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自然资源保护
28862300000006

第6章 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类认识到,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进步和文明的标准之一。通过保护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地质遗迹和珍稀濒危物种,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证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这对有13亿人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基础地位的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知道,所谓的自然资源保护规划,是指在对自然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增殖(可更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做出的全面安排。从本质上讲,这是对人与自然(资源)相互关系的调整。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的约束条件,因此,必须在各个环节上和从各种角度上,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规划,依具体的保护对象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如:对可更新资源的保护,重点应放在调整其再生(增殖或更新)速率与开发利用速率之间的相对关系上,而对不可更新资源来说,关键是要有计划地适度开发和利用,决不可竭泽而渔。

1.如何保护自然资源?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人口多与资源少的矛盾,生产扩大与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水、能源和矿产等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和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面对中国经济前景和社会的未来,中国的自然资源供应能够维持多久?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能够维持多长时间?

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尽早走上“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中国头脑风暴中心提出倡议: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反对过度消费。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减少和拒绝一些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消费行为。

总之,我们应共同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反对过度消费。

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所有开发和利用,都应当从整个自然界,尤其是从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即所谓生物圈的平衡状况,加以全面地和科学地考虑,必须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

当前,不但要加强和扩大那些具有原始性状,即受人类影响较少的生态系统,通过人为的保护和再建,使其维持原始的自然面貌,保持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平衡,而且要重视人类在认识化学物质毒性问题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各种化学物质,从生产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防止污染环境的安全措施,更应当寻求无污染的生产方法,制取无毒性的化学产品。显然,这是给化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更高、更难的任务。

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已经明确指出:“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这样,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为创造一个无污染、无公害、生态平衡的优美环境而共同努力。

2.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日益现代化,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也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全球发展战略。我国据此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成为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指导方针。

(1)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问题自古就有,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无论国外还是在古老的中国,自古以来都有环境问题的记载。但是,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提出来的。由于生产的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对环境作用的能力和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始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由于工农业生产中,产品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不善、技术工艺比较落后、对自然资源利用不高、大多数能源和资源没有环境保护措施,只注意产值的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获得经济的繁荣,这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尽管通过建设和保护,我们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我们的环境条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环境现状非常严峻,石化、沙漠化、荒漠化等在加重扩大,水土流失状况仍十分严重,环境污染仍触目惊心。

(2)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可以说,我国自然资源可持续战略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历程。1992年,我国政府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并制定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当代以及未来的选择。1994年,政府制定完成并批准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立了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和各个领域的主要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与此同时,我国加强了可持续发展有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及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制定了人口、资源、环境、灾害方面的行政规章100余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在法律起草、监督实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我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节约资源。

我们知道,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节约资源,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

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依然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生态环境目前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②从我国人多资源少的基本国情出发。目前我国重要资源短缺,已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人均占有的淡水资源、耕地面积、森林面积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2/5和1/5,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

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

其次,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从前两年起,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保护是为了利用稳定的资源和环境,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要开展对现行政策和法规的全面评价,制定和完善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和法律体系。通过法律约束、政策引导和调控,促进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改革体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一致的运行管理机制;调整现有政策部门的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广泛协商和合作,以保证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还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能力。积极开展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推广清洁技术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全国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建立技术、资源、劳动优化组合的节约型、集约化经营方式和生产体系。

最后,发展循环经济。

众所周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发展循环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我们用循环经济理念和模式,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而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