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站在巨人肩上-从门捷列夫谈化学起源
28669000000004

第4章 炼金术(2)

当然,这样炼金术炼出的黄金,并不是真金,大量制造之后,终究会引起金融市场混乱。这时的亚历山大城隶属于罗马帝国,这个注重军事的帝国对开始经济和知识不怎么重视。到了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开始整顿金融市场,炼金术由于制造了大量伪金而被取缔了。

不过,有一部分炼金术的书籍却被景教的信仰者带到了中东。

景教是基督教的支派,既肯定神性也肯定人性,认为世俗的文化技术是有益的,甚至是上帝故意安排的,可以与神学共存。当时罗马的国教是正统的基督教,不能容忍这种宽容的思想,对景教十分排斥。

于是景教东迁到波斯。波斯的官方宗教是拜火教,不过对其他宗教也很宽容,景教教徒凭借他们的医学技术得到波斯贵族的支持,终于可以使他们安下心来研究,使炼金术又有了一点复兴的迹象。

由炼金术到化学的转变也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这期间有无数的学者研究、推测、验证。总之,终于,神秘莫测的炼金术变成了井井有条的化学。

人类的思维有时候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一些事物虽然天各一方,发展迥异,但在理应平行的文明进程中,却无数次地显现出相似的轨迹与交融的奇点。其中,源自世上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而兴盛于欧洲的炼金术和只流传在被高原大漠所隔离的欧亚大陆最东端的炼丹术,就是这些轨迹奇点之一。

炼金术(Alchemy)一词源自阿拉伯文elkimya,埃及文为Khem,早于基督教的出现。炼金术结合法术(magic)和希腊神秘哲学(Hermeticphilosophy),公元4世纪以后,炼金术被压制。12世纪,炼金术经由西班牙的伊斯兰教炼金术士传入欧洲。在欧洲,中世纪炼金术结合了诺斯替教的成分,最流行的部分是转石成金这种技术。与之相异,炼丹术的足迹却从来没有踏出过中原大地,虽然炎黄一族在先秦炼丹术诞生后的几千年聚散分合的历史中曾无数次地主动或被动地和异族文明交融。但这门秘术至今还是让西方的古文明学者们莫知其详。

但当这两门互不相干的秘术同时登上一个舞台向世人展现的时候。人们仿佛看到了一对素未谋面,但从表至里都惊人相似的孪生兄弟重逢的场面。

前面讲了这么多关于炼丹和炼金术故事,下面让编者带着大家去具体了解一下前面提到的葛洪和伊本·西那这两位伟大的人物。

炼丹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的战国,就有关于方士和求“不死之药”的记载。我们都听说过秦始皇曾派遣徐福带着几百个童男童女到蓬莱求仙人赐不死之药的故事。汉武帝也曾招罗众多方士,讲求长生不老之术。炼丹的风气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扶助下盛行起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方士演变成符水治病的道士,他们把先秦的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作始祖。从此道教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主要宗教之一,与儒、佛并行于世。

炼丹的本意其实是荒谬的,它指望借金石之精气使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但是在炼丹的实践活动中,部分炼丹家吸取了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的丰富经验,同时孜孜不倦地从事采药、制药的活动,积累了大量的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认识了物质变化乃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特别是炼丹人大都兼搞医疗活动,他们把炼丹的药物引入医疗,从而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内容。在这些炼丹家中,葛洪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祖父在三国时代曾是吴国的大官,父亲也做过吴国的大官,投降晋国后,还做过中等官吏。在他13岁那年,父亲病亡,家境也随之衰落。葛洪从小就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没有书,就到处向别人借书来读,无钱买笔墨,就拿木炭在地上练写字。从16岁读儒家的《孝经》《论语》等书开始,广泛地阅读了许多书,从经书、史书到杂文,凡能借到的书都认真地读了。后来还学习了“望气”、“卜卦”之类。葛洪经过长期的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西晋末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八王之乱”(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至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其代表人物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越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蛮族叛乱”,战争接连不断,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阶级斗争异常尖锐,农民起义也风起云涌。生活在这种形势下,葛洪和一些地主阶级一样,从现实的失望中,转而求援于上帝,投身于神仙方士之术。葛洪把老庄之学充分地演化为神仙方士之术,他的思想实质上是内神仙外儒术。他的炼丹理论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的。他认为一切物质都可以变,而在诚心的要求和适当的条件下,人们可以变得仙丹和黄金。根据这一理论,葛洪在收集、研究各种药方,为民治病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炼丹实验。从这些炼丹的实验中,葛洪熟悉了许多无机物质的组成和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我们仅从《抱朴子内篇》里,可以发现葛洪已具备有下列的化学知识:1.他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即硫化汞,加热即分解而得到汞。汞与硫磺化合又生成黑色的硫化汞,再在密闭容器中调节温度,便升华为赤红色的结晶硫化汞。采用硫化汞制水银,我国早在公元前就知道,而葛洪是最早详细记录这一反应的人。

2.“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大概指含硫酸铜的胆矾,以曾青涂铁即以铁和硫酸铜的溶液起作用,铁取代了硫酸铜里的铜,故表面附有一层红色的铜,因为采用涂敷的方法,所以硫酸铜只在铁表面发生作用。葛洪进而说:“外变而内不化。”可见对于这一金属置换反应,葛洪是作了仔细观察的。

3.“铅性自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这是说铅可以变为铅白,即碱式碳酸铅,铅白又可以变成赤色的铅丹,即四氧化三铅;铅丹则可以变还为铅白,最后回复为铅。这表明葛洪对铅的化学变化作过系列实验考察。

4.“取雌黄、雄黄,侥下,其中铜铸以为器复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雌黄指As2S3,雄黄指As2S2,它们加热后均能升华。葛洪这段话就是对它们升华试验的描述。

5.葛洪大概曾制得外表像黄金、白银的几种合金,可能里面有不同比例的铜、铅、汞、镍等元素。《抱朴子·内篇》里“黄白”那卷对此讲得有声有色,可惜原文过于隐晦,还需作进一步考证研究。

在当时,葛洪能有这样丰富的知识是难能可贵的,他是我国炼丹术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人物。他那富于鼓动性的文笔,替炼丹术作了宣传,他对炼丹方法的具体著述对后来的炼丹家影响很大。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伊本·西那(公元980—1037)。他是阿拉伯哲学家,医学家,拉丁名阿维森纳。生于中亚布哈拉城附近的阿夫沙纳镇(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其父是伊斯玛仪派信徒,为萨曼王朝官员。早年接受多方面教育,10岁能背诵《古兰经》,受什叶派传统影响,注重学习哲学和数学。青少年时曾学习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欧几里得几何学及托勒密天文学,医学造诣尤深,18岁成为名医。后被萨曼王朝埃米尔聘为御医。期间亦从政,官至大臣,但仕途坎坷。一生著作颇丰,多涉及哲学与医学,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和自然史领域亦广泛涉猎。著作多已遗失,现仅存130多部。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是《治疗论》和《医典》,前者指灵魂的治疗,论及新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自然科学与神秘主义;后者为一部百科全书式医学知识宝典。

伊本·西那在哲学方面受法拉比影响至深,其《治疗论》全书分为4部分,分别论及治疗逻辑、肉体、数学和形而上学。该书泛论哲学,思想核心是关于存在的本体论。认为真主是“必然存在”而人类是“偶然存在”,前者超然后者并衍生宇宙万物。伊本·西那试图一方面维护对真主超验性的宗教信仰,另一方面也要表明必然存在与偶然存在之间的连续性。伊本·西那的这种关于精神本体论的哲学思想与苏非神智学类同。他将哲学思辨与神秘体验融汇为一种新的哲学和宗教传统。伊本·西那继承了古希腊医学家盖仑的医学理论,其医学巨著《医典》代表了当时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这部百万字巨著共分5卷37章,内容涉及医学概论、生理学、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法、处方学等。该书原文为阿拉伯文,后被译成波斯文、土耳其文、乌尔都文、希伯来文、西班牙文和拉丁文。此外,他在临床医疗实践方面也有很多新的发现,如对脑膜炎、流行病的传播方式及肺结核的传染性等都有独到医学观察和研究。

伊本·西那的哲学思想影响极为广泛。早在12世纪其思想便随著作传播到了西班牙。《治疗论》大部分在1150年前便被译成拉丁文。西方的很多基督教思想家和哲学家都曾深受其影响,如英国自然哲学家罗吉尔·培根等。他的哲学思想在欧洲大学课程中都有教授。其《医典》直至17世纪仍为西方医学教材的基础。但在穆斯林世界,伊本·西那的哲学思想遭安萨里攻击,视为对正统穆斯林教义学的威胁,使其理论遭到排挤。但在波斯语系的穆斯林地区,其影响一直很重要,对苏非派等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