要真是丢了,那肯定是没问题的,邻里之间,相帮也是应当的事。”
“那真太感谢了!”姬先生满脸堆笑地说。
“不过,我想知道,你借刀是切肉还是剁骨头?”蒯先生理所当然地问。
“剁火腿骨头。”姬先生脱口而出。
“噢,这就麻烦了,真是不巧,我现在才想起那把刀昨天让人家借走了。”
姬先生只得回家,如实向太太报告。
“算了吧,还是把自己家里的那把刀拿出来用吧!”姬太太很明智地对姬先生说。
还是姬先生和蒯先生的故事,姬先生买了一双豪华的镶了金扣子的皮鞋,很想在蒯先生面前炫耀一下。而蒯先生买了一只也很豪华的嵌了钻石的手表,也很想在姬先生面前炫耀。
在楼梯上,两位不期而遇。机会来了,姬先生轻快地吹着口哨,不停地抖动着双脚,神态很是潇洒,还朝蒯先生吹着口哨的节奏,学起美国黑人的“踢跶舞”来。总之,要引起蒯先生注意他脚上的新皮鞋。
蒯先生这时却慷慨高歌,不住地振臂高举,亮闪闪地晃动着他想,姬先生要不是瞎子,肯定看见他手上的新表。
“姬先生,你不舒服?老是颤抖。”蒯先生故意地问。
“还不是和你一样的毛病。”姬先生答道。
我们以心历境,以境验心,生活中的一些事,常常使我们的心起一种念头。有好的念头,也有不好的念头。人的心往往被遭遇的人和事所困住,因而产生吝啬、贪婪、嫉妒、糊涂……等等。很简单,看球赛时,只要是我们的一队胜了,就会高声喝采;若是失了球,就会忿忿地叫骂。我们的心完全像一头“牛”似的,被牵着鼻子走,而不能自主。这其实足“绳子”在作怪,若能以般若的慧剑砍断“我执”的绳子,我就得到了自由,身心也就得到了解脱。乐。
偈曰:一挥慧剑,斩断“绳索”,“牛”得自由,人得其乐。
73.牛的修行
孙子看到牛在吃草,便问祖母:“奶奶,为什么牛不爱吃饭,爱吃草?”
祖母关笑,答道:“因为牛也在修行。”
孙子又问:“修行做什么?”
祖母告诉孙子:“修行了,死后好升天,下一辈子就不用做牛了。”
孙子说:“那我现在吃饭呀,下辈子又该是什么呢?”
祖母笑了,抚摸一下孙子的后脑勺,“真是傻小子。”
其实佛也并不那么神秘,丹霞禅师有一次路经洛阳的惠林寺,正碰上天寒地冻。于是他就将寺里的木头佛像扛了下来,烧火取暖。
寺里住持见了,大发雷霆:“你怎么敢把佛像烧了呀!”
丹霞禅师泰然自若地答:“噢,我是想把佛像烧出舍利子来呀!”
住持惊愕地问:“木头的佛像能烧出舍利子来?”
丹霞禅师道:“既然烧不出舍利子来,那就是木头了,不是佛了,尽管烧好了。”
后来,丹霞禅师安然无恙,而住持却因没说真话掉了两道眉毛。只要本性率真地做事,就是行了佛道。木头佛像烧不出舍利子,千真万确。所以“泥佛不渡水,金佛不渡炉,木佛不渡火,真佛内里坐。”真正的佛是在人的心中。
整个集团公司的人都很尊重总裁植先生,因为是他高超的理财才能,使得公司上下人人都分了红,大家的日子都十分好过。只要一说起植先生,人们无不怀着感激的心情。因此,员工们看见了植先生,都会朝他点头微笑,“植先生好!”打个招呼。当然,植先生也是很和霭地向大家招招手。
公司上上下下融洽极了,只要一说起公司有今日的业绩,植先生总是说:“这全靠全体员工的精诚团结,共同努力。”
有一次,有人发现公司宣传的画册中,总裁植先生的照片被抹了黑,涂得怪模怪样的。公司肯定有人对植总心怀不满,于是他便赶紧去报告植先生。
植先生看了,笑笑说:“大家能和我同心协力,这就是够了。你看我的脸上可有污点不?”
那人答:“没有哇!”
“这就行了,人们认得我的是我们公司的业绩,而不是脸上有没有弄脏了。”植先生说。
一位学禅的人问高僧:“师父,悟了的人应该到哪里去?”
高僧指着寺门外一头老牛,答道:“愿再生时,能做一头牛,耕田种地,为百姓服务。”
那人又问道:“这老牛今年有多少岁了?”
高僧答道:“有七十岁了吧!”
这岁数正好与高僧的年纪相合,于是那人又问:“师父为什么愿意做牛呢?”
高僧反问道:“做牛又有什么不好呢?”
鲁迅先生也说过“俯首甘为孺子牛”,做人民的牛,又有什么不好呢?修得真禅的人就得为众生工作。
偈曰:耕田吃草,牛之行道;献身众生,修行乃高。
74.当杂工
“噢,是你呀,阮先生,你也会有今天呀!”叶先生尽情地奚落阮先生。
阮先生只是低眉垂眼,“不错,我们胡氏集团覆辙教训是相当惨重的。我希望叶先生能给我机会,为公司效力。”
说实在,叶先生是欣赏阮先生的才能,只是他曾经为胡氏出谋划策,使公司损失惨重,这一箭之仇岂能不报!
“好吧,既然你要来敝公司效力,也算你迷途知返。那末还是按老规矩,先试用三个月,试用期间,在办公室里打打下手吧!”叶先生傲慢地吩咐。
“好吧,听从你的安排。”阮先生还是那么谦恭地说。
于是,公司里所有扫地、打开水、浇花、收发信件等,都让阮先生一人担当。阮先生干得很是卖力,毫无怨言。连原来办公室里的杂工大婶,也敢对他呼呼喝喝的,“喂,老阮,快把这桌子擦干净了,叶先生快要回来了。总不能让他坐下来,就把西装弄脏了。”
就凭着这条道理,阮先生不遗余力地把桌子擦得锃亮。叶先生回来,看到桌子从来没有这么亮过,心里也明白。但他还是把阮先生找来,劈头就呵斥:“你怎么干活的,像这样漫不经心干事,怪不得把胡氏弄垮了!”
阮先生也不争辩,连连点头,“是,叶先生,我一定注意,今后一定好好地干!”
到了发工资的那天,阮先生的报酬也只有杂工大婶的一半。阮先生不动声色,若其无事的把钱放进了口袋,仍然那么一丝不苟地工作。
后来,叶先生又把阮先生撵到厨房里工作,让他为全公司员工烧饭。这一天,偏偏有个厨工把饭烧糊了。叶先生又借题发挥,指着阮先生的孙子破口大骂:“你怎么搞的,干工作一点也不尽心尽责,个个像你那样工作,难怪胡氏垮掉了!”
于是,阮先生又被赶去看门口了。阮先生虽然看大门,但对公司的往来信件分门别类拣得清清楚楚。特别是叶先生的所有信件,他都明白那些是业务往来,那些是友情客串。
这样,阮先生任劳任怨地干满了整整三个月的试用期。这天,叶先生突然要全公司员工集中开重要会议。
阮先生忐忑不安的,作为一个临时工他只能坐在后面。
会议开始了,叶先生向全体员工宣布了个石破天惊的决定:“现在我郑重宣布,阮先生由今天起,担任我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公司的经营管理。”
这时,阮先生才明白叶先生的用心良苦。回想起过去的艰难,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磨炼身心如同炼钢,要反复的陶冶,急于求成是不可能有很高修养的。做大事好比拉千钧大弓,是不可随便放的。
都先生在乡政府办公室干事,每天抄抄写写来来往往的文件。但他极想写成一本自己的著作。每天工作后,他就从另一个抽屉,取出自备的纸笔,把每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然后,又把这一页页的稿纸存于一个大箱中。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积月累把偌大个箱子都放满了。于是都先生就把这些稿子整理,编撰成农村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
后来,这本小说终于出版了,都先生也由乡政府办公室调到省里当专业作家去了。
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做学问是要经过努力,下一番苦功的。各方细水汇集成河,瓜熟自然会蒂落。
偈曰:矢不轻发,金炼百锤,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75.不是男人
“文革”时,某村有很多城里下来的很有名望的人。这些人都有大学问,被下放来改造思想,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恽先生当时就在普大娘家“三同”,接受普大娘的再教育。恽先生的房间原是柴房,普大娘把它清理了,刷上了石灰,支上了竹架,便算作是床了,一个肥皂箱就做书桌了。恽先生每天得点上一盏油灯,伏在肥皂箱上写检查材料;要不就是读当天的报纸社论,学“老三篇”。白天还得替普大娘家下地干活,上山砍柴,洒扫、浇灌、除草……
普大娘暗忖:“真是个有学问的人呀,大概是个落难的书生吧。”因为她以前常看大戏,这可是大戏里常演不衰的故事。因此,心里难免有恻隐之心。
每天收工回来,恽先生洗了澡,就静坐在房里,等着开饭。普大娘家有个寡媳,也可说是年轻貌美。普大娘有心让她每天给恽先生送饭,好让她以后能寻着一个好男人。像恽先生那样有才学的男人,以后日子长着呢,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那么,她们婆媳俩日后也好有个依靠。
“我吩咐你的话,你记住了吗?”普大娘问媳妇。
“都记住了,我也都照你说的做了,可是……”寡媳不由得脸也红了。
普大娘心里明白,又一遍地说:“这说明你的工夫还做得不够,你还得再加把劲!明白了吗?”
媳妇的男人死了很长一段时间,久不与男人亲近,其饥渴的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寡媳按着婆婆的指示,推开了柴房的门。恽先生一动不动地专心看着一本红书,连眼也不眨一下。
“吃饭啦!恽先生。”寡媳很温柔地叫了一声。恽先生觉得心里震撼了一下,一股热流直涌上来。但他还是压抑住了,眼睛还是没有离开那本红书。
寡媳按捺不住,把他搂紧了,在他的耳畔,轻轻地问:“恽先生,这个时候,你最想和我做什么?”
一股温馨的暖流柔柔地注入恽先生的心里,妇人的鬓丝搔痒着恽先生的脸庞。恽先生的心只是怦然地一跳,但他还是不为所动,一本正经地答道:“我这时想的只是一辈子改造思想,抵挡资产阶级的香风臭气。”
“真是个不可救药的木头人,他是男人吗?我算是服了,拿他没辙。”寡媳很沮丧地向婆婆诉说。
普大娘一听,气不打一处出,叹道:“我算是枉费心机了,白白地养了他这个窝囊废,他还能算是个男人吗?”
于是,俩婆媳不客气地把恽先生撵出了家门,那柴房仍然堆放柴草,对村里说是娘们家不方便住进一个改造不了的男人。
大自然春夏气候温暖,所以万物得以生机;秋冬寒冷,万物才失去生机。应该如何理解普大娘的一番慈心呢?
吃饭也是很庄严的事,因为不吃饭,人会饿死;吃了饭,人才会有力量,去干一切事。“我”的一切作为都来源自天性,都是有意义的。人们活着只是追求更好的吃、更好的住、更好的享受,那只是一种动物的感官满足行为而已。“食、色,性也”乃是人的生活需要,生命层次的提高。人是不能放弃生活的需要,而去追求达到某种“修养”的目的。在普大娘看来,恽先生已经不是正常人了,而是一种怪物。女人需要的是男人,而不是怪物,所以她们要撵走恽先生了。
偈曰:见缘见法,见法见佛,和气热心,暖生寒杀。
76.辞呈
公司里显得人心惶惶的,因为负债累累,连续几个月的亏损,使得颜董事长大伤脑筋。
公司的龚经理显得有点垂头丧气,闷坐着长吁短叹。就在公司的危难之间,他向颜老板提出了辞呈,并要求抽回自己的股份。
龚先生和颜老板是同乡,又是极要好的朋友。颜老板是看重龚先生的才华,才邀他加盟公司,并委以重任,聘为公司经理的。
大家都对龚先生这种临阵退缩的行为,感到不满,颇有微词,认为他太不够朋友了。
“董事长,龚先生跟你还称兄道弟呢,在这关键时刻怎么可以打退堂鼓?”大家忿忿不平地对颜先生说。
“大家不要这样看龚先生,他是个读书人,胆是小一点,他已经把整副身家性命放在公司里,已经难能可贵了。不要对他要求得太高了,也不要勉强他,给他时间,让他考虑吧!”
龚先生说来是个经济学家,在大学里学的就是经济,他完全明白市场经济的残酷性,有可能随着公司的破产,他的全副家当化为乌有,这使他忧心忡忡不能不考虑,这完全不是做做文章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