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洋小姐拜佛
南华寺可是南方最有名的禅寺,因为里面供奉着六祖慧能的真身。所谓真身,就是“木乃依”,那当然是慧能的“干尸”了。
到这里来朝拜的人很多,都说在这里许个愿,会很灵验的。申先生与他的美国女同学伊露也一道来,因为他们是研究东方文化的,为了学术的长进,他们必然要来的。
慧能的真身漆着金,那么静谧地在宝座上趺跏而坐,神态是那么的安详,好像还在那里冥想着。申先生当然明白他在冥想什么,伊露问他:“申,他还在沉思些什么?”
“噢!他能想些什么,因为本来无一物,自然惹不来尘埃。”申先生答道。
在大殿上,申先生合着掌默诵若自己的祈愿,并且掏出了一块钱放进了功德箱,酬谢菩萨能耐心听他的祈祷。为了表示诚意,他还在蒲团上跪着,恭敬地叩了三个头,口中念念有词:“南无阿弥陀佛!”
伊露想学他的样子,可是她翻遍了口袋,却发现原来身无分文,来得太匆忙了竟忘了换人民币。
于是,申先生就拿出五张一元钱给她。“伊露,就用我的吧!”
洋小姐道了一声“谢谢”,往功德箱中投入一张一元钱,就合一次掌,默默地祷祝一句,好像这样就是许一次愿了,接着她又投人一张,又郑重其事地合上掌默念一遍;如是,一共投了五次,也就是把五元钱全都投了进去,每投一次,她都煞有介事地祈祷。她可能忘了,到了观音堂,可怎么付香油钱!
伊露很开心地告诉申先生:“我已经许了五个愿,中国的神灵可真热心呀!”
“噢!”中先生诧异地望着她那蓝蓝的充满喜悦的眼睛。
“是呀!听我诉说一个愿望,只花一块钱,真是太关心人了,考虑到我们学生不会太有钱,中国的神可帮了我一个大忙,真是太好了!”
美国人的观念总是等价交易,“我”付出多少钱,就要得到多少回报。只须花五块钱,就能满足一个少女的愿望,在伊露看来实在是太便宜了。
现在,不少人都已经有了与美国人的价值观相近的“现代意识”。不过,他们也因此开始逐渐认识东方人的价值观。
在现代经济社会,讲究效率,最大的特色就是“快”,连吃饭也有快餐。所以对于佛义,不会有很多人再逐章寻句地详细解读。但在像美国那样的高科技国家,一样开始盛行禅的研究。这可能因为日本在二战后短短的数十年间,经济腾飞,一跃而成世界经济大国,甚至使美国也瞠乎其后。所以,日本的奇迹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日本民族如此强盛?
日本的文化源于中国,中国则以儒学思想为主导,融入佛、道,乃至理学。日本吸取了中图文化的精华,造成了日本民族的特质。这就使得世界开始重视佛教,许多大学都开设了东方哲学的课程。
偈曰:“我”至现代,禅有精华,振兴民族,精神之花。
100.惜春出家
《红楼梦》中的惜春有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元春人官做了贵妃,有家难归;迎春嫁了个“中山狼”,饱受折磨;探春则远嫁,去如黄鹤。惜春年纪最小,地位孤零,父母兄嫂都未能给予关怀和温暖,使她小小年纪就孤僻、离群,性情冷漠。三个姐姐的不幸,更使她看透世态的冷酷,于是萌发了出家的念头。
第八十七回说到:有一日,惜春正坐着,丫环彩屏忽然走进来,问她说:“姑娘可知道妙玉师父的事么?”
惜春感到诧异,便问道:“妙玉?她出了什么事?”
彩屏答道:“我也是昨日在邢姑娘和大奶奶处,听她俩说话说到妙玉的,说是她自那天与你下棋后回到栊翠庵,夜里便中了邪,满嘴的胡言乱语,叫道有强盗来抢她去了。姑娘,你说这事怪不怪?”
不过,惜春听了,并没有作声。她心里想:“妙玉虽说是冰清玉洁的,但也毕竟尘缘未了。唉!只是我生在这等人家,不方便出家。如果是我出家,怎么会有这等邪念缠绕!真是一念不生,万缘俱寂呀!”
妙玉是走火人魔,遭受劫辱;而惜春则取而代之,成了忱翠庵的主持,真的遂了她的出家心愿。
有一位艺术家敖先生,在国内很有影响。可他觉得光在国内有影响还不够,极想把这影响延伸到到国外去。
于是,敖先生便去了美国。当然在美国,他还是发挥他的长处——绘画。这是他十拿九稳的本事。
他在纽约开了一家公司,专门做画的生意。自己画的还不够,还回国内贩一些画来买。生意做得十分红火,他对命运之神的眷顾,真是感谢极了。
公司的活也真忙,敖先生不但要画画,还得收购画,推销画,忙得不亦乐乎!每天回到家里,便累得像是散了架似的躺在床上。
“真是太辛苦了,在国内可没有这么累呀!”他不时地回忆起在国内专心搞创作的日子,真是太好了!
一天,敖先生又四出兜售生意,在街头,他看到有人在那里优哉悠哉地写生,真是轻松极了,尽管他们并不富有,啃着面包,还乐不可支地吹着口哨。
他想:“是呀!我到底为什么要赚那么多的钱?难道是只为了供自己享受吗?既是为了享受,又何苦遭累呢!我不是很爱画画吗,我何不把快乐全寄托在画画上呢?”
于是,敖先生便把公司关了。然后,他背上了行囊,快快活活地踏上周游世界的旅途。他一边替人家打工,一边对着异国风光写生画画。有了钱又到另一个国家去旅游,一边采风,积累素材,一边写生创作。他只追寻艺术的境界,把身心全部地投入艺术中去。在艺术创作中,他自得其乐。
若是人活在世上没有目标、意义,那就会感到很痛苦,很难承受各种无情的打击。如果生活上有了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就能忍受各种考验,这就是发心菩提,也就是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最佳的定位。
惜春认为证佛道是没有止境的,如同求学没有止境一样。妙玉只安于浅薄的证果,其实尘缘未断,身虽出家,而心未出家。惜春则有更高的追求,故敖先生也有弃商从艺之举。他们都把“空”作为来处,也把“空”作为归宿,禅定归趣于空。
偈曰:生命定位,何处可住?既从空来,应向空去。
101.择居
冼先生有个儿子,很聪明。冼先生很是望子成龙,决意要将儿子培养成为栋梁之材。
原先,他家住在大杂院,隔壁是个补鞋匠,整天坐在板凳上往鞋子上钉钉子。于是,儿子也学着他往鞋子上钉钉子,把冼先生好好的鞋子都钉满了钉子。
倒不是可惜那双鞋子,而是长此下去,儿子怕日后会成了小鞋匠。于是,冼先生便想法子与别人家调了房,搬走了。
可是,新搬的地方却是一条旧巷子,楼下的那户人家,是摆小摊卖熟牛杂碎的。这家人家也挺喜欢冼先生的儿子,常常带他一道沿街叫卖。没几天,儿子就把卖牛杂的把式学得维肖维妙,举着一把大剪刀,在空中剪得刷刷直响,还学会了吆喝:“和味牛杂……”
冼先生觉得长此下去,对儿子影响肯定不好,日后还不先人为主,只知道“和味牛杂”了。于是,他又决心搬家。
好在房改了,再说冼先生也有钱了,便买了一个上好的单元,那可真是个好地方。街口就有一间学校,他家的窗口正对若一个课室。每天看着学生们上课,学生们是那么彬彬有礼,齐声地高叫:“老师好!”然后向着老师恭恭敬敬地行礼。儿子看在眼里,便在家里摆了桌子、椅子,自己既当老师,又当学生,玩起上课的游戏。
这下,冼先生才满意地点点头,放心地说:“这才是我的儿子可以居住的地方呀!”
麦先生是个很受人尊敞的、有学问的人,冉总也常常和他谈一些事情。谈到有关人的品格的问题,麦先生就多次称赞濮先生。冉先生觉得奇怪,便问:“你对濮先生这么推崇备至,莫非他是你的老师?”
麦先生笑笑说:“不是,他是我的同事,但他的确谈吐间很有学问,有独到的见解,所以我称赞他。”
“那你的老师是谁呢?”冉总问道。“我的老师是储先生。”麦先生答。
“那你为什么不称赞自己的老师呢?”冉总又问道。
麦先生说:“储先生为人十分真朴,看起来平凡极了,但内心却能做到与自然融为一体,心境清虚包容一切,善于指出别人不足之处,使之能幡然醒悟,打消邪恶的念头。我这个做学生的,能够用什么言辞称赞老师呢!”
一个有完美的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应该在平凡生活中实践自己伟大的人生理想。
宇宙中有很多条件在支持若“我”的生命,而这些条件不断在发生变化,不明察这些变化,就会产生种种苦恼。冼先生和麦先生用智慧明察了“我”不过是一把点着了的香,不断旋转所产生的光圈,手一停止旋转,光圈也就不复存在了。认识了“我”的真相,把“我”投资在忍辱、精进、布施、智慧上,这就是伏心菩提。
偈曰:雪中须炭,不须添花,“我”若点香,旋之光华。
102.巨树
皮先生闲来就自己开了一辆小车,上郊外去兜风。郊外的空气好极了,城里真是没法子比。皮先生觉得心旷神怡,大口大口地吸着这枯有大皿负离子的山野之风。
这里说不上是什么旅游胜地,不过,一到假日,城里就有很多人开着私家车子到这里来,享受享受大自然,按时髦的说法是“返朴归真”。皮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力提倡者。
车子乘着这清新的大自然气息,风驰电掣一般,呼呼地开着。满眼都是山呀、水呀、树呀,绿油油的一片。这时,皮先生发现前头有一堆很绿很绿的颜色,他只当是一座小山。岂料那绿下面竟是空的,不可能有悬在半空的山吧,皮先生可不时一个弱智人士。
看仔细了,皮先生很快纠正了自己的看法,原来是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荫密密地覆盖着比一个足球场还大的地盘,皮先生可是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树。
皮先生慢慢地开着车子,真是蔚为壮观呀,他不禁惊叹。这时,在浓荫中,已经停着上百辆的车子。都是从城里开来玩的,他们都在这树荫下稍事休息,吃点东西,喝点水。这些人好像不是来郊游似的,而是在一座大礼堂里开游乐会那样,轻松愉快。
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皮先生也大开心怀,一下车,伸了个大懒腰,高声地叫道:“大自然的怀抱,真是太妙了!”
“可不是?这么大的一棵树,真是见所未见呀。”先来的一个人搭讪着说。
“这一定是一棵很有特质的大树,肯定是栋梁之材呀!”皮先生感慨惊叹。
“这倒不一定。”那人表示了异议,全然不考虑投皮先生的所好了。
“是吗?不会吧!”皮先生表示了质疑。于是他绕着大树走了一圈。
走回来时,皮先生不得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表示同意那先生的意见。
不错,这的确是一棵很大的树,不过它的枝干尽是弯弯曲曲的,那么粗大的树身,里面竟是空壳的,甚至可以容下一辆车在里面躲雨。这样的树怎么能用来做楼房的栋梁呀!再说这绿油油的叶片,沁出的液汁,若是滴在身上,会引起皮肤的溃烂。
“这真是一棵大得一点用处也没有的大树哇!”那位先生,胡着皮先生聊发感慨叹道。
“真是!”皮先生马上表示同意,并且还说:“精神世界修养到如此境界,完全超脱的人,可能也就如同这棵不成材大树!”
释迦牟尼说:“诸受是苦,诸行无常”。告诉我们不要追求什么感官的享受,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迷惑于衣食住行物质条件的好坏。做一棵“无用”而得道的巨树又如何,把生命融人大自然中。物质不过是维持生命的条件而已,并不是人生最高的目标。在生活条件中,去争取最高的人生目标,那才是无上的菩提,透过发心、伏心,使得“我”的福德因缘日臻完善,那就能明心见性,也就是所谓的明心菩提。
偈曰:无为无作,精神超脱,发心伏心,明心乃雪。
103.化蝶
其实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没有死,梁山伯听说祝英台要嫁马文才,自然很是郁郁不乐,不过凭他年轻力壮,那时也不过十九二十岁,青春活力,年少气盛,没那么容易就死了。那天夜里,他叨念着“英台妹呀!”便昏昏地睡着了……
祝英台那边也是如此,她也思念梁哥哥心切,念若念着,也睡着了……
两个人同时做梦,便在梦中演绎了千古传唱的悲剧:马文才的迎娶队伍吹吹打打地抬着花轿来了,祝英台被父亲迫着,上了花轿。下面的情节如戏剧中所演出的那样,催人泪下……
然而,这两个痴情男女,在封建势力下,在人世间活活地被拆散,只好化作蝴蝶,自由自在地飞向花间,圆了爱情的美梦。
事后,梁山伯醒来,并没感到遗憾,因为在梦中,他已经和英台妹结成伉俪,双宿双栖,过了夫妻生活。
而在祝家庄,马文才在门外等得不耐烦,因为喇叭手已经吹得气尽力竭,祝家小姐就是没醒来。马文才更是呵欠连天,再也坚持不了,只好回去了。
祝员外连忙赶出去扯着马文才:“贤婿,稍等,待老夫将小女叫起来,捧进轿内如何?”
马文才道:“嗟,天下痴心女不知多少,岂只府上千金一人。既然她心有所属,三年同窗,我才不戴这绿帽子。本少爷打道回府了!令千金还是留给梁山伯这个傻瓜吧!”
祝英台梦中正与梁山伯如胶如漆,听得外头嘈嘈嚷嚷。只是马文才这一句她可听见了。立即一骨碌起来,让银心从小门溜出去,通知梁山伯马上备花轿来迎娶,怕迟了马文才会反悔。
两人到底是佳偶天成了,洞房之夜,切切私语间,做起那事,觉得这滋味飘飘欲仙。于是,祝英台便问梁山伯:“梁哥哥,到底还是不是在梦里呀?怎么此情此景,如在目前?”
梁山伯道:“英台妹呀,开头是我们在梦化蝴蝶成全好事,现在是蝴蝶梦化我俩共谐连理呀!”
到底是梁祝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梁祝?梁祝与蝴蝶到底有别,这就是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展总财大气粗,不过他也有自知之明,考虑到自己尽管是个腰缠万贯的阔佬,但毕竟文化素质很低,小学还没毕业。也不知怎的,神推鬼拽,竟让他坐上了总经理的宝座,做起了大生意。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高雅,他不得不去结交一些名人雅士,听听他们谈谈风月。当然,那些雅士们也十分地奉承他,夸他:“展老板,看你的样子,温文尔雅,很有内涵,虽然你平时不大说话,可你是秀内慧中深藏露呀!”
“是吗?”展总可有几分得意了。不过,他实在是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汁,总会有一天露马脚的。他极想有个速成的法子,使他满腹的肥膏化成满腹经纶。
于是他问修养极高的暨教授:“暨老,你给我想想法子看……”
暨老淡笑:“你可以买些上好的宣纸,挂在墙上呀!”
展总似乎豁然开朗地问:“那么,该请哪位留下墨宝?”
暨老良久不语,他问展总:“你懂我意思吗?”
“不懂!”展总摇摇头答道。“那以后问人吧!”暨老对他说。
后来,展总真的问人,人家告诉他:“暨老的意思是,宣纸要有高士的书画,才算是艺术。你一个赚大钱的人,凑什么热闹呀!”
偈曰:物我交合,心境皆空,花着好色,只遇春风。
104.无赖鬼
仲先生打算要做一番学问,因此非得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好好读书。可是在城里头不可能找到这么理想的地方。
后来,有人告诉他:“仲先生,郊外有个地方,那真是世外桃源一般。可是至今还没有被人发现,那地方静得连苍蝇飞过也听得见。不过你不须担心,那地方干净极了,一只苍蝇也没有。”
“真有这么好的地方,那我一定要去。看来,我可以在那里专心读书了。”仲先生满意地说。
“不过,那地方有点吓人,你怕不怕?”那人说。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有什么可怕?”仲先生不以为然地说。
“那地方曾经有个女人上过吊,听说常闹鬼哩!”那人自己说着,也有点毛骨悚然的样子。
“嘿,我胆子大着呢,我是从不相信有鬼的。”仲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