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送给青春期男孩最好的礼物
28651300000023

第23章 人际交往的艺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1)

§§§第一节

青春期是健全人格形成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掌握交往的技巧,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方面可以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调整自己的言行;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化解孤独感,增强自信心,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人际关系的技巧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的联系过程。这是一动态过程,通过人际交往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或恶感、排斥或吸引等心理上的距离和关系,即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一些技巧,青少年可以适当借鉴:

1.学会“听话”

要与他人处好关系,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是十分必要的。倾听时,要注意眼睛注视对方的表情,仔细把握说话人的一切“无声言语”。如叹气、停顿、沉默、体态等,并及时地、适当地给予应答性的反馈。

2.善于观察对方的气质和性格

如若与“激情型”的人交谈,会发现对方情绪强烈,内心活动显之于外;与“静默型”的人谈话,会发现对方持重寡言,情感深沉;与平素大大咧咧的人谈话,会发现对方满不在乎,漫不经心。针对不同气质和性格,应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3.讲信用

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庄、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

4.抛弃嫉妒心

嫉妒别人,实际上是企图剥夺别人已经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种心理极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同时要克服猜疑、苟求、孤独、自卑与自满等不良心理状态。

5.不要忘记谈话目的

谈话的目的通常有这样几点:劝告对方改正某种缺点;向对方请教某个问题;要求对方完成某项任务;了解对方对工作的意见;熟悉对方的心理特点等等。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一定不是个说话时不知所云、东拉西扯、离题万里的人。

6.谨慎交友

并非人人都想交朋友,也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要有选择地交友,并在人际交往中,完善自我,寻找快乐,摆脱忧愁。

7.以诚相待

主动积极地进行交往,适当充分地向对方表示你的友好愿望,让对方能真切感受到你的善意和诚意,进而作出积极反应。

8.学会说话

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的分寸,不讲不该说的话。在讲话中注意幽默感,则能增加人际吸引,克服尴尬场面。在谈话中,注意谈起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和最为珍视的东西,使之高兴,你就不难与之接近了。

9.消除偏见和成见

对对方有偏见和成见时,要时常暗示自己摆脱其影响,并且逐渐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方,多想想对方好的方面。

10.讲究互惠互利

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11.选择谈话的机会

一个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别人或陌生的环境中的谈话更有说服力;为此,他可以在业余时间内利用“居家优势”,也可以在别人无戒备的自然的心理状态下讲话,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12.善于运用礼貌语言

礼貌是对他人尊重的情感的外露,是谈话双方心心相印的导线。人们对礼貌的感知十分敏锐。有时,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您”、“请”等字眼,都可以让他人感到一种温暖和亲切。

成长小贴士 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必要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念,实现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

主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是知识、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在社会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理应受到尊重。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老师会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引导他们提高认识。作为学生,我们应当尊重老师。

1.尊重老师的劳动

老师几乎是把所有的知识无私地、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如果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回报的话,就是希望看到学生成才、成熟,在知识的高峰上越攀越远。因此,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把老师留的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

2.做老师的得力助手

老师在从事教学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教研任务和管理任务,非常辛苦,在空余时间做老师的助手,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这样,既可以加深师生情谊,又可提高自己的能力。

3.对老师要礼貌

比如:见到老师要有礼貌,能够做到主动热情打招呼。与老师交往时行为举止要恭敬,还要注意运用一些文明礼貌的称呼,如把师长称为恩师、严师、良师等,把老师的话称作是教导、教诲、训诫、赐教等。

4.虚心求教

向老师请教,不仅直接使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其实,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间交往的第一步。

5.大胆展现你的才华

如今的社会充满了竞争,你能否在其中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否将你的才华充分展现。过去那种以怀才不露为美德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要主动寻找伯乐。有才识的老师同样喜欢才华横溢的学生。

6.向老师提意见要讲分寸

给老师提意见和建议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一般来说,老师在全神贯注地讲课或讲话时不要打断,即使是要讨论课上的问题,也最好不要当时提。因为这样做容易打断老师的思路,干扰教学进度,甚至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同时,也要注意语气和方式,要注意用礼貌、商量、交换意见的口气进行。

7.当老师批评错了也别在意

在师生相处过程中,往往出现老师因不了解情况而批评错了的事情,这时要冷静克制自己,不要与老师顶撞,防止矛盾在双方都不冷静的情况下进一步恶化。其次,要体谅老师,老师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也有不了解情况的时候。最后,要及时消除误解。作为学生,事后应及时找老师直接面谈或采用其他方式向老师解释,一时解释不清的,可暂时放下,待以后再寻找机会消除彼此误解。

8.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

有的学生明知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里服气,嘴上也死不认错,与老师搞得很僵。有的人则相反,受过老师一次批评心里就特别怕那个老师,认为他是对自己有成见。这都是没必要的。错了就是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改正就是好学生。老师不会因为谁有一次没有完成作业,有一次违反了纪律就认为他是坏学生,就对他有成见。相信老师是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成长小贴士 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

生活中,老师都是以最大的热忱、最审慎的眼光来观察、分析和研究他所教导的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的。老师还要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以便全面地培养和造就每一位学生。正因为如此,老师对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鼓励或者批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成长起来。所以学生虚心地听取老师的批评帮助,认真地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同样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老师的批评如果若与事实有出入时,学生要在老师讲过话后平心静气地加以解释,或在事后寻找适当的场合、时机加以说明。与老师发生矛盾,学生不要顶撞老师,更不要在课下散布对老师的不满情绪,发泄无理言辞。

跨越代沟,与父母愉快地交往

层出不穷的新的文化观念和传统理念之间不时地发生着冲突,于是一个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日渐显化,那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问题。

代沟,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差异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差异。它像一道道沟壑,阻碍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影响了两代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从其形成的原因可以看出,代沟有以下特点:

1.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

代沟是由于两代人学习和成长的年代不同,以至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是由于两代人由于年龄的差异造成的心理成熟程度不同而造成的。所以可以说代沟的产生是必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消除是不可能的,所以,也没有必要把代沟视为洪水猛兽。

2.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不同

父母与子女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是由于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而且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经历不同,所以对待问题的方式就会产生分歧,就会有不同的见解。时间久了,“代沟”也就出现了。

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无可奈何的,作为年轻的一代,只要努力是可以把两代人的距离缩小到最小的程度,既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又可以使家庭气氛保持温馨。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建议:

1.温和地对待父母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父母的崇拜、依恋、顺从减弱,而更多地寻求同龄人的友谊,在家的时间减少,这被称为“离巢”现象。孩子的骤然长大使父母一下子失落很多,心里也空落落的。孩子要理解这种心情,对父母态度要温和,即使自己不能接受的观念也不要顶撞、闹气,可以装作虚心聆听的样子,即使不能采用,听一下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可以给父母一点安慰。

2.多与父母交流

父母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们看问题要成熟得多。青少年多跟父母交流,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要认为跟父母谈心是“没长大”,善于沟通正是你越来越成熟、独立的表现。在交流沟通中,父母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生事物,也会进一步缩小代沟。

3.多多体谅父母

父母是人而不是神。正如你在学校可能会遇到自己不愉快的事情一样,父母也会在家里家外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会因为疲劳过度而心情烦躁。如此说来,要求父母永远说有道理的话,永远做有道理的事情,也不太现实的。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你可能会对父母有更多一些的体谅、理解和尊重,你所表达的态度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4.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

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手能力不强的孩子,作为父母是不放心的。青少年要试着去关心父母,帮他们做做家务,谈谈家庭经济,你的理想,让父母觉得“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会过多地干涉你的行动了。

成长小贴士 当父母不喜欢自己的朋友时

首先你应当与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的父母和睦相处。如果你的父母始终认为你的朋友会把你“带坏”,那么你应该向你的父母解释,为什么你不这么认为。你最好能创造一次机会使你的父母能够认识到你的朋友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如果他们不相信,你也应该为你的父母流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细细考虑。也许你父母的反对一件在某种意义上也有道理,但如果你的父母仅仅是以貌取人,比如人们指责你的朋友不修边幅,那么只要你不对这些事情反感,你就应该试着去转移你父母的注意力。

与陌生人沟通的技巧

人和人之间由接触而了解,由了解而沟通,由沟通而互动,而接触往往始于介绍。介绍是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和陌生人说话。

与陌生人沟通可以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1.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

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

2.与人真诚

真诚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金钥匙,因为真诚的人使人产生安全感,减少自我防卫。越是好的人际关系越需要关系的双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真实想法与人交流。当然,这样做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装起来是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的。

3.主动对人友好

主动表达善意能够使人产生受重视的感觉。主动的人往往令人产生好感。

4.信守自己的承诺

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相欺、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在人际交往中,与守信用的人交往有一种安全感,与言而无信的人交往内心充满焦虑和怀疑。对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人学生来说,守信用使你的形象更添光彩。

5.积极响应对方的问题

面对陌生人交谈时,为了松弛紧张的气氛,必须努力制造亲切的感觉。如果人家问你问题,不要简单回答“是”或“不是”,也要回问对方,让话题能够继续下去。

6.讲究平等

任何好的人际关系都让人体验到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如果一方受到另一方的限制,或者一方需要看另一方的脸色行事,就无法建立起高质量的心理关系。

7.乐观对待每一个人

就算对方的反应不是很热络,也不必感到沮丧。我们本来就不可能讨每个人欢心,不过一定还有挽回的机会,你的态度要乐观起来。

8.坚持互利原则

互利原则要求我们在际交往中,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倾向,多关心、帮助他,并保持对方的得大于失,从而维持和发展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9.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

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环”效应,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概全。

10.解读现场的气氛与对方的心态

要避免谈论会让人讨厌的话题,不要你一个人一直发表高见,也要学习倾听别人说话。解读现场的气氛,看准时机再发言。

11.留心观察

从一个人的服饰,举止,谈吐可以看出他的心情,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开始谈话前首先看对方有何与自己相同之处。例如,他和你一样都穿了一双耐克气垫运动鞋,你可以以耐克鞋为话题开始你们的谈话。

12.宽容别人

相容表现在对交往对象的理解、关怀和喜爱上。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发生矛盾,有的是因为认识水平不同,有的因性格脾气不同,也有的是因为习惯爱好不好等等,相互之间会造成一定的误会。双方如果能以容忍的态度对待别人,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成长小贴士 不愿和陌生人交往与小时候的教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