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安全保粮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安全保粮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克服厌倦麻痹思想,不断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制定切实有力的措施。各级领导坚持经常深入各库、站,进行粮情检查,及时处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制,做到有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对粮情变化心中有数。同时,加强对仓储保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先进科学储粮技术的推广工作,通过外出培训和在岗练兵等形式,对全市119名保管员进行了全员培训,颁发了合格证书,提高了科学保粮的业务技能。对于“一符四无”仓储基础工作和每年的春秋两季粮油大普查,我们始终坚持上级颁布制定的规范要求,高度重视,周密安排,规范操作。同时制定下发了《“一符四无”粮仓验收和评分办法》、《保管员规范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普查工作做到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不流于形式。各仓储单位始终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作风,严格执行安全保粮责任制,坚持不懈地把仓储保管工作抓严、抓细、抓实。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随时检查粮情状态,翻倒处理非安全粮食,投药灭鼠除虫,通风冷冻降温,不留任何一处“空白死角”,确保了仓储粮食的质量稳定,安全无患。全市科学保粮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连续多年保持了“一符四无”粮仓市的荣誉称号。
七、服从服务全市工作大局,自觉履行部门职能义务
(一)服务于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全力以赴、始终如一做好驻地军警粮油供应工作。首先,坚持标准化采购,确保粮油质量。坚持经常送粮油到驻军伙食单位,主动征求官兵意见和建议,不断调剂供应品种,满足各方面需求。对外地演练部队到达我市境内时,军供人员立即组织所需粮油,运送到部队驻扎地,受到了演练部队的赞扬。多年来,每逢春节、元旦和建军节,我们都深入军营、警营,送上慰问品和粮食职工的问候,使官兵深切感受到第二故乡的关怀温暖。连续多年,我市的军供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军队的表彰奖励。
(二)围绕“发展抓项目”的工作部署,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十五”期间累计完成项目合同签约850万元,落实到位资金100万元。天寿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和金冠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修建新厂和改造落后设备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金冠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品碰喷香”酱油、食醋取得了国家质量认证,天寿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昌雪”牌面粉成为省级名优产品,提升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另外,金冠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有效利用闲置场地进行房地产开发,近2万平方米的商品住宅楼和商业综合楼全部竣工售罄,企业赢利160万元。
(三)坚持多业并举,发展多种经营,多渠道开发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渠道。“十五”期间,全市粮食系统先后兴办科技服务、信息咨询、餐饮洗浴、粮油小型加工和“放心粮油”超市等实业9个,新增营业网点12个,新上项目16个,吸纳安置200多名分流下岗职工重新就业,经营收入累计达800多万元。
(四)重视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十五”期间,随着主附营人员的分流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使一批职工离开了原企业,或下岗失业,或待岗歇业,导致这批职工思想波动,生活困难,上访现象时有发生,给改革发展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认真贯彻《信访工作条例》,高度重视做好职工的来信来访,及时做好劝解疏导工作,对群众的上访,坚持做到热情接待,认真处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平时,我们十分关注职工思想动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动做好疏导工作,消除不稳定因素,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氛围。
(五)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推动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每个年度,我们都将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基层单位,建立健全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和考核评价制度,使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十五”期间,全行业开展了机关职工与特困职工“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开展了向灾区人民、寒门学子捐物捐款和联系贫困乡村等“助残帮困送温暖”活动,组织职工开展文娱表演和银企文体联谊活动,从而丰富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了人心,焕发了士气,内练行业素质,外树行业形象。
纵观“十五”时期粮食事业发展的形势,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体制性的矛盾集中暴露,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出台滞后,国有粮食企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回顾“十五”时期我们所走过的历程,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启示和经验,可概括为“五个始终、五个坚持”。一是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二是始终以改革为动力,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促进,确保各项工作健康进行;三是始终重视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依靠群众的工作思路,团结和带领干部职工渡难关、求发展;四是始终重视团结协作和部门配合,坚持经常性的工作沟通,取得共识,促进了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五是始终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强化各级领导责任制,用制度规范和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五个始终、五个坚持”,是广大粮食干部职工用辛勤的工作、艰苦的努力凝炼的结晶,是进一步做好今后粮食工作的宝贵财富,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使之发扬光大。
(执笔:赵明初审:马维茂)
发挥主渠道作用推进粮食行业发展
白银市粮食局
“十五”时期是我市粮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全市粮食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粮食购销政策,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保持粮食市场稳定。经过粮食系统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克服了市场疲软、粮价下跌、销售不畅等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第十个五年计划。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粮食购销存业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促进了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有力地支持了“三农”工作,供给基本实现了自求平衡,粮食市场稳定,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十五”时期,全市粮食部门坚持以创新的精神、改革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效明显。一是实现了政企分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机构分设,人、财、物彻底分离。企业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二是非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基本结束。按照转让企业产权、转变职工身份、转换经营机制、盘活资产、搞活存量的原则,37户非粮食购销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因企施策,一企一策,通过转让产权、兼并重组和破产等办法,企业实行了“双置换”。非粮食购销企业891名职工置换了身份,企业改制后又返聘230名职工重新上岗。通过资产重组、合并联合、转换经营机制,企业有了新的活力。我市景泰县粮食公司通过改制增强了企业活力,被国家人事部、国家粮食局授予“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三是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白银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全市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稳步推进。55户粮食购销企业按照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机制转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要求,重点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重点摸清了粮食购销企业的“三老”情况,为解决“三老”问题,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摸清了“老人”情况,对劳资在册的职工,按照人事关系,分年龄、工龄、身份、距法定退休年限等基本情况,逐人登记造册。摸清了“老粮”情况,对库存中以往按保护价(含定购)收购的粮食,分年份、品种、数量、成本等进行了统计,为合理消化库存提供了准确依据。摸清了“老账”,对1998年6月1日以来企业新增的亏损,分性质、分年度、分原因实事求是地进行全面分析,为清理认定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进行了宣传和思想动员,召开了有关职工会议,拟出了改革方案,并经职工大会和职代会讨论通过上报有关部门审批。全市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按照有关政策和程序稳步推进。四是全面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指导粮食企业逐步实现产业化、集团化经营。抓点带面,积极发挥景泰县粮食公司、市神农米业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指导粮食企业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和粮食产业化经营,推进粮食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活,在粮食宏观调控和经营中发挥载体作用。
二、服务“三农”,搞活经营,巩固和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地位
(一)发挥主渠道作用,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针对收购主体增多的现实,加强收购政策、价格信息的宣传,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地位,努力掌握粮源。在落实好各项收购政策的同时,在信息、质量、价格等方面为农民服务,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一是深入田间地头对粮食生产形势进行调研,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开展订单收购,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诚信经营的协作机制。二是加强与农业发展银行的沟通衔接,争取收购资金支持。三是改变收购方式,改进服务质量,创新完善收购机制。采取全员出动、广泛增设收购网点的方法,同农村粮食收购经纪人联系,聘用村干部和发展众多的个体商贩成为粮食企业的粮食收购联络员,实行预约收购、委托代理收购、进村入户上门收购,把收购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把优质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四是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准确把握市场行情,适时调整购销策略,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加大对优质粮食品种收购,努力实现购销效益最大化。“十五”时期,全市收购各类粮食8.77亿公斤,其中小麦4.98亿公斤,收购油品1415万公斤,既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又为粮食部门掌握粮源,搞好粮食经营与宏观调控奠定了基础。
(二)稳定粮食市场,加强粮食销售。全市粮食企业在充分掌握粮食市场动态、供求信息的同时,加强与省内外客商的沟通与联系,稳定购销协作关系,采取全员促销、市场促销、政策促销、外购外销、勤进快销等多种可行的办法,全力以赴开拓市场,扩大销售。部分粮食购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转变销售观念,加大市场销售力度。景泰县以粮食加工转化企业为龙头,加工转化现有库存小麦,以加工带销售。另外在省内大中城市开设粮油超市,直接面对居民销售成品粮油,并通过专业代理商开拓市场网络,实行配送销售。靖远县到销区设点直销玉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是建立专业销售队伍,由专业销售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集中销售。三是突出地方品牌,以品牌促销售。充分利用会宁的小杂粮、景泰的优质小麦、啤酒大麦等优质产品扩展销路。四是认真落实储备粮、救灾粮、退耕还林用粮、军粮等供应政策。在军粮供应中,实行统一采购调配,积极筹措粮源,对粮油质量和服务质量层层把关,不仅确保了全市的军需民食,而且维护了市场稳定。“十五”时期,全市销售各类粮食5.41亿公斤,其中小麦3.42亿公斤,销售油品724万公斤。
三、学习宣传,依法管粮,粮食市场管理进一步得到规范和加强
一是狠抓《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行政许可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条例》、《粮食质量监督实施办法(试行)》和《甘肃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粮食市场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法规的学习、宣传,进行执法适应性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维护正常的粮食市场秩序。
二是建立了全市粮食购销存旬报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周报制度。选定粮油价格监测点,适时监测市场动态,密切关注市场粮情变化,定期向省市有关部门上报粮油价格信息,分析、预测粮价变化趋势,不断完善粮食预警预报体系。同时对全市粮食生产、消费、库存、价格、储备、质量状况和市场动态进行分析预测和跟踪监测,做好先兆预警。
三是认真开展全市粮食供需平衡调查,不断完善粮食市场供应预警机制,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决策依据。同时及时提供市场供求信息,指导企业加强成品粮经营,确保粮食市场供应。
四是建立了系统外粮食经营转化企业统计数据报送机制。争取发改委、工商、财政、统计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加强合作,密切沟通,保证社会粮食统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是加大粮食流通检查力度,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审核发放工作。学习借鉴工商、质监等部门的执法经验,制作了《白银市粮食市场监督检查行政执法程序》、《白银市粮食流通统计监督检查程序》、《白银市粮食局粮食收购许可证办理程序》,为规范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做好了基础性工作。全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受理、审核、告知、发证、公示等相关程序,加强粮食收购许可证资格审核和监督检查工作,保护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粮食收购市场秩序。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80户,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40户,非粮食购销企业16户,个体粮食经营户24户。
六是认真履行监管全社会粮食流通的职责。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组织业务过硬、作风良好、综合素质高的干部职工参加各种执法培训班,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指导、协调、服务与监督,通过指导、协调和服务来加强监管。
七是主动与同级工商、质监、卫生、物价等部门沟通,各尽其责,密切配合,依法行政,共同加强对粮食流通的管理和监督。从市场准入、监管服务、流通秩序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大粮食市场整顿力度,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四、落实制度,科学保粮,确保了库存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