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密码
28653200000057

第57章 附录六:《老子》全译(3)

[译文]天下万物都有它的始端,开端者就是天下万物的根源。既得到根源,就能认识万物;既认识了万物,又持守住万物的根源,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堵塞嗜欲的孑乙窍,关起嗜欲的大门,终身也不会陷入困境;打开嗜欲的孔窍,干预事变,终身都不可救治。看清细微的叫做‘‘明”,保持柔弱的叫做“强”。用智慧之光,回到察见细微的“明”,不给自己带来灾殃,这就是因循常道。

五十三章

[原文]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译文]虽然我认识了大道,并且行进在大道上,但我最担心的是唯恐走人了邪路。大道是平坦的,但是有些人却喜欢走邪道。朝廷腐败,致使农田荒芜,仓库空虚;但是王侯们还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食精美的佳肴,拥有多余的财富。这种行径就是强盗头子的行径。这是多么无道啊!

五十四章

[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善于建树的不可拔除,善于抱持的不会脱落,遵行不争之道,就可以世世代代地祭祀不绝。以道修身,他的德就纯真;以道治家,他的德就充裕;以道治乡,他的德就久长;以道治国,他的德就丰盛;以道治天下,他的德就普泽天下。所以,从我个人就可以观察其他的人,从我的家可以观察其他的家,从我的乡可以观察其他的乡,从我的国可以观察其他的国,从我的天下可以观察其他的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变化的必然趋势呢?就是依据道来进行观察的。

五十五章

[原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巳。

[译文]含德深厚的人,就好像婴儿一样。蜂、蝎、毒蛇不伤他,猛兽凶鸟不搏击他。他筋骨柔弱而拳头却攥得很紧。他不知道男女交合而小生殖器却常常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表现。他整日号哭,嗓子却不沙哑,这是元气淳和的缘故。认识了精和之气就把握了常道,知道了常道就叫做明;贪生纵欲于是造成灾殃,意欲役使和气就是逞强。过分强壮就要走向衰老,这叫做不合乎道,不合乎道就必定早日死亡。

五十六章

[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智慧的人不空谈,空谈的人没有智慧。堵塞嗜欲的孔窍,关闭嗜欲的门径;挫掉锋芒,消解纷扰;收敛光耀,混同尘垢:这样就达到了玄妙同一的境界。因此,对于达到玄同境界的人,人们既不能对他亲近,也不能对他疏远;既不能使他获利,也不能使他受害;既不能使他尊贵,也不能使他卑贱。正因为如此,他才为天下人所尊重。

五十七章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以正道治理国家,以奇术用兵打仗,以“无事”的方法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应当这样呢?这是因为:天下的禁令忌讳越多,民众越贫困;民众的利器越多,国家越昏乱;民众的技巧越多,坏事情越多;法令越森严,盗贼反而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为,民众会自然顺化;我好清静,民众会自然端正;我无事,民众会自然富足;我无贪欲,民众会自然淳朴。”

五十八章

[原文]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政治宽厚,民众就浑厚纯朴;政治严苛,民众就狡诈奸滑。灾祸啊,常常为幸福所依傍;幸福啊,又总是灾祸潜伏之所。谁知道它们互相转化的究竟?它们的变化没有一定规则。正可以转变为邪,善可以转化为恶。人民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圣人犹如方正之物而不割伤人,犹如有棱角之物而不刺伤人,正直而不是毫无顾忌,光亮而不使人感到刺眼。

五十九章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則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治理国家、养护身心以尽天年,没有比爱惜、积蓄的原则更好的。爱惜、积蓄,就是及早服从道。及早服从道就是注重积累德。积累了德就能无往而不胜;无往不胜,那就有了不可穷尽的力量;有了这无限的力量,就可以治理国家;掌握了治理国家之道,就可以长久维持。这就是深根固柢、长生久立的道理。

六十章

[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治理大国犹如煎小鱼一样,不要乱翻动。用道治理天下,鬼魅就不灵验了;不是鬼魅不显灵,是神祇不伤害人;不仅神祇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这样,神与圣人都不伤人,所以他们的功德就相互结合在一起了。

六十一章

[原文]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則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大国好比江河所归之江海,居于下流。大国与小国交往,应常处于雌柔的位置。雌柔常常以沉静而胜过雄强,因其沉静,所以愿意处于卑下的地位。因此,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以取得小国的归附;小国对大国谦下,也可以取得大国的容纳。所以大国以谦下取得小国的归附,小国以谦下得到大国的容纳。大国不过是想兼并小国,小国不过是想侍奉大国。这样,大国和小国都达到了自己的愿望,而大国尤其应该谦下。

六十二章

[原文]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荚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译文]道是万物的庇荫,它既是善人的法宝,也是不善之人赖以自保的东西。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取别人的敬重,美好的行为可以感化他人。人们若有了不善之举,怎么能够抛弃他们呢?所以,立位天子,设置三公,虽然有以拱璧、驷马进奉朝贺的仪式,还不如用“道”来作为献礼。自古以来人们之所以尊贵这个道,原因是什么?还不是因为进修此道可使善人求善得善,不善之人能够免罪吗?正因为如此,所以为天下人所尊贵。

六十三章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来作为,以无事的方式去做事,以恬淡无味当做味。怨仇无论大小,怨恨无论多少,都应当用恩德去报答。欲图解决困难,应从容易处人手;要成就大事,也应从细小处下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小处做起。因此圣人始终不贪图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其大事。轻率的允诺,必定信用不足;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定要遭受很多困难。所以圣人事先就看重困难,因此他最终就没有困难。

六十四章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责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事情在稳定的时候容易保持,在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图谋,在脆弱不牢固的时候容易分裂,在还微弱的时候容易消散。因此,要在祸患未发生之前就着手处理,要在祸乱未发生之前就进行治理。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树苗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垒起来的;千里之远的路程,是从脚下举步开始走出来的。强作妄为必将失败,执持把守必定损失。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没有失败;无所执持,所以没有损失。平常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反而失败了。所以,一定要谨慎,善始善终,这样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因此圣人以不欲为欲,不尊贵那些难得的货物;以不学为学,补救众人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圣人以此辅助万物顺其自然,而不敢勉强作为。

六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