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第一常量是健康的生命,
健康的生命在于营养也需要营造。
开发生命潜能对生命本身维护,
健康之道应向自我来求。
把握累的量
说当下的社会是“人人忙,人人累,穷人忙生存,富人忙着守钱柜,贤人治学心力瘁”,好像也不算错。
现代人累,主要是心累。我们所感到的疲惫,几乎全部是源于精神因素,或者说是情绪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单单因为是生理消耗而引起的,甚至可以说很多由紧张所产生的疲劳,都是我们自己无意中制造的。中国有句名言说是“累即心累”,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心灵空间,并不是无限地大,往往是由人的思维来确定边界,由人的见识来决定面积。
每个人的心灵又都像房间一样,要不然,心怎叫心房呢?心房里容纳着各种物品。不管你喜不喜欢,累是这房里的东西。
适当的累,给人一定的压力,人会在这种压力中体会到生存的意义,体现生命的价值,产生一种动力,也不完全是坏事。完全不累的人,看上去很散漫和无序,心灵中会有更大的压力,就像完全失去声音的环境,绝对的安静比适当的噪音更令人恐惧一样。不过,当累超过人的承受力,就应该引起重视了。
得驾驭累,千万不能让累压垮我们自己。真正成熟的人,能够感悟自己的宿命,知道怎样在宿命中驾驭自己命运的弹性。
自我减压,自我减负,有的时候,过多的心累,往往是太多的杂念所致。一旦人懂得清除不必要的杂念,就会感到轻松和愉快了。
累一旦太多了,就适当地缓解一下生活节奏,调适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改变一下没有缝隙的思维方式。
换种角度想问题,是一种方式。
有人说累是盐,缺了不行,放多了,又太苦涩。
把握累的量,是一门学问。
营造健康的生命磁场
生而为人,从进化的舞台走来,自野蛮踏过文明的门槛,从混沌的自然世界迈入一个人自己创造的世界,生命之谜还是谜。若想揭示复杂的生命之谜并不容易,多少高明的医务人员尚在孜孜探求。我们寻常人所能做的,是开发自己的生命潜能,对生命本身维修维护。
成功的第一常量,是健康的生命。健康生命的原则,包含着多个要点。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人而异。我总认为健康之道,应向自我来求,应该由自己来营造健康的生命磁场。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一切有机体的本能都是保守的,它们都有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本性。生命的目标就是循着曲折的道路,挣扎着回复到最古老、最原始的状态。他因此说,“我总是向外寻求力量与自信,谁知道它们时时刻刻都在我的心灵深处。”
好心情是自己寻找的,好心态是自己创造的,好习惯是自己养成的,人生应该学会以生命健康为中心来调适心绪与心情,保持良好。就生命健康而言,也许寻找好心情,创造好心态,养成好习惯,比摄入食品,比吸入营养,比保健运动,以及其他生命所需更为重要。
营造健康的生命磁场,不妨每天静坐片刻,让呼吸的频率放缓,自然地就是耗氧量减少,心跳频率变慢,血压也会下降,长此以往,坚持下去,体内就能产生一个生物电磁场,放射出一种高能量物质,足以使体内的不平衡变为平衡,不稳定变为稳定,不顺畅变为顺畅。
营造健康的生命磁场,心灵意志释放,释放的过程,提升人的精神存在,作幕天席地之游,小我融入大时空,感受“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营造健康的生命磁场,宁静心态,自然呼吸,养心养生。
健康的生命,在于营养,也需要营造。
再度当孩子
再度当孩子,快乐是生命的第一主题。蹦蹦跳跳地纵情玩耍,无忧无虑地沉浸在各种游戏之中。不在乎青草地上的翻来滚去弄脏了衣服,也不担心在海滩上堆建的房子会被海浪冲走,更不顾虑大人们会怎么来想自己所做的事情,只是全神地享受生活的乐趣。快乐地拼图,搭彩色积木,操纵各种电动玩具,跟爸爸去游览风景,听妈妈来讲故事,与小朋友们在一起踢足球……趁着今天绽放的鲜花带给童年的欢乐,不去期待遥远的未来,有道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再度当孩子,与生俱来的天真是一种本能。追逐青蛙时的心怦怦直跳,放风筝的脚步很快,在小树林里唱歌的兴致很高,仰脸数星星的时候,还想到银河里游泳。满脑子彩色的梦想,时时放飞无边的想象。喜欢彩色的图画,尽情地把心中的世界点染。老师一背过脸就让纸飞机起飞,一旦心思放在学习上,就是一名出色的学生。
再度当孩子,充满幻想与好奇心。乐不可支地给小布熊洗澡,把汽车或飞机模型的零件拆卸开来再组装,把爸爸的手表用敲核桃的小锤子敲开,看看旋转里面的事情。对所做的一切事情兴奋,自有许多奇妙的念头,许多念头得到许多的肯定,与朦胧不清的目标结伴而行。
再度当孩子,从不故作姿态,更多的是笑,抑制不住满心的欢喜,对着天空笑,对着小树笑。委屈的时候也哭,哭的时候有人安慰,有人哄。
再度当孩子,尽情享受爱与呵护。每一个行为,总是紧跟着一个愉快的结局。无心之错,无人追究。做错了事情,小心翼翼地等待惩罚,结果只是挨了点批评,得到无边的谅解。身前身后,浓浓的爱与爱意,包围着。爱的太阳,温暖心灵,照耀成长;爱之泉水,浸润肺腑,清亮生命。
再度当孩子,纯净的原生态,洁净美好。单纯的人生,没有污染;单纯的心灵,不用设防。家是天堂,梦是翅膀。小朋友们在一起,快乐无疆,想唱就唱。童心无忌,率真率性,不必去思考其他的事情。梦入青春门,无限憧憬。幸福欢乐的日子里,一天天长大,变得越来越丰富。长大了,当思回报。
再度当孩子,当不成孩子,就当一个无悔的老天真。
人生的一半
暮色苍茫,天宇苍茫,行色匆匆的行人,脚步往家走,心往回赶,思绪不再游荡。
人生的一半,居家!家,在亮灯的地方!
卸下负荷,牵挂和怀念都是自己的事,心不再紧张。
把纷繁与喧嚣关在门外,把这事那事也关在门外,把命运加给的艰辛与磨砺更关在门外,让劳累疲惫的心灵休养。
窗前,四季的鲜花绽放,芬芳着居家的心情。
室内,一波一波的乐曲,在耳边荡漾。
给自己一点时间,与旋律融合,让心情释放。是的,“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衣贵夏凉冬暖,房舍亦然”。家是生命诞生的地方,家也是供过夜与遮蔽风雨的地方。那盏微笑的灯火,牵着你的乳名走过日子,床前总是千年的月光。
房舍的演进是历史的演进。最初的居所,升腾着袅袅炊烟。《周易》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盖取诸大状。
沧桑的历史,渐渐演绎成文明。千斤门楼二两屋,安宁合用心富足——中国老百姓的居住观。“簏簌风吹三径所,玲珑月照一床书。”——文人雅士的意愿。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则居与竹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白居易是“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优美的居住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随着建筑的规模化,家庭的小型化,住室内的小型化,现代居所宜设而设,随方制相。人进出,有门;阳光与天籁之音进入,有窗。扇题杜牧帮园赋,屏对王维初雪图。屋内陈设在于主人的爱好与雅兴。书籍充屋,好书是高贵心灵的血脉与人生的滋养。一起相伴日子。每人一串钥匙,而钥匙就在手上。
天地之间,不同的居所护持众生。北方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少数民族的吊脚楼、傣族的吊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有移动的住房——蒙古包。适应游牧生活而建造,驮在马背上就可以随主人云游四方。
居之所是因为生活而建造的空间,体现各民族各地区的生活习性。
春花秋月,悲欢离合,居之所演绎了多少故事!《家》、《春》、《秋》、《北京人》令人荡气回肠!
说不尽的居所说不尽的家!有一万条理由让人依恋。离家的游子,思乡是一种无法医治的病,只能仰望天上的月亮。
安得广厦,负载水土,比邻而居。
最初的诞生,永远的牵挂;温暖的巢,永远的港湾……
把脏鞋子留在门外
荷兰人有一种风俗,人进屋子之前,把鞋子脱在门外面。
由此,我想,清晨满怀希望出门,不管怎样地归来,回家进门之前,把脏鞋子留在门外,把一天不如意的事留在门外,然后再进门。
一扇门内,是宁静温馨的港湾,也是人为身心营造的退避之所。足以让心灵放松,再放松。
人在尘世的喧嚣中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难免有种种不安。人生原本无所不包。应认清生存环境,事实上是我们往往认不清。完美是例外,不完美或不够完美才是正常的。
生活中不是每一天都有意义,也不能每一天都兴高采烈,但日子不能不过,还得迈开双脚朝前过。罗曼·罗兰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死亡与复活。
把脏鞋子留在门外,不把沮丧的心情带回家。暮色苍茫里,倦鸟归林,翅膀抖落风尘。
我们不能选择时代,却能选择生活方式;我们难以拒绝命运,却能够安于命运的态度与方式。而行为方式,是人的实践创造物,体现人的文化智能。
诗人把生活诗意化,生活就像一首诗;哲人把生活哲理化了,生活就充满思考;而在理论家眼里,生活就是证明。但事实上,生活就是生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左右的是自己,把脏鞋子不穿进屋里。
人所生活的大小环境,是可以酿造成丰富而无形的精神营养素的。一方小天地里,洁净的心与心情,给自己。
清气若兰,韵致若菊;回顾美丽,前瞻美丽;让心沉淀,只求无愧;承载真诚的生命,足可安慰自己,过好生命的每一天。
把脏鞋子留在门外,生活需要平衡。驾驭匆匆的脚步,改变习惯,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思维方式,设法改变不愉快的心情。找出令自己感到满意的事物,用来暂时安慰自己。
“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被关怀。”合于自然生活,好的习惯,使生活获益,勿以善小而不为。
习惯是一再的重复。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
起初,我们造就习惯;后来,习惯造就我们。
味觉也美学
食是民之本。食乃生命之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为中国正统的儒教所确立的生活信条。
饮食是一种生活方式,非常具体,美在其中,滋味各异。《说文解字》中的“美”字,从“羊”从“大”,其本义为“甘”。也就是说,中国人从最初的美意识源于“甘”这样的味觉感受性即肥羊肉的味甘。
食品具色香味形四种属性,核心是“味”。香味四溢,人焉能不是好心情!美味的信息付给味蕾,给人以惬意刺激,兴奋味觉神经,从而唤起食欲。
中国人属于自给自足以五谷杂粮为主要食物的草食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原始烹调的四块丰碑,是用火、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出现,是人体与自然界物质交流的优胜选择。
烹调是饮食的主要环节。中国的烹调技艺历史悠久,尚有粤系、吴系、川系、鲁系、清真系、素食系等六大菜系,各有深远的历史地理渊源。尚有菜以人传者,如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豆腐,后人称羡。至于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年夜饭、更岁饺子,以不可替代性,渗透于中国人的血液中。
饮食既是人类生存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窥视中国文化的一个极好窗口。由于食品的制造与贮存,各类的厨具、饮食品、盛贮器,应有尽有,丰富了生活世界。食品制造学、食品包装学、防腐保鲜学等,也应运而生。为了使机体与自然界物质交换的生命进程保持优质发展,又产生了营养学、食疗学和环境卫生学。饮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出现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丰富内涵。现代人乐于接受新的生活经验与新的行为方式,乐于求新尚变。
谁都离不开饮食,中国人素有佳客共杯适的习惯。有朋远来的接风洗尘,婚丧嫁娶的大宴亲朋,以及生子做寿的举杯相庆,饮食提供给我们生命所需,饮食也提供给我们精神所思。“治大国若烹小鲜”、“醉翁之意不在酒”、“秀色可餐”、“回味无穷”等,由饮食升发出来的哲学意义很精深,当然也有尸位素餐、添油加醋等词意自显。
“可堪岁月供行色,尽把江山博醉吟。”一部《诗经》,以饮食为题材表现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反映宴饮方面真是许多,丰富了文学宝库。
绘画和造型艺术方面,通过饮食来表现思想感情的,也俯拾即是。从红山文化的玉猪龙、鱼纹陶罐,河姆渡陶刻的稻穗,半坡陶绘的鱼、鹿等,逾越几千年。唐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直至齐白石的虾,寄情生活,极富感染力。
如果说音乐是听觉美学,饮食就是味觉美学。
中国上千个小城镇各类风味食品,足以展现一个无以伦比的美食海洋。
食以适口为珍,所以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有炎夏清淡、寒冬味浓、春秋则醇和适中的习惯。
莫为吃而活,要为活而吃。吃出滋味,活出品位。
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展示心灵的静度
记得克雷洛夫寓言有这么一则故事,两个走路的人,在行进的途程中,遇到一条狗。狗朝着这两个路人汪汪地叫,其中的一个人,弯腰拾起一块石头,准备打这条狂吠的狗,另一个人劝阻说,何必理会呢?你走远了,它也就不叫了,有同它纠缠的时间,你会走得很远。由此,我想到不理是最大的轻蔑这样一句话。
不理是最大的轻蔑,是弱者的智慧,是强者的哲学。匹夫遇辱,会拔剑而起,理智的人,则不会去角力争斗。心的大度与静度,足以抗衡伤害,伤害者就自讨没趣了。
只掌控自己,不企图掌控他人,自己的心境操之在己,保持理性。
保持理性,宁静,而非冲突;安详,而非争斗。走自己的路途,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始终在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恪守做人的根本,真诚与善意不变。用好时间中的每一秒,不与无赖讲理。
相信时间自是一个老练的仲裁人,一切的一切,迟早会有公论,无须计较。仔细来想,没有一种人性的弱点是不能原谅的,只不过有的是出于不屑,有的是出于不值,有的是出于鄙夷。
高尚的人总是默默地忍受悲痛——席勒的话。悲痛过后,还是以神圣的目光注视人生,让理性占据人生,让理想指引自己,进而建构人生价值,相信心灵内在的信号。从无误区走向无限度,这条路并不很长,集中精力去走。人一旦获得内在的祥和与宁静,就什么伤害都不足道了。
保持理性,重视该重视的,其中,“在我的头上,是众星的天空;在我心中,是道德的法则。”哲学家的康德人虽远去,其言在耳。
想到人生工程
健康是生命之本,是幸福之源,这是不言而喻之理。
至于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规定,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精神和社会三方面的完美状态。而对健康的定义是: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此外,还有抵抗力、肌肉皮肤、头发等一些综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