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回族史话
2886400000003

第3章 回族的先民来自何方?

回族的来源问题,是研究回族史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解放前,已有许多研究者对此问题作过研究,解放后,对这方面的探讨更是不乏其人。然而,看法还存在不小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看法:

其一,“外来人为主”说。

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回族的主要来源是外来人,而其中又以元时东来的回回人为主,并羼入了唐宋时来华经商或从政的阿拉伯、波斯等国人,在形成回族的过程中,还吸收了相当数量的国内民族(主要是汉族)成分。

这种说法,早在元明之时就有人提出来。元代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的定州《重建礼拜寺记》的碑文、明代末年张自烈撰的《正字通》,以及清代人所著《明史》、《读史方舆纪要》、《甘肃旧志》诸书,均持这种看法。到了近代,这种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抗战时期延安民族问题研究会编写的《回回民族问题》,解放以后出版的由白寿彝等人编写的《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回族简史》诸书,为其代表作。特别是《回族简史》,在书的开章篇即对回族来源问题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其二,“回回来源于回纥(回鹘)”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回回民族是由国内的回纥(回鹘)人演变而成。这种说法从清代开始出现,近现代也有人赞同。清代学者顾炎武在其所著《日知录》中明确地指出:“唐元之回纥,即今日之回回是也。《唐书》回纥,一名回鹘。”近人陈子化在《西北论衡》一书中也提出了相同观点。今人穆德全在《元代回回分布江浙考》一文中,也赞同这种看法。他认为:元代的回回人是唐代由中国迁往葱岭西的回鹘人的后裔,成吉思汗西征,把他们从西域又送回“中原”故土,人称“回回”也自称“回回”。

其三,“回族来源于突厥”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回族是由唐时的突厥族演变而来。这种看法在解放前的二三十年中有人提出,今人也有赞同的。李烛尘在《西北历程》一书中说:“回族先世本为突厥,突厥与蒙古同源,唐时突厥,曾蔓延于中亚,遂信回教,卒建土耳其帝国,实回族之由来。”吕振羽在《中国民族简史》中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突厥人在元代开始称为回族,“来华落居的波斯人、阿富汗人、阿拉伯人,其他皈依伊斯兰教的各种‘色目人’以及集体前来的萨马尔罕人,在伊斯兰教的强力纽带下,都与突厥族合流,而形成回族。”

杨兆钧教授根据多年来的研究,认为作为回族主要来源是元时东来中国的中亚各族人,应该明确地说:“是突厥语系的各族人”,至少说“多数是属于突厥语系的”。(摘自杨兆钧先生在《回族简史》座谈会上的发言)

其四,“汉回同源”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回族是一部分改信了回教(即伊斯兰教)的汉人,他们与其他汉人所不同的地方,只不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而已。他们说:“回回是宗教的名词,并非种族的名称。指回回为回族,实在是一种莫大的错误。大部分的汉回,都是信仰了回教的汉族。”(周开庆《西北剪影》84—85页)“回教同胞和汉人原来是同一祖先,同一种族。”(《西京平报》民国27年2月2日社论)

这种看法在解放前颇为流行,往往被国民党反动派所利用,借以推行其大汉族主义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政策。这种观点受到学术界众多人的批评,很少有人再提及了。诚然,回族多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在回族形成以及形成以后的历史长河中,确有一些汉族人陆陆续续加入回族的行列,其为数累积起来是相当可观的。但这与汉人变回回是两码事,不应混为一谈。

以上关于回族来源的几种说法,尽管还存在着分歧,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一定能得出合乎历史实际地为大家都满意的一致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