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制度者,人类私有财产制度的历史上之恶性传统物,自来社会种种进化,莫不受其累而迟滞焉。
沈兼士《儿童公育》《新青年》第6卷第6号1919年
总括一句,家庭生活在生物学上说来,是一个生育及培养子女的自然组织,含着配偶的爱和亲子间的爱为要素。到了人类因养育和训练的时间加长,家庭也变了长久而且稳固。但至人间社会进步,从前旧家庭的制度,又失其稳固,发生变化,由君主的而趋向平民的了。将来如儿童公育的问题见诸事实,和个性的日益发展,自然更有变化发生,然家庭生活却并不因此完全涣散,真是幸福友爱的家庭,便在没有牵制迫压的自由里面。
周建人《家庭生活的进化》《妇女杂志》第7卷第5号1921年
我们应当认定:人类是有进化而能进化的,个性的发达和本能的施展,是意中事。破坏个性的发达和本能的施展的,就是个性和本能的仇敌,我们万万不能容纳。家族制度,就是破坏个性和本能的发展的惟一物品。
陈德征《家族制度的破产观》《妇女杂志》第7卷第5号1921年
我以为家庭为社会的基础,也是社会的单位。男女共营家庭生活,实能使人格向上。独身的男子或女子,恰如片轮之车,是不行的。
李光业《家庭之民本化》《妇女杂志》第7卷第2号1921年
家庭者,即自男女婚媾后,由于其分子间之生理作用组织而成之机能团体,此团体之成立,与人类之生存,及他种社会之机关,有密切之关系者也;
邰光典宝贞《新家庭》《妇女杂志》第7卷第1号1921年
人的家庭之乐是极重要无比的,它最能培养人心,并且维系了一个人生活的平稳。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2年)《梁漱溟学术精华录》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55页
严格而言家庭,有两件事最为重要,第一,须有固定之配偶……倘是非固定之配偶,虽有子女,亦不得谓之家庭。第二,有固定之居所,——无论其居处之所,为租为借,总是属固定的。
江亢虎《社会问题讲演录》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18页
家庭必托始于婚姻制度,有婚姻制度,始有固定之配偶,而人类既倾向于私有家庭之产生,男予以女子为私有,或女子视男子为私有,以至私有其子女,私有其产业,所以家庭为一切私有制度之源泉。
江亢虎《社会问题讲演录》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119页
家族制度以包括男女两性为它那组织上的必要条件,所以一方使它本身得能再生永续,同时又使由它集合而成的社会组织也得再生永续。所以家族制度为人类之社会生命的维持者,使社会永久成为一个有机团体的机关,这种最最原始的机能自古至今终是保有着了的。
高希圣《家族制度AB》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版第3页
所谓家族制度的社会职能是在增殖子孙使他成为成人一点上。这个任务实是家族制度所特有的任务。……不产子女的夫妇结合在夫妇个人方面就算是得到成功,但在社会的方面却是一个失败。
高希圣《家族制度ABC》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版第6—7页
家族制度……在永续的一代代相传一国民或一民族所有的精神文化上也是个重要的机关。
高希圣《家族制度ABC》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版第9页
家是单指同居的家属,凡在外家属和佣工,不算在内。家庭是包括与家长常年同居共食的家属及佣工而言。
冯和法《农村社会学大纲》(1929年)上海黎明书局1934年版第126页
农民因受职为业的限制,彼此间接触不多,所以各种组织不能发达,家庭遂成了社会的单位或中心。加以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不同,不是集团经营的,而多是单独经营的,于是家庭又成了生产的单位。儿童初期的教育,遂集中于家庭了。
冯和法《农村社会学大纲》(1929年)上海黎明书局1934年版第536页
家庭还有一个重要的职务,便是作人类消费的单位。……一个结婚而有子女的入,他在社会上所获得的金钱,不只是养活他一个人,还要养活他的一家。
吴景超《社会组织》(1930年)《社会学大纲》中华书局1930年版上册第37页
中国的家庭,以前还有一种宗教的职务。外国人说我们的宗教,是崇拜祖先。……相信人死后还有衣食的需要,所以对于子孙,有祭祀的要求。……与祖先崇拜的信仰有关的,还有一种信仰,便是风水。作子孙的,在先人死后,要寻一块佳地,安置先入的遗体。他尽了这种义务之后,便可享财运亨通子孙发达的权利。这种种信仰,自然科学发达之后,便逐渐消灭了。
吴景超《社会组织》(1930年)《社会学大纲》中华书局1930年版上册第38页
凡有二人以上的永久同居便是家。
楼桐孙《中国家制的过去与未来》《东方杂志》第28卷第2号1931年
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
鲁迅《南腔北调集·家庭为中国之基本》(1933年)《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5卷第217页
至于家庭,既以儿童为主体,那么,儿童未曾入学以前,家庭是儿童的保育所。儿童能入蒙养园或是小学以后,家庭便是学校的补助机关。
沈钧儒《家庭新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2页
没有家庭,不能产生和保护儿童的生命。没有财产,不能维持和发达儿童的幸福。财产是附属于家庭的,不是在家庭以外的。所以父母死了,财产传给他的儿子,无论何国,多是如此,成了一种天然的法规。
沈钧儒《家庭新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34页
家庭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团体,是各种各色文化的一种共通特征,它有许多的形式,而诸形式间,又有许多的等级或阶层,又受其他社会团体的种种改变,所以我们要替家庭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在实质上,是不可能的。
郝伯珍《婚姻问题总论》天津《大公报》社1933年版第66页
人是一个富有情感的动物,在在要求情感有所寄托。在彝伦攸叙的社会里,家庭是人们情感所由维系的一个最大的中枢。家庭一经摧残,此种中心机关就没有了。从此人们的情感就不得不别求寄托。
潘光旦《基督教的伦常观》《中国之家庭问题》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313页
有些国家有国教,中国家庭也有家教。这种家庭宗教便是“崇拜祖先”,……教主是谁呢?教主便是我们的家长。教条又是什么呢?教条便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无论如何,后人是非要不可的。……所以有重男轻女的习惯,……于是社会上有一夫多妻的制度。并且因为崇拜祖先的缘故,我们中国人对于丧葬之礼,非常隆重。各种迷信如风水等等,亦随之而起。
王造时《中国问题的分析》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36—37页
社会的进化,全靠种族的绵延为之传递,而种族的绵延,则就有赖于家庭的组织为之生聚教训和抚育。如果没有家庭,纵能生聚,也难繁殖。纵能繁殖,亦难健全。
吴云高《现代家庭》中华书局1935年版第17页
人有了家,就不能同没有家的人一样,少不得要思前顾后,畏首畏尾。从文明进化的一点上讲,或者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说不定,但从艺术的人生观来说,家却是一副套在自由人身上的枷锁,因为艺术家的天性,多少总带有些薄命汉倾向的。
郁达夫《就家字来说》(1936年)《郁达人文集》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3年联合版第8卷第227页
家这个字,在《说文》里不知道是怎样的解释,但从我们的直觉来解说文字,总觉得宝盖底下的一个豕字,当然有将野兽的野心野性收服驯致下去的意思。
郁达夫《就家字来说》(1936年)《郁达夫文集》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3年联合版第8卷第227页
家庭始终是一般女性发展才能与个性的最佳境地。……家庭组织是人类文化上…‘种最高尚、最宝贵的表现。
黄嘉德《时代女性的悲剧》《新女型》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6年版第4—5页
人类最根本的需要之一为一种匿身之所,俾两性能够享纳所谓家庭生活。在此有遮掩的环境中,生之活动可以自同情、敬爱和诱掖的交互贯通间而得到新的意义。家庭就有此等功用。……所谓新意义,一言以蔽之,即是情绪的满足。这种满足的特质乃一动力,为适应社会的必需。
张少微《现代家庭组织的试验》《东方杂志》第34卷第13号1937年
从社会学的观点,家庭是夫妇子女等亲属所结合的团体,其组织范围的大小,因社会而有不同。
孙本文《现代中国社会问题》商务印书馆1942年版第1册第61页
家庭两字,始见于梁王僧孺文,“事显家庭”句。今即以译英文“Family”字义。通常所谓家庭,是指夫妇子女等亲属所结合之团体而言。故家庭成立的条件有三:第一,亲属的结合,第二,包括两代或两代以上之亲属,第三,有比较永久的共同生活。
孙本文《社会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下册第73页
集家庭而成家族,是家族为家庭的扩张。但家庭指同居共财者而言,而家族则不必同居共财。此其最大异点。……但家族意义似应包括母族妻族在内。
孙本文《社会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73页
家族最重要之意义,在于表明血统之关系,因血统之关系而生亲亲之义。……中国社会,向以家族为中心,一切风俗制度,均由家族推而广之。故家族为中国社会组织之基础。
孙本文《社会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74—75页
家庭既已失去他的许多职权;如法律的、政治的、经济的职权等等。其在家务的清理,儿童的教养,与疾病衰老之供养等等之任务上,又均可由完美的社会福利机构替代尽责。但是他在他那道德的、教育的以及感情的形式上似是不很容易替代的。
高达观《中国家族社会之演变》正中书局1944年版第1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