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的启示
拉链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人们都很喜欢用它。云南省昆明市铁路三中的蒋知非同学,很爱穿夹克。一天,他又准备穿上那件夹克外套上学,可拉链被卡住拉不动了。随后,他抓住拉链的这一缺点,决心进行拉链的改进发明。于是,蒋知非同学仔细观察分析拉链被卡住的过程,发现拉链被卡住是由于衣服的毛边在拉链扣开合运动时被带入拉链扣里所致。为此,他又反复有意识地让绒毛细条之类物品进入拉链扣,发现链扣与链齿之间有一定距离,衣服毛边很薄,容易被夹带进入链扣的缝隙中,致使链扣被卡死。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有一天,蒋知非同学在建筑工地上,看见推土机把泥土砖头推走,联想到如果在拉链扣前端附加一推挡板,使毛边异物未接触扣齿就被挡开推走,不就避免了卡塞吗?
根据以上设想,蒋知非同学先后设计试制作了一种防异物卡塞最有效的拉链机构,并把它取名为“新型拉链扣”。该拉链扣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切异物不论其粗细软硬,只要进到拉链凹形边内,当拉链向前拉动时,都将沿着凹边向中心汇集,同时被向前推移开;二是拉链扣鼻梁安装在扣的面板前缘稍内,异物在拉链开合过程中避免了跟扣齿接触,从而保证开合顺畅。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产品或事物总存在缺点或不足之处。通过观察分析,将这些缺点和不足列举出来,并提出改进的方案,就可以形成有创意的新设想,产生新发明。人们把这种发明创造技法称之为缺点列举法,青少年称之为“挖缺点”。
缺点列举创造法的应用要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很多有缺点的事物,如不顺手、不方便、不省力、不节能、不美观、不耐用、不轻巧、不省料、不安全、不省时、缺某种功能……都可加以改进克服,从而发明创造出受人们欢迎的新产品来。
贺沁铭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九中学的学生,他发明了一种能防止热水瓶碰倒后瓶胆易破碎的椭圆保温瓶壳。
贺沁铭改进保温瓶的想法是一次偶然事件引起的。有一天,他们科技小组正在活动,有位同学不小心把保温瓶碰倒了,“砰”的一声,瓶胆碎了,热水流了一地。那位同学吓坏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科技辅导员汪老师并没有批评指责,先让同学们把碎碴打扫干净,然后启发大家想些办法,把保温瓶改进一下。
怎样克服保温瓶易倒易碎的缺点呢?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他拿起一个鸡蛋,想把它竖立在桌子上,可是鸡蛋倒了,在桌上滚来滚去
……鸡蛋那么容易碎,它摔倒了为什么不破碎呢?噢,原来是椭圆形的外壳起了缓冲作用。
对,就把热水瓶做成椭圆外壳!想到这里,他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
贺沁铭在保温瓶外壳上粘了几条中间厚两端薄的泡沫塑料,使外壳成了椭圆形。做好一试,瓶胆果然不碎了。可是,这东西看起来太臃肿,不美观,要是向提把儿的方向倒下去,冲击的力量还是很大,不安全。这个办法又被他否定了。他又想:把泡沫塑料垫在瓶胆和外壳之间行不行呢?试试看——不行,这办法很麻烦,没起到多大保护作用。最后,他用薄铁条做了一个椭圆形外壳,周围是一条一条的中间鼓起的铁条,每一条都可以当提把儿用,省去了原来的提把儿,使整个外壳形成一个椭圆形。
效果如何呢?同学们做了对比实验:把椭圆外壳的保温瓶和一个普通保温瓶都装满水,均匀用力,一齐推倒。普通保温瓶“砰”的一声,碎了;椭圆壳保温瓶摇晃了几下,却安然无恙。师生们都非常高兴。这项发明受到专家的好评,获得了全国青少年发明比赛一等奖。
李保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建工中学的学生,他发明了一种探针式颜料筒盖。
李保强是一个美术爱好者,常要用到牙膏筒式包装的水彩颜料和广告颜料。实践中,他发现这种包装有严重缺点:筒盖密封不严,筒口附近的颜料容易干结。硬结的颜料把筒口封死,再次使用时,必须先把硬结的颜料用针或小刀抠掉。随后,针对牙膏筒式包装的这一缺点,李保强进行了改进发明。他在筒盖的轴心部位加装了一根探针,拧上筒盖时探针插入颜料筒内。拧下筒盖时,探针拔出来,同时打通了颜料出口。这时稍挤压颜料筒,颜料就会沿针孔流出来,十分方便。
几位青少年的成功发明告诉我们:挖缺点、挑毛病并不是谁都能做好的事情。在有些人眼里,总认为现有的东西就是合理的,习惯于按常规思考问题,看不到事物的缺点;也有的人即使看到了现有事物的缺点,也不太愿意去改变它。这些容易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发明成果产生
的。只有要求改变现状,善于挖缺点的人,敢于打破常规,才能够不断创新,有所收获。
对于“挖缺点”的发明创造技法,有一首歌谣是这样概括的:
小鸟叫,跳林间,小鹿跑,向清泉;
发明创造选好题,你我莫忘“挖缺点”。
甘蔗没有两头甜,事物总有不完善。
不省力,不方便,不省料,不安全,
不省时,不价廉,不耐用,功能贱,
挖缺点,心莫闲,发明创造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