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后把话又说回来,皇宫紫禁城内廷或曰“后宫”,其“三宫”的第二宫——交泰殿,其最基本的情形,《今日北京》一书里,作了概括性的描述,现将其转引出来,以供读者阅读和欣赏。
交泰殿为紫禁城内廷后三宫之第二宫,在乾清宫北,坤宁宫南,居全城中轴线。明嘉靖年间增建两宫间。今殿为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建。台基与前后两宫相属。南向,平面呈正方形,宽深各三楹,单檐四角攒尖顶。明代曾为皇后居所。清代为皇后在重大节日接受朝贺之所,封后、授皇后册宝等仪式在此举行。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代表皇权的二十五宝玺存放于此。宝玺由内阁掌握,由宫殿监监正管理,由内阁请示皇帝,经许可方能使用。殿内东次间陈放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乾隆以后不再使用。西次间陈大自鸣钟,宫内时间成以为准。
“内廷”或曰“后宫”
紫禁城三大殿后,其内廷又叫后宫。
乾清宫和交泰殿,坤宁宫东西六宫。
是属于皇帝皇后,居住处游玩地方。
有花园楼台亭阁,祭祀性有大佛殿。
北京皇宫紫禁城,因深受古都长安城其“宫城”或俗称“皇宫”的影响,所以,开始需要从古都长安城的“宫城”——皇宫先说起。
古都长安城的皇宫不集中,比较分散,有3处:即城北中部的太极宫(亦称为西内)、城东北角外的大明宫(亦称为东内)和城东的兴庆宫。而明清两代帝王的皇宫——北京紫禁城,集中在一处,并且其宫殿建筑布局,或曰其格局亦大有发展,大有创造性。集中表现在:北京皇宫紫禁城有外朝(或曰“前朝”)和内廷(或曰“后宫”)的严格区别。
其具体的就是说,北京皇宫紫禁城,以三大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或曰为重点,文华殿、武英殿为“三大殿”其前左右东西相对称的精美的古建筑,为“外朝”,或曰“前朝”,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
而以三大殿后的三大殿——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及其东西六宫等等,是属于皇帝日常处理政务和皇后、龙子、龙孙、妃嫔们居住、游玩和信仰奉神的地方。
明清两代封建朝廷,为了满足帝王(皇帝)生活及其精神上的享受,在皇宫紫禁城的“内廷”,或曰“后宫”,不仅修建了不少精美的古建筑——楼、台、亭、阁、轩、堂,等等,而且还修建了好几处造园“装景”性质的皇家御园,或曰皇家禁苑。
这里仅以“雨花阁”为例作一介绍。
雨花阁,亦作“雨华阁”。这座精美的古建筑,在皇宫西路的慈宁宫北,中正殿、宝华殿南,延庆殿西,寿安宫东,春华门内,是宫内西部古建筑群中最高的一座。
在皇宫内,参观的人们在游览西六宫的时候,一旦抬头往西观望,就会惊奇地发现一座造型雄伟、风貌挺拔的楼阁,那就是雨花阁。
参观游览的人们,不论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们,还是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人们,难免会出现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叫做“雨花阁”?
雨花阁三层,每层都有题额,《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里,不仅记载有“上层恭悬皇上御题阁额,中层日普明圆觉,下层额日智珠心印”,而且还有联曰:
青莲法界普清净
白毫相光离色空
又联曰:
三身具足根麈外
万法齐归愿海中
联曰:
般若慈源,远通华海汇
菩提觉路,妙转法轮圆
又联曰:
花布妙香霏四种
金涂杰阁现诸天
又联曰:
妙果圆成,华海同归无尽藏
灵因静证,珠宫常雨四时花
又联曰:
宝界现庄严,云凝华矍
香台开般若,雨散曼陀
阁内联曰:
具神通力;生欢喜心
又联曰:
善果皆欢喜;香云普吉祥
总而言之,从皇帝乾隆御笔匾额“雨花阁”(上层)亦作“雨华阁”、“普明圆觉”(中层)、“智珠心印”(下层,或“首层”),及其联语文字内的意思来看,都有证实:这座精美的古建筑是属于汉式宫殿建筑与藏式建筑巧妙结合的一座楼阁,阁联的文句里,有几处亦涉及到了“雨”和“花”的内容意思,或曰其字眼,所以,乾隆皇帝将皇宫里的这座楼阁,御笔题匾为“雨花阁”。
雨花阁是北京皇宫紫禁城内,现存最大的藏传佛教神殿。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清朝帝王崇信佛教,尤其是喇嘛教,所以在皇宫大内,就修建了这座精美的雨花阁,是清代宫中藏传佛教,供帝王们精神生活上的一种享受,也是进行祭祀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雨花阁每层的匾额都是乾隆皇帝的御书。参观游览“雨花阁”的人们,其中有的人,观察的很细致,提出问题,说为什么最下层或曰首层的匾额“智珠心印”在室内悬挂?
开始,从首层或曰最下层先说起。
首层室内面积最大,室内陈放有供桌、佛像、坛城等。室外檐下悬有一乾隆帝御书的匾额“智珠心印”。外四周有回廊。
可是现在,在外面却看不到悬挂的匾额“智珠心印”,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其原因是因为首层(最下层)南侧的抱厦是后来乾隆三十四年修建时后加上的,所以自然形成了一层或曰首层的匾额“智珠心印”,是在室内悬挂了。
中层或曰二层,其室内面积与一层相比较稍小一些,其内装修有分隔,中央供奉佛像。室外檐下,有乾隆皇帝御书的匾额“普明圆觉”。东、南、西三面有回廊。
上层或曰三层,其高层,与一、二层相比较,室内面积是最小的,室内供奉有三尊欢喜佛,其三层外檐下,则悬挂有乾隆皇帝御书的匾额“雨花阁”。四周有回廊。
雨花阁三层每层各有异同。
雨花阁从表面看起来,其阁三层,好像差不多,其实三层的建筑各有异同。上层建筑为四角攒尖顶,其四脊各有一条跪伏状镀金铜龙;其顶部覆镀金铜瓦,中置塔式宝顶;中层其腰檐为卷棚顶,覆黄琉璃瓦,蓝琉璃瓦剪边;下层,其腰檐覆绿琉璃瓦剪边。
总而言之,从雨花阁整体上看,它是一座平面为矩形的三层楼阁。其突出的特征是:高高的屋顶四角攒尖,正中是一座鎏金宝顶。尤其是上层的四条屋脊上,装饰着伏着四条金黄色巨大的行龙,再加上其顶部的构件铜瓦、板瓦、宝顶、飞龙,则都是用铜制作的,并且全部饰以镀金。这样,在阳光的照耀下,自然就会出现金光闪烁,显得格外富丽精美。特别是似腾空而起的四条金黄色飞龙,格外引人注目。
据清宫档案里记载,雨花阁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
据《今日北京》一书介绍:阁西(指“雨花阁”之西)“梵宗楼,两层,供文殊菩萨,以及东、西配楼均供佛。清制,每年二、三、四、六、八月之初八日,九月、十二月的十五以及每月的初六日,均在阁内唪经。”
明清两代封建朝廷,为了满足帝王、皇后和龙子、龙孙、妃嫔等日常生活上的享乐,在“内廷”或曰“后官”修建成了多处造园“装景”性质的皇家御园,或曰皇家禁苑。例如,有御花园、建福花园、乾隆花园、慈宁宫花园等。
那么,皇宫紫禁城里,有多处造园“装景”性质的花园,其基本情形怎样呢?
以御花园和乾隆花园为例,《今日北京》一书里,作了这样的描写:
御花园为紫禁城内廷主要园林。在坤宁宫之北。建成与明代紫禁城宫殿同时。原与后三宫相连,名宫后苑。清代,建坤宁门于坤宁宫后围廊,始界因于后三宫外。自雍正始,帝、后迁出三宫,遂改今名。今园南正中有坤宁门通后三宫;东南、西南两隅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分别通东、西六宫;北有顺贞门(原名坤宁门),临紫禁城北缘,门外即神武门(原名玄武门)。全园南北深80米,东西宽140米,有建筑二十多座。主体建筑为钦安殿,殿前有天一门;殿西北有太湖石迭砌假山“堆秀”,山上立御景亭,每岁重阳节帝后在此登高;殿周围设浮碧、澄瑞、万寿、千秋四亭及四神祠等。其余主要建筑,如绛雪轩、位育斋、搞藻堂、延晖阁,分别倚墙而建,东西对称布置,形式精巧多样。园中列珍奇盆景,花树多系明代莳栽,甬道以各色细石砌成有主题图案,形成极富丽的皇家园林风格。
乾隆花园即宁寿宫花园。在紫禁城外东路,宁寿宫后区西路,衍祺门内。为清代太上皇宫(宁寿宫)组成部分之一。建于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71~1776年),占地5920平方米,东西宽37米,南北深160米。前后共四进院落,气氛各异。有建筑物二十多座,其中著名者如古华轩、遂初堂、粹赏楼、符望阁、倦勤斋、延趣楼、禊赏亭等。平面和立面布置采用对称手法,山石逶迤,游廊回转,楼阁堂轩富丽,内部装修与庭院花木交互映衬、融合,意境谐适,兼有江南园林之精美与宫殿之庄严,是故宫中著名园林。
“鎏金铜狮子”和“门海”
皇宫里点缀性的,有门海鎏金铜狮。
日外朝三大殿南,陈列有鎏金铜缸。
防火用装饰性强,其时间乾隆年造。
后宫里养心殿前,亦设置鎏金铜狮。
北京皇宫紫禁城里,装饰点缀性相当强的,并且比较突出的就是“鎏金铜狮子”和“门海”。
鎏金铜狮子与石雕艺术作品石狮子一样,常常被点缀装饰在桥栏、陵墓、寺庙、宫殿、府第门前等许多地方。其造型多种多样,有坐狮、卧狮、立狮、飞狮等。
皇宫紫禁城内的鎏金铜狮子一共有5对。西六宫养心殿门前,有一对装饰性的鎏金铜狮子,为清乾隆年间制造的。其造型生动,形态逼真。养心殿门前,其东侧的鎏金铜狮子是雄师,前右爪踏一绣球玩耍;其西侧的鎏金铜狮子是雌性狮子,前右爪踏一幼小狮子,小狮子仰卧状,口含大狮子的爪子,充分体现兽的那种母爱温暖情形。其余4对,分别陈设在“乾清门”、“长春宫”、“宁寿门”、“养性门”前。其中,“宁寿门”、“养性门”前的鎏金铜狮子,在狮子的胸前或铜座上,皆刻有“大清乾隆年造”的字样。而乾清门前的一对鎏金铜狮子,虽然没有年款,但据古籍《酌中志》、《明宫史》里记载为明代制造。如《明宫史》载“乾清门,左右金狮各一”,指的就是鎏金铜狮子。
然而,皇宫紫禁城内,除了有上述5对鎏金铜狮子而外,还有一对铜狮子,并且它是皇宫内最大的,没有鎏金的铜狮子,至今仍然陈设在金銮殿(即“太和殿”)之南的“太和门”前,亦非常精美,装饰华丽,是明代制造的艺术珍品。
门海古时,“缸”的本字为“瓨”(hong)弋,即古代瓦制的长颈容器,受十升(《从说文·瓦部》),就是最初人们使用的水缸。取“缸”的本字“瓨”盛水之意,故将装饰在宫殿门前防火用的“鎏金大铜缸”,取其大、盛水多等综合之意,故被誉名为“门海”。
皇宫紫禁城的“外朝”(亦称“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是“皇宫”紫禁城宫殿群中的重点建筑。“三大殿”以后,其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形成东西六宫。显然,“外朝”和“内廷”,皆为重要之地。因此,“三大殿”以及“后三宫”的乾清门前的两侧,都设置有非常珍贵的防火用的鎏金大铜缸。不言而喻,鎏金大铜缸,在皇宫里,确确实实起到了装饰点缀性的作用。
这里,举一个例子:乾清门前,其东西两侧,至今仍然陈列着有鎏金大铜缸。每个高1.2米,直径约1.65米,缸上部表面均铭刻着双钩阴文楷书“大清乾隆年造”的字款。其大缸的两侧,皆有装饰性的兽面纹铺首环耳。
皇宫紫禁城里防火使用的大缸,除了用最讲究的鎏金大铜缸之外,还有两种,就是“烧古”的青铜缸和铁铸的大缸。其数量之多,曾经达到308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