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28691400000003

第3章 回望“十五”续写辉煌(代序)(3)

党员队伍的党性锻炼摆在了突出位置。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党员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开展了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多项大规模的教育活动,通过日常教育、专题教育、集中教育等多种方式,不断加深对党建理论的深入、系统学习,广大党员的党性不断得到锤炼,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2005年,按照中央、省委和当地党委的部署安排,在全系统党员中开展了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扎实有效的学教活动,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均以高票通过。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开展了争创“双优”主题实践,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党性观念和党的意识,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争创“双优”活动中,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仅省局系统有66名党员、22个党组织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组织,省经贸学校教学党支部受到了省委的表彰。

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责任不断靠实。为了推动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我们确立了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入手,教育为主、预防在先的工作思路。各地、各单位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广泛开展了“权力观”教育、“两个务必”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实现了省局系统不出问题、全系统不出大问题的目标。同时,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以省局直属企事业单位为例,5年间,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5岁,大专以上学历上升20个百分点,不仅年龄和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而且党性修养和拒腐防变、抵御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深入开展了树行业新风的活动,大部分市、州粮食局在当地的行风评议活动中获得了好评。

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同步提升。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为核心,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广泛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了创建和谐机关、和谐企业、和谐行业活动,广大粮食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得到确立,争第一、创一流蔚然成风,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明显成果。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短期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职工再教育。据不完全统计,5年共有8690人次参加了储粮技术、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粮食流通管理等知识的培训,1541人通过省经贸学校的中专、大专学历教育走向了社会。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一部分粮食职工将走向社会、重新择业,这些深受“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光荣传统熏陶,秉承“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甘于吃苦”团队精神,经受市场经济大潮洗礼,具备过硬业务技能水平的粮食职工,必将成为非公粮食企业的生力军,仍然是全省粮食员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有粮食企业员工共同肩负着搞好粮食流通的使命。

回顾“十五”时期的工作,我们有几点体会特别深刻:一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搞好粮食工作的新要求。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长达40多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工作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粮食工作者要有新思路、新举措,粮食企业要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经营投资机制。二是团结一致,步调统一,加强领导,是搞好粮食工作的关键。实践证明,各级粮食部门的上下团结一致,广大粮食干部职工的团结一致,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一致,以粮食事业这个大局为重,互相支持,分级负责,才能在困难中奋进,在挑战中发展。三是把粮食工作主动融入全省发展的大局之中,准确定位,统筹协调,坚持把不变的目标与灵活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求得问题的顺利解决。四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粮食行业就能焕发生机。“发展是硬道理”,粮食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结起来最重要的还是发展缓慢的问题,也是经济效益不够高的问题。克服困难要依靠发展,改革的出发点也是发展,以发展的思路指导粮食经济工作,就能取得好的效果。五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搞好粮食工作的动力。一个人、一个单位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代表着行业的整体素质和面貌。这些年,全系统开展了先进性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一个在发展中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良好局面,人心齐、风气正、干劲足,为粮食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十一五”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全省粮食系统将处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正视困难,把握机遇,以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十一五”时期,全省粮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调控监管,发展现代流通,引导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深化一项改革,健全四大体系,建设五项工程。

第一,深化一项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深化以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我省省情的粮食流通新体制

要继续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为重点,着力于体制机制创新,着眼于发展,为促进粮食生产与流通协调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和新的动力。进一步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健全粮食价格保护体系,积极探索种粮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的保护机制,逐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生产的粮食流通机制;妥善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历史包袱,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新的企业运行机制;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粮食企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库、藏粮于科技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把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把省内粮食市场与省外粮食资源的调剂结合起来,确保全省粮食安全。

第二,健全四大体系,就是要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粮食执法、粮食产业化四个体系的建设,为全省粮食安全提供长效的机制保障

一是健全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行政手段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我省粮食宏观调控的方针和目标是立足省内实现供求平衡、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进一步强化各级储备粮管理工作,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完善轮换办法,更好地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和稳定产销合作,促进产区粮食向销区的合理流动。加大在资金结算、运输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保障产销区粮食跨区流通顺畅,促进产销合作关系的发展。进一步加强粮食统计、信息工作,积极开展统计调查和监测预警,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信息服务水平。

二是健全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粮食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生产的流通体制。继续培育、发展和规范多种粮食市场主体,鼓励各类具有资质的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粮食流通。加强对粮食市场建设的规划和指导,使布局更为科学合理,适应流通市场化、法制化、现代化的需要。加快推进各级粮食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和提升市场功能,逐步提高市场现代化程度,实现粮食质量卫生安全可靠,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服务周到细致,并逐步向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发展。进一步完善粮油质量标准体系,健全粮食检验检测体系。

三是健全以法律手段为主的粮食市场监管体系。要继续深入贯彻《条例》,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和办法;健全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审核工作,严格工作程序,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加强粮食监督检查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制度,着力培育一支具有明确的依法行政意识、文明执法意识和服务意识,执法政策水平高的监督检查行政执法队伍,逐步健全省、市、县三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完整的网络化行政执法工作体系。

四是健全以粮食现代物流和加工业为依托的粮食产业化体系。以粮食现代物流和加工业为依托的粮食产业化体系,是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加快推进粮食流通、加工和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的实施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重点建设从主产区到主销区的粮食物流通道和重要节点,争取实现全省粮食物流通道的全过程无缝化、散装化衔接,形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完整供应链,构建快捷、高效、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扶持粮油加工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加工集约化程度和综合利用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安全、环保、节约和高效的粮食技术支撑体系。

第三,建设五项工程,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搞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不断推进粮食行业的新发展

一是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工程。要明显改善和提高全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功能,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粮食流通公共服务体系和重点区域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发展散粮运输,提高粮食物流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初步建立粮食物流标准化体系。重点建设主产区粮食流出通道和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包括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军粮供应网点、粮食加工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粮食物流信息化和标准体系、电子商务平台、粮食检验检测设施项目等。

二是粮油加工产业升级工程。要构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发调节相结合的粮油加工产业体系,整合小型加工企业,促进粮油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增强企业竞争力。制订产业指导政策,引导全行业健康发展;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各种经济主体增加对粮油加工业的投入,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发挥中介组织作用,继续组织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建立健全粮油加工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是粮库技术改造工程。重点对老粮库进行修缮和技术改造,提高保温隔热密闭性能,增加电子测温、机械通风等,配备必要的进出仓设备,使粮食储藏设施达到安全储粮的标准。

四是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和产后安全保障工程。推广新型、适用农户储粮的技术设备和干燥技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开展绿色生态储粮、粮食物流技术和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应用,推动粮食信息化,示范和推广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等新技术。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项目,形成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投资机制。

回顾“十五”,我们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共同创造了深化改革的丰硕成果;展望“十一五”,我们将满怀信心,同心同德,共同谱写和谐发展的新篇章。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十一五”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发展主旋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为实现全省粮食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而努力奋斗。

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