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掌故见智慧
28654600000012

第12章 政界掌故(4)

戴笠,字雨农,浙江江山人,黄埔军校六期毕业。胡宗南在刘峙部任团长时,戴任中尉副官,跟随胡左右,胡独具慧眼,认为他机警灵活,有“异才”,乃推荐给蒋介石。戴初在黄埔同学会担任毕业生调查登记工作,由此四方笼络,展露头角,为蒋介石所赏识。后青云直上,负责主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戴笠因胡的推荐而得蒋介石的赏识重用,自然对胡感激涕零,凡力之所及,在各方面替胡帮忙。那时国民政府的大小将领,提起军统和戴笠,无不谈虎色变,即使是中央嫡系、黄埔同学,亦要讨好戴笠,不然戴笠向蒋介石来个“小报告”就吃不消。唯独对胡宗南,自戴笠以下,所有军统分子都尊称为“胡先生”,一如胡的部下,到处为胡宣扬吹嘘,替胡造成有利声势。戴笠在蒋介石面前对胡也是隐恶扬善,说尽好话,使胡的地位更巩固,而戴自身亦愈得蒋的信赖。

唐西园曾人特务训练班受训,系戴笠门生,为戴所赏识,介绍给胡宗南当随从副官,后升任侍勤队长,此亦戴有心报答胡保荐之恩。胡视唐为亲信股肱,相随左右,极为放心。而戴笠则以为在胡左右安了一个心腹,于己亦有极大方便。唐西园得戴笠特务统治之衣钵,大搞刑讯逼供,搞得人心惶惶。

胡、戴二人私交极深,就连胡宗南与叶霞翟之婚姻,也系戴一手撮合。

叶与胡系浙江同乡,曾入军统受训,赴美留学,才貌双全。经戴笠介绍给胡,胡甚觉满意,1947年,二人在西安成婚。

胡宗南独霸西北,犹不满足,还利用与戴笠的关系,将自己的势力打人军统,企图向华东发展。军统最大的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在苏浙皖边区专门袭击新四军革命抗日武装,又与日伪勾勾搭搭,声名狼藉;与三战区顾祝同的部队争权夺利,矛盾重重。1943年,蒋介石一度要取消它,以顾全顾祝同面子。戴笠求救于胡宗南,胡便趁机推荐部下马志超到安徽广德接替周伟龙任总指挥。“忠救军”得以保留。警察系统是军统的另一个重大部门,胡宗南通过戴笠,推荐手下秘书赵文龙任杭州警官学校教育长。1945年后,又把赵调回西北任甘肃武都专员,以加强特务统治。

互相利用,人之必然。胡戴二人在政治上相互利用,一唱一和,反倒由此得以蒸蒸日上。

孔祥熙、杜月笙互捧场

抗战胜利后,四川发生水灾,四川省参议会议长向传义去上海募捐。

他先找市长吴国桢商量,吴将此事推得干干净净,说他来迟了一步,因为上海刚刚为苏北等几处水灾募过捐,又要捐没有办法。向传义便去找杜月笙,杜马上答应下来,并拍着胸口说:“我们在四川吃了几年,今天四川有灾,不帮忙还算什么人!”没几天他便把这件事办得颇有头绪。

本来,杜月笙把募来的钱交给向传义就可以了,但他却借此机会去捧孔祥熙。他先向孔说明四川募捐吴国桢不帮忙的经过,并说他愿代办,请孔出面就行。孔很高兴地听他安排,请吴国桢等人到家里吃饭。席间,孔照着杜月笙告诉他的话说了一遍,加上几句“四川是第二故乡,有难一定要尽力帮助”等之后,便指着杜说:“这件事我已关照月笙去办,一定要对得起四川同胞。”杜月笙便站起来表示:“既然院长这么关心这件事,月笙一定遵命尽力去办,也希望大家尽力协助我。”杜月笙通过这一手法,捧得孔祥熙眉开眼笑。

由于杜月笙对孔祥熙这么讨好,孔在很多地方也特别照顾他,给过他不少赚钱的机会。如抗战胜利后,有一次孔祥熙知道蒋介石决定要把日本交出的大量棉纱抛出,便暗地通知杜月笙赶快把手上握有的棉纱抛出去,免得吃亏。杜月笙因此赚了一大笔钱。

杜月笙捧孔祥熙一向肯下功夫,因此孔也愿意替他捧场。1947年,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杜维新两人在上海丽都花园同一天举行婚礼,杜请孔去当证婚人,孔便当着介绍人钱新之、章士钊和去参加婚礼的贺客颜惠庆等一千多人的面,说杜是“中国少有的事业家,有远大的见识和克己助人的人生态度……”

吹棒是个好东西。孔祥熙、杜月笙二人通过相互吹捧,不仅获得了很大的实惠,而且也使得两人的关系更加密切。

袁世凯计唬熊希龄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为欺骗革命党人,袁组织了以唐绍仪为内阁总理的责任内阁,但由于唐绍仪强调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经国务员副署的“责任”,使袁世凯感到不能指挥如意、独断专行,便免去了唐绍仪的内阁总理,想叫熊希龄组织内阁,以便利用梁启超等进步党人,反对国民党。熊当时识破了袁的计谋,不甘被利用去火中取栗,一再向袁谦辞。

一天,袁邀请熊到中南海去谈话。熊到了那里,袁特别在他的内书房接见,室内只有他们两个人,袁很客气地和熊寒暄,不谈组阁的事。忽然,袁的秘书进来说段总长(即段祺瑞)有事面陈,袁便站起来对熊说:“对不起,失陪一下,我还有要事奉商。”说完就随着秘书走开了。熊只好一个人在室内徘徊,突然看到袁的书桌上有一件拆封的公文,赫然写着“为热河盗宝事……”原来熊在辛亥革命后,做过一任短期的热河都统,各方面控告他盗取了热河行宫的大批珍宝,他正为此事担心害怕,袁把这件公文放在那里,显然是故意让他看的。

正当熊吓得无以自主的时候,袁悠然回来了,依然是满脸的笑容,谈了几句客套话后,就对熊说:“关于组阁的事,请秉三兄(熊希龄的字)再考虑考虑。”熊连忙回答说:“总统这样垂爱,我一定唯命是从。”就这样轻描淡写的,熊希龄不得不答应出任内阁总理,熊内阁便诞生了。

人都有心计,但不如有大术的人。有大术的人善用攻心之法。

故语有云:“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可见攻心之难。对于有些顽固不化的人来说,如果能够扰乱他的心志,摧毁他的意志,就能够不用战斗而使他屈服,这也是攻心术的重要一方面。

袁世凯用的正是攻心术。他的攻心不是劝服,而是震慑,几乎和劝服同样有效。打乱了对方的阵脚,事情就有了转机。

攻心的谋略很多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扰乱对方,激怒困扰对方,等待对方的变化,促其自败,也是一种绝妙的攻心术。

孙殿英的两份白话文电报

土匪出身的孙殿英,是个令蒋介石十分头疼的军阀。当年“东陵盗宝”一案,搞得蒋介石焦头烂额,后来又因“达令”称呼一事,令宋美龄哭笑不得。

蒋介石夫妇互称“达令”,即“亲爱的”之意。“达令”一词出自英文“Darling”。蒋手下一些不懂英文的将领,有的以为“达令”是“最大的司令”的省略词;有的以为是时新的尊称,从而闹过一些笑话。有一次,孙殿英晋见蒋氏夫妇,见面时对蒋点点头:“达令好。”又对宋美龄点点头:“达令好。”蒋介石以为孙殿英故意与他开玩笑,有失尊严,很是生气。宋美龄则认为孙是存心侮辱她,大发脾气,指着孙的鼻子骂道:“你是什么东西,竟敢这样侮辱我。”当孙说明他确实不懂英文,也不知“达令”一词含义时,宾主三人都啼笑皆非。

不过,孙殿英决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莽撞无知、受人左右,相反,他老于世故,城府很深,令人捉摸不透。他外表虽是典型的西北军人,虎背熊腰,言谈举止却文质彬彬,幽默诙谐。他曾发出过两份白话文电报,就使对手难以应对。

孙殿英对阎锡山素无好感,觉得他老奸巨滑,很不可靠。抗日战争初期,孙殿英在石家庄以北拉起队伍,当上冀察游击司令,因人多枪少,处境困难。于是,孙致电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要求阎发还他当年留存在山西的一部分军火,以应急需。其实,阎锡山早已将这批军火占为已有,却在复电中诡称,此项军火已解送南京了。孙殿英见复电后,再发一电致阎锡山,文日:“我的军火,你说解给中央了,很好。如果没有解,留给你自己用,也好。孙魁元(孙殿英)叩。”阎锡山接电,尴尬万分。

抗战开始后没几年,国民党军队就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搞起了军事摩擦。1940年3月初,第九十七军军长朱怀冰率部向八路军挑衅,被八路军在武安、林县一带消灭了两个师。在双方作战中,孙殿英的新五军却按兵不动,严守中立,这对八路军迅速解决这次战斗十分有利。八路军的一位记者陆诒,到驻于林县临溪镇的新五军军部去拜访孙殿英。孙一开头就说:“这次九十七军全军覆没,朱怀冰落荒而逃,差一点当俘虏,还是我把他收容下来的。他的家眷也由八路军派人送来,委托我送回洛阳。

同八路军闹摩擦,肯定没有好下场!”

陆诒说:“这样说来,孙军长是反对摩擦的。”孙立即摇摇手,说“不,并非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靠‘摩擦’才生存下来的,也可以说是吃‘摩擦饭’的。从大范围来讲,如果不是日本兵打进华北,恐怕政府对我的通缉令还不取消哩!再说,蒋先生(蒋介石)千方百计要收拾杂牌部队,如果我今天旁边没有八路军,必要时还可以靠拢一下,哪里还有新五军的存在?”说罢,哈哈大笑。

接着,孙殿英乘兴拿来一份电报,给陆诒看。那是他当时给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的复电。电文日:“你要去摩擦,你去摩好了,加上一个‘我’,连我也摩光了。孙魁元叩。”陆诒看完,哈哈大笑。不过,孙殿英再三声明,切勿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以上谈话和电文,他说:“还是让我在政治上灰色一点好,一登贵报就会染上红色,不利于我今后向蒋先生要饷、要军火,咱们交朋友来日方长,不必做表面文章。”

在国民党的公文电报中,一般都是子日书云、文绉绉的,而孙殿英的这两份电报却用了白话文,语言幽默,充分表达了他当时的思想和作风。

陈济棠迷信风水买祖坟

1931年到1936年,陈济棠以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的名义开府广州,与蒋介石抗衡达5年之久,人称“南天王”。陈为人极其迷信,一帮趋炎附势的风水先生投其所好,纷纷跑到防城八宝顶陈家祖坟看风水。查看一番后,便信口胡诌说:“这口风水在葬后一百年,能出广东第一人,陈济棠有今日的地位,正是靠这口风水的庇佑。”陈济棠听了自然高兴,便把翁半玄、詹天眼、廖鹤洲等江湖术士罗织在门下,大搞相面、扶乩、看风水一类迷信活动。翁半玄为向陈济棠献媚,曾多次公开说:“陈济棠有‘九五之尊’的相格。”又说:“防城八宝顶的风水,只能出广东第一人,要想当中国第一人,还得另寻‘真穴’。”陈济棠正仗着自己拥有强大的空军,想与蒋介石争夺天下,听了这话非常高兴,便拨出巨款给翁半玄等人,命他们遍访广东名山大川,寻找“真穴”。

有个梅县人叫温香远,是陈济棠总部军医处处长温泰华的族弟,会看风水,凡是出过大人物的地方,都要去看一看。他听说洪秀全的祖坟在花县芙蓉嶂,便来到花县寻找。

温香远在芙蓉嶂附近转了几天,只看到有温氏祖坟,并没有洪氏祖坟。他来到洪氏族人聚居的村中打听,族人告诉他,洪秀全起义后,其家族害怕遭到清政府“灭九族,铲祖坟”的报复,便将墓碑上的洪字改为温字,所以温氏祖坟,其实就是洪氏祖坟。

温香远听了十分高兴,便在洪氏祖坟的旁边买下一穴。附近有些山岩凸凹不平,影响美观,温香远叫人把凸出来的山岩凿平,凹进去的填上泥土,植上草皮,使这块地看起来美观完整,颇像一块“福地”。

温香远是做生意出身,知道广告的作用,他把以前人们流传下来的描绘芙蓉嶂风水的歌谣,通过各种渠道广为流传。歌谣是这样的:“头顶芙蓉嶂,脚踏土地坛。右边覆船岗,左边莺峰突,狮象守大门,鲤鱼把水口,谁人墓得正,代代出公侯。”温香远又通过他的族兄温泰华,将此事告知陈济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