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走进科学丛书:透析发明与创造的决窍
28763000000027

第27章 评选原则和程序(1)

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和青少年科学探索活动,是我国青少年的传统科技活动,属于教育活动。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使青少年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以激发科学兴趣,学习科学方法

,锻炼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求实、创新、协作、献身的科学精神,从而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和科学探索活动,是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诞生的,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而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它对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发挥着有益的促进作用。

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和科学探索活动都是创造性活动。它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项活动的普遍开展,不仅将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开拓性、创造性的人才,还会对人们的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

举办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是为了检阅和宣传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学探索活动的成果,总结和交流开展活动的经验,探索和研究青少年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同时也是为了使青少年在比赛和评选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从而推动活动更广泛、更健康地发展。

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的评选工作,是为比赛和讨论会服务的。为了使评选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评选工作的原则和程序》。这份材料也可供地方有关活动的评选工作参考。

评选工作的原则

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的评选工作必须贯彻教育性原则,是由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学探索活动的宗旨决定的。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学探索活动是教育活动,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使青少年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因此,从比赛和讨论会的组织办法到评选的标准、程序,都应当贯彻教育性原则。

所谓教育性原则,主要指活动应以教育为目的,以育人为目的。活动的方式、方法应采取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活动的实质是带着孩子学发明,带着孩子学科研。

贯彻教育性原则,在评选工作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评委的选聘

评委的素质与评选工作的质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选聘好评委是搞好评选工作的关键。

评委的基本条件应该是:

1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熟悉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2熟悉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具有广博的学识,并在某一学科具有较深的造诣;3热爱孩子,富有辅导工作经验和较高的辅导艺术;4熟悉青少年科学发明和科学探索活动,并善于贯彻活动的宗旨;5工作认真负责,作风平易近人、公正无私;

6评委应相对稳定,以保持标准掌握的连续性和信息的连续性。

(二)重视评选标准的制度

评选标准对活动的普及和发展有极重要的作用,因此,评选标准必须充分体现教育性的特点,而与成人的发明比赛和论文评审有所区别。

贯彻教育性原则,在制定评选标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选标准要高低适度,当前宜就低而不就高

评选标准应根据活动的宗旨和青少年的实际来制定,使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评选标准应该让青少年感到人人可为,从而达到人人敢为的目的,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这项活动。

只有参加的人多了,才能使更多的人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孩子是喜欢成功的,孩子是喜欢赞扬的。评选标准应该使大多数孩子有成功的机会。对于初涉创造活动的孩子,首战成功的意义非同小可,它往往可以成为孩子内心动力的源泉。因此,标准不可定得过高。标准过高无异于把众多的孩子拒之门外。这与我们开展这项教育活动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当然,标准也不可过低。标准过低往往会使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科学的评选标准是高低适度。所谓“适度”,应该是有利于活动的普及,又使孩子们经过努力可以取得成功。

2评选标准要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掘

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学探索活动是教育活动,孩子们在这种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不仅体现在作品本身,更体现在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科学方法上,更反映在孩子们的科学素质上。活动是手段,作品是载体,科学素质的提高才是根本目的。因而,评选标准应当能促使青少年对其成果所体现的创造性有进一步的挖掘、分析和认识,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创造性贡献之所在。

那种就作品评作品的评选模式是不符合教育性原则的。值得称道的做法是透过作品评人,特别是评人的素质。

3评选标准要有利于求实精神的培养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是要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侥幸。求实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成就科学事业的前提,也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科学教育也必须把诚实教育放在首位。青少年科学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的评选工作必须十分重视培养求实精神。

求实精神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是创造性贡献的真实性。所谓科技成果的科学性,主要是指青少年的科技成果必须以科技活动做基础,必须是在青少年亲身参加的科学观察、考察、调查、科学实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的规律性的东西。实验、调查的数据一定要客观、真实,方法一定要科学,论证一定要合乎逻辑,成果一定要经得起实践检验。不能凭空设想,不能主观臆断,不能似是而非,不能是假科学、伪科学。所谓创造性贡献的真实性,主要是指青少年科技成果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真是孩子本人做出的,包办代替、弄虚作假不但无益于孩子的锻炼和提高,还会使孩子的思想品质受到严重的污染。这是违反教育性原则的,是与活动的宗旨背道而驰的。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求实精神,应当尽力防止弄虚作假,防止成人的某些功利主义的倾向侵入到孩子的活动中来。应当鼓励那些虽然粗糙,却是孩子们亲手而为的作品,虽然稚嫩,却洋溢着孩子们创造火花的成果。这些,才是国家和科学的希望。

(三)珍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由于长期忽视创新教育,孩子们普遍地存在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的缺陷。这对人才的成长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极其不利的。在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学探索活动中,孩子们开始接触创造活动,也涌现出不少颇有创新精神的苗子。但是,万事开头难,发明创造活动和科学探索活动比起其他模仿性的科技活动来,难度是相当大的。能在这项活动中取得一些成绩,能在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一些进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两方面的启示:首先是如何加倍爱护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其次是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认识自我的价值,帮助孩子们树立成功的心态。

1不埋没孩子们的创造成果

评审中要十分认真、仔细地审看孩子的作品,倾听孩子的介绍、陈述和答辩,尽心竭力地挖掘成果中的创造性成分。即使是似曾相识的作品,也不能轻易否定,应仔细研究和挖掘作品的创新之处。

如果作品确实是丧失了新颖性,也不能轻易断言是模仿或抄袭,相反,很可能是孩子们在不了解创造背景的情况下,花费了大量心血“创造”出来的。这时,仍必须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又指出汲取信息的重要和丧失新颖性的理由。这样才能使孩子受到教育,得到鼓励。

2不打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初涉创造活动的孩子的心理,有如刚刚破土的幼芽,稚嫩,还有些脆弱,经不得急风暴雨。

孩子初次参加全国比赛,他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紧张、忐忑,又企盼着鼓励、赞扬和成功。评审工作者和组织工作者必须十分谨慎地开展教育工作,必须小心翼翼地扶植这一株株幼芽。采取经过深思熟虑的最恰当的方式与孩子展开讨论、研究。原则上不能提否定意见,只能提修改、补充、完善和提示性的、建设性的意见,使孩子得到帮助,得到鼓舞。答辩和质询应采取讨论启发方式,严防审问式和简单粗暴,决不使孩子的创新精神受到打击!

人的思维类型有左脑型和右脑型之分。右脑型的孩子往往长于动手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则不如左脑型的孩子。近几年参加发明创造活动并取得一些成果的孩子中,有相当大部分偏于右脑型。他们的特点是小聪明、小淘气。这部分孩子的课内学习和考试成绩往往不够理想,因而也往往不能被老师、家长所喜欢。长此下来,会使这部分孩子产生被冷落的感觉,甚至会产生认为自己无能的失败心态。如果在这样的心态下走完他的儿童、少年、青年的路程,进入社会后仍会以无能的失败者自居,这对他的一生将是一个悲剧。当然,这实际并不是孩子造成的,而是不科学的教育造成的。因为这种结果是在不科学、不公平的竞争中出现的、片面的结果。实际情况是,凡是发育正常的孩子,都是聪明的,都各有自己的天赋,只不过表现的方面不同而已。现在的课内教育,还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管是善于抽象思维还是形象

思维的孩子,一律以考试分数来评估优劣。这对右脑型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对他们的伤害作用也是不能低估的。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就是一项开发右脑,促使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这种活动搞好了,可以使众多的在课内学习中较为后进,而形象思维能力见长的小淘气、小聪明们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干,得以表现自己的优势,得以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一扫无能者、失败者的心态,而以一个大有作为的成功者、胜利者的心态,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3不捧杀孩子们的进取精神

孩子们正在学习,他们的知识、阅历还都不够,可以说还没见过什么世面。他们还没接触过真正的实际工作,因而还不知道未来的工作将对他们提出多么高的要求。他们的世界观还没有

最终形成,他们的心理还比较稚嫩。因此,孩子们不仅经不住过重的打击,也经受不住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表扬。过分的褒奖往往会把孩子捧杀。这样的例子不少见,历史上就有过不少“神童”被捧杀的故事,现实中更有许多少年天才跌入深谷的事例。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背离教育性原则,采用不适当的表彰和奖励,把孩子引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