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名人佳作——哲理小语篇
28701300000022

第22章 把世界的喧闹变成音乐(4)

全山上在鸣唱着的却换了一种咭嘎……咭嘎……的急促而凄楚的调子,那是纺织娘。

“秋天到了。”我这样的说着,颇动了归心。

再一天,纺织娘还是咭嘎咭嘎的唱着。

然而第三天早晨,当太阳晒得满山时,蝉声却又听见了,且很不少。

我初听不信;叽……叽……叽格……叽格……那确是蝉声!纺织娘之声又潜踪了。

蝉回来了,跟它回来的是炎夏。从箱中取出的棉衣又复放入箱中。

下山之计遂又打消了。

谁曾于听了纺织娘歌声之后再听了蝉之夏曲呢,这是我的一个有趣的经验。

幸福

所谓幸福者殊有所见,也许这种人压根就不存在;而心满意足之人则随处可见。

卢梭

幸福是游移不定的,上苍并没有让它永驻人间。世界上的一切都瞬息万变,不可能寻索到一种永恒。环顾四周,万变皆生。

我们自己也处于变化之中,今日所爱所慕到明朝也许荡然无存。

因此,要想在今生今世追索到至极的幸福,无异于空想。

明智之举是当我们惬意时便纵情享乐,不可因一念之差而失满足的情趣;同时,也别想将片刻之乐永系在身,这种念头只能是无望痴心。所谓幸福者殊有所见,也许这种人压根就不存在;而心满意足之人则随处可见。在所有给我以深刻印象的事物中,最令我中意的便是这种满足之情。此种情感缘于我感觉的强烈驱使,是我之所见所闻的必然结果。幸福并没有悬挂招牌,欲同它相识相随,惟一的途径便是走入幸福者的内心。而心满意足的情绪却可以得之于人的眼神,举止、言谈、步履,让旁人受其感染,不由自主地随之投入。当你在节日里看到人们尽情欢乐、喜笑颜开、神情容颜中流露出穿透生活阴霾的喜悦之情时,难道不会感到这是生活中最甜美的享受吗?

生命的三分之一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

班固写的《汉书》《食货志》上有下面的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这几句读起来很奇怪,怎么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古做了注解,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这就很清楚了。原来我国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学地、合理地计算劳动日;而且我们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对于日班和夜班的计算方法。

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的劳动人民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视。班固在《汉书》》《刑法志》里还写道:

“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有的人一听说秦始皇就不喜欢他,其实秦始皇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人物,班固对他也还有一些公平的评价。这里写的是秦始皇在夜间看书学习的情形。

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春秋战国时有许多国君都很注意学习。如: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在这里,师旷劝七十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拚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

《北史》《吕思礼传》记述这个北周大政治家生平勤学的情形是:

“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

光是烛灰一夜就有几升之多,可见他夜读何等勤奋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什么古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这样重视,不肯轻轻放过呢?我认为这就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态度,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同志们做这样的谈话,目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冰心

四十年代初期,我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的时候,曾看到英文《读者文摘》上,有个很使我惊心的句子,是:

Maytherebeenoughcloudsinyourlifetomakeabeautifulsunset。

我在一篇短文里曾把它译成:“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其实,这个sunset应当译成“落照”或“落霞”。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

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怅惘。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自转。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女体

但在艺术上,可以如虱一般的观看的,倒不单是仅仅肉体之美了。

芥川龙之介

叫做杨某的中国人,在夏日的某夜,因为过于闷热,就醒来了。他用手支着脸,俯卧着,耽于无端的妄想。忽然看见一匹虱爬进了床边。屋里亮着薄暗的灯光,使得虱的小背如银粉般的发亮。它注视着睡在旁边的妻子的肩,迟迟的走近。妻子本来是赤着身体,早就把脸朝着杨的那边,发出安然的入睡了的鼻息。

杨望着虱的迟钝的行走,便想起:这样的虫的世界是怎样的呢?自己两步三步走得到的地方,在虱若不费去一点钟,是走不到的,并且它所巡回的场所,用尽死力也只在床上。自己如果更生为虱,该必是无聊的事吧?

将这样的事漫然想着的时候,杨的意识渐次朦胧了。自然不是梦,说是现实又并非现实。只是似沉非沉的,走向奇妙的恍惚的心地之底。

既而,觉得回到了猛然惊醒的气氛,杨的魂已经进入了那虱的体内,在汗臭的床上,蠕蠕然地走着了。因为是过于出乎意外的事,杨不觉茫然地畏缩起来了。可是惊骇他的,不仅仅是这些——在他的前途,有一座高山,那山暖暖地自抱成圆形,从眼不能及的上方,到眼前的床上,像大的钟乳石般的垂下来,触着床上的部分,其中好似藏着火气吧,造成了微红的石榴实的形象。除了那部分,圆圆的一座山,无论看那里,是没有不同的地方的。那白色又有凝脂一般的柔,温柔的白色,使那山腹的不平的部分,恰如映在雪里的月光一般,微微地浮着青影。加之受着光的部分,带着融解似的鳖甲色的光泽。无论在何地的山脉都不可得见的美丽的、弓形的曲线,在远远的天边描绘着。

杨张开了惊叹的眼,眺望这美丽的山的姿首。可是等到他知道那座山就是他妻子的乳房之一的时候,他的惊异到什么地步呢!他忘了爱、憎及性欲,他看守着这象牙似的巨大的乳房。而且惊叹之余,连寝床的汗臭也忘了吧。许久许久,像凝固了似的不动——杨变成了虱,才能够如实地观看他的妻子的肉体之美。

但在艺术上,可以如虱一般的观看的,倒不单是仅仅肉体之美了。

童心

爱别人的长处,原谅别人的缺点,可使你的人生快乐、轻松而充满了光明!

罗兰

和成人在一起,大家互相学习对方的冷淡、世故、和虚伪;这就不如和孩子在一起,去学他们的热情、诚恳、与天真。

我时常喜欢注意孩子们在游戏时的神情。

他们有时小心翼翼,辛辛苦苦地用积木搭成一座庙宇;有时费不少精神,画了一张很漂亮的图画,可是,当我正在旁边为他们的成果庆贺赞赏的时候,他们却毫不留恋地把他们所搭成的庙宇推倒,把那张画随手揉成一团了。

于是,我禁不住为他们惋惜:

“为什么好不容易做出来的成绩,这样不知道珍惜爱护呢?

为什么不把它们好好地保存起来,留着慢慢地欣赏呢?”

可是,当他们又重起炉灶,用自己的手和脑,创造出另一件更新的,更好的作品来时,我才开始领悟到,在这方面来说,孩子们比成人是强得多了!

他们是永不满意自己目前的成绩的。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将更有进步,将会做出比目前更好,更可贵的作品来。所以,他们从不会像成人那样,停下来,自我陶醉地欣赏自己工作的成果;把自己工作的成果谨慎地珍藏着,惟恐一旦弄坏,自己就再没有把握做出一个比这个更好的东西来了!

这是成年人的悲哀。

一个人,一旦对自己工作的成绩珍重欣赏,不敢重起炉灶,重新创造的时候,那就暗示着他的学习能量到了一定的限度,暗示着他不会再有新的进展了。

我们应当佩服孩子们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他们的眼光总是向前看,而不会留恋现在或过去的光荣的。

我国曾有一位作家说,一个人假如失去了眺望将来的勇气,而一味在过去的回忆中生活的话,他的生命大概也只剩下一堆灰烬了。

过去的光辉无论怎样光辉,它也不能照亮你眼前的黑暗。而只有把光明与希望放在前头,我们才会有路可走。

时常,我们以为成人可以教育孩子,而事实上,孩子们的纯稚天真,却可以做成人的指南。

当我们被俗世磨损了灵性的时候,如能注意领会一下孩子们的认真和洒脱,也会使我们得到一点可贵的启示。

有一天,我为一件俗务忙得心情很烦。于是,跑到电影院去看了一场沃尔特·迪斯尼制片的《小天使》。没想到这部影片真的把我的烦恼减轻了不少。

片中叙述一个对人生只知喜爱,不知恼恨的小孤女,用她的真诚和快乐的性情,改变了许多成年的人生观。而她的力量只是“快乐”和“爱”。

她使那些成人们的互相敌视、假冒伪善、以及他们那悲观、冷酷、消极的人生完全改观。

因为她使人们相信了一句话:

“去发现别人的好处,而不要去挑剔别人的缺点。”

真的!这是一个最简单,最行得通的办法,使我们的生活减少苦恼,增加快乐。

日常生活中,多数不快乐的事情,多半都是由于我们自己情绪消极,和对别人的不信任所引起的。假如我们有办法使自己在单调的事物中看出乐趣,在平凡的人群里找出他们可爱和可敬之处,我们就自然乐意和别人相处。也自然会使自己觉得前途光明。而对一切纷争攘夺的烦恼,也自然会看得淡了。

人生只怕沉落在一个“俗”字之中。

有些人终年计较别人的缺点,一天到晚怕自己受到损失。结果,他只有迷失在琐碎的扰攘之中,找不到人生的乐趣。

朋友们!你也有时觉得消极和烦恼吗?

请试着欣赏一下孩子们的热情、诚恳、与天真。并请你试着去在你周围的人身上,找出他们可爱和可敬的地方来。

眼光向前看,不要留恋过去的光荣,可使你的人生积极奋进,有所成就。

爱别人的长处,原谅别人的缺点,可使你的人生快乐轻松而充满了光明!

树木

树木是圣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就获悉真理。它们不宣讲学说,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

黑塞

树木对我来说,曾经一直是言词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世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深扎在无限之中;唯独它们不会在其中消失,而是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的形象,并表现自己。再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大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当一棵树被锯倒并把它的赤裸裸的致死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时,你就可以在它的墓碑上,在它的树桩的浅色圆截面上读到它的完整的历史。在年轮和各种畸形上,忠实地记录了所有的争斗,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与繁荣,瘦削的年头,茂盛的岁月,经受过的打击,被挺过去的风暴。每一个农家少年都知道,最坚硬、最贵重的木材年轮最密,在高山上,在不断遭遇险情的条件下,会生长出最坚不可摧、最粗壮有力、最堪称楷模的树干。

树木是圣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就获悉真理。它们不宣讲学说,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

一棵树说:在我身上隐藏着一个核心,一个火花,一个念头,我是来自永恒生命的生命。永恒的母亲只生我一次,这是一次性的尝试,我的形态和我的肌肤上的脉络是一次性的,我的树梢上叶子的最微小的动静,我的树干上最微小的疤痕,都是一次性的。我的职责是,赋予永恒以显著的一次性的形态,并从这形态中显示永恒。

一棵树说:我的力量是信任。我对我的父亲们一无所知,我对每年从我身上产生的成千上万的孩子们也一无所知。我一生到了就为这传种的秘密,我再无别的操心事。我相信上帝在我心中。我相信我的使命是神圣的。出于这种信任我活着。

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再能好生忍受这生活的时候,一棵树会同我们说:平静,平静,瞧着我!生活不容易,生活不艰苦。这是孩子的想法。

让你心中的上帝说话,它们就会缄默。你害怕,因为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家乡不是在这里或者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

当我倾听在晚风中沙沙作响的树木时,对流浪的眷念撕着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