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古代善于以道治国的,不是要民众精明智巧,而是要民众淳朴。民众所以难治,就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智巧。所以,用智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灾害;不用智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福气。这两条,都是治国的法则。经常认识并掌握这法则,便可达到“玄德”。玄德既深沉,又远大,它与万物一起返归于真朴之道,于是就能顺应于自然。
六十六章
[原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居于民众之上,必须以谦下的言辞来对待民众;要居于民众之先,必须将自己置身于民众之后。所以,圣人居于民众之上而民众并不以为是负担,居于民众之先而民众并不感到是危害。天下的人都乐意推戴他而不厌弃他。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六十七章
[原文]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則胜,以守則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博大,不像任何具体之物。正因为道博大,所以才不像任何一物。如果它像任何一物,早就变成细小的东西了。我有三件宝贝,持守着并保全它们:第一叫做慈爱,第二叫做俭啬,第三叫做不敢为天下人的先导。慈爱所以能产生勇气,俭啬所以能广积财富,不敢为天下人的先导,所以能成为天下人的首领。如今舍弃慈爱而只求勇敢,舍去俭啬而只求广积财富,舍去退让而只求争先,那必定是死路一条了!慈爱这件宝贝,用来攻战就能获胜,用来守卫就能稳固。天要救助人,就要用慈爱来护卫他。
六十八章
[原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善于作武士的不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不激怒,善于胜敌的不与敌人争斗,善于用人的对人谦下。这就叫做不争的美德,这就叫做善于使用人力,这就叫做与自然天道符合。
六十九章
[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文]古代用兵的人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敢进犯而采取守势;在作战时,不敢推进一寸,而宁愿后退一尺。”这就是说,虽有行阵,却像没有行阵可摆;虽要举臂攻击,却像没有臂膀可举;虽有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擒;虽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持。军队的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的,轻敌将会丧失我的“三宝”。所以,敌对双方交战的时候,具有慈悲心的一方可获得胜利。
七十章
[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译文]我的话很容易懂,也很容易实行。但是天下没有谁能够了解,没有谁能够实行。我的言论是有主旨的,行事也是有根据的,正由于人们对此不了解,所以没有人理解我。因为了解我的人少,因此取法我的人就显得难能可贵了。所以圣人外表简陋却内怀美玉。
七十一章
[原文]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知道自己有所不知,这是最上乘的;不知却自以为有知,这就是毛病了。只有把不知而自以为知这种毛病看做是毛病,因此才没有毛病。圣人没有这个毛病,因为他把这种毛病当做毛病,所以他没有毛病。
七十二章
[原文]民不畏威,則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如果民众不畏惧统治者的威逼,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临头了。不要逼迫得民众无法安居,不要压榨得民众无法生活。统治者只有不压榨民众,民众才能不厌弃你。所以,圣人只求自知,不求表现;只求自爱,却不自贵。也就是说,舍弃“自现”、“自贵”,而保持“自知”、“自爱”。
七十三章
[原文]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則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婵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勇于刚强果敢就会被杀,勇于柔弱退避就能存活。这两种勇,或者得利,或者遭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所以圣人也难以说清。天道不争斗而善于取胜,不言说而善于应对,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谋划。天道的作用犹如一个大网似地广大无边,虽然稀疏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七十四章
[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斯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民众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如果民众经常怕死,对于为邪作恶的我就把他抓起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呢?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木匠去砍木头一样;代替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七十五章
[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民众饥饿,就是由于统治者收税太多,所以民众饥饿。民众难以治理,就是由于统治者强作妄为,所以难以治理。民众轻死,就是由于统治者奉养太过,逼得民众活不下去,所以民众轻死。只有清静恬淡、无事无为的人,比起那贵生厚养的来得高明。
七十六章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搞。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了。草木活着的时候枝叶是柔弱的,死掉以后枝叶就干枯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反而不能取胜,树木长壮了反而遭受砍伐。强大的居于下位,柔弱的反而处在上面。
七十七章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天之道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高了就把它压低,弦低了就把它升高;弦长了就把它减短,弦短了就把它加长。天之道就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人之道却不是这样,它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奉有余的。谁能够把有余供给天下不足的?只有遵循天道的人。所以,圣人有所作为而不求占有,有所成就而不自居其功,这是他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七十八章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可是攻坚克强的力量却没有超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代替它。弱胜强,柔胜刚,这个道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可是没有谁能够实行。因此圣人说:“能够承受全国的屈辱,才称得上国家的君主;能够忍受国家的灾殃,才称得上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七十九章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和解大的怨仇,必然还会残留下余怨,这怎么能算是好的办法呢?所以,圣人虽握有左契,却不向人索取,不苛责别人。有德的人只掌管着契约,无德的人却只知道收取租税。虽说天道对谁都没有偏爱,但它却常常帮助有德的善人。
八十章
[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荚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国土狭小,人民稀少,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使大家弃而不用,使民众看重生死而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申和武器,也没有必要陈列使用;让民众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让民众有甘甜的饮食,华美的衣服,安适的居所,欢乐的习俗。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见,而民众从生到死都互不往来。
八十一章
[原文]信言不荚,荚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诚信的言词不华美,华美的言词不诚信。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懂的人不卖弄,卖弄的人不真懂。圣人没有私自积蓄的东西: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天之道,是有利于万物而不加伤害;圣人之道,是施为于人而不与之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