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28691400000039

第39章 “十五”甘肃省粮食工作回顾(36)

第四,要坚持不断改革。改革是保持企业具有永久活力的保证。只有不断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工作才能有新局面,企业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持续发展。

第五,要善于用足用活政策。政策就是项目,就是生产力。我们实施完成的批发市场改造提升服务功能项目,就是争取了国家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政策的结果。

(执笔:成景春初审:呼喜洋)

完善军粮保障体系服务驻甘部队建设

甘肃省军粮配送服务中心

甘肃省军粮配送服务中心于1998年12月正式成立,2001年11月被确定为省粮食局县级直属单位,2005年10月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为县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省军粮供应与管理。“十五”期间,中心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在省粮食局的领导下,在驻甘部队和各市、州、县军供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国家军粮中心提出的“转观念、强素质、抓管理、谋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平战结合、突出战备,军民兼容、部队优先,主副并进、以副补主”的工作方针,以完善军粮保障体系为重点,认真开展“三二一”工程建设,不断推进规范化管理工作,军供事业稳步发展,呈现出渠道畅通、质量稳定、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的良好局面。2003年以来,中心先后两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拥军优属工作先进单位”,被兰州军区、省政府授予“军粮供应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一、规范军粮供应管理

根据军粮供应政策性、特供性、必保性的特点,中心先后制定了军粮筹措、调配、供应及财务管理办法,在全省大力推行军粮供应规范化管理。按照国家《军粮供应规范化管理办法》、《军粮供应站资格认定办法》的规定,结合甘肃实际,制定了《甘肃省军粮供应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和《甘肃省军粮供应站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并组织贯彻、实施。2001年,在全省推行军粮供应项目管理,印发了《关于实行军粮供应项目管理的意见》,对供应数量、质量、服务、双拥共建、保障效益、经济效益等9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2003年,省粮食局与兰州军区联勤部军需部、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进一步规范军粮供应管理的办法》,提出了坚持主渠道购粮、严格履行供应手续、严把军供粮油质量关、加强票证管理、搞好品种串换、认真落实节日增供优惠政策、不断提高军粮供应服务水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等具体要求。根据省局要求,多次组织人员对全省军粮供应站点进行形式多样的业务检查。2005年,根据国家粮食局《关于进行军粮财务大检查的通知》,开展了全省军粮财务自查、互查和抽查。按要求,全省的军供站(代供点)全部进行了自查,抽调了6个军供站站长和军粮财务骨干成立2个互查工作组,对6个军供站进行了互查。在自查和互查的基础上,省局重点对兰州、平凉、天水3个市的7个军供站进行了抽查。为加强军供人员业务学习与培训,近两年,陆续编印、下发了《全国军粮供应管理经验材料》之一、之二和《军粮供应与管理政策文件汇编》。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国家粮食局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保密法》、《国家粮食局普通密码使用管理规定》、《国家粮食局军供信息网络管理规定》,专门成立了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甘肃省军供信息网络设备管理使用办法》,加强对涉密岗位人员管理,强化安全措施,切实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

几年来,通过不断完善规范化管理,我省军粮供应从业务环节到企业内部管理,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细致的制度办法,为进一步做好军粮供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军粮保障机制

为保证驻甘部队军粮供应,根据甘肃实际情况,我省军供粮源的筹措,采取统一采购调配和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办法。我省虽主产小麦,但由于省内地区之间、年度之间不平衡,加之地理环境复杂,路况差,运距长,交通不便,为降低筹措成本、保证及时供应,面粉由各市、州负责统筹粮源并组织加工供应。根据国家军粮中心的要求,我们反复调研论证符合我省实际的面粉统筹方案,并根据改制后军粮企业的布局情况及调控能力,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全省军粮统筹渠道,完善统筹办法,确保不同条件下的高效、快捷的保障。甘肃是大米的非主产省,军需民食全部从省外调入。为确保部队需要,从九十年代开始,军供大米就由省上统一组织筹措配送。几年来,中心与大米主产省(区)大型粮食企业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使军供大米有了较为可靠的粮源保障。为满足部队需要,多次深入基层供应站,走访部队,征求意见,对大米供应厂家的单位信誉、卫生许可证、QS认证、加工设备、仓储运输、服务质量等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对比,优选出一批质量可靠的名牌产品,如“北大荒”“爱邦”、“珍宝岛”、“银珠”、“迎春花”等作为军供大米配送的主要品种。

这几年为适应粮食市场化的需要,比较好地调控解决供需、价格变化给军粮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及时对全省各供应网点库存统筹平衡,采取更加灵活的调度方式,保证各地正常的销售数量。同时在兰州建立了应急储备,在必保品种之外,还筹措了黄豆、绿豆、玉米粉、油品等小杂粮,为部队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2004年2、3月间,粮食价格连续上涨,粮源一度紧缺,加之铁路运力不足,军粮供应遇到了一些困难。根据省局领导指示,中心全力以赴抓紧军粮采购、调运工作,组织军粮采购、调运小组远赴东北,落实粮源,督促发运。在国家军粮中心帮助下,先后从北大荒米业集团、爱邦米业公司采购了一批优质军供大米,仅两个月就顺利完成了全年80%的调配量。

几年来,我省通过强化基础管理、优化网点建设,规范军粮筹措、加工、存储、调配、供应制度,积极探索军粮统一采购调配和分级负责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了定点保障、伴随保障和联合保障措施。近期又根据国家粮食局关于“平战结合”、建设全天候军粮保障体系的要求,制定了《甘肃省军粮应急保障预案》,对战争准备、发生特大自然灾害、防突维稳、大规模军事演习、粮食价格异常波动等非正常情况下军粮应急保障作了周密安排。

三、强化军粮质量管理

“军供无小事、质量是关键”。军粮质量直接关系到官兵健康和战斗力。多年来,我们不断提高军粮质量意识,始终把质量管理作为军供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对军供粮油质量,主要采取四条措施: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军供站站长为军粮质量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制,从军粮购进、检测、供应全程监控,确保万无一失。二是严把进货关。省上统一筹措的大米,选用当年新稻谷加工;面粉选用一、二级小麦,实行定点加工。各供应站点坚持“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留存样品和质量检验报告单,建立质量档案,保证军供粮油优质安全。三是严格执行国家军粮质量标准。对销售的军粮质量实行量化管理,特一粉在加工精度、灰分、粗细度、面筋质等9个方面达到或超过国家质量标准,特等米在加工精度、不完善粒、最大限度杂质、碎米、水分、色泽、气味6个方面达到或超过国家质量标准。四是大力推行军供粮油专用品牌。近年来陆续创建了如“甘粮”、“红梅”、“军虹”、“金豹”等一批军供面粉品牌,不仅受到部队官兵好评,有的还被授予“全国放心粮油”称号,销售省内外市场。五是建立健全制度。为了规范军供大米配送程序,确保军供大米质量,2003年,中心制定了《甘肃省军供大米配送质量保障办法》,通过制度约束,严把质量关,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粮油不进货、不入库、不销售,坚决杜绝有毒、有害及掺杂使假的粮油进入军供渠道。

在军粮质量规范管理的同时,对一些特殊情况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沙漠地带,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即使库存新粮过夏,也会发生粮食色泽、口感下降的问题。国家粮食局聂振邦局长指示,要把改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军粮供应工作作为一项特殊任务,特事特办,抓好落实。我们以四条措施改进当地驻军的粮食供应。一是勤购勤销,保鲜保质;二是增加精品小包装供应;三是建立特殊环境下优质服务部队的机制;四是租借洞库存粮,解决高温储粮问题。部队对此非常满意,2005年8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六○○部队特向国家粮食局和省粮食局致信感谢。

四、提高军供服务水平

满足部队需要是军粮供应工作的宗旨。我省军供服务工作坚持按照《国家军粮供应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各项服务基础工作,严格履行《军粮供应服务公约》,做到“五个保证”,即保证质量符合标准、保证及时供应、保证服务热情周到、保证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同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酒泉、平凉、天水等地把供应点设到军营,主动将军粮供应融入部队后勤保障之中,既方便了部队购粮,又节省了部队开支。省内绝大多数军供站常年为部队义务送粮,比例逐年提高,据统计,2005年全省义务送粮数量超过80%,兰州、平凉、天水、白银等地超过90%。天水、金昌、临夏等地军供站多次根据部队演练、施工需要,进行伴随保障,有的行程达数千公里。2003年我省山丹发生6.3级地震,当时有1000多名部队官兵参加抢救。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当地军供站迅速调集粮油赶往震区进行军粮保障,还为抢险救灾官兵送去6000多元的慰问品。全省各级军供站点积极创造条件,在营业场所设立军人休息室,购置电视、影碟机、书报等,并免费提供茶水、口绳、针线包、脸盆、毛巾、药品等,让购粮官兵感觉到家的温暖。各级粮食部门和军供单位经常主动上门征求当地驻军意见,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慰问活动。兰州军区联勤部军需部首长先后到省军粮中心、兰州市军供站视察军粮供应保障工作,对军供部门服务和各项应急保障措施给予了肯定。

五、实施“绿色长城食品工程”,切实做好节假日供应

近几年来,粮食市场一度比较混乱,一些不法商贩兜售有毒、有害粮油,严重危害消费者利益。对此,我们在全省军粮系统推行了“绿色长城食品工程”,一方面保证部队吃上安全、营养、优质、放心的粮油,另一方面支持和引导军供企业在搞好军粮供应的前提下,开展市场营销,创建企业品牌,树立军供企业质量保障信誉。2002年,省粮食局和兰州军区联勤部军需部与省财政厅多次协商,确定从是年起,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以低于市场价格给驻甘部队每人每年增供一级食用油、饺子粉、玉米粉、绿豆各1公斤,所发生的差价由省财政负担。四年来,军地双方密切配合,较好地落实了节日军粮增供政策。大多数军供站点除必保品种外,还备有各种小杂粮及精品小包装粮油,有的达上百个品种,丰富了部队官兵生活。2003年,《甘肃日报》以“踏遍陇原保供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不穿军装的粮草官”为题,对我省军供系统开展“绿色长城食品工程”和节假日军粮供应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严格执行国家军粮政策,加强军粮管理,保障军粮供应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平战结合、注重应急的全天候军粮供应体系建设,以及军粮筹措、储存、加工、调运的应急保障管理;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主副并进,不断提升军供企业的竞争效益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军供网络,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力,增强军供企业的发展后劲。

(执笔:卢建人初审:饶兴)

含英咀华辛勤耕耘开拓进取科学发展

甘肃省经济贸易学校

“十五”期间,甘肃省经济贸易学校顺应粮食行业发展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之势,乘职业教育改革之风,在省粮食局和省教育厅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行业优势,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为工作目标,按照“教学是中心、队伍是保证、质量是生命、育人是目的”的总体思路,坚持“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效益化”的教育改革方向。狠抓机制创新、环境优化、队伍建设、专业更新、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多层次多元化办学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工作,在继续发挥甘肃粮食事业人才培育基地作用的同时,实现了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中高等专业人才的转变。目前,省经济贸易学校已发展成为集普通中职、高职、成人中专、成人大专、成人本科以及行业培训、技能鉴定、继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

一、追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抓住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推行办学体制和机制创新,实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融合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1.积极开展教育创新,拓宽办学渠道,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在办好中专教育的同时,学校开创校企联合、校校联合、覆盖全省、向外省延伸的办学渠道,以自办为主,联办增强实力,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长短结合等形式,先后与河南工业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市资源环境学院达成协议,设立了河南工业大学和山西财经大学甘肃函授站、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兰州市资源环境学院分院、西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并建成了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市场营销资格培训基地、粮食行业特种技能培训基地。

2.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为行业发展做出新贡献。设立了职工中专培训教学点,进一步提高在职职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先后在酒泉市粮食局、酒泉国家粮库、白银长城国家粮库、张掖王家墩国家粮库、定西景家店国家粮库、天水国家粮库、青海平安国家粮库、皋兰国家粮库、山丹国家粮库设立了9个职工中专教学点,培养学员403名。

做好粮食系统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监督)检验员培训。促进粮油保管员和检化验员素质的提高,推动粮油保管员和检化验员持证上岗工作顺利进行,我校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粮食局委托,多次举办了全省粮油保管员培训班、粮油质量(监督)检验员培训班、粮油质量(监督)检验员注册考试,对考核合格者颁发《甘肃省粮油保管员上岗资格证》,办理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甘肃省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共培训学员1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