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全市粮食部门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牢记储粮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认真落实“上级监管下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储粮单位一把手对本单位储粮安全负总责的”储粮安全责任制,不断强化仓储管理,促进了仓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了粮油安全保管。一是实行了分级负责的安全保粮责任制,层层签订保粮工作责任书,完善奖惩办法,增强保粮人员的责任心。二是严格执行仓储管理制度。全市粮食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粮油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储粮技术规程》等规章制度以及省粮食局制定的仓储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三定”(定仓房、定人员、定责任)“四包”(包数量、包质量、包四无、包安全)“一挂钩”(仓储工作与经济效益挂钩)责任制,大力推行“三账两卡一簿”(总保管账、廒口账、库存商品账、仓卡、垛卡、粮情检查登记簿)的仓储管理形式,做到账卡表证格式统一,内容登记齐全,真实可靠。加强粮情检测,全面准确分析粮情,确保粮油质量良好。健全粮油出入库手续,做到账实相符。三是积极推广应用“双低”和“机械通风”等科学保粮技术。在“防”字上下工夫,“管”字上做文章,“治”字上求效果,切实提高科学保粮水平。目前全市科学保粮1.4亿公斤,其中低温储藏1.1亿公斤,机械通风储藏0.33亿公斤,科学保粮率在50%以上。四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和消除各种事故隐患,杜绝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加强对储粮化学药剂的监督管理,并对使用实行了严格的监管,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了单位和个人。五是认真开展春秋粮油安全普查工作。并结合粮油普查跟踪监管市东台仓库、白银区狄家台粮库严格按照省级储备粮轮换计划和轮换方案,对555万公斤省储粮进行了轮换。六是加强保粮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考试竞争上岗、评比考核、优胜劣汰的办法,把文化程度高、业务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选拔到保管岗位,提高了保粮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截至2005年底,全市库存2.88亿公斤储粮账实、账账、账表相符,粮情稳定,储存安全。各县区、单位连续五年保持和巩固了“一符四无”粮仓成果。同时,全市粮食部门克服困难,上下协调,多方争取,采取国家贴息贷款、企业自筹、上级及财政拨款、职工集资等办法,想方设法扩大、维修仓容2.18亿公斤,配备完善保粮设施,使仓库完好率达80%以上。截至2005年底,全市总仓容2.49亿公斤,有效仓容2.22亿公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1.96亿公斤。全市仓储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仓储压力有所缓解。
五、项目带动,加快发展,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着力点,把抓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心和突破口,在全系统努力营造人人是环境、个个抓项目的氛围,采取招商、投资、联营、政策引进等各种方式抓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实效。
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帮助企业认真研究、筛选项目、多方联系,加强市场招商引资力度。2002年12月30日,多方联系沟通,争取省军粮配送中心、市神农谷物有限公司、靖远县粮食公司三方投资500万元联建的靖远神农米业有限公司在靖远砂河沿粮食仓库正式开业。靖远神农米业有限公司占地11300平方米,引进目前最先进的日本佐竹生产设备,日处理稻谷150吨,产品有靖远香米、各类优质粳米。2003年,积极协助景泰县粮食公司三福粮油有限责任公司,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多方筹资,新上一条年产6万吨等级面粉生产线,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意大利奥克利姆公司的设备及工艺,于当年7月破土动工,2004年3月试车生产,11月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2900万元,其中江苏句容市华立粮食仓用机械厂以设备入股投资620万元,并以年度分红的形式,5年内全部入股资金到位,2004年到位资金60万元。2003年11月,甘肃白银国家粮食储备库2400万公斤扩建工程通过了由财政部、中储粮公司、达华监理公司驻甘办、省粮食局、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兰州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以及白银市四大班子和市上有关单位领导组成的工程验收委员会的正式竣工验收,交付使用。2004年,协助会宁县粮食公司引进兰州小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资金300万元(已到位200万元)联建奶牛养殖及乳品加工项目。协助神农米业产品通过国家级绿色认证。2005年,对白银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情况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扩建方案,并积极上报省粮食局、国家粮食局审定,已确认为国家重点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积极协助落实了景泰三福粮油有限责任公司与兰州西固鲁城容器厂《轻钢结构彩板棚制安》合作项目一个,签约资金127万元。
二是加大政策引资力度。2004年,多方努力,积极为我市争取到国储稻谷储备指标1万吨,既增强了我市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又增加了粮食企业效益。
三是根据全市粮食产需实际和中央、省、市政策要求,为保障区域内粮食安全,切实加强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增加抵御粮食风险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报请白银市人民政府建立市级粮食储备150万公斤。
六、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行业文明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全系统结合实际,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了一系列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工作,促进了行业文明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主要学习政策理论、经济法规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职工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在全市粮食系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强化职工勤奋敬业、文明经营、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勤俭节约的职业道德观念。二是加强法制建设。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行政许可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为依法行政、依法管粮打好基础。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市、县区粮食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全省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培训班和各种执法适应性培训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积极组织职工参加有关文体活动,陶冶职工情操,培育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组织职工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学习,鼓励职工自学,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努力培养一支求真务实,团结向上,锐意进取的干部职工队伍,以“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甘于吃苦”的团队精神,不断增强行业活力,谋求新的发展。
(执笔:高世玲初审:尚立民)
在改革中持续健康发展的天水粮食经济
天水市粮食局
“十五”时期,是粮食流通体制发生深刻变革的五年。在这五年里,天水市粮食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粮食局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粮食工作大局,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粮食经济等方面做出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五”期间,全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重大突破,粮食流通多元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粮食流通新机制初步确立,粮食安全体系初步建立,依法管粮初步实现,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粮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共完成粮食收购54656万公斤,实现粮食销售59049万公斤(其中退耕还林补助粮13898.6万公斤,油品23.2万公斤)。项目建设发展较快,全系统共建大小项目85个,总投资12421.32万元。仓库建设成效显著,共投资6758.91万元,新建仓容13758.5万公斤,维修仓容2796万公斤。市县级储备粮启动建立,全市共建市县级地方储备粮2250万公斤。粮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成效明显。
一、粮食收购
“十五”期间,全市各级粮食部门坚持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积极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努力扩大当地粮食收购,加大外购粮油力度,全市累计收购粮食54656万公斤,为掌握粮源、增加库存、扩大销售、保证供应、稳定市场创造有利条件,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市粮食生产,保护了农民切身利益。在收购中,广大粮食职工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收购观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固定库站收购变为增设网点收购,由坐等收购变为走村串户上门收购,由定价收购变为随行就市收购,很快适应了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
二、粮食销售
1.狠抓促销,保证供给。在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中,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吃市场饭、辛苦饭、服务饭的意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行全员促销,工效挂钩,加大促销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粮食市场供给。五年全市累计销售粮食59049万公斤。
2.采取措施,稳定市场。受全国粮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天水粮油价格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全面攀升。为了稳定市场,确保供应,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各级粮食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启动全市粮油市场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共建立监测点25个。同时,通过抢抓收购、大力调进、限制外销、开足马力生产等措施,共调拨投放市场成品粮540万公斤,仅市一粮库平均每月加工销售面粉98.6万公斤,保证了全市粮油没有脱销断档,满足了市场需求,稳定了粮油价格。在“非典”疫情期间,全市各级粮食部门全力以赴保证市场粮源充足、市价稳定,有效防止了抢购和涨价问题在天水的发生。
3.开展活动,创建品牌。为了遏制假冒伪劣面粉和有毒有害大米流入市场,从2002年开始,全市粮食系统大力开展了创建“放心粮油”和“放心粮店”活动。通过创建,全市共创建国家级“放心粮店”1个,市级18个;国家级“放心粮油”2个品牌,3个品种。
4.执行政策,保证兑现。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退耕还林补助粮供应政策,全市退耕还林补助粮供应工作从2000年10月开始,至2004年10月停止,历时4年。在这4年里,全市粮食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和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及省、市政府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履行粮补职责,完善管理办法,强化有效措施,提供优质服务,使全市退耕还林补助粮供应工作做到了粮源充足、质量可靠、供应及时。全市粮食企业4年累计向退耕还林农户兑现补助粮13898.6万公斤,从而有效保证了全市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5.提高质量,搞好军供。全市军粮供应部门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措施,加强质量监控,实现了军粮质量和服务质量“两提高”,五年累计免费装送粮油到部队达322万公斤,赢得了部队官兵的好评。
三、借销粮的发放和回收
1997年,天水市遭受了60年有气象记载以来未遇的特大旱灾,给农村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期间,市委、市政府及时向省上反映情况,经省政府同意,于1997年底、1998年初粮食部门共向灾民开仓借粮2000万公斤。尔后,随着全市粮食生产的恢复和丰收,按照“承借承还”的政策从1998年8月开始回收。回收工作难度大,长达6年时间。各级粮食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大回收清欠力度,于2004年底前完成了回收任务。
四、仓储管理
1.认真开展春秋两季粮油普查,确保库存粮油安全。全市粮食系统坚持认真开展每年的春秋两季粮油大普查,做到有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保证了全市储粮安全。在五年的两季粮油普查中,所查粮油均占当期库存的100%,累计发现并处理虫粮2560万公斤、高水分粮746.5万公斤,安全储粮率均达到97%以上。
2.认真开展清仓查库工作。2001年,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全市认真开展了清仓查库工作。这次清仓查库工作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参与,地区间互查,历时15天,其规模之大、清查之细前所未有。清查中,我市共投入人力1230余人(次),投工2100多个,支出费用10多万元,共检斤过秤粮食440万公斤,整理粮面78000平方米,共盘点清理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当期存粮23057万公斤。清查结果表明,我市库存粮食账实、账账、账表相符,管理规范,丈量测算数与账面库存数差率为0.63%,在国务院清库领导小组规定的差率范围之内。省清库领导小组认为,我市清仓查库工作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准备充分,方法得当,程序合法,结果准确。
3.集并省级储备粮。为了加强省级储备粮管理,确保“一符、三专、四落实”,使省储粮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从2000年开始,我们对分散于全市69个储存点上的省储粮进行了3次集并,统一集中到仓储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符合省储粮承储要求的9个储存点。集并后各承储单位均建立了省储粮专账、专卡,并于2002年建立了质量档案,确保了省级储备粮存得住、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4.认真组织陈化粮的鉴定和销售,优化库存结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粮食购销价格长期倒挂,销售不畅,致使国有粮食企业超期储存的粮食数量增加,部分粮食陈化。从2000年开始,我们邀请具有陈化粮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对超储的粮食进行了彻底检验,全市共有陈化粮5824.5万公斤。在处理上,按照国家计委等五部门《陈化粮处理的若干规定》要求,对陈化粮实行了封闭锁定运行机制,并按省上下达的销售计划,分3批在省粮油批发市场进行了定向竞价销售。同时,积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全程监管,堵塞漏洞,保证了陈化粮未流入食用粮市场。陈化粮的竞拍销售,优化了全市粮食库存的品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