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龙拉丁文的含义是“好妈妈蜥蜴”。1979年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恐龙窝,其中还有小恐龙的骨架。由于它们有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生活习性,所以给它们起了个慈母龙的美名。第一具慈母龙化石是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发现的,后来在加拿大也发现过慈母龙的化石。
慈母龙的发现
在美国蒙大拿州一所岩石博物馆工作的恐龙专家罗伯特·马凯拉和约翰·霍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一个化石商店内正在出售一具鸭嘴龙的头骨化石。于是,他俩多方追踪,终于找到了化石发现的地点。由于在那里发现了无数的恐龙蛋化石,所以他们把发现地命名为“蛋山”。
从1978年~1988年,他们在“蛋山”进行了10年的发掘工作。他们首次在北美洲发现了恐龙的胚胎化石和上万件成年与幼年的慈母龙的标本,同时找到了皮肤化石以及粪化石。最惊人的是在1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40窝恐龙蛋,恐龙蛋为椭圆形或圆形,每个蛋的重量有2斤,分别有序地排列在直径为2米、深度为0.75米的窝内。窝的形状有亚圆形和椭圆形,像边缘略为隆起的土坑。窝与窝之间的距离是9米,正好是慈母龙的身长。最初发现的一窝恐龙蛋内,有11条小的慈母龙,它们长约1米,另外还发现4条长度不超过2米的正在成长的小恐龙。
可以说慈母龙的蛋、窝以及其胚胎的发现在北美洲尚属首次,当时曾令许多北美人欢欣鼓舞,因为这的确是恐龙发现史上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了300多具慈母龙的骨骼化石,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对研究恐龙的生长过程有很大的意义。
慈母龙的外观
慈母龙有9米长,高约1.8~2.4米,重约4吨。慈母龙长了一张酷似鸭子的脸,在那长而宽的脸上有一个短而宽的像鸭子一样的喙嘴,它的喙里没有牙,但是嘴的两边有牙。此外,它还有一个有力的颌部。在慈母龙两只眼睛之间的上部,有一个小的、结实的冠状突起。它的鼻骨长而宽,但鼻孔小。它们都有条长尾巴。慈母龙的前肢比较细,由肱骨、尺骨、桡骨、掌骨和指骨构成。它的肱骨上长有一个小型的三角形胸嵴。慈母龙的前腿比后腿短,习惯用四条腿走路,而跑步时却用两条腿,它们跑得很快。
慈母龙的生活习性
慈母龙是植食性恐龙,它们吃树叶、浆果和种子。一只成年慈母龙一天要吃掉约200磅的食物。慈母龙喜欢群居,经常几百甚至几千只一起浩浩荡荡地迁徙以寻找植物的叶子和浆果。如果一群慈母龙在活动,身体最强壮的慈母龙就会在附近守卫,以防敌人偷袭。阿尔贝塔龙和伤塔龙会吃慈母龙。慈母龙把小恐龙生在自己的窝里,并且照看自己的孩子。
慈母龙的窝
绝大多数慈母龙的窝内都有20个以上的蛋,一圈一圈地产在窝内。窝的上部覆盖着植物和泥沙,以保持一定的温度,与现生的鸟类和鳄类有相似的习性。慈母龙那连续的等距离的窝都建立在高原地区,因为那里可以避免洪水的侵袭,阳光又充足。另外高原地区居高临下,能很快发现肉食性恐龙的到来。慈母龙的窝建成后,每年干旱季节时它们都要回到原来产蛋的窝内再次下蛋,以生儿育女,说明它们与现生的家燕一样,能回到旧巢产蛋。慈母龙的窝差不多和一个圆形饭桌一样大。它建造的窝可以多次使用。
慈母龙的育儿经
古生物学家认为,雌性慈母龙下完蛋后,慈母龙母亲或是慈母龙父亲,会在窝旁保护着蛋,以免它们被其它恐龙偷走。雌性慈母龙可能卧在蛋上保持其温暖,当“她”需要离开去寻找食物时,则由其它成年慈母龙看护着恐龙蛋。当小恐龙出世以后,它们的父母会照顾这些恐龙小宝宝,并喂给它们食物。小恐龙什么都吃,包括水果和种子。小慈母龙的父母可能先将坚硬的植物嚼碎,然后再喂给它们。
为什么说慈母龙的幼儿在成长中一直得到双亲的关怀?研究者的化石证据是:它们肢骨的关节有的是刚刚生长出来,但有的则发育良好;它们有的个体长得已经很大了,牙齿已经有磨蚀的痕迹,这验证了有成年慈母龙在照料幼体,或者将食物带到巢内,或者带它们到巢外觅食再回到窝巢。在那里还发现了许多被践踏过的破碎的蛋壳,说明成年慈母龙在孵化出小恐龙后仍然守在儿女身旁。古生物学家推测,小恐龙长到1.5米时可以离窝到外面活动;大约1年以后体长达到2.5米时就可以随父母迁徙。小慈母龙要经过10~12年才能不再接受父母的喂食,与双亲生活到15年之后才去真正的独立生活。