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太太,是很信佛的,她想这老头子这么深的佛经也能读,一定是有很深学问的了。只是她从不见这老头烧香拜佛,她认为即使再穷,香火的钱是万万省不得的。再说,这老头口口声声的说佛,可就是在他家的墙上,连佛像也没有挂一张,这又何来礼佛啊!
老太太动了慈悲心,即多买了一张佛像,拿到樊先生处,对他说:“你说你是个佛教徒,可是连佛像也不挂一张,这哪能够体现你对佛的崇敬呀!我这里有一张佛像,你挂起来,也好天天拜一拜,这才像个虔诚的佛教徒呀!”
樊先生接过老太太的馈赠,淡然一笑,对她说:“那就谢谢你了!”
因为老太太在场监督着,樊先生只好恭恭敬敬地把佛像挂了上墙。
老太太觉得自己做了功德无量的事,很满意地走了。
樊先生便在这张佛像下面写了一行字:“如来佛祖,你匆匆降临寒舍,只好委屈你了。寒舍实在是太简陋,我也没有很好的斋饭招待你,请你千万别介意。不过,你放心好了,我不会因为想进天堂的事来麻烦你的。”
这是一颗纯真无邪的心,幽默而风趣,透出一种清趣的禅机。
一位西装革履的大商人,真可谓是腰缠万贯了。有一次,他上清风山去求佛祖保佑他的生意。
他的轿车经过一个村庄,农人们闲适地在田野上荷锄暮归,老牛斜阳,好一派优哉悠哉的景象。他不禁心里很是羡慕,在商场上,可是太辛苦了,没日没夜的搏杀。只觉得做人实在是太累了,如果能像这些人那样,多么惬意啊!只是他心里这么想,但手握的方向盘却一丝不曾放松过,在农人面前按响了喇叭,要他们让开道路。
几条老牛却不理会他,依然那么优闲地嚼着草,慢条斯理地走着。商人也没办法,只好把车速放慢了。
上了山,进了寺,商人很虔诚地拜了佛祖,也许下了愿,说是只要保佑他生意成功,他一定要来为佛祖重塑金身。
这时,他看到一位老僧人坐在殿前的石墀上,看来这位老僧的修行一定很高。商人就走去,想作一番大施舍。
“请问师父,我想捐一笔功德钱,你给个数吧,不要不好意思!”商人很是有点洋洋自得。
那老僧头也不抬,只是冷冷地说:“我正在晒太阳呢!请你别挡着我的阳光。”
众生生生世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得了脱,一切根源皆来自于心的无明。有时我们会在恶梦中拼命地逃生,还吓得一身冷汗,那正是心的无明,一场虚惊。要是知道这不过是梦境,那就不至于逃得浑身大汗了。
偈曰:心之欲求,无非我执,此执不断,永难见佛。
93.画禅
某市要举办一次大型书画雅集,以展示一下这城市的文化实力。全市的画家都接到通知,准时来到会场上。
负责人是市里分管文化的官员耿先生,一位很威严的人,冈为他是部队转业到地方的,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作风。但他又是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的人,对知识分子也极为尊重。
画家们知道他的部队作风,为了给他有个好印象,也都不敢怠慢,郁赶在规定的时间就到了,而且都磨好墨,准备好笔,铺好了纸张,只待一声令下,就可以挥笔上阵了。
耿先生很满意画家都能这么遵守时间,于是他大大地表扬了画家们这种认真的作风。画家们好像士兵那样,严阵以待,静静地听着这对他们的勉励,大家心里部感到满足。
“画家同志们!为了发扬我们市光荣的文化传统,请各位发挥自己的擅长,百花齐放,请你们施展各自的才华吧!”耿先生的一番鼓励,使得画家们更是信心百倍了。
这时,有一个人悠然地走了进来。显然,他是一位迟到的画家。他一来跟谁都不打招呼,神态一点也不焦急,也没有一点迟到的歉意,倒像是人们不该早到。
他一到,也不听耿先生正在作勉励画家们的讲话。顾自倒腾着画具、画笔之类的东西,旁若无人似的。
工作人员想要上前去对他说,让他停止下来。可是耿先生不让工作人员去干扰他。
这时,耿先生也停止了讲话,耐心地看着这位画家。几十个画家也因此注视着他,都担心他因此会挨批评。要是他挨了批评,那大家良好的表现都会尽泡了汤。领导们会怎么看这支画家队伍?
这位画家,根本不理会人们对他的注目,也不理会领导正看着他的举动。他甚至把上衣脱了,打起赤膊,竟盘腿而坐,闭上双眼,像是练气功似的。
耿先生看了,居然毫不生气,还微微地点头赞道:“好呀!这才是一位真正的大画师呀!”
一个对艺术真正心领神会的人,他不须理会世俗对他的宠辱,他只把全部的精神贯注于艺术之中,把自己和艺术融合在一起。
当人的般若生起时,无明就消失,就好比点起灯,黑暗马上就消退。任何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这位画家静心就是把不好缘灭,积聚超好的缘,创造出自己所需要的理想意境。正如一张纸,既可以把它折迭成飞机,也可以把它折迭成鸟。做到了这种无我的境界,人的生命层次也就提高了。
揭曰:因缘生灭,譬如折纸,或为走狗,或为飞鸢。
94.敲钟
辜先生是个很有名望的大经理,他的公司有万把员工,是关系到地方财政收入的大户。所以,连地方上的领导也要给他几分面子。因此,辜先生很有一种血气方刚、趾高气扬的神态。
有一天,他开车外出郊游,路经一座寺庙。于是他把车停在寺门外,独自进寺拜访一名法师。
法师正在禅房打坐。辜先生便问道:“师父,我心里一直有个问题……”
法师并不答理他,只垂着眼。
“我一直弄不明白,是不是真有天堂和地狱这回事?”辜先生继续问道。
法师还不回答,却反而问辜先生:“你是一位大款吗?”
“我当然是一个大经理!”辜先生有点得意地回答。
“那么大经理应该有个大经理的样子,问这些天堂地狱的事,真是多嘴多舌,难道你是怕进地狱不成?”法师道。
辜先生心里极不高兴,不由得暗暗地攥了攥拳头。心想:“你这和尚也太无礼了,我这么低声下气地请教你,你却出言不逊!”
“怎么?不高兴啦,胆小啦,要发火啦,真是个懦夫!”法师冷冷一笑。
辜先生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满腔的火直往上冲,他把拳头握得更紧了,真想不客气给这老和尚一下子。
法师淡然地说:“你可看清楚了,这地狱的门就此打开了!”
辜先生猛然一醒,冷静了下来,马上把拳头松开了,连忙为刚才的失礼向法师道歉:“真对不起,我冒犯了师尊,还请多多原谅。”
法师笑了,说:“看,这天堂的门不就打开了吗!”
事先生完全明白了,死后并没有什么天堂和地狱,一切存在的有无,都在一念的迷悟之间。
一天清晨,唐先生闻得一阵阵钟声是那么的清脆悦耳,宏亮爽心。于是循声寻去,原来敲钟的是寺庙的一个小和尚。
于是唐先生问小和尚:“是你敲的钟吗?”
“不错,是我敲的钟。怎么啦,是不是烦扰你了?”小和尚很有点歉意。
唐先生笑笑说:“你敲钟时的感觉怎么样?”
“没有怎么样,我只是用心敲罢了,没想到烦扰了你,实在对不起。”小和尚还在为敲钟的事向唐先生再三致歉。
唐先生说:“不过,钟声告诉我,你是若有所思的呀,那真是一种难得的清越之音呀!”
“我哪有什么心得,只是我想起师父的教导,敲钟时要视钟如佛,小心谨慎。所以我敬钟为佛,抱着虔诚礼拜的心敲响的!”
圣人善于运用智慧,引导众生走出痛苦,登临快乐的彼岸。这好比夏天的一阵凉风,顿解暑溽;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破除畏怖。这种令人消除不安和烦恼的心境,佛法谓之“涅盘”。
当智慧发生时,烦恼就不复存在,可见烦恼也是无实体,就像海上的波涛,因风起而生,因风息而灭。
偈曰:因智慧生,夜有明灯,心处万事,不忘今生。
95.鱼乐
庄先生退了,在河边悠闲自在地钓鱼。
公司老总派人来找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看到庄先生这副悠然自得的神态,便说:“哎哎,我找得你好苦呀!原来你在这里有这么好的心情钓鱼。老总说了,要我把你请回去,他要把公司托付给你经营。”
庄先生不高兴地嗔道:“嘘,可别吓跑了鱼!”
他根本不理会这事,似乎没有听说过似的,头也不回,两眼只看着鱼竿。来人也不好发作,只得在一旁静静地等候着,等他把这条鱼钓起来再说。
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庄先生才回过头来问那人:“你说鱼在水中游快活,还是让我钓了上来快活?”
“此话怎解?”那人疑惑地问。
“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可以游来游去。若是被我钓了上来,进了我的如同厅堂一般的厨房,配得色香味俱全,人人赞不绝口,说这条鱼烧得太好了,之后就被吃得剩下一副嶙嶙的白骨,扔进垃圾桶里。你如果是鱼,你会作怎么样的选择呢?”
那人毫不犹豫地说:“那当然做自由自在的鱼好。”
庄先生笑了:“你回去告诉老总,我谢他的美意了,我宁可呆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也不愿意摆上豪华的桌子。”
庄先生家中有一个从小就收养的孩子。这孩子已经养到了四五岁,还不曾出去过,庄先生说要保留他的一份童真之心。
有一天,庄先生要外出,吩咐养子看好门。
过了两天,庄先生冒着大风大雨回来了。养子出去开门,一开门便很懂礼貌地问候庄先生:“您辛苦了,吃了饭没有?”
庄先生觉得很惊讶,“这孩子怎么会懂这一套?”于是问:“是谁教你说这些话的?”
养子就指着家中坐着的客人说:“你不在家的时候,是这位先生教我做人要有礼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