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沙漠
28856000000009

第9章 中国沙漠览胜

1.古老与美丽的结合——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古尔班通古特”的语意为“野猪出没之地”,是中国境内第二大沙漠,仅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沙漠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色,沙漠里冬季有较多积雪,春季雪融后,沙漠中的短命植物迅速萌发开花,这时沙漠中一片草绿花鲜、繁华似锦,把沙漠点饰得生机盎然,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于北纬44°15′~46°50′,东经84°50′~91°20′。位于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地区,准噶尔盆地的中央,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海拔300~600米。由4片沙漠组成,西部为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东部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为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其北为阔布北—阿克库姆沙漠。准噶尔盆地属温带干旱荒漠。年降水量70~150毫米,沙漠内部绝大部分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其面积占整个沙漠面积97%,形成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植物区系成分处于中亚向亚洲中部荒漠的过渡。沙漠的西部和中部以中亚荒漠植被区系的种类占优势,广泛分布以白梭梭、梭梭、苦艾蒿、白蒿、囊果苔草和多种短命植物等;沙漠西缘有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为中国唯一以保护荒漠植被而建立的面积上千公顷的自然保护区。

垦区农牧场呈带状分布在沙漠南缘,许多耕地已延伸沙漠内地,著名的绿色沙漠通道也层出不穷,条条交映相辉,为死寂的沙漠增添生机和活力,绿洲也相继出现,人们用汗水和智慧缀饰沙漠,重建绿色家园。绿洲与沙漠犬牙交错,形成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一边是胡杨、梭梭、黄羊等古老的自然生态;一边是机耕、电井、喷灌等现代的绿洲文明。一边是沙丘绵延、万籁俱寂,生命罕至;一边是绿波万顷,欢歌笑语,生机盎然。形成两种不同的世界,沙漠与绿洲或生命家园只是缺少一双改变的勤劳之手。

生命与死亡竞争,绿浪与黄沙交织,现代与原始并存,是观光考察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的理想之地。中午黄沙烫手,可以暖熟鸡蛋;夜晚寒气逼人像是进入冬天。沙漠探险,可从东道海子继续北上,沿古驼道横穿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腹地,直抵阿勒泰。茫茫大漠绿洲不仅有各种奇观异景,而且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古“丝绸之路”文化遗迹。北庭都护府遗址、土墩子大清真寺、烽火台、马桥故城、西泉冶炼遗址、新渠城子遗址、头道沟古城遗址等都在这条通道附近,还有千奇百怪的风蚀地貌造型,姿态奇异万千,又增一番景致。有起伏的沙海和黄浪延绵的美丽的纹理,有绿波万倾,风和日丽,黄羊漫游,苍鹰低旋,还有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景。这就是沙漠的魅力和神奇所在,风情无限。

2.沙漠珠穆朗玛峰——巴丹吉林沙漠

大漠性情恰如它的素面朝天;虽动静无常,却表里如一,它随风逐行,飞沙走石,遮天蔽日,无拘无束。它展现的是旷达无边,苍凉严酷,巴丹吉林沙漠除了沙漠特性外,也有自己独特的奇美。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位于北纬39°30′~42°,东经98°30′~104°,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千米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堪称“沙漠珠穆朗玛峰”。集合了沙漠的所有魅力,以其高、陡、险、峻著称于世。

在巴丹吉林沙漠内,沙山沙丘,风蚀洼地,剥蚀山丘,湖泊盆地和谷地交错分布。它地处阿拉善沙漠中心,气候干旱,流动沙丘占沙漠面积的83%,移动速度较小。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一般高200~300米,最高的巴彦诺尔吉诃德沙山高达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以复合型沙山为主,形态复杂、高大密集,为北纬30°~40°东方向排列,系西北风的强大影响所致。高大沙山的周围为沙丘链,一般高20~50米。高大的复合型沙丘和全塔状沙丘貌似山一般,沙峰、沙壑、沙峭、沙壁、沙窗、沙刃随处可见,景色奇伟壮观,缤纷多彩。沙丘和沙山上长有稀疏植物,西部以沙拐枣、籽蒿、麻黄为主;东部主要为籽蒿和沙竹,沙拐枣、麻黄等逐渐减少。高大沙山间的低地有144个内陆小湖,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东南部。由于蒸发强烈,湖泊积聚大量盐分,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为主要牧场。有些湖盆边缘有淡水泉露出,为治理沙漠提供了条件。

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堪称巴丹吉林“五绝”。受风力作用,沙丘呈现沧海巨浪、巍巍古塔之奇观。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淡净的湖泊湿地,暮鼓晨钟的千年古刹,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巴丹吉林沙漠占阿拉善右旗总面积的39%,相对高度200~500米,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沙丘的所在地。在沙漠腹地,高峰林立、峰峦叠嶂、沙脊如削,是进行沙漠旅游的理想之地。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多米,峰峦陡峭,高低错落,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千米,沉闷深远犹如飞机群的轰鸣声,无不使人刺激异常,因而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美称。沙漠中的湖泊星罗棋布,有113个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4个,淡水湖12个,总水面4.9万亩,湖泊芦苇丛生,湖水碧波荡漾,微风轻拂,便是破碎的月湖水片,水鸟嬉戏,鱼翔浅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沙漠东部和西南边沿,茫茫戈壁一望无际,形状怪异的风化石林、风蚀蘑菇石、蜂窝石、风蚀石柱、大峡谷等地貌令人叹为观止。它生动记录狩猎和畜牧生活的曼德拉山岩画,被称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

巴丹吉林沙漠属于温带干旱和极干旱气候区,气候极为干旱,降水稀少,且多集中在6~8月份,年降水量仅40~80毫米。光照强烈,是内蒙古自治区光照最充足、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夏季高温酷热,最高温度可达38℃~43℃,地表温度则更高,冬、春季大风强劲,是内蒙古地区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一年中大风天数可达60天之多。两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改变沙漠命运的突破点。

虽然气候极为干旱,却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没有一滴水,巴丹吉林沙漠内有着许多的湖泊,供予沙漠中物种生命的源泉。据统计,在沙漠之中、沙丘之间,分布有面积在1.5平方千米以下的沙漠湖泊140多个,多以咸水湖为主,这些湖泊最深的可达水深6米以上,在沙漠的西部和北部,还有两个较大的湖盆,西部南北走向的古鲁乃湖约180千米长,10千米宽,北部的拐子湖东西走向,约100千米长,6千米宽,湖滨地带水分涵养较好。此外,在沙漠中还有多处泉水涌出,水质清澈,甘甜可口,可供人蓄饮用。湖的多广分布,为治理沙漠,建立绿洲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沙漠中顽强的植物除了添增生命痕迹外,还有许多使用价值。在沙丘的背风处,在沙丘的底部、湖岸边、泉水旁,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湖岸边的芦苇、芨芨草等植物可供造纸,梭梭、柠条、霸王、籽蒿、胡杨、骆驼刺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树种,也是沙漠中动物的食物。沙葱是美味的菜蔬,莎草、莎米的果实可做面粉的替代品,沙枣的果实含有大量淀粉,可供多种用途,沙棘、白刺的果实富含维生素,可提取果汁、酿酒等。在沙漠之中还有多种药用植物,锁阳寄生在白刺身上,是珍贵的中药材,而肉苁蓉更有着“沙漠人参”的美称。在这环境恶劣的沙漠之中,除了绿色的植物生命外,还活跃着许许多多的沙漠动物,它们已经习惯了那里的酷热、严寒与缺水,甚至身体的颜色也变得与沙漠相近,它们是沙漠中另一道流动的风景。

丰富的动物、植物资源与大量的硅、铝、铁、钙等矿物资源使巴丹吉林沙漠不是什么“不毛之地”、“死亡之海”,而是富庶的“聚宝盆”,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美丽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给你无尽的沙漠风情,旷达荒凉的沙海,奇异壮观的景致,驼铃、夕阳、月夜、秋风的韵味,让人忘返于这一片空旷而丰富的大漠中……

3.千年的守望—腾格里沙漠

走进沙漠,那是远离尘世而充满灵性的净土,就像腾格里沙漠,是块被上帝赋予诱惑且充满想象的圣域,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寻梦者的足迹。向着远古的遗痕,走向腾格里……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的大沙漠。在阿拉善地区的东南部,介于贺兰山与雅布赖山之间。大部属内蒙古自治区,在宁夏的西南部,小部分在甘肃省。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42700平方千米。海拔1200~1400米左右。“腾格里”蒙古语为“天”,意为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沙漠内部,沙丘、湖盆、盐沼、草滩、山地及平原交错分布。其中沙丘占71%,其中7%属于固定、半固定沙丘。沙漠西南部大部有植被覆盖,主要为麻黄和油蒿;沙漠中部、南部和北部洼地里,植物生长较好,主要为蒿属。流动沙丘以格状沙丘和格状沙丘链为主,一般高10~20米,也有复合型沙丘链高10~100米,常向东南移动。沙漠中有大小湖盆422个,其中有251个积水,主要为泉水补给和临时集水,大部分为第三纪残留湖,是居民的主要集居地。1958年开始进行治沙工作,营造防护林带上百条,封沙育草,从而使通过沙漠的包兰铁路通行无阻,这是中国治沙科学史上的一项巨大成就。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向北,有被当地人精心呵护的“璀璨明珠——滨河沙漠湿地”,在防止沙漠侵蚀,减缓沙尘暴,防止农牧区土地沙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腾格里沙漠中还分布着数百个存留数千万年的原生态湖泊,远远望去,那一汪汪清水正像撒落在黄色沙地上的美丽珍珠。湛蓝的天空下,大漠浩瀚、苍凉、雄浑,千里起伏连绵的沙丘如同凝固的波浪一样高低错落,柔美的线条显现出它的非凡韵致。来到腾格里沙漠高处沙丘,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个奇异的原生态湖泊,它酷似中国地图,这就是腾格里达来的月亮湖,又称“中国湖”。月亮湖水面143万平方米,水深2~4米,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千米,环湖一周4千米。湖中芦苇摇曳,湖水碧波荡漾,水鸟嬉戏,鱼翔浅底,湖岸草坪如毯,湖的周围生长着花棒、枋条、枯拐枣等各种灌木林草,黄羊、野兔、獾猪等数百种野生动物是这里的“主人”,珍稀的白天鹅,黄白鸭等成群栖息,沙峰、湖泉相应成趣,宛若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月亮湖有“三奇”,更是大自然无可想象的杰作。①形状酷似中国地图:在高处沙丘俯瞰,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呈现眼前,湖中芦苇的分布像各省的标致。②湖水是天然药浴配方!面积3平方千米的湖中,富含钾盐、锰盐、少量硭硝、天然苏打、氧化铁及其他微量元素,与保健场所的药浴相似。③千万年黑沙滩是天然的浴场,沙滩长1000米,宽近100米,表层下面是厚达十多米的纯黑沙泥,其质地远超死海的黑泥,是天然的泥疗宝物。

4.中国的“聚宝盆”——柴达木沙漠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的“聚宝盆”,特殊的地质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中草药,所谓“雅丹”地貌指的就是柴达木沙漠,“雅丹”是维吾尔语,意为“具有陡壁的土堆丘”。

柴达木沙漠是我国第五大沙漠,面积3.49万平方千米。柴达木沙漠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的腹地。海拔2500~3000米,是我国沙漠分布最高的地区。干旱程度由东向西增大,导致西部是一片不毛之地,只有盐水,强碱性土壤和恶劣的气候。东部年降水量在50~170毫米,干燥度2.1~9.0;西部年降水量仅10~25毫米,干燥度在9.0~20.0.沙漠中呈现出风蚀地、沙丘、戈壁、盐湖及盐土平原相互交错分布的景观,千沟万壑,纵横捭阖。气温特低,利于地下冻土层的发育。夏日消融,纵流泛滥,是沙漠中主要的水源和供给,降水稀少,风力强劲,风沙地貌广泛发育。水系稀疏,河流短小,植被稀薄。

沙丘在沙漠中分布较零散,较集中的是在盆地西南部的祁曼塔格山沙松乌拉山北麓等地。北部花海子和东部铁圭等地也有分布。沙丘多为流动的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和沙垄,一般高5~10米;多与戈壁交错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上。高大的复合型沙丘链也有分布,但面积很小,固定和半固定的灌丛沙堆,则散布在洪积平原前缘潜水位较高的地带。

柴达木沙漠风蚀地貌发育广泛,占盆地内沙漠面积的67%。主要由戈壁、沙丘、碎石、沙子覆盖地面,东起马海、南八仙一带,西达茫崖地区,北至冷湖、俄博梁之间的盆地西北部范围内。那里由第三系的泥岩、粉砂岩和砂岩所构成的西北—东南走向的短轴背斜构造非常发育,岩层疏松,软硬相间。风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也是西北方向,强烈的风蚀作用形成了排列方向大致与风向相同的风蚀长丘和风蚀劣地。有一些褶曲隆起的穹形丘陵上也广泛分布有这种风蚀地貌。

5.与城市相连—库姆塔格沙漠

新疆有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大漠与城市相连,绿洲与黄沙相伴,驼铃随飞鸟起舞,大漠风情与江南秀色相映,这就是世界上唯一与城市相连的库姆塔格沙漠。

中国西部有两个同名同姓的“库姆塔格沙漠”:一个位于新疆鄯善老城南端,与老城东环路南段相连,全称为“鄯善县库姆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面积188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八大沙漠,主要组成元素不是沙丘,而是沙山。“库姆塔格”在维吾尔语中就是“沙山”的意思。该沙漠中除包括有一定面积的雅丹地貌、格状沙丘、新月形沙丘、蜂窝状沙丘、金字塔形沙丘、星状沙丘和线状沙丘等沙丘类型外,还有世界上独有的“羽毛”状沙丘,像一片沙丘形态的雕塑公园。库姆塔格沙漠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双峰驼冬春迁徙的主要通道和主要栖息地(目前在该沙漠地带已设立3个国家级保护区,他们分别是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站在鄯善老城向南望去,金色的大漠雄浑壮观,风光无限,千百年来与绿洲长相厮守、相随相持,宛如木棉花般的挚诚恋人,给人无尽遐想。鄯善县库姆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风沙地貌、景观类型多姿多彩、绚烂齐全。沙漠地形地貌有沙窝地、蜂窝状沙地、平沙地、波状沙丘地、鱼鳞纹沙坡地、沙漠戈壁混合地等。大有峰峦如聚,沙涛如怒的壮观奇景。沙丘轮廓清晰、层次分明;丘脊线平滑流畅,迎风面沙坡似水,背风坡流沙如泻,像从悬壁上缓缓流泻的黄色瀑布。岁月流沙,物换人迁。站在大漠深处沙山之巅,可静观大漠日出的绚丽,目睹夕阳染沙的缤纷,大漠落日驼影鸟翼,宽旷无际,直叹此景的瑰丽。库姆塔格沙漠的南缘就是唐代连接通沙州和西州的古丝绸之路的另一通道一大海道。会让人联想到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给吐蕃人民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变。因为环境艰苦、道路险远,唐代称库姆塔格沙漠为“大患鬼魅碛”,大海道也因此而成为丝绸古道中最为神秘和艰辛的险途,至今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无数勇敢的中外探险者。

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黄沙资源,赋予广阔的沙漠现代文明的内涵。鄯善县决定从2004年8月起,每年在库姆塔格沙漠举办一次国际沙雕艺术节,为吐鲁番葡萄节注入新的内涵,为人类文明增添光彩。鄯善县曾经是古丝绸之路要冲,西域文明在此留下了闪光的一页,所以,挖掘和弘扬丝路文化,通过艺术手段再现丝路文化的风采,是鄯善县库姆塔格国际沙雕艺术节永恒的主题。鄯善县沙雕艺术作品陈列区,初步规划面积为150亩,抓住沙漠干旱少雨的特点,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每年完成50~100件风格各异、大小相间的作品,划分出不同时代的主题文化区域,如丝路文化、民俗风情区、民间艺术区、火焰山文化区等,充分展示鄯善县古老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辉煌业绩,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在库姆塔格沙漠建成一座中国乃至世界最大、保存时间最长的沙雕艺术作品陈列馆,同时建设成为世界沙雕艺术家向往的沙雕艺术圣地。沙漠本是古代文明的遗址,尽管随历史而湮没,但滚滚黄沙掩盖的是古代的智慧凝结和古代文明,我们用沙雕艺术重新将历史回现,展现出现代与古代交相辉映的智慧与文化。

6.红色公牛——乌兰布和沙漠

提到乌海,大家都会想到乌海有山有水有沙漠,沙即贺兰山,水是黄河水,沙漠便是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是蒙古语,“红色公牛”之意。该沙漠地处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盟境内。由巴彦高勒向西行数里便可观赏到闻名天下的乌兰布和沙漠。它处于我国西北荒漠和半荒漠地带,地理区域为东经106°09′~106°57′,北纬39°16′~40°57′,东北部以河套绿洲为界,东至黄河,南至贺兰山,西部以阿拉善左旗的吉兰泰——图库松路为界,总面积129.8平方千米,是我国主要沙漠之一。乌兰布和沙漠生有干草、花棒、麻黄、锁阳、沙棘等多种各贵药材和稀有植物。并分布着近200处大小湖泊,是鸟类繁殖和迁徙地,有白天鹅等100余种鸟类生息于此地。

这里气候终年为西风环流控制,属中温带典型的大陆气候,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年均降水量102.9毫米,年均气温7.8℃。年均蒸发量为2259毫米,盛行西南风,西北风势强烈。这里的风沙是主要自然灾害,但有光能资源可以利用。

乌兰布和属于阿拉善高原之冲积平原,海拔1050米,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为细沙及黏土状,为第四之冲积——湖积所覆盖,其上为冲积、淤积和风积物,多为高低不等3~10米的流动,是半固定或固定沙丘。平缓沙地及丘间低地相互交错呈复区分布。海拔大体在1078~1054米之间,向东南或向西北倾斜,沙漠地势低于黄河水面,有引黄灌溉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治理,在蹬口县二十里柳子至杭锦后旗太阳庙一线,营造一条宽300千米,长175千米的防风固沙林带,林带两侧5千米为封沙育草区,控制了沙漠东移。

沙漠内除种树种草外,还开辟出20余万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甜菜、葵花子及各种瓜类。乌兰布和沙漠日照丰富,可以引黄自流灌溉,使得湖池广布,有发展农、牧、林、渔业的良好条件。

7.永远的响沙—库布齐沙漠

700里黄河宛如弓背,迤逦东去的茫茫沙漠库布齐宛如一束弓弦,组成了巨大的金弓射月图,“库布齐”就是蒙古语里“弓弦”的意思。库布齐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东西长262千米,宽50千米,沙丘高10~60米,面积大约1.61万平方千米。

从包头往南,经过黄河大桥,穿行鄂尔多斯高原,南行约50千米,便到库布齐沙漠,沙漠资源丰富,有沙漠湖群、草原、黄河、丘陵、湿地、绿洲等大批天然景观,风光独特。有著名的“银肯”响沙,面临大川,背依茫茫大漠,处于背风坡,形似月牙,面积只有亩许大。“银肯”是蒙语,汉译“永久”之意,当地群众叫它“响沙湾”。该处的沙子,只要受到外界撞击,或脚踏,或以物碰打,都会发出雄浑而奇妙的“空—空—”声。人走声起,人止声停。因此,人们风趣地将响沙称作“会唱歌的沙子”。

中国目前发现的响沙有三处,除“银肯”外,还有宁夏中卫沙坡头响沙和甘肃敦煌响沙。这三处响沙,都位于内陆区。沙丘高大,沙坡背风向阳,沙丘前有水渗出或有流水途经。因此,响沙是沙丘处在特殊地理环境下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

库布齐沙漠景观壮美,风光旖旎,沙海苍茫、大漠浩瀚,长河如带、轮日浑圆,气魄宏大,声势浩然。库布齐沙漠分布着新月形沙丘链罕见的垄沙和蜂窝状的边片沙丘等诸多沙漠景观,另外还有暴风雕刻的千姿百态的沙漠之花、神话般缥缈的蜃景、变幻莫测的沙漠神光等。

由于库布齐沙漠处于台地与阶地的分界线上,又因干草原一半荒漠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所以沙漠中有胡杨、沙柳、紫苑等沙生植物,有中蒙药材250多种,植物65种,动物药材30种,矿物药材7种,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8.历史的见证者—毛乌素沙漠

沙漠曾是死亡的象征,掩盖过尸骨、掠夺过良田,当东方丝绸乃至文明通过沙漠传到西方,经历过多少曲折与艰难。那些属于遥远的过去,只有沙漠上的毛乌素,正是历史的见证者。

毛乌素沙漠亦称鄂尔多斯沙地。在伊克昭盟南部,陕西省长城一线以北,面积约32100平方千米。降水较多,有利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沙漠边上有大湖。5世纪时毛乌素南部今靖边县北的白城子,曾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当时草滩广大,河水澄清。后来经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流沙不断扩大,以致到1949年时沿长城的靖边、榆林、神木一带流动沙丘密集成片,但西北部仍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居多。这便是大自然的报复,它可以给予百物盛茂,激怒它时它也可以拿走一切,还以黄沙。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意识到沙漠化的严重性,开始改变沙漠环境,兴建防护林,引水拉沙,引洪于地等。据考证,古时候这片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漠(沙地)。这里曾流传着“榆林三迁”的故事。今非昔比,现在的榆林已是“塞上名城”。

中国大沙区之一。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总面积为3.98万平方千米。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平均海拔为1100~1300米,西北部稍高,东南部河谷地带稍低,其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泊冲积平原凹地上。平原高滩也主要分布需要更新统湖积层。

沙区年均温6.0℃~8.5℃,年降水量250~440毫米,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60%~75%,尤以8月为多。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

毛乌素沙区处于几个自然地带的交接地段,植被和土壤反映出过渡性特点。除向西北过渡为棕钙土半荒漠地带外,向西南到盐池一带过渡为灰钙土半荒漠地带,向东南过渡为黄土高原暖温带灰褐土森林草原地带。沙漠边上有湖,芦苇荡动,水鸟嬉飞,还有绵绵草地,当地人称之为“海子”。

沙区土地利用类型较复杂,不同利用方式常交错分布在一起。农林牧用地的交错分布自东南向西北呈明显地域差异,东南部自然条件较优越,人为破坏严重,流沙比重大;西北部除有流沙分布外,还有成片的半固定和固定沙地分布。东部和南部地区农田高度集中于河谷阶地和滩地,向西北则农地减少,草场分布增多。现有农、牧、林用地利用不充分,经营粗放。

全区流沙面积达1.38万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陕北进行固沙工作,引水拉沙,发展灌溉,植树造林,改良土壤,改造沙漠,成效显著。通过各种改造措施,毛乌素沙区东南部面貌已发生变化。

9.花园沙漠——浑善达克沙地

浑善达克在蒙古语中意为“孤驹”,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所骑之马为其最心爱的“孤驹”,路经此沙地而得名。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浑善达克沙地东西长约450千米,面积大约5.2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沙地中沙丘起伏,间有丘间低地和滩地。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在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沙泉,泉水从沙地中冒出,汇集入小河。这些小河大部分流进了高格斯太河,也有的只流进水泡子里,还有的只是时令性河流,正是如此多的河流水流为本沙漠增添了无数生机,为浑善达克沙地的治理提供有利条件。

浑善达克沙地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也有人称它为“花园沙漠”。那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多,是候鸟的产卵繁育地,还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药材。

浑善达克沙地是许多越野车爱好者喜欢穿越的地方,既可领略沙漠广阔的无限风情,又可以观赏沙漠中绿洲的瑰丽风光。

目前沙地治理效果很好,东线穿越沙地已经比较少看见。当然,也和2008年夏天以来雨水比较充足有关系。

10.北方沙尘的始作俑者——科尔沁沙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正是科尔沁的迷人景色。同时科尔沁沙地也是北方沙尘暴的始作俑者。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中下游通辽市附近,是中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面积大约5.06万平方千米。横跨内蒙、吉林和辽宁三省区,92%以上分布在内蒙古。

科尔沁沙地原来是水草丰美、牧羊成群的科尔沁草原,由于人们超载放牧,加上气候干旱,使得草原演变成了沙地。今天,大部分草原都已沙化,成为科尔沁沙地。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以风蚀沙地半固定状态为主。目前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1.9%速度发展。有关地方政府在努力使沙漠化逆转,尚无明显成效。秀美的草原演变成我国正在发展中的面积最大的沙漠。

另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林业局最新监测,科尔沁沙地每年绿化面积大于沙化面积约75万亩。

科尔沁沙地大面积裸露,寸草皆无,连绵半月形的高大沙丘颇为壮观。风格外狂暴,炎日曝晒,沙子像流水一样从沙丘上滚流而过,构成一飞泻千里的图像。

远在人类出现以前,恐龙曾是这个星球的霸主,因对自然环境过度的损害,造成种族的灭绝,可以说地球是饱经沧桑的,从原始社会到现今,人类所依赖的生存环境不断发生改变,“全新世”开始后的地质史上,是最后的一段时期的变化,现代的自然环境也是在那段时期中逐渐形成。

在现代自然环境这一形成的过程,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在日益加剧,特别是到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人的社会生产劳动,是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今天现代化的高端科技可以直接改变自然,同时也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类要警惕。

11.图腾的象征——呼伦贝尔沙地

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两个著名的节日,篝火节和瑟宾节。篝火节是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是人们对火神的崇拜敬尚,另外还有瑟宾节,“瑟宾”是鄂温克语“欢乐祥和”的意思,以图腾为特征,以鄂温民族的歌舞表演为主,因此呼伦贝尔沙地也是一片神奇和美丽的……

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为大兴安岭西麓丘陵高岗,西到达赉湖和克鲁伦河,南与蒙古相连,北达海拉尔河北岸,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且南部高于北部。该区东西长270千米,南北宽约170千米。呼伦贝尔沙地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由于人们过度放牧,使得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原开始退化,从而形成中国的第四个沙地。大多分布在冲积、湖积平原上。

(1)气候特征。

呼伦贝尔沙地的气候具有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特点,沙地境内的河流、湖泊、沼泽较多,水分条件优越,年均气温较低为2.5℃~20℃,年≥10℃,年积温1800℃~2200℃,7月份平均气温18℃~20℃之间,有利于牧草生长。年降水量为280~400毫米,多集中在夏季,盛夏季节水分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空气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沙地土壤中含沙量较大,一般多为中、细沙。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沙带及其外围的沙质平原上,在固定的风沙土中,发育着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沙土。沙地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为农、牧业生产的综合经营提供了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生活资源。

(2)土地状况。

呼伦贝尔沙地处于与草原的过渡地带,固定沙丘占沙地总面积的73.5%,半固定沙丘占22.7%,流沙仅占4.3%,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多数为蜂窝状和梁窝状及灌丛沙地,延缓起伏沙地,沙丘间普遍有广阔的低平地,是优质的农业垦殖区。

由于近年来持续的干旱,加之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且保护和建设意识淡漠,出现了固定沙丘活化、风蚀坑,造成呼伦贝尔的草原退化、沙地活化,使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形势严峻。1999~2004年5年间,呼伦贝尔沙地的沙化和土地组成结构在向坏的方向变化,流动、半固定沙地增加了19250平方千米,表明沙地内部植被覆盖度在迅速降低,沙地潜在形势非常严峻,沙地腹地沙层深达900米。沙地的活化会造成巨大的区域生态灾难,目前,呼伦贝尔沙地已上升为我国第四大沙地,而且是目前四大沙地中唯一仍在扩展的沙地。

(3)保护措施。

①封沙育草、天然恢复植被,重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沙漠化土地整治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天然恢复的方法主要通过对沙漠化的草场进行围栏,禁绝人为干扰与破坏,使植被逐渐恢复。目的在于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固定沙地地表。

②植物固沙在沙漠化整治中是一种最基本的整治方法。根据沙地的具体情况,选择与其生理生态相适应的植物种类,实行退耕种树种草,扩大林草比例,控制沙漠化蔓延;建立防护林,缓解风力。

③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入手,采取封沙育草、人工植物固沙以及必要的沙障固沙,形成多种措施综合治理,能封则封,能固则固,能调整的调整。既要考虑治沙的科学性又要考虑生产的实际性和可行性,既要重视生态效益,又要重视经济效益;

④利用有利的时机,在沙地周围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为草原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利用当地条件和地形情况,最大限度地引入水系或水源,建立人工贮水湖、人工绿地等。

12.神奇月牙泉——库木库里沙漠

库木库里沙漠位于新疆若羌县境南部的阿尔金山,呈不规则长方形横卧在祈曼塔格山南麓。自然保护区内沙漠奇观堪称一绝。

库木库里沙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沙漠,面积达2556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3916~4706米之间,主要由高大的金字塔沙丘、复合型新月形沙丘和新月形沙丘链组合而成。沙漠厚度平均300米,最大厚度超过500米。沙山高度平均100米,最高达300米。绵延数十千米的沙山,在海拔3900米以上明净的天空背景下,端庄、秀丽,夺人魂魄。它是当今世上沙漠海拔高度之最,该沙漠掩埋了近代河床及冰积物,活动性较大,至今仍在堆积上升,沙丘底部潜水丰富,水依新月沙丘而会聚,集成月牙形水泊,名曰“月牙泉”,碧蓝清澈,白如银月,大可与敦煌鸣沙山的月牙泉争奇斗艳。库木库里沙漠面积分布广阔,自然景观雄浑,且沙水共存,沙、水、草原、野生动物相映成趣,自然的矛盾统一,蕴藏了无限的奥妙。也由于沙漠底部潜水丰富,沙丘中悬湿沙层很厚,因而在个别地方发育着小片绿洲。“沙子湖”和“小沙子”,维吾尔语谓之“库木库勒湖”和“和克其克库木勒湖”,处于库木库里沙山的环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